《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优秀5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优秀5篇.pdf(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优秀 5 篇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一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意义;2、使学生掌握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难点:将单项式化为平方形式,再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学习方法:归纳、概括、总结。三、合作学习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在前两学时中我们学习了因式分解的定义,即把一个多项式分解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还学习了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即在一个多项式中,若各项都含有相同的因式,即公因式,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几个因式乘积的形式。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不具备相同的因式,是否就不能分解因式
2、了呢?当然不是,只要我们记住因式分解是多项式乘法的相反过程,就能利用这种关系找到新的因式分解的方法,本学时我们就来学习另外的一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公式法。1、请看乘法公式 左边是整式乘法,右边是一个多项式,把这个等式反过来就是左边是一个多项式,右边是整式的乘积。大家判断一下,第二个式子从左边到右边是否是因式分解?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的因式分解,第(2)个等式可以看作是因式分解中的平方差公式。a2b2=(a+b)(ab)2、公式讲解 如 x216 =(x)242 =(x+4)(x4)。9m24n2 =(3m)2(2n)2 =(3m+2n)(3m2n)。四、精讲精练 例 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2
3、516x2;(2)9a2b2。例 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9(m+n)2(mn)2;(2)2x38x。补充例题:判断下列分解因式是否正确。(1)(a+b)2c2=a2+2ab+b2c2。(2)a41=(a2)21=(a2+1)(a21)。五、课堂练习 教科书练习。六、作业 1、教科书习题。2、分解因式:x416x34x4x2(yz)2。3、若 x2y2=30,xy=5 求 x+y。初二下册数学教案 篇二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介绍七巧板 师:你们玩过七巧板吗?你知道七巧板是由哪些不同的图形组成的吗?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发明了七巧板。七巧板是由七块图形组成的,它可以拼出丰富的图案来。外国
4、人管它叫“中国魔板”,在他们看来,没有哪一种智力玩具比它更神奇的了。2、导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其中的一个图形平行四边形。(出示课题)二、尝试探索 建立模型 (一)认一认 形成表象 师:老师这儿的图形就是平行四边形。改变方向后问:它还是平行四边形吗?不管平行四边形的方向怎样变化,它都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图贴在黑板上)(二)找一找 感知特征 1、在例题图中找平行四边形 师:老师这有几幅图,你能在这上面找到平行四边形吗?2、寻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 师:其实在我们周围也有平行四边形,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可相机出示:活动衣架)(三)做一做 探究特征 1、刚才我们在生活中找到了一些平行四边
5、形,现在你能利用手边的材料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2、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么做的并选代表在班级里汇报。3、刚才同学们成功的做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做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或收获吗?你是怎样发现的?(小组交流)4、全班交流,师小结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且相等;对角相等;内角和是 360 度。)(四)练一练 巩固表象 完成想想做做第 1、2 题 (五)画一画 认识高、底 1、出示例题,你能量出平行四边形两条红线间的距离吗?(学生在自制的图上画)说说你是怎么量的?2、师:刚才你们画的这条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3、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书上是怎么说的呢?(学
6、生看书)4、这样的高能画多少条呢?为什么?你能画出另一组对边上的高,并量一量吗?(机动)5、教学“试一试”。(学生各自量,交流时强调底与高的对应关系)6、画高(想想做做第 5 题)(提醒学生画上直角标记)三、动手操作 巩固深化 1、完成想想做做第 3、4 题 第 3 题:拼一拼、移一移,说说怎样移的?第 4 题引入:木匠张师傅想把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锯成两部分,拼成一张长方形桌面,假如你是张师傅,该怎么锯呢?想试试吗?找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试一试。2、完成想想做做第 6 题(课前做好,课上活动。)(1)师拿出自做的长方形,捏住对角相反方向拉一拉,看你发现了什么?师做生观察,互相交流。(2)判断:
7、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小组交流然后再说理由,此时老师可问学生长方形是什么样的平行四边形?(特殊)特殊在哪了?(3)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师再捏住平行四边形的对角向里推。看你发现了什么?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你觉得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性呢?(不稳定性、容易变形)(4)特性的应用 师: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些例子吗?(学生举例后阅读教科书 P45“你知道吗?”)四、畅谈收获 拓展延伸 1、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2、用你手中的七巧板拼我们学过的图形。3、寻找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初二下册数学教案 篇三一、学习目标:1、添括号法
8、则。2、利用添括号法则灵活应用完全平方公式 二、重点难点 重 点:理解添括号法则,进一步熟悉乘法公式的合理利用 难 点:在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中适当添括号达到应用公式的目的 三、合作学习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运算并回忆去括号法则。(1)4+(5+2)(2)4-(5+2)(3)a+(b+c)(4)a-(b-c)去括号法则: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是正号,去掉括号后,括号里的每一项都不变号;如果括号前是负号,去掉括号后,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1、在等号右边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项:(1)a+b-c=a+()(2)a-b+c=a-()(3)a-b-c=a-()(4)a+b+c=a-()2、
9、判断下列运算是否正确。(1)2a-b-=2a-(b-)(2)m-3n+2a-b=m+(3n+2a-b)(3)2x-3y+2=-(2x+3y-2)(4)a-2b-4c+5=(a-2b)-(4c+5)添括号法则:添上一个正括号,扩到括号里的不变号,添上一个负括号,扩到括号里的要变号。五、精讲精练 例:运用乘法公式计算 (1)(x+2y-3)(x-2y+3)(2)(a+b+c)2 (3)(x+3)2-x2(4)(x+5)2-(x-2)(x-3)随堂练习:教科书练习 五、小结:去括号法则 六、作业:教科书习题 初二下册数学教案 篇四教学目标:1、理解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方法。2、掌握提公因式法和平
10、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综合运用。3、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教学难点:高次指数的转化,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的灵活运用。教学案例:我们数学组的观课议课主题:1、关注学生的合作交流 2、如何使学困生能积极参与课堂交流。在精心备课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自学提示:1、整式乘法中的平方差公式是_,如何用语言描述?把上述公式反过来就得到_,如何用语言描述?2、下列多项式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吗?若能,请写出分解过程,若不能,说出为什么?-x2+y2-x2-y24-9x2 (x+y)2-(x-y)2a4-b4 3、试总结运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条件是什么?4、
11、仿照例 4 的分析及旁白你能把 x3y-xy 因式分解吗?5、试总结因式分解的步骤是什么?师巡回指导,生自主探究后交流合作。生交流热情很高,但把全部问题分析完已用了 30 分钟。生展示自学成果。生 1:-x2+y2 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可分解为(y+x)(y-x)生 2:-x2+y2=-(x2-y2)=-(x+y)(x-y)师:这两种方法都可以,但第二种方法提出负号后,一定要注意括号里的各项要变号。生 3:4-9x2 也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可分解为(2+9x)(2-9x)生 4:不对,应分解为(2+3x)(2-3x),要运用平方差公式必须化为两个数或整式的平方差的形式。生 5:a4-b4 可分
12、解为(a2+b2)(a2-b2)生 6:不对,a2-b2 还能继续分解为 a+b)(a-b)师:大家争论的很好,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必须化为两个数或两个整式的平方的差的形式,另因式分解必须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反思:这节课我备课比较认真,自学提示的设计也动了一番脑筋,为让学生顺利得出运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条件,我设计了问题 2,为让学生能更容易总结因式分解的步骤,我又设计了问题 4,自认为,本节课一定会上的非常成功,学生的交流、合作,自学展示一定会很精彩,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本节课没有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练习很少,作业有很大一部分同学不能独立完成,反思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1)
13、我在备课时,过高估计了学生的能力,问题 2 中的、多数学生刚预习后不能熟练解答,导致在小组交流时,多数学生都在交流这几题该怎样分解,耽误了宝贵的时间,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导致难点、重点不突出,若能把问题 2 改为:下列多项式能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吗?为什么?可能效果会更好。(2)教师备课时,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层次,能力水平,真正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安排习题要循序渐进,切莫过于心急,过分追求课堂容量、习题类型全等等,例如在问题 2 的设计时可写一些简单的,像、可到练习时再出现,发现问题后再强调、归纳,效果也可能会更好。我及时调整了自学提示的内容,在另一个班也上了这节课。果然,
14、学生的讨论有了重点,很快(大约 10 分钟)便合作得出了结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练习量大,准确率高,但随之我又发现我在处理课后练习时有点不能应对自如。例如:师:下面我们把课后练习做一下,话音刚落,大家纷纷拿着本到我面前批改。师:都完了?生:全完了。我很兴奋。来:“我们再做几题试试。”生又开始紧张地练习下课后,无意间发现竟还有好几个同学课后题没做。原因是预习时不会,上课又没时间,还有几位同学练习题竟然有误,也没改正,原因是上课慌着展示自己,没顾上改。看来,以后上课不能单听学生的齐答,要发挥组长的职责,注重过关落实。给学生一点机动时间,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机会释疑,练习不在于多,要注意融会贯通,会
15、举一反三。2021 年八年级下册最新湘教版数学教案 篇五教学目标 1、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2.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教学难点:等边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 I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回顾上节课讲过的等边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1、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2、等边三角形每一个角相等,都等于 60 3、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4、有一个角是 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其中 1、2 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3、4 的等边三角形的判断方法。II 例题与练习 1、ABC 是等边三角形,以下三种方法分别得到的ADE都是等边三角形
16、吗,为什么?在边 AB、AC 上分别截取 AD=AE.作ADE=60,D、E 分别在边 AB、AC 上。过边 AB 上 D 点作 DEBC,交边 AC 于 E 点。2、已知:如右图,P、Q 是ABC 的边 BC 上的两点,并且 PB=PQ=QC=AP=AQ.求BAC 的大小。分析:由已知显然可知三角形 APQ 是等边三角形,每个角都是 60。又知APB 与AQC 都是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推得PAB=30。3、P56 页练习 1、2 III 课堂小结:1.等腰三角形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条件 V 布置作业:1.P58 页习题 12.3 第 ll 题。2、已知等边ABC,求平面内一点 P,满足 A,B,C,P四点中的任意三点连线都构成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点有多少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