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本科).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本科).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关于修订本科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 号)等文件精神,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更加科学完善、反映时代特征、符合学生发展、体现我校办学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决定对 2014 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并提出如下原则意见。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遵循高等教
2、育教学发展规律,全面贯彻立德树人导向,大力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积极吸纳社会资源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参与人才培养,探索建立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和行业专家等多方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制度,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协同育人机制;完善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课程模块功能明确、突显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扩大学生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按照“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促个性、敢担当”的培养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全面发展为本,构建与高水平大学建设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新体系。二、培养目标 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品德、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高
3、水平创新人才。人才培养标准: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2.具有较强的生态文明意识和一定的生态文明建设能力。3.具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掌握必备的专业核心技能、实践能力和研究方法,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4.符合国家身体健康与精神健康标准,了解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5.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欣赏品味,养成阅读经典的习惯。6.掌握一门外语,并能够使其作为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工具。7.具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8.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9.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10.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良好的团队
4、合作能力。11.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理解能力。12.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三、基本原则 1.坚持 OBE 教育理念与专业特色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全面贯彻 OBE 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目标为导向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来保障学生达到预期目标,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专业特色,制定符合学校定位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2.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要把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精神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环节,通过文理交叉、学科融合
5、,实现课程的有机结合,实现学生专业能力与文化素养协调发展,相互促进;不断优化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树立校园文化品牌,实现大学文化整体育人,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3.坚持大类培养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方案充分体现并利用我校农、理、工、经、管、文、法、医、艺等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优势。按照学校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总体规划,深化厚基础、宽口径的大类培养模式改革,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根据学科和专业特点,积极创造条件。专业要积极探索实施有特色的人才培养计划,要为各类精英人才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应针对各类拔尖人才、卓越计划、中外合作项目等单独制订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4.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
6、结合的原则 注重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课程教学与专业实践,着力构建学科相互交叉、研究应用相互结合、课程教材与创新创业内2 容相互衔接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5.坚持强化实践与协同育人相结合的原则 重视加强实验、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提高顶岗实习比例。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逐步推进校企(行业、部门)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创新与改革,与行业“协同育人”,
7、构筑产学合作教育模式。6.坚持教育与国际教育本土化相结合的原则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学习和借鉴高校课程设置的先进经验,积极引进国外优质课程资源、原版教材等,紧密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常态和新要求,立足我校本科教学实际,将本科教育和国际教育本土化相结合,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着力提升学生的全球化意识。四、毕业学分要求 各类专业毕业学分要求:四年制本科工学专业毕业总学分不超过 160 学分,农学、理学、艺术学专业毕业总学分不超过 155 学分,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专业毕业总学分不超过 150 学分。五年制本科专业毕业总学分不超过 170 学分。工学专业实践教学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 2
8、0%,农学、理学、艺术学专业实践教学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15%,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专业实践教学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 10%。五、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开放课程、实践教学、第二课堂组成。表 1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课 程 类 别 学 分 通识教育课程 必修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 12 大学外语 8 体育 2 大学计算机基础 1.5 军事理论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0.5 选修课 历史与文化(A)至少选修 12 学分(其中授予经、管、文、法、艺学位的学生需从 A、B、C、E、F 每个模块至少选修 2 学分,授予农、理、工学位的学生需从 A、B、D、E、F 每个
9、模块至少选修 2学分)艺术与审美(B)数学与自然科学(C)社会、经济与管理(D)创新创业(E)生态文明类(F)课程(G)其他类别(H)专业教育课程 必修课 学科(大类)平台课 62-74 专业核心课 开放课程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至少选修 22 学分 专业创新创业课程 研究生开放课 专业拓展课程 可任选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其他课程 实践教学 必修课 军事训练 2 毕业设计(论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2 形势与政策+2 第二课堂+4 毕业总学分要求 150160+8(一)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由通识教育必修课和通识教育选修课组成。1.通识教育必修课程“思政课”:共计 16 学分,分为理论
10、教学和实践教学。形势与政策:2 学分,在 1-2 学期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2 学分,在第 5 学期完成。在通识教育选修课中开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2 学分。大学英语: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课程共计 8 学分,实行分级教学,详见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大学俄语、大学日语课程共 8 学分,在 1-3 学期完成。体育:必修,2 学分,在 1-2 学期完成;3-7 学期开设体育专项俱乐部供学生选择,要求学生在教师3 指导下每天运动 1 小时,使总学时数不低于 144 学时;同时在通识教育选修课中设置了多门选修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计算机:计算机类课程实行“1+X+Y”模式:“1”为“
11、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行文理分科教学,必修,1.5 学分;“X”可根据专业需要在学科平台课中自主设置或选择;“Y”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军事理论与训练:必修,3 学分,在第 1 学期完成,军事理论课程采取教师课堂讲授和网上授课的方式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实行“1+X”模式:“1”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必修,0.5 学分,在第 1 学年完成。“X”为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中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四进四信”专题:必修,1 学分,在第 5 学期完成。2.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分为历史与文化(A)、艺术与审美(B)、数学与自然科学(C)
12、、社会、经济与管理(D)、创新创业(E)、生态文明类(F)、课程(G)、其他类别(H)8 个模块。每位学生可从第二学期开始在通识教育选修课中至少选修 12 学分,其中授予经、管、文、法、艺学位的学生需从 A、B、C、E、F每个模块至少选修 2 学分,授予农、理、工学位的学生需从 A、B、D、E、F 每个模块至少选修 2 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可根据需要适时进行安排和充实。(二)专业教育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由学科平台课和专业核心课组成。其中学科平台课和专业核心课的学分为 62-74。各专业需开设至少 2 学分的专业英语。1.学科(大类)平台课程 要确立按学科大类培养专业人才思想,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
13、程体系结构,夯实和拓宽学生基础,构建学科大类教学平台和实验平台。相同门类专业原则上应统一设置学科基础课程;按大类培养的专业大类平台课程按类统一设置,其设置要按照宽口径原则,体现基础性、公共性和学术性。表 2 部分学科平台课学分学时配置表 2.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是指突出专业特色与优势,体现专业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课程。要求具有严密的课程逻辑,杜绝因人设课。原则上要开设专业导论课。(三)开放课程 开放课程是由专业选修课、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研究生开放课、专业拓展课程和可任选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其他课程组成。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拓宽知识面,为学生个性发展、自主选择提供更多的空间
14、。学生根据自身知识结构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从第二学期开始选修,至少选修 22 学分。专业选修课由各专业自行设定限选学分,设置的限选学分不超过 12 学分。1.专业选修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侧重知识的交叉跨度,强调专业前沿性,是专业内实现分类培养的载体,可设计为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块、复合型人才培养等模块。2.专业创新创业课程 构建创新创业课程模块,开设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为导向、素质为核心,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创新创业、就业类课程。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可以在原有专业选修课基础上升级改造,也可以新开课。各专业可根据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开设。3.研究生开放课 将研究生的一部分专业课向四年级本科生开放,在课程设置
15、方面做到本硕贯通,开设课程见研究生培养方案。4.专业拓展课程 拓展教育选修课包括教授专题研究课、依托专业实验室的兴趣类实验课或理论课。课程实施动态管理,学生依据每学期教务处网站公布的课程信息进行选课。各专业可根据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开设。5.可任选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其他课程 可选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或其他专业开设的课程。(四)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由必修和选修两个环节组成,包括军事训练、实验课、各类实习、实训、创新创业训练(学科竞赛/科研训练)、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及其他实践活动,其中课程实习及实训等必修实践环节学分由各专业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实践教学学时和教学内容
16、应符合教育部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专业规范、专业认证标准的要4 求。各专业应根据培养目标,列出本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教学模式和学分、学时要求。应建立基于 OBE 理念的实验、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应用为主的专业应安排一个完整生产周期的实践环节,要依据实习内容确定实习周数,避免实习内容与实习周数不符现象的发生。毕业设计(论文)要基于毕业实习、综合实习、顶岗实习、就业实习等实践教学开展,强化与教学实习基地、就业实习基地的合作,开展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模式。(五)第二课堂 学生在校期间须获得 4 学分的第二课堂学分方能毕业。主要通过开展思想成长、实践实习、志愿公益、创新创业
17、、文体活动、工作履历、技能特长等 7 个类别的活动项目,促进学生的思想成长,激发学生的志趣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学校通过到梦空间网络平台和有关制度实现对大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情况的客观记录和科学评价。六、德育体系 学校的德育体系,旨在坚持价值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贯穿于德育工作全过程;坚持服务学生成长,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落脚点;坚持发挥林业院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特色和优势,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各项德育工作中;坚持求真务实,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细落小落实。学校通过实施“树人工程”,逐步形成“有内涵、有特色、有学术、有精神、有品位、
18、有影响”的校园文化;努力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东林气质。详见“树人工程”实施方案。七、专业准入准出标准与第二专业“专业准入准出标准”:分为“专业准入标准”和“专业准出标准”两部分。“专业准入标准”指:学生在不同年级修读其他专业的最低专业课程修读标准,一般以学科(大类)平台课程为主;“专业准出标准”指:进入该专业的学生获得学士学位的最低专业课程修读标准,一般由学科(大类)平台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组成。专业选修课不计入准入准出课程。第二专业课程包括所有专业准入准出课程。依据“专业准入准出标准”,学生修完第二专业规定课程,成绩合格,可申请第二专业学位证书。申请第二专业学位
19、需符合高等学校培养第二学士学位生的试行办法有关规定。未能修完全部第二专业规定课程,但修完该专业课程的 50%,成绩合格者,可申请辅修专业结业证书。八、编制要求 课程安排应循序渐进、松紧有度、难易结合,专业每学期设置的必修课不超过 20 学分。(一)总周数及其分配 1.总周数为 198 周。其中第一至第七学期各 26 周,计 182 周;第 8 学期 16 周。2.学校统一安排 61 周,其分配如下:第一至第七学期考试各 1 周,计 7 周。毕业教育 1 周。入学教育、军事理论及训练 3 周。第一至第七学期机动各 1 周,计 7 周。第一、三、五、七学期寒假各 7 周,第 2、4、6 学期暑假各
20、 6 周,计 46 周。3.各专业自主安排 138 周,用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的周数配置。(二)学分计算的规定 1.理论教学每 16 学时记 1 学分。各课程学时数原则上以 8 的倍数安排。1-8 学时,计 0.5 学分;9-16学时,计 1 学分。2.实验教学每 32 学时记 1 学分,超过 32 学时的实验应独立设课。不足 16 学时的,不计学分;16 至31 学时的,计 0.5 学分。3.集中周安排的军训、实习、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每周记 1 学分。4.体育课 32 学时记 1 学分。5.“思政课”实践 16 学
21、时记 1 学分。(三)留学生培养计划 承担本科留学生培养工作的学院应将修订后的留学生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单独列出。若本学院的留学生与国内学生在专业课程安排上采用同一教学计划,在修订后的教学计划应明确标明本计划也适用于留学生。要根据教育部等有关文件精神科学合理安排课程。(四)其他要求 1.参加教育部“卓越教育培养计划”、“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的有关专业,应结合项目要求,按照本原则意见执行。5 2.工科专业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通用标准及相关专业补充标准,按照本原则意见修订专业培养方案。3.本次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需考虑到 2018 级以前学生的课程补修与重修。如旧版教学计划中的课
22、程在 2018 版教学计划中不再开设,要求必须有相应的替代方案。4.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律按专业编制,文档编辑严格遵照学校制定的模板格式。5.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课程简介的修订和编写与人才培养方案各课程设置同步进行,同时提供课程的英文名称和课程中、英文简介。6.各院、部提供本单位开设课程一览表。7.本原则意见自 2019 级起执行。6 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 学院名称 本科专业名称 学制 授予学位 林学院 林学 四年 农学学士 环境科学 四年 理学学士 食品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森林保护 四年 农学学士 地理信息科学 四年 理学学士 生态学 四年 理学学士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 野生动物与自然
23、保护区管理 四年 农学学士 动物医学 四年 农学学士 动物科学 四年 农学学士 园林学院 园林 四年 农学学士 环境设计 四年 艺术学学士 风景园林 四年 工学学士 城乡规划 五年 工学学士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 四年 理学学士 生物技术 四年 理学学士 理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四年 理学学士 物理学 四年 理学学士 化学 四年 理学学士 化学工程与工艺 四年 工学学士 应用化学 四年 理学学士 信息与计算科学 四年 理学学士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木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林产化工 四年 工学学士 轻化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产品设计 四年 艺术学学士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24、材料化学 四年 工学学士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四年 工学学士 机械电子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四年 工学学士 自动化 四年 工学学士 工业设计 四年 工学学士 续表 7 学院名称 本科专业名称 学制 授予学位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工程管理 四年 工学学士 交通学院 交通运输 四年 工学学士 交通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车辆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汽车服务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工程技术学院 森林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工业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包装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物流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信息与计算机
25、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年 工学学士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四年 工学学士 软件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通信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电子信息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经济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四年 管理学学士 会计学 四年 管理学学士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四年 经济学学士 经济统计学 四年 经济学学士 公共事业管理 四年 管理学学士 市场营销 四年 管理学学士 农林经济管理 四年 管理学学士 旅游管理 四年 管理学学士 外国语学院 英语 四年 文学学士 日语 四年 文学学士 俄语 四年 文学学士 文法学院 法学 四年 法学学士 政治学与行政学 四年 法学学士 广告学 四年 文学学士 社会工作 四年 法学学士 汉语国际教育 四年 文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