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第二编).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73402718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30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第二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第二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第二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第二编).ppt(4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编第二编 师德范畴师德范畴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一、教师幸福一、教师幸福二、教师公正二、教师公正三、教师良心三、教师良心范畴,范畴,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普遍联系的基本概念,是人类理性思维的逻辑形式”。范畴是人类思维发展水平的指示器。广义的师德范畴广义的师德范畴包括教师道德原则、规范中所有的基本概念,也包括反映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基本概念(如“谦虚”、“朴实”、“仁爱”、“乐观”),还包括教师道德评价、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如“善”、“恶”、“自制”、“慎独”)等等。狭义的师德范畴狭义的师德范畴则专指可以纳入教师道德规范体系并需要专门研究的基本概念。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师德范畴教

2、师职业道德规范与师德范畴 从规范内容的抽象程度上看,师德规范包括师德范畴(即教师伦理范畴)、一般的道德原则、具体的道德规范和道德习俗和习惯。教师幸福教师幸福思考:思考:你对最近央视的你对最近央视的“你幸福吗?你幸福吗?”的调查如何看?你可能会怎样回答的调查如何看?你可能会怎样回答?一、如何理解幸福一、如何理解幸福(一)什么是幸福(一)什么是幸福 1.幸福与人及人生的本质幸福与人及人生的本质 幸福幸福是人的目的性自由实现的一种主体生存状态;幸福感幸福感是对这一主体状态的主观感受。而人和人生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一个目的性的命题。首先,人的本质离不开目的性及其实现。首先,人的本质离不开目的性及其实现。马

3、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前提。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有两大特点,一是他的社会性和历史性,马克思等人主张个人的幸福只有在社会关系和历史发展的进程之中才可能真正实现,人类真正彻底幸福的时代只能是共产主义社会。二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只有将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相结合,才会有真正的个人幸福。其次,人生的本质或意义在于人的目的性的实其次,人生的本质或意义在于人的目的性的实现。现。人之生虽然以生命过程为前提、为基础但却不以此为本质。人生乃是以超越生命为内核的一种目的性的价值生存和物质存在的统一。人生意义的源头在于人生目的或价值的寻找。目的性的实现是幸福的本质性规定。这是人们区别所谓“俗

4、福俗福”(等同于物质性快乐)和“雅福雅福”(目的性的实现)的标准。思考:幸福=快乐?2.幸福与快乐幸福与快乐 幸福与快乐的首要或根本区别在于有无目的性、有无目的性、意义性或价值性意义性或价值性。幸福与快乐的第二点区别在于主体感受上的无主体感受上的无限和有限限和有限。幸福与快乐的第三点区别在于有无对于牺牲的对于牺牲的超越性超越性。幸福与快乐还有一点区别是幸福具有更强烈、更强烈、更持久的成就与动力特质更持久的成就与动力特质。思考:思考:幸福和德行有关吗?幸福和德行有关吗?(二)幸福与德行(二)幸福与德行1.幸福与德行的矛盾幸福与德行的矛盾 幸福需要主体的德性作为条件。然而幸福与德行之间又并不完全一

5、致。这就造成了德与福之间的矛盾。实际生活中德福矛盾的例子应当说比比皆是。原因主要是一点德行或德性只是幸福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2.幸福与德行的一致幸福与德行的一致 第一,从总体上说,德福一致具有必然性。第一,从总体上说,德福一致具有必然性。就是说,从人群中的大多数情况和历史上的大多数情况来看,德行与幸福是基本一致的。这既有功利上的原因,又有文化上的原因。功利上,是指道德本身是一个具有客观性的利益调节器,其分配原则当然是按“德”分配。所以即使是俗福,德与福也是基本一致的。文化上,人是一个文化性或社会性的动物。道德是文化的因子之一,其制约人的方式是良心与社会舆论。所以一个人不具起码的德性,没有

6、德行,他就很难为社会接纳。这样的人始终是孤独和不幸的。第二,从雅福的角度看,德与福是一种等同关系,具第二,从雅福的角度看,德与福是一种等同关系,具有一致性。有一致性。德行本身就具有自我肯定、超越牺牲的性质。孔子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包尔生也说“外在的幸福并不总是落到明智和有德性的人身上,但有德性者也倾向于认识到这一点。即使他没有得到它,他也能在心中发现幸福。”德性与雅福之间的等同关系更能够体现伦理学上德福一致原则的精神实质。3.德福一致的意义德福一致的意义 从社会的角度看,如果没有德福一致原则的总体存在,就会出现严重的道德失范、社会危机。这或者是社会的原因,

7、或者是道德本身的问题。但德福一致原则的破坏肯定会影响、破坏社会必需的稳定与进步。从个体角度看,没有德福一致的原则,道德生活就是一种无意义的纯粹的牺牲。这样的道德生活即便有某种合理性,也是极不人道的。同时由于道德努力得不到肯定,个体肯定会走向这一道德规范的反面去寻求更合目的性的生存方式。德福一致的原则对理解教师伦理体系和实际的道德生活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只有德福一致的道德生活才是值得追求的;只有德福一致,伦理规范才能确立自己的存在根据。二、二、教师的幸福及其实现教师的幸福及其实现 思考:思考:教师的幸福有何独特性?教师的幸福有何独特性?(一)教师幸福的特点(一)教师幸福的特点 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

8、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教师的幸福也称教育幸福。1教师幸福的精神性教师幸福的精神性 教师幸福的精神性首先表现为劳动及其报酬的的精神性。2教师幸福的关系性。教师幸福的关系性。教育幸福的特点之一就是关系性或给予性与被给予性。这一特征的表现有二:第一,学校教育中教师的使命是给予而非索取。第二,教育劳动的成果必须建立在交流之上,必须通过对方才能肯定自身即教师的幸福是被给予的。3教师幸福的集体性。教师幸福的集体性。教育劳动的特点之一是它的集体幸福与个人幸福的统一的集体性质。4教师幸福的无限性。教师幸福的无限性。教师的幸福具有效果上的无限性表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

9、(二)教师的幸福能力及培养(二)教师的幸福能力及培养 1狭义幸福能力的培养。狭义幸福能力的培养。所谓狭义的幸福能力,主要是指主体必须具有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品味人生意义的价值性条件。幸福能力之所以需要培养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幸幸福能力之所以需要培养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幸福与主体的联系。福与主体的联系。主体要具有的幸福能力至少有三个方面:1.主体必须有一个合乎人本质的人生目的。2.主体必须有一种走向最终目标的创造性活动。3.主体的合目的的创造性活动本身必须合乎人之为人的道德法则。幸福能力需要培养或教育的第二点理由是大量幸福能力需要培养或教育的第二点理由是大量幸福病态的存在。幸福病态的存在。人们

10、往往很容易地用享乐取代幸福,两点原因是:一、人对物质需求的满足及其快感更带有生物一、人对物质需求的满足及其快感更带有生物本能的特质。本能的特质。二、幸福比快乐更需要人的努力。换言之,幸二、幸福比快乐更需要人的努力。换言之,幸福追求比之即时快乐更难获取。福追求比之即时快乐更难获取。幸福能力首先是一种价值生活的能力。教师的幸福感受与追求的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应当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的职业意义,并将自己的生命意义与之联系起来。第二,教师必须有较高的德性水平和人生境界。第三,教师要有自己对教育活动的主体实践能力。2广义幸福能力的培养。广义幸福能力的培养。幸福的创造与感受所需的一般

11、性条件我们称之为广义的幸福能力。教师应当具有下列三个主要的方面:首先,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首先,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其次,教师必须具有高超的教育能力。其次,教师必须具有高超的教育能力。最后,教师还应当具有审美的素养。最后,教师还应当具有审美的素养。教育公正教育公正一、什么是公正一、什么是公正(一)公正的特性(一)公正的特性1.对等性;对等就是指主体对人对事要一视同仁,适用同一个规则或标准。2.可互换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最终价值判定的依赖性。这一根据有二,一是看它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二是看它是否有利于个体的幸福。(二)公正的内涵(二)公正的内涵1.报偿原则,报偿原则,即权

12、利原则,意思是主体的贡献等于或者不小于应得的权益,类似于“按劳分配”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2.承诺原则承诺原则,也可以称为义务原则,它的内涵是权益应当小于或等于主体所承诺的义务。(三)公正的类型公正的类型“我我我我”公正:公正:自重自己对自己的公正;“我我你你”公正:公正:人格对等的公正;“我我他他”公正:公正:对规范的同等遵守的公正。二、教师的公正二、教师的公正(一)教师公正或教育公正的必要性(一)教师公正或教育公正的必要性 1.有利于良好的教育环境的形成有利于良好的教育环境的形成2.有利于教师威信的提高有利于教师威信的提高3.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

13、的发挥 4.有利于学生的道德成长有利于学生的道德成长5.有利于社会公正的实现有利于社会公正的实现(二)教师公正的特点(二)教师公正的特点 1.教师公正的教育性教师公正的教育性2.教师公正实施的实质性教师公正实施的实质性3.教师公正主体的自觉性教师公正主体的自觉性思考:思考:1.教育中的不公正突出表现有哪些?教育中的不公正突出表现有哪些?2.如何认识惩罚的教育性?如何认识惩罚的教育性?(三)教师公正的内容(三)教师公正的内容1.平等地对待学生;2.爱无差等,一视同仁;3.实事求是,赏罚分明;4.长善救失、因材施教;5.面向全体,点面结合。阅读与思考:阅读与思考:教材P82案例2,这一数学老师教育

14、中的问题及可能的影响是什么?(四)如何作到教育公正(四)如何作到教育公正1.自觉进行人生修养自觉进行人生修养2.提高教育素养提高教育素养3.正确对待惩罚的公正正确对待惩罚的公正 4.作到公正与仁慈的结合作到公正与仁慈的结合第三节 教师良心 一、何谓良心何谓良心(一)良心的概念(一)良心的概念1.良心的结构良心的结构1)良心的认知成份)良心的认知成份 2)良心的情感成份)良心的情感成份3)良心的意志成份)良心的意志成份2.良心的特质良心的特质 1)良心的内隐性)良心的内隐性2)良心的神圣性)良心的神圣性3)良心的基本性)良心的基本性(二)良心的形成。(二)良心的形成。1.良心与习俗良心与习俗良心

15、是一种良心是一种“世袭智慧世袭智慧”。包尔生认为,良心是从习俗中获得的,可以“把良心定义为对风俗的意识或风俗在个人意识中的存在。”马克思则指出:“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2.良心与信仰良心与信仰道德的核准机制。道德的核准机制。个体自身的主体状况也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心一方面反映完善生活的理想,另一方面依靠这一理想核准自身。(三)良心的作用(三)良心的作用 1.良心作用的彻底性良心作用的彻底性 2.良心作用的方式良心作用的方式 良心有直觉和理智直觉和理智两种作用方式二、教师的职业良心二、教师的职业良心(一)教师的职业良心的意义(一)教师的职业良心的意义思考:如何理解教师工作是一

16、种思考:如何理解教师工作是一种“良心活良心活”?1.良心对教育工作质量的促进作用良心对教育工作质量的促进作用 教师的职业良心对教育行为的调控作用表现在教育过程的全部环节中。由于教师劳动的个人性质和自由性,教师的劳动就表现为“良心活”的特点。2.教师良心对于职业生活的精神意义教师良心对于职业生活的精神意义 教师的职业良心实际上意味着一种自我评价机制的存在。教师的职业良心是教师精神人格的保护神,是教师鞠躬尽瘁、积极耕耘的重要精神支柱之一。(二)教师职业良心的内涵与特点(二)教师职业良心的内涵与特点 1.教师职业良心的内涵教师职业良心的内涵 四个方面:克尽职守、自觉工作、克尽职守、自觉工作、爱护学生、团结执教。爱护学生、团结执教。2.教师职业良心的特点教师职业良心的特点 1)层次性高)层次性高 2)教育性强)教育性强实践反思:实践反思:当今社会,一些教师从事有偿家教或利用各种途径办学获取经济利益,是否背离了教师的职业良心?见教材P59,案例1(三)教师职业良心的形成与修养(三)教师职业良心的形成与修养1.一个社会正义较多、道德水平较高的社会,会自然对每一位社会成员的职业道德提供涵养上的环境和舆论上的保证,从而有利于职业良心的形成。2.教师的同侪群体对个体教育良心的形成作用更为直接。实际上良心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习俗的传承。3.教育对象也会以舆论的形式参与教师良心的修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