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优秀8篇).pdf

上传人:l*** 文档编号:73493351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PDF 页数:45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优秀8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优秀8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优秀8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优秀8篇).pdf(4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优秀 8 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小学语文篇一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八组教材的第一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通过多读、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而且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

2、今字义差别不大,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的意思。至于课文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强行灌输。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教学难点在于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多媒体课件 课前操练 1、背诵三字经“人之初千而万”2、(教师在黑板左板书)峨峨泰山洋洋江河 指名朗读,说这两个四字词语有什么特点。(AABC 式;前面的叠词形容后面的景物)同学们能不能也说几个这种形式的词语。(生说,教师板书)如:皎皎

3、明月徐徐清风蔼蔼云雾袅袅炊烟依依杨柳青青草色 齐声朗读。一、激情导入,揭题解题 1、同学们,人们常说“千金易得,知音难寻。”“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的珍贵啊!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教师在黑板中板书:“知音”),讲述的就是两千多前春秋时期的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名字叫“伯牙绝弦”。(教师在黑板中上板书课题,生食指书空。)2、齐读课题。教师加节奏,再读,注意节奏。“绝”是什么意思?(断绝)面对这个“绝”字,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要“绝”?什么时候“绝”?)是呀,伯牙是春秋时期一位非常著名的演奏家,琴应该是他的生命,可是他为

4、什么要把自己的琴弦弄断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吧。二、初读课文,感知整体 (一)读通课文 1、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课文,读 23 遍,争取读通课文。2、指名学生读课文。读后评价并相机正音,如有必要,个别难句如“伯牙谓世再无知音”可带读(视情况而定)。3、教师范读课文。4、说说老师在哪些地方停顿?试着用“/”标记。(教师在黑板右板书“/”)(课件出示正确的停顿。)5、学着老师的样子,按照正确的停顿,自己再练读一遍。练读后再指名读,教师评价。全班齐读,教师评价。(二)读懂课文 1、“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同学们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了,课文中有一些难字、不常见字,你又是怎么理解它们的呢?(

5、学生举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右板书:看注释、查字典、自己琢磨)教师小结:学无定法,贵在得法。你们看,这位同学,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值得我们学习。2、追问:那课文的大意也知道了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指名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于欣赏。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如痴如醉,击掌称快道:“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

6、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3、再读全文。理解了课文的意思,我们再来读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读得更好!三、品读课文,感悟“知音”(一)品读课文第一部分。(前四句)1、同学们,刚才老师说了,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你能围绕“知音”,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吗?第一部分:伯牙遇到知音,欣喜万分。第二部分:伯牙失去知音,悲痛欲绝。板书:子期欣喜万分伯牙悲痛欲绝 2、默读全文。思考:茫茫人海,为什么伯牙独独把子期当作知音?派生问题思考:伯牙作为全国闻名的大琴师,难道没有人称赞过他?别人是怎么夸奖他的?(想象说话)3、钟子期又是怎样称赞的呢?教师引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

7、,峨峨兮若泰山!”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正因为钟子期听懂了自己的琴声,所以伯牙才把子期视为“知音”!4、想象说话。请同学们想象:伯牙的琴声还会描绘哪些自然景物?钟子期又是如何称赞的?指名回答: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教师引读: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指名回答:(3 人)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不管伯牙琴声中表达了什么,钟子期都能感受得到并由衷地称赞。用课文里的句子说,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一个所念,一个必得,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伯牙才把子期视为“知音”4、“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用一个字来概括他当时的心境,那就是喜!请你

8、用一个词来形容伯牙此时的心情,那就是欣喜万分。5、“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得到人生的知己,岂一个喜字了得!来,让我们伴着高山流水的乐曲,轮读课文的 14 句,读出伯牙得遇知音时的欣喜若狂。(二)品读课文第二部分。(最后一句)1、配乐,教师讲述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子期和伯牙因琴相识,相见甚欢,并约好明年中秋老地方见。第二年八月,伯牙千里迢迢赶到汉阳江边,久等不见子期。于是,弹起高山流水,仍不见子期。伯牙到处寻觅子期,遇一老者,老人说:“子期去年染病身亡。死前有嘱咐请把我葬在江边,此生不能听到伯牙操琴,让我九泉之下聆听他的琴声!”知音死了,伯牙的琴还有谁能欣赏得了呢?伯牙悲痛万分,久久伫立在子

9、期墓前,长歌一曲后,把琴摔个粉碎,至死不再弹琴。2、请读最后一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弦绝琴,终身不复鼓。3、用一个字来概括他当时的心境,那就是悲!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当时的心情,那就是悲痛欲绝!4、知音已死,岂一个悲字了得!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再对谁弹,满面春风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请再读最后一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弦绝琴,终身不复鼓。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悲痛欲绝的伯牙摔破自己的瑶琴,并写下一首短歌,来祭奠自己的知音子期,祭奠这一段旷世友情,请听: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入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

10、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学生齐读。2、“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好一个“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同学们,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断了自己的前程;断了自己的心弦;断了自己的希望)3、对话伯牙。你是怎么看待伯牙这一举动的,怎样评价俞、钟二人这一段友谊的?4、一曲高山流水,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也成了知音的代名词,虽然当年伯牙所作的高山流水已经失传,但是后人为了纪念他们重新谱的也一样精彩。让我们伴着这首曲子,在传唱这个故事中结束这堂课吧(配乐、学生齐背课文)!五、课外作业,巩固运用 必做: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选做(

11、从以下题中,选择一道完成):一星级:听一听乐曲高山流水。三星级:读一读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一书中有关“伯牙绝弦”的故事。五星级:将课文伯牙绝弦改写成一个 400 字左右的故事。附:板书 25 伯牙/绝/弦 喜知音悲 子期伯牙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读准“弦”“若”“哉”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注意“善”“峨峨”“洋洋”“谓”等逻辑重音,感受故事中人物前后情感的巨大变化。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初步了解古文特点,学会诵读古文,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4、通过诵读了解伯牙、子期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感受艺术魅力,

12、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把握朗读的停顿,感悟课文前后截然不同的情感;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文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教学难点:感悟课文前半部分得到知音的兴奋心情和后半部分失去知音的悲痛欲绝。通过诵读了解伯牙、子期共同的爱好,感悟艺术的魅力。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理解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 25 课伯牙绝弦,一起读课题。课文讲的是哪两个人之间的故事呢?(教师板书:伯牙钟子期)你对题目是怎样理解的?(指两人交流)二、把握节奏,层层训练。1、正音 出示容易读错的字。文言文朗读有一定难度,下面几个词语能读对吗?大屏幕出示:2、把握节奏,练习朗读。下面的句子,能读好

13、吗?大屏幕依次出示:(学生试读)红色的斜线是停顿符号,“哉”“兮”字都是语气词,在朗读语气词时适当延长后再停顿,一咏三叹,颇有音乐美。第三句“谓”“世”一字一顿,看老师手势读。3、自读练习。4、师生合作读。我们来合作读课文,老师读每句的前半部分,同学读后半部分,一遍读完后,交换朗读内容。读准了难读的字词句,下面请大家自由练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5、竹简样式读。春秋时期的文字是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的,叫竹简或木简。这篇文言文在竹简上应该是这样的。文字是从右往左竖排列,没有逗号句号,试着读一读,指名配乐读。三、小组合作,理解文意。1、体会文言与现代文的不同。读了几遍课文,同学们感觉还是似懂非

14、懂,这说明文言文与现代文是有区别的。并且有些词语意思变化很大。以第一句为例。“善”是“擅长”“善于”的意思。这个词现在还在使用。“鼓”是“弹”的意思,现代文中的“鼓”已经没有“弹”的意义了,词义现在已经消失了。琴指的是古琴,(预设:体会古筝与古琴的区别。出示相关图片和视频)教师小结:你看,文言文中几乎每个字几乎都能表达确切的意思,有些词义古今变化很大。2、提示方法,理解课文。这是小学期间学习的第二篇文言文,我们已经有了学习杨氏之子的基础,现在请大家结合课文注释,同桌合作,再读全文。看能读懂那个字,那个词?等会交流。3、学生交流收获,教师随机指导。4、小组合作,质疑问难。哪个字、哪个词读不懂,先

15、在小组内讨论,小组不能解决的,组长记录下来,一会儿班内流。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预设 1:峨峨兮若泰山。直译就是高啊像泰山一样,伯牙想到高山,琴声就表现出高山的巍峨,钟子期就说,“太好了,就像巍峨的高山,”。既然峨峨就是高的意思,洋洋是广大的意思,这样说行吗?教师小结:叠字的运用使诗文既呈现一种音韵之美、节奏感,又使作家诗人的感情得以酣畅淋漓的表达。这个词不仅让我们有了形象感,而且还让我们对钟子期的内心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峨峨洋洋”后来成了一个成语,它就是来形容这个欢乐的心态,把这种形象、这种内心的情感用朗读表达出来。(生读)预设 2:谓字比较难理解。老师查了字典,字典中有三种解释释,你认为

16、选哪一种?预设 3:“善”,文中出现了四次?意思一样吗?教师小结:前两个“善”字是“擅长”的意思,后两个”善”字是”好、妙”的意思。通过这个词的理解,悟出理解文言文的要注意联系上下文。预设 4: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教师小结:“必得之”是伯牙琴声中所表达的心意。这句话应该这样理解,能用一个关联词来说吗?(“无论都”)。无论伯牙在琴声中表达什么,钟子期都能感受得到伯牙的心意。四、练讲故事,言语实践。1、试着用自己说一说故事的意思。指名说,教师随时补充。2、小组内练讲故事。不看书,把这个故事讲给小组内同学听,每个小组选一名同学在小组内试讲。3、班内展示。请两名同学上台讲,提出要求,尽量变成自己的

17、话说出来,加上动作和表情。五、补充拓展,领悟绝弦之情 1、教师神情描述雨夜的相见。据记载,伯牙子期在一个的中秋之夜的雨后因琴声偶遇,因音乐而相知,他们彻夜长谈,不觉东方发白。伯牙子期洒泪而别。他们相约第二年八月十六日再相见。春去秋来,当伯牙满怀期待的赶来与子期相遇时,万万没有想到,面对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一起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2、以伯牙的地位与“破琴绝弦”的行动感受伯牙内心之痛。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既是弹琴高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再看“破琴绝弦”的行为,有什么想对伯牙说的吗?预设:兴许你还会遇到像子期这样的知音呢?精美绝伦的瑶琴,

18、你砸掉不可惜吗?如此高的技艺不再弹,不感到遗憾吗?伯牙又何尝不是这样想的呢?伯牙“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一操。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鼓掌大笑而散。”面对此情此景,仰天长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子期死。一起读。3、从有关知音的诗词感受知音难觅的。痛苦。大屏幕出示。这些诗句表达了同一个主题:知音难觅。六、再读课文,领悟表达。伯牙与子期一个善鼓琴,一个善听,他们相遇相知,文中哪里写到伯牙善鼓琴呢?(学生读文,交流)这里并没有直接写伯牙善鼓琴啊?但是我们却能从表现钟子期善听的语言中体会到伯牙的善鼓琴。这样的表达是多么简练和巧妙啊!七、对比质疑,关注编者意图。1、大屏幕出示伯牙子期

19、的图片及介绍。读读上面的文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提出疑问)一位是身居高位,集古琴家、作曲家于一身的琴仙。一位是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拿扁担的樵夫。那是什么原因让这两位身份不同,地位悬殊的人走到了一起?那又是怎样的原因让伯牙死后毅然决然的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呢?是古琴的魅力,是音乐的魅力,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板书:艺术的魅力)八、背颂吟唱积累经典。1、齐读全文感受艺术的魅力。屏幕文字渐渐隐去。读变为背诵。2、知道古人会怎么吟诵吗?老师想学着古人的方法吟诵大家听。3、课下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评析:一、以读为本,感受文言韵味 由于文言文距现代的时间比较久远,而且语言表达形式和白话文

20、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学生阅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郑老师依据学生实际,以读为本,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自由读、指读、范读、师生合作读、创设情境读、背诵等多种形式的穿插进行,不仅让学生把握文言文朗读的技巧,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更为文字的理解内化打下了基础。尤其是竹简形式变换,加上古琴乐曲渲染,再现了文本意境,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诵读水平,使学生感受到了文言文的神韵。二、依法施教,培养学习能力 本文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第二篇文言文,“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要任务。郑老师在教学中注重了方法的指导:选择了课文中古今差异较大的三个词“善”“鼓”“琴”,通过

21、理解意思习得“联系上下文”“结合注释”“结合资料”三种常用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并初步感受到了文言文和现代文最明显的一个不同之处,即古文中几乎每个字都完整的表达一个意思,也就是以单音节词为主。教师又在后面“同桌合作,自主学习”环节中引导学生进行学法迁移,举一反三,巩固运用。为今后独立阅读文言文奠定了基础。三、关注表达,感受语文魅力 77 字的文言文,为我们展示了伯牙知音得失的喜痛。文字之简练,描写之精妙学生是难以发现的。郑老师在设计中,通过“师生合作读”、“句子对比”“直奔主题”等方式,引导学生领悟文章句式表达的特点和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并进一步体会这样写的作用和效果。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

22、,感受到语言表达的魅力,学习语言的运用。四、合作探究,落实主体地位 高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掌握了一般的阅读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在初解文意这一环节中,郑老师从学生的能力基础和学习需求出发,优化课堂结构和学习方式,采用了“提示方法,初步理解发现问题,小组研究全班交流,共同提高”的模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在交流中,教师适时地抓住学生确实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重点深究,做到以学定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悟自得,合作互助,共同进步,主体地位得以真正落实。五、引导质疑,领会编者意图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与教科书编者对话,”是当

23、前语文教学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点,而这恰恰是把握教学方向、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的重要一环。郑老师对教材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领会了编者意图。围绕单元主题“品味艺术魅力”定位本课主题。通过“一个是身居高位,集古琴家、作曲家为一身的琴仙,一位是戴斗笠披蓑衣拿板斧的樵夫,是什么让他们两个人走到了一起?”这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感悟“音乐”这一艺术的魅力。很好地体现了编者意图,回归了单元主题。伯牙绝弦精彩教学设计篇三教材分析: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艺术就在我们身边。它是一首动听的曲子,一幅美妙的图画,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一部催人泪下的电影,甚至是一件不起眼的小工艺品它让我们的耳朵听到最优美的旋律,让我们的眼睛看到最亮

24、丽的色彩,让我们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伯牙绝弦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动容。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采用情感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时入情入境,理解文意和体会感情双线并行,改变以往文言文串讲的方式,让学生在情感引导中完成学习内容。语文课首先要有语文味,古文更是如此。伯牙绝弦一文充满着浓浓的语文味,所以需要灵活多变而又扎扎实实的朗读指导,多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读、思、议、悟,要读得充分,读得入情,读出韵味,理解自然水到渠成。本课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习得语感,积淀语感,领悟语言规

25、律,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时效,体会文言文的无穷魅力。教学策略及教法: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与古代文学大师对话,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在感受伯牙与钟子期的纯真友谊的环节,我重点抓住“绝弦”、“知音”,紧扣文本,并插入两人相识相知的小故事。最后还是通过配乐深情朗读体会“破琴绝弦”的悲痛,一是再次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二是再次感受两人深厚的友谊。教学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古文的节奏美

26、和韵味美。背诵课文。2、能借助注释、插图、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了解文言文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3、抓住对人物的描写,结合课外补充资料,感受觅得知音的畅快和失去知音的痛苦;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4、抓住子期对音乐的想象,感受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学习作者通过生动的文字将音乐艺术具体化的写作手法。1、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2、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资料收集,ppt 课件。一、导入。同学们,在刚才那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知道这是什么音乐吗?(高山流水)大家知道吗?高山流水背后有一个千古流传的故事,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

27、天将要学习的伯牙绝弦。(板书:25 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还记得我们五年级的时候学过哪篇文言文吗?(杨氏之子)大家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初步感受音乐的美,并顺理成章引出课题。)二、解题。请同学们再读课题,注意节奏。(伯牙/绝弦)知道伯牙是谁吗?(板书:伯牙)(相传为春秋时代人,琴技高超,是著名的音乐家)绝弦是什么意思?(绝:断绝)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注释)所以说,学习古诗文,我们都可以借助注释帮助我们理解课文。现在让你再读课题,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悲伤)齐读课题。设疑:伯牙为什么绝弦?请大家打开语文书 137 页,在课文中找出答案。三、初读课文,理解“绝弦”。1、出示课文,有节奏自读课文

28、。25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课文,并掌握文言文的朗读节奏。)2、齐读课文,伯牙为什么绝弦?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1)齐读句子,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出示)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2)当时伯牙的心情怎样?(痛失知音、摔琴,极度哀伤)我

29、们都说知音难寻,现在子期死了,我们能通过朗读,将伯牙的心情读出来吗?齐读句子。指名读,齐读。3、你知道子期是谁吗?(板书:钟子期)他与伯牙是什么关系?(板书:知音)什么是知音?(知己,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为什么说他们是知音?请在文中找出来。出示句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板书:善鼓善听所念,必得之)齐读句子,读出知音的关系。(设计意图:以“绝弦”引入,初步体会伯牙“痛失知音”的心情,有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知音”。)四、再读课文,理解“知音”。1、过渡:俗语说得好,“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对伯牙来讲,得到子期这一位知己,一定十分愉快、满足。

30、因为虽然赞赏他的人很多,但是真正懂他的只有子期。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对知音欢聚的情形,请大家看插图,你看到了什么?2、理解句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出示)(1)这里的“善”是什么意思?(出示:擅长、善于)(2)从哪里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3、理解“知音”。出示句子: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1)齐读句子,读出一个善鼓,一个善听。(2)换位体验:如果你是钟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赞叹?请结合注释理解。出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

31、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伯牙绝弦教案篇四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教学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引导学生说词。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

32、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烟袅袅流水淙淙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春雨绵绵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些都是美丽的自然景物。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谈话设计,不仅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孩子的语言积累,而且能够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易于教学的展开。为课文的拓展做好了铺垫,为帮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为孩子的说话训练铺好路。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设计意图:导入部分将词语积累的环节快速过渡到学文中来,拉近文本和学生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2生再读课文,根

33、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4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指导: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铺垫 三、读懂课文内容 1师: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借助课后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平时学习古诗知道学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 2学生自学,弄懂

34、课文的意思。3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 4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在生与生的交流中,教师作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意思,并继续强化、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学生感情朗读此句。引导理解知己: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表面的。肤浅的。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的表白??说话练习:如果你是伯牙,当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失望、寂寞、忧虑、渴望?

35、?后来,当你终于遇到了子期,你的心情怎样的?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5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出示课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质疑: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好啊!)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总结: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齐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老师赞叹“善哉”,理解“善哉”表赞叹的意思。理解知己的含义:学到

36、此时,我们能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含义了吗?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感悟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理解人物之间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 四、品味知音之情 1伯牙琴艺高操,所奏乐曲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赞叹?指导读钟子期赞叹的语句。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声不仅能表现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场景。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等。3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

37、,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确认:“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善哉,皎皎乎若明月!”4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5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6 感情诵读 24 句。伯牙在楚国是著名的弹琴高手,他能通过乐曲表

38、达自己丰富的情感。当他一次次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琴声中,弹奏出一首首美妙的乐曲时,你想,他渴望得到什么?(可能是称赞)周围的人会怎么称赞呢?(琴艺高超、琴艺炉火纯青)7这些赞美之声听多了也不过如此,如果你是伯牙,你还渴望什么?(渴望有一个懂自己音乐的人)当听到子期对自己心意的领会,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或会对子期说些什么呢?8从那以后,伯牙、子期形影不离,一个善鼓琴,一个善听,他们共同交流着对音乐的理解。再读课文 14句,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9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学生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师: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

39、么?你如何理解伯牙当时的心情?引导学生感悟: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无人倾诉的痛苦,无边的孤独寂寞,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伯牙用绝弦的方式表达对子期的思念。10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请再读这句话。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诵读课文。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进行拓展练习,自然而然理解了伯牙与钟子期是人生知己。五、深悟知音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里,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40、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生再次感情朗读课文。3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乐曲,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补充资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无边孤寂和怀念之情,让学生为伯牙痛苦绝望的悲凉之情发出了深深感叹,理解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也许一无所获,但是事情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

41、六、作业: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板书:25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所念绝弦 (知音)钟子期善听必得之死 教学反思:本课设计时主要抓住重点句“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体会知己含义,为了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设计了拓展练习,再围绕“绝弦”,让我们感受到不仅仅是伯牙、子期心灵相通的情义,最后设计了高山流水的音乐欣赏,让从教者与学生一起在美妙的音乐中感受艺术的魅力。教学时要多引导学生对文言文的读、思、悟,要读得充分,读得入理,读出韵味,理解自然水到渠成。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篇五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

42、、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与古代文学大师对话,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教师准备:高山流水录音或 flash 动画。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1、师:我们来看一下下面一组成语:(展示)一琴一鹤人琴俱亡琴心剑胆 琴挑文君琴瑟和好琴瑟不调 琴棋书画焚琴煮

43、鹤对牛弹琴 请大家读一读,找出这些成语的共同点。(成语中都含有一个琴字)2、师:谁能再说几个带琴字的词语。(预设答案:琴瑟、琴曲、琴师、琴意、抚琴、钢琴、月琴、胡琴、口琴、竖琴、小提琴、电子琴)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一些词语,可以使我们知识视野更宽阔,对写作一定有帮助。3、师:有一个故事千古传诵,流传至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我们以往学的都是现代文,也就是白话文,今天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欢。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释课题。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从小游戏入手,引发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兴趣。然后激情导入新课,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二、读通读顺,

44、感知课文 1、请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和平时课文的有什么区别。2、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谈谈体会。3、师: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 3 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4、师: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5、教师范读,相机指导读发。6、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7、学生互相交流读,教师检查读,相机指导读。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本环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读的空间,力求通过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教师以富有激情的富有韵味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到语言文字的情景之中,点燃了学生热爱阅读文言文的

45、热情。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1、师: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说说“伯牙绝弦”的意思。(预设答案:伯牙再也不弹琴了。)2、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预设答案: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师: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预设答案: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3、师: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4、预设交流 1: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很喜欢弹琴,钟子期很喜欢听。师

46、: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4次。)师: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预设答案:啊!好啊!)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预设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师: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预设交流:2:我读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伯牙在鼓琴的时候,心理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3:我觉得伯牙弹琴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弹出什么。4:我读懂了“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就是说,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5、你们又从哪里看出“伯牙

47、所念,钟子期必得之”?(预设答案:伯牙善鼓,钟子期善听。)6、师: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怎么赞叹?(生自由发表意见。)设计意图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的阅读来理解文本,引导学生对照注释,揣摩句意,理解文本,课文的文言形式已经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形成了白话文。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引导升华,拓展探究。师:我们的课外资料里也有介绍,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预设答案:还会有 1:鸟语花香。2:春天百花盛开。3:冬天白雪皑皑。)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再次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你就是

48、伯牙,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是(预设答案:知音。)2、理解文本,探究知音 师:真正的知音。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预设答案: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师: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你能想象别人那种空虚的赞美吗?(学生自由说)师:可以想象,当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生:峨峨兮若泰山。师:当伯牙志在流水。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生

49、:洋洋乎若江河。师:当他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心情会是怎样的?(预设答案:1、失望。2、寂寞。3、忧虑。生 4、渴望。)师:后来,终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样的?(预设答案: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师:此时,他们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预设答案:他们还是生活上的知音。是人生的知音。)师: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但是,人间的知音,真是太少了,让我们通过读书再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学生感情读文)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知音。但课文最后一句。“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伯牙为什么认为子期是最后的知音?(预设答案:1、因为子期能听懂伯牙

50、的琴声。2、因为他们之间就像亲人一样。)3、丰富内容,拓展课文 师:伯牙在断绝琴的时候,也断绝了什么?(预设答案:1、断了他的前程。2、断了他的心弦。3、断了他的希望。)师:伯牙在断了琴弦,留下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当你理解这样的心情的时候,再读读这段话。(学生再有感情地读最后一句。)师:有记载,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经来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写下了一首短歌。你们想知道吗?(配乐,教师深情朗诵):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