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修改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度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修改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度量.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案第 1 课时 教学要求:1、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2、能正确区分直线、射线和线段;掌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教学重点:能正确区分直线、射线和线段;掌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一、看图激趣、评价欣赏线条美 导入:今天,让我们走进线的王国,共同来了解有趣的线有趣的线 意图:教师创设生活中有关线条的美丽图片,激发、点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了解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1、认识线段 师:今天教师带来了一个宝贝,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铅笔你用数学的眼光 看它是一条什么线?指名答 说明: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板书线段有几个端点?2、认识射线 师翻开手电筒,
2、手电筒发出的光可以穿过窗户、透过云层、射向宇宙张开你想象的翅膀,你能想象出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线吗?师:我们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的线叫-射线。板书:射线 师:射线有几个端点?3、认识直线 说明:我们把线段的两端向两边无限延长得到的线叫-直线 4、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之间的关系 师: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关系?线段、射线都是直线的一局部 5、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师:现在我们认识了线段、直线和射线,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明显的区别呢?出示表格,学生讨论、交流。类型 端点数 延伸 度量 图形 线段 射线 直段 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度量长度。射线:有一个端点,向一方 无限延伸。直线:没有端点,
3、向两边可以无限延伸 请你来判断 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一条射线长 3 厘米 小明画了一条长 5 厘米的直线 学校的一条直跑道长 60 米,这条跑道是 线段 三、学习画线段 画一画:画一条 6 厘米长的线段 画一条比 6 厘米短一些的线段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画线段,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四、认识并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师:经过一点 A 能画几条直线呢?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五:夯实根底,拓展提高 1一条 长 5 分米 A 直线 B 射线 C 线 2直线和射线相比较 A 一样长 B 射线长 C 直线长 D 无法比较 3下面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1两点确定两条直线2三点确定一条直线 3过一点只能
4、确定一条直线4过一点可以做无数条直线 六:教后反思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案第 2 课时 一、教学目标: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初步建立 1角、30角、60角、120角的表象,开展空间观念。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教学难点:会用量角器量角,会正确读出所量角的度数。三、教学用具:量角器、三角板、牙签。四、教学过程:一复习角的概念和各局部的名称 1提问:1怎样的图形叫做角?白板上画 1 个角。2说一说角各局部的名称。白板上书写:边、顶点、边。并演
5、示延长。预设:根据学生的答复抓住角的两边都是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教师用直线笔延长演示,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无限延伸的含义。2提醒课题 师小结:如果我们能够度量出这两个角的大小,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终究相差多少呢?提醒课题: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思起于疑,在导入环节,在让学生指出各局部的名称之后,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你知道角 3 比角 1 大多少吗?抛给学生,由于无法用已有的知识经历解决这个问题,一下激起了学生的疑问,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二探究新知 1目测:用一个固定大小的角去比和量。置景导新 2用量角器。板书“量角的大小,用量角器。1.认识量角器。1让局部学生尝试
6、说一说量角器上各局部的名称。2小结归纳:量角器半圆周上所刻的线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每 10 格上标一个数。圆心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外圆刻度顺时针方向从 0 度开场到 180度止,内圆刻度逆时针方向也是从 0 度开场到 180 度止。3建立 1 度的观念。利用白板上的量角器画出 1 度。画角要小心 4认识几度。学生在白板量角器上找出 20 度、30 度、60 度、120 度、135度、150 度。并请一学生在白板上指出。设计意图:在认识量角器时,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量角器,知道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并认识。在让学生认识 1 度的角时,放手让学生自主观察,这样将 学生自主探索和多媒体演示补充有机结
7、合,有效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 1 度角的实际大小的表象。2.量角。1请学生说一说量角的方法和步骤。让刚刚巡视中注意发现有错误的同学先汇报,同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说说怎样才能防止以上错误,正确迅速地量出角的度数呢?2教师一边演示量角,一边让学生对着课本上的1,跟教师一起用量角器度量。3展示歌谣:中心对顶点,0 线对一边,它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齐读 3.角的大小决定因素。1白板上画两个角一个用小量角器画,一个用大量角器画:请学生说一说两个角有什么不同。估计一下,谁大谁小。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请看到书本 P38 页例 1。用量角器在书上具体量一量,并标出度数。2学生汇报哪个角大?相信通过度量,绝大局
8、部学生都知道两个一样大。教师此时要指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并提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问题,学生很容易说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链接到测量-想一想 3教师根据学生答复小结并板书: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的越大,角越大。设计意图:角的大小决定因素的教学,由猜测到验证,再到结论的得出,加深了学生对角的大小的认识,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同时,也把角的两边是射线可以无限延长这一知识点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系统。4.摆角。每人提供两根牙签 1在自己的量角器上用牙签摆角:一人板演,在实物展台上摆相应角。摆
9、一个 1 度的角。指名演示,同桌说说怎么摆的?摆一个直角。摆 30 度、45 度、60 度、120 度的角,同桌互评。教师在白板上运用量角器画角,注意与直角形成比照。2在桌面上摆一个 50 度左右的角。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摆 1 度的角、90 度的角,帮助学生建立特殊角的表象,再摆 30 度、45 度、60 度、120 度的角,有利于学生正确判断所摆的角的度数是读内圈,还是外圈,从而解决量角时读数的难点。最后让学生脱离量角器,在桌子上摆角,培养学生对角度大小的初步估量。三稳固练习 课本 41 页做一做 四教后反思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案第 3 课时 一、教学目标 认识平角
10、和周角,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角的度数进展分类。会用量角器、三角尺画不同度数的角。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平角和周角,能根据角的度数区分不同角。2用量角器画角。三、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量角器量角,那么三角尺上的角分别是什么角,终究是多少度,你会量吗?3归纳:1 直角=90,三角板上其余的两个角都比直角小,是锐角。4用活动角摆角 1你能用手中的活动角,摆出 30、45、60、90的角吗?教师小结:通过用活动角摆角,我们发现:角还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形成的图形。旋转到 30 度,形成 30 度的角;旋转到
11、60 度,形成 60 度的角;旋转到 90 度,形成 90 度的角。如果继续旋转,又会形成哪些不同的角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角。【设计意图】通过用活动角摆出不同度数的角,使学生感受随着角的一条边的旋转,角的大小在不断变化,有助于学生理解角的动态定义。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平角和周角 1介绍平角的动态定义 教师: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半周,形成的角叫做平角。预设:用量角器量出 180 度;2 个直角合起来就是一个平角,所以是 180 度。板书:1 平角=180 2认识周角 1介绍周角的动态定义。教师:像这样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形成的角叫做周角。2提问:周角多少度?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半
12、周是 180 度,一周就是 2 个 180 度,是 360 度。1 周角=360【设计意图】借助活动角的动态变化,认识平角和周角,有助于学生区分平角和直线、周角和射线,同时动态呈现的过程,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 1 度角的理解。2角的分类 预设:直角 90 度;锐角小于 90 度;钝角大于 90 度;平角 180 度;周角 360度。教师指导:明确锐角和钝角的度数范围。2引发思考: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提问:你能用“或“表示它们的关系吗?预设: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提问:周角、平角和直角之间有什么关系?预设 1:1 周角=2 平角;1
13、平角=2 直角 预设 2:1 周角=2 平角=4 直角【设计意图】比较不同角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对不同角的表象的建立,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构造化。同时,在周角、平角、直角的关系的观察与讨论中,也进一步稳固了学生对平角和周角的认识。3学习画角 1出例如 3:画一个 60的角。尝试归纳画角的一般步骤。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在量角器 60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三总结延伸 你能用三角尺画出下面的角吗?15、150、165、75【设计意图】熟悉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在拼一拼的活动中,稳固量角、画角的根本方法,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四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