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中国农业发展30年-农业经济学-教学课件.ppt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73418311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2-中国农业发展30年-农业经济学-教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专题2-中国农业发展30年-农业经济学-教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2-中国农业发展30年-农业经济学-教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2-中国农业发展30年-农业经济学-教学课件.ppt(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农业发展30年:人口与粮食的变动 姚 万 军2007年32007年9 背景:背景:粮食安全问题一直都是困扰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从历史教训。1959年到1961年,我国经历了最艰苦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农村改革是为了解决农产品供给长期严重不足,维持城乡居民低层次的温饱消费水平和扩大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积累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将“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三农”问题中的一个主要内容根据卢良恕和王健(2007),胡岳岷(200)的研究,粮食安全指标大体有6种:人均粮食产量、粮食生产波动率、粮食储备率、粮食进口率、贫困人口粮食保障水平和粮食安全系数指标。人均粮食产量是指一

2、个粮食年度内,粮食总供给量与该国同期人口的比例,是反映一个国家人民基本生活安全保障的指标。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为378.46公斤,基本满足了人民的生活需要2005年我国粮食总需求量为50,628万吨,其中净进口为2,227万吨,人均净进口率低于4.4,也就是说人均粮食占有量的95以上来自国内生产。人均粮食产量一、人均粮食产量的变动1.人均粮食产量持续增长人均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农村改革以来我国人均粮食产量以年均0.76的速度实现了长期持续增长。1998年粮食总产量最高时,人均粮食产量已突破了410公斤,约是建国初期的2倍。考虑人口总数增长的影响,实现了人均粮食产量的年均0

3、.76的持续增长,不得不称这是一个伟大的功绩。2.人均粮食产量波动大人均粮食产量波动大1979-1984年、345.95公斤1985-1990年、366.31公斤1991-1999年、391.35公斤2000-2003年、352.10公斤2004-2006年、369.93公斤 图1 我国人均粮食产量二、人口增长与人口结构变化1980年代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率开始下降而且速度逐渐加快,2017年将停止增长从2013年开始,人口抚养比转为上升,“人口红利”消失我们一直强调,农业剩余劳动力较大,城乡收入差距大,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工业化转移人口转变及其引致的劳动年龄人口变化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

4、率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通常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被定义为劳动力、资本、机械、肥料、土地及农业生产技术进步。耕地是农业生产中最根本的生产要素,而且具有不可再生性,土地的面积是无法扩大的。相反,由于自然的破坏、工业用地、道路建设用地的增加和退耕还林的实施使我国的耕地面积大幅减少。同时我国是属于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刚刚起步,工业部门不成熟,农业部门聚集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为了解决耕地减少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压力,通常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的“绿色革命”会飞速发展。“绿色革命”发展的同时会依赖于化肥为主的中间投入。机械的大量使用本身就代表着技术进步,大面积的机械耕作自然可以

5、带来单产的增加。所以说耕地、化肥、劳动力、机械和技术进步是相辅相成,共同决定了粮食产量的变化 工业用粮主要包括酿酒、制作调味品、制浆、制剂和制药。工业用粮略有增加,但占粮食消费总量比例比较小,通常在10以下。而种子需要主要取决于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用种量。种子需求量比较稳定,占粮食消费总量的比例最低,一般在2-3之间。工业部门的影响在经济发展初期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是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价格动态剪刀差又称比价剪刀差,指以一定时间为基期,工业品价格相对愈来愈高,农产品价格相对愈来愈低,在统计图上呈张开的剪刀状。剪刀差所造成的政治经济后果是多方面的。建国初期,由于工业基础十分落后,不得不走上通

6、过剪刀差无偿提取一部分农业创造的国民收入作为工业化的资金积累。另一方面剪刀差明显地削弱了农业自身扩大再生产的能力,限制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是造成先进的城市、落后的农村;先进的工业、落后的农业这种二元经济结构的经济根源。它破坏了价值规律,使工业的比较利益远远高于农业,农业中经济作物又远远高于粮食,导致农村生产要素及资源大量转向农村工业,造成粮食生产投资的持续下降及减产。本文认为必须重视人口的影响作用:根据Bloom 和Williamson(1998)人口红利模型可以将人均粮食产量分解为 (1)(2)-粮食产量 -总人口;-劳动者数 -农业劳动者数 -耕地面积表1 人均粮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增

7、长率()图2人均粮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增长率 增加 减少L+QBP+L1L+BL1L+QBP+L1L+BL11979 年12.36-4.531993 年4.16-2.101980 年1.45-6.021994 年-0.67-2.931981 年6.62-6.401995 年5.25-1.461982 年14.10-6.361996 年7.04-0.061983 年11.20-3.301997 年-1.11-1.941984 年10.05-5.991998 年4.04-1.301985 年0.01-8.201999 年0.86-2.431986 年4.15-2.412000 年-4.18-5.8

8、81987 年5.55-4.232001 年1.44-4.181988 年1.75-5.462002 年4.08-3.681989 年3.33-1.442003 年-0.58-5.871990 年25.30-15.232004 年7.680.711991 年-0.31-3.392005 年1.291.331992 年4.31-3.732006 年2.36-0.04平均增长率4.70-3.80(一)(一)总人口总人口很显然,总人口的增加直接导致人均粮食产量中分母的增大,进而减少人均粮食产量。1978年以来我国的总人口数持续上升,年均增长率达1.12。这为我们提高人均粮食产量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根据

9、分析的结果,总人口的增长在整个观测期内一直对人均粮食产量的增长具有负作用,但是随着总人口增长速度的减慢,这一作用力也从改革初期的-1.33个百分点下降到2006年的-0.53个百分点。(三)农业劳动者比例(三)农业劳动者比例农业劳动者比例则主要是关注农业的结构变化。通常在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力不断向工业和城市部门转移,农业就业人口比例急剧下降,而农业劳动力的减少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我国农业人口比例从1978年开始持续下降,从1979年的70.8到2006年的38.4,年下降率为2.13。特别是2000年以后农业劳动者比例的下降趋势加快了。随着工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不但农业劳动者

10、比例大幅下降,而且农业劳动力总数从改革初期的28455.6万人增加到1991年的34186.3万人,达到最高点后,1992年开始持续下降,到2006年末农业劳动者总数下降到了29367.7万人,减少了4818.6万人,到达15。农业劳动者的工业转移对促进工业部门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缩小工农间所得差距,提高经济的公平性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一经济活动同时也给粮食生产带来了负面影响。在改革发展的30年中,农业劳动者比例的下降使人均粮食产量平均下降了2.13个百分点。(四)农业劳动者人均播种面积(四)农业劳动者人均播种面积根据统计我国农业劳动者人均粮食播种面积从1978年的0.42公顷下降到2006

11、年的0.34公顷,人均减少了近0.1公顷,年平均下降率为0.56。播种面积的减少直接导致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的下降。无疑这主要是由耕地面积减少和退耕还林等政策造成的。人均播种面积使得人均粮食产量下降了0.56个百分点(改革30年的平均)。(五)单产(五)单产单位播种面积产量是衡量粮食生产技术进步的重要指标。用生产函数形式表示可以为,即粮食单位面积产量(Y/B)是单位面积劳动者数(L/B)、单位面积资本(K/B)和单位面积化肥(F/B)使用量的函数。所以说随着机械化生产,化学肥料的广泛使用和生物技术的普及,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会不断提高。这也是农业和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1978年我

12、国的粮食的单产为每公顷2.5吨,2006年为4.7吨,增产近一倍,年平均增产率达2.33,为这30年中人均粮食产量的持续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Bloom,D.E.and J.G.Williamson.“Demogaphic transi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Miracles in Emerging Asia”,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1998,vol.12,pp.419-455.(2)Brown,L.R.“Who Will Feed China?”Worldwatch Institute,1995(陈同斌等译(199

13、8)“谁能供得起中国所需要的粮食”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3)樊明太,郑玉歆.“中国贸易自由化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农业经济问题,2005年增刊,3-13页。(4)郭燕枝,郭静利,王秀东.“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7年增刊,22-25页。(5)胡岳岷.中国未来粮食安全论,科学出版社,2006年,9-11页。(6)克鲁普顿,波尔,布廉菲利浦,邓瓜纳塞克拉.“中国畜产品需求增长对饲料粮的影响”中国农村经济,1994年第3期,27-32页。(7)刘剑文.“论贸易自由化与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经济问题2004年第6期,17-29页。(8)梁荣.“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初探”中国农村

14、经济,2005年第12期,4-11页。(9)卢良恕,王健.粮食安全,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6-10页。(10)林毅夫.中国的农村改革与农业增长,载于 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11)梁子谦,李小军.“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因子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6 年第11期,19-22页。(12)马晓河.“中国粮食问题的深层原因”农业经济问题,2008年,9-10页。(13)鲜祖德等编.中国粮食问题研究,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14)约翰逊,D盖尔.“中国将使世界挨饿吗?谈中国未来的粮食供给”中国农村经济,1995年第7期,48-53页。(15)亚历山德拉托斯,N.“从

15、全球角度看对中国未来粮食短缺的预侧评莱斯特 布朗的著作谁来养活中人”中国农村经济1996年第4期,13-20页。(16)严瑞珍,龚道广,周志祥,毕宝德“中国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经济研究,1990年第1期。(17)中川雅嗣,山口三十四(2007)“日本的粮食自给率及其计量分析”国民经济杂志第193卷第5号,1-11页。(18)中国农村经济编辑部.“对谁来养活中国一文的不同看法”中国农村经济,1995年第5期,54-57页。(19)周宏盖.“中国种植业增长与贡献因素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8年第1期,4-11页。(20)朱晶.“农业公共投资、竞争力与粮食安全”经济研究20

16、03年第1期,13-20页。(21)钟甫宁.“稳定的政策和统一的市场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中国农村经济,1995年第7期,44-47页。(%)返回PL1LBL1PL1LBL11979年29.400.1570.451993年54.65154.51-109.171980年19.7911.6568.561994年38.4490.57-29.011981年21.644.6073.761995年72.73135.44-108.171982年24.8631.0044.141996年1698.78 2449.89#1983年40.4127.7731.811997年52.18-1.6549.471984年21

17、.8859.0119.121998年70.83101.25-72.081985年17.4690.57-8.031999年33.828.0358.161986年64.9198.53-63.442000年12.9422.1564.921987年39.3936.8823.732001年16.6955.7527.571988年28.9118.5252.582002年17.6164.6017.801989年105.12-88.7683.642003年10.2654.3935.351990年9.4980.0410.472004年-82.46-437.24619.691991年38.42-40.91102.492005年-44.48-213.49357.981992年31.2438.4330.332006年1338.68 6994.72#平均增长率29.4355.9014.67 返回两边同时除以Q/P 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