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二单元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同步练习.pdf

上传人:l*** 文档编号:73572491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3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二单元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同步练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二单元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同步练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二单元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同步练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二单元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同步练习.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第二单元 第 2 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同步练习 第 2 页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1.通典食货载:“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此段材料表明商鞅“诱”三晋之人的直接目的是 ()A完成统一目标 B增强军事实力 C鼓励商业活动 D发展农业生产 解析 据材料可知,商鞅为解决秦地“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的问题而“诱三晋之人”,使其“务本于内”,即发展农业生产。答案 D 2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

2、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其中涉及商鞅改革的措施有()废井田 奖励耕织 废分封,行县制 统一度量衡 A B C D 解析 解题关键是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集小乡邑聚为县”“凡三十一县”等,表明商鞅变法推行了“废分封,行县制”的措施;“为田开阡陌封疆”表明“废井田”措施的实施;“平斗桶权衡丈尺”意指统一度量衡。而“奖励耕织”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答案 B 3商鞅变法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为了()A革新婚姻制度 B增加政府收入 C打击旧贵族势力 D发展农业生产 第 3 页 解析 A、B、C、D 四项都是其目的之一,但符合题干“主要目的”之意的是因为小家庭政策的推行,增加了秦

3、国政府的户赋收入。答案 B 4商鞅变法对秦国的社会风俗产生了重大影响,包括()尚武风气更加浓厚 小家庭逐渐取代大家庭 告奸、举盗在民间盛行 土地买卖现象消失 A B C D 解析 据商鞅变法的内容可知的现象是变法的影响,变法法令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故错误。答案 A 5商鞅变法实行连坐制度,该制度是指()A所有百姓都要同等承担国家的赋税 B对邻里犯法不告发的要同罪连坐 C有军功的人国家都会给予官职爵位 D把邻里的土地都连接起来 解析 连坐制度是一种严酷的法律制度,它规定什伍之内相互有告奸、举盗的责任,一家犯法,其余人家必须告发,隐瞒不告的,就要同罪连坐。答案 B 6在商鞅变法时代的秦国不可能发生的

4、现象是()A某人因善于种田而获得政府奖励 B某人因军功卓著被授予高等爵位 C某人因经商致富被政府授予田宅 D某人因连坐而被政府处于劓刑 解析 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商业活动受到抑制。答案 C 第 4 页 7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A变法的指导思想正确 B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变法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D商鞅对变法法令的严格执行 解析 评价改革变法运动成败的根本原因,首要的也是最主要的要看其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答案 C 8商鞅变法的侧重点是 A发展经济 B缓和社会矛盾 C富国强兵 D改变社会性质 解析 考查学生理解、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首要目的是发展经济,但纵观改革全过程,侧重点是为

5、了富国强兵,在争霸中处于优势,客观上改变了社会性质。答案 C 9下图反映了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解析 图片反映的是商鞅变法中“奖励耕织”的内容,其根本目的在于壮大秦国的经济实力,实现富国强兵,为统一奠定基础。答案 B 10变法中有人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下列哪项是其主要体现()“为田开阡陌封疆”重农抑商 法律严酷 一定程度上剥削 第 5 页 加重 A B C D 解析“不以百姓为事”指站在封建地主阶级立场上,对百姓进行剥削和压迫,是其体现。答案 D 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秦孝公任商鞅。鞅以

6、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 材料二 齐之技击不可以遏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遏秦之锐士。荀子议兵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解析 本题通过两段材料考查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第(1)问要认真审题,有三小问,第一小问是从材料“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可以得出商鞅要发展农业生产,增

7、强经济实力;第二小问材料“利其田宅”可以直接得出答案;第三小问从“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可以看出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第(2)问实际是分析秦军战斗力强的原因及秦的军事制度与巩固后方有很大关系。答案(1)因为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利其田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经过几年的努力,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 第 6 页 的。(2)是商鞅变法实行的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和奖励军功措施的结果;使三晋之人为秦所用,而秦得专心应敌于外。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设立 20 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

8、31 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而使粮食布帛增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以及虽从事“本业”而因懒惰破产者,全家没入官府为奴。材料二 王安石诗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材料三 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五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涉及到哪些方面的问题,各是如何规定的?(2)从材料二、三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保证新法顺利推行的?(3)从三则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个人的哪些品质

9、?解析 本题主要以商鞅变法的推行、具体内容及后人的评价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要读懂所给的史料,能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一涉及等级划分,官吏任免,对农业、商业的态 第 7 页 度;材料二、三体现出诚信、取信于民的做法,从而概括归纳商鞅个人的品质。答案(1)问题:等级划分、官吏任免、对农业、商业的态度。规定:以军功的大小授爵,由国君任免官吏,重农抑商。(2)取信于民,雷厉风行。(3)勇于改革,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与违反时代潮流的旧势力作斗争的精神品质。13阅读下列材料:公元前 6 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

10、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海外市场。5 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 280 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请回答:(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解析 本题是对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内容及特点的考查,旨在考查学生记忆和归纳、对比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应加强学生对这两次改革的背景、内容的掌握。第(1)问,要注意梭伦改革中关于公民享有权利和参与政治管理的资格由财产决定,而不是取决于出身的规定;回答秦国商鞅变法中提高政治地位的途径时,应结合秦国的时代背景和变法的具体内容回答。第(2)问,可从两者采取的改革指导思想的角度进行归纳。答案(1)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立军功;努力耕织。第 8 页(2)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