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第3章---道家文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编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第3章---道家文论课件.ppt(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第3章章 道家文论道家文论第一节 老子与文学批评 老子是先秦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一般认为老子先于孔子,曾为孔子之师。关于老子的生平,西汉司马迁写作史记时,已经语焉不详,多采传说。一、对礼乐文明的批评与反思 老子特殊的人生阅历与史官经历,使他对于周代文明的积弊深有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动时期,而夏商周以来的礼乐文明体系到了此时,日渐形成其虚伪无力的本相,统治者骄奢淫逸,民不堪命,而礼乐此时成了摆设。老子痛感这种情况,从天道自然的观念出发,对于夏商周三代的文明进行了全面的清理。二、“有无相生”与文艺批评 老子所以推崇自然无为的人生方式与审美方式,是因为鉴于天道自然而悟出的道理。三、“美
2、言不信”与批评方法 老子的文化批判,充满着辩证法的因素。他从“反者,道之动”的逆向思维出发,对于当时的审美与文艺现象,提出了一套不同于儒家文学批评的相反相成的批评方式。二、“逍遥游”与人格自由 庄子认为唯有精神是自由无待,逍遥游放的。庄子的逍遥游思想见于庄子 内篇的第一篇逍遥游之中,文中通过想像与议论结合的手法表达了精神意志的自由境界,启迪了中国文学的想像世界。三、虚静与物化 虚静与物化是庄子思想中与文学创作直接有关的两个范畴,极为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论的心理学基础,使中国古代的创作心理学能够建构在审美自由的层面上。四、言意之辨与文艺关系 从先秦开始,中国古代的哲人就开始关注并探讨人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