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特性说课.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角形的特性说课.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7 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 通榆县同发明德小学 刘继成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因此,三角形的认识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也为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本节课是三角形认识的第二阶段。(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高的
2、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水平方向底边上的高,认识三角形的三条高;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会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经历三角形定义的抽象概括过程,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抽象概括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了解,感受数学2/7 知识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教学难点:给三角形确定高和画高。(四)教具准备:三角板
3、、四边形和三角形框架、课件、幻灯片(五)学具准备:三角尺、小棒、图纸。二、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地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但学生对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缺乏清晰的概念。因此,本节课遵循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设计一系列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去探索、去实验、去发现,进一步认识三角形,体验三角形在生活中的作用。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本节课我根据“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整理”这一理念,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线,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先利用生活中类似于三角形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
4、学生操作实践,合作交流,从而达到概念的自主建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让学3/7 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之美。2、说学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法,我主要采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来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建立学习成就感和信心,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四、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秉着新课标的精神,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将教学思路拟定为“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合作交流、探索新知应用
5、练习,拓展延伸质疑反思,总结评价”,努力构建探索型的和谐课堂教学模式。(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上课伊始,我首先出示几张漂亮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让学生在欣赏这些图片的同时要观察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然后通过谈话导入新课:生活中有这么多地方都使用了三角形,那么三角形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具有怎样的特性和特征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种新的图形。(在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设计意图是:通过谈话,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第一步明确三角形的定义: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用小棒摆4/7 三角形和动手在纸上画三角形,并让学生在拼摆和画的过程中,看一看每
6、个三角形都是用几根小棒或几条线段组成的?这几条线段是怎样连接的?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三角形的定义。然后通过找一找下面图形中哪个是三角形这个练习来巩固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这样设计,把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图形了解起来,丰富学生的表象,让学生在观察、比较、辨析中自主建构三角形的概念,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第二步是学习三角形的特征:我先给学生明确解围成三角形的每一条线段都叫做三角形的边。接着让学生摸一摸摆的三角形有几条边?然后再让学生观察答题卡上这些形状不一样的三角形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吗?并请几名学生用一句话完整的概括一下三角形具有哪
7、些共同的特征?学生回答后我在板书:(三条边 三个角 三个顶点)最后在介绍用字母表示三角形各部分。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三角形的共同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逐步探索和相互交流后,可以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有效的突破本节课的重点。第三步是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首先课件出示三角形 ABC,接着创设问题情境:三角形一家碰到一个难题,顶点 A 想到到对边 BC 家去,怎样过去最近呢?你们能帮助她找一条最近的路吗?(其实就是从顶点 A 到对边做一条垂线,从而引出三角形5/7 的高及底并板书)这样设计意图是通过创设的这一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然后让学生尝试画其
8、它高。师生分析,启发学生思考从 A 点如何画高,并指名板演。刚才我们画了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底和高吗?为什么?启发学生从 B 点,C 点画高。请你在你的答题卡中画出第一个三角形的其它高,并标出它所对应的底。这样设计意图是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提升认识,构建对三角形底和高的理解。从而有效突破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高的教学难点。第四步是学习三角形的特性:(1)实验:动手操作发现三角形的特性。让生分别拿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框架用手拉动,说一说有什么发现?(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四边形容易变形,不稳定。而三角形则相反,具有稳定性)设计意图是使学生通过拉动不同形状的框架,亲自体验
9、到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不同特性,在操作和比较中加深了对三角形特性的认识。(2)感知:在生活中寻找三角形的特性。通过实验操作可以发现,三角形不易变形,可见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的这种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课件出示图片,请学生找出各图中哪有三角形?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作用?(3)解决问题。请学生来想一个办法,使刚才拉动的四边形拉上去不动。根据是什么?(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6/7【这样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经历从已有经验为起点动手实验发现数学结论体会应用认识的全过程。这个过程,既带给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同时带给学生“数学与生活紧密了解”的真实体验。】(三)应用练习、拓展延伸。为了更好的巩固本节课所学
10、习的知识,练习设计由浅入深。第一题是 填空,考查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高和底等各部分名称的定义以及三角形共同的特征。第二题是教材 86 页第 1 题,请画出每个三角形的一条高。第三题是教材 86 页第 3 题,围篱笆,哪种方法更牢固,为什么?(考察的是对三角形稳定性的掌握)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练习,层层深入,让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去观察、体验生活,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质疑反思、总结评价。这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成功的喜悦,我把总结全课设计为:先让学生畅谈自己都有哪些收获再让学生评价一下自己或同学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同时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师生互评的评价方式,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五、说板书设计 7/7 本节课的板书精简明了,突出重点,体现本课时的内在了解,更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的认识。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