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型大学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式与途径,教育经济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业型大学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式与途径,教育经济学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创业型大学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式与途径,教育经济学论文创业型大学是指对社会需求和环境变化作出积极回应,将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进而获取本身发展动力的新型大学。它以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为导向,通过产学研的结合,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的,最终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创业型大学发展在我们国家起步较晚,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需、创业型大学本身和社会各界采取有效措施,构成良性互动,推动创业型大学科学健康发展,在服务区域社会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创业型大学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式 ( 一) 培养人才,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保证 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创业型大学亦是如此。相对于教学型大
2、学和研究型大学来讲,创业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的不是知识型或研究型人才,而是创新创业型人才。创新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形式已经浸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市场经济运行的一个基本职能,在社会经济发展经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创业是对事业的创新和创造,本身就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创新活动。创新与创业两者之间具有较强的协同关系,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是创新的载体和表现形式。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为目的取向和本质特征的创业型大学,将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 二) 通过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提升区域社会发展竞争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发展是以
3、经济发展为主体的全面发展,在采用集约型发展方式的情况下,主要具体表现出在科技创新和科技发展。相对于研究型大学,创业型大学能够以知识的创造应用为支点,将学校产出的科研成果迅速地应用到生产、生活实践当中,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强知识的流动性,改善技术创新环境,提高创新经济绩效和区域创新能力。 ( 三) 多样化的内容与形式,拓宽社会服务职能 一是加强校企联合,实现互惠互促。创业型大学能够采取与地方企业联合办学的形式,促进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大学得到企业的赞助,企业得到大学的学术支持,进而提高了经济效益和产品研发能力,实现双方的互惠发展。二是转让技术成果,助力企业发展。通过受权专利、技术转
4、让等方式把大学的科研成果转让于企业,加强其生产新产品的能力1。三是开创办理科技园区,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转移速度。科技园区是大学科研成果产业化的 孵化 基地,园区的建立能够使学校科研人员直接介入生产实践,加快学校研究成果的产业化转移速度,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撑。四是开展咨询服务,为、企业、公司等提供专业咨询,密切与区域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创业型大学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一) 创业文化建设薄弱,创业教育开展缺乏 大学文化是大学思想观念的集中具体表现出,是大学的软实力,对一所大学的发展起着凝聚办学气力、规范办学行为和鼓励办学意志的重要作用。创业文化是大学文化的子系统,从根本上讲是
5、一种鼓励人们进行创造、追求美妙生活的精神气力,是一种锐意进取、力争上游的文化形态2。因而,创业型大学要不断加强创业文化建设,坚持以创新创业为导向,坚持弘扬勇于创新、勇于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支持鼓励老师、学生积极介入相关创业活动,激发师生员工的创新创业动力。然而,当下大学中创业文化气氛并不浓烈厚重,老师、学生介入创业的热情不高、意识不强。 创业教育是通过开设创业课程,给学生教授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等的活动。把握创业本领和技巧的毕业生,能够创造性地就业或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当前创业型大学并没有完全发挥创业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开展创业教育的体系还不够完善和系统,问题主要表如今课程
6、设置形式化、教育对象少数化等方面。创业教育主要通过举行讲座、竞赛等形式简单进行,并没有被纳入学校整体的教学计划,导致关注创业教育的只是少数学生,影响力缺乏。 ( 二) 研发投入不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 开展学术研究、实现知识创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担起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创新的重任,是创业型大学建设的目的之一。假如没有持续、过硬的高质量研发活动,创业型大学的发展就成为无源之水3。研发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经费投入的支持。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施行,国家对研究经费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相应的科研成果的开发投入显得滞后。发达国家对研究、开发和商品化的资金投入一般是 1 10 100 的
7、比例,而我们国家却是 1 0 5 100 的比例,开发环节的投入实在薄弱4。很多产学研项目难以列入国家的支持计划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 ( 三) 官产学 之间联络不严密,缺乏有效的互动机制 创业型大学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决定了它需要利用职能多元化的特点,充分发挥其为区域社会弘扬创业精神、创业文化、输送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科技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等优势,把学校建设成创业人才培养中心、科技中心和创业文化沟通中心。然而当下大部分创业型大学还没有完成这种转型,仍然缺乏与外围经济社会有效的互动机制。在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传承与弘扬创业精神创业文
8、化方面,没有成为主体气力,也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要表如今: 与之间,的引导作用不强,在资源配置上,缺乏明确的政策导向性, 官产学研用 平台建设不完善,重大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不够等; 与企业之间,创业型大学介入市场活动的效度不够,与企业开展合作的水平还较低、合作的范围还比拟窄,以及从市场中获得的研究经费和支持所占比重较低等。 三、推进创业型大学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途径 ( 一) 加强创业文化创新教育建设,夯实创业人才输出基础 创业文化作为一个系统的社会文化工程,具有深入的社会、经济、文化意义,与经济结合严密,内涵主要具体表现出为鼓励开拓、冒险、创新,因而,创业型大学应以多样化的创业活动为载体
9、,不断丰富创业文化。 如积极鼓励师生开创建立、介入创业俱乐部和创业发展项目,激发创业热情; 举办创业比赛创业大赛,加强师生的创业意识和体验; 加强媒体宣传、制度构建、树立典型等将创业文化落到实处,使师生处于一种勇于创新、追求创新创业的浓烈厚重文化气氛之中。 加强创业教育,激发师生勇于创新创业的意识,把握创新创业机遇的能力。一是学校要结合学生专业开设有针对性的创业课程,向学生教授正规、系统的创业教育; 二是通过开展创业讲座、实地参观成功的创业园区建设等多样化形式,促进学术教育与创业教育的交融; 三是提高对外部发展环境的敏锐性和整合力,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为着力点,培育特色优势学科专业群,推
10、动学科专业构造与产业构造之间的螺旋式发展,实现学科动态发展与产业动态发展相结合,构建创业型人才输出的良好平台。 (二) 提升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立有效的研用机制 开展学术研究、实现知识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大学的根本责任之一。创业型大学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吸引更多的项目资金,保证研发资金的充足稳定。与此同时,能够呼吁地方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和设立科研奖等鼓励性政策,为研发开创建立积极的影响环境。 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起本质性作用的重要途径,一是创业型大学应进一步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断增加科研经费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获取更多的专利受权,为实现成
11、果转化积累资本; 二是建立校内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制定鼓励性政策措施,加强与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交易机构等校外科技中介机构联络,积极融入外部环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三是建立衍生企业,积极有效地利用大学科研成果,推进科研成果的尽快转移。 (三) 建立、大学、企业战略联盟,实现三螺旋式协调发展 建立、大学、企业一体化战略联盟,打破三者之间的壁垒,使它们互相浸透,实现三者的严密结合是解决区域社会科技、经济互相脱节的关键举措。 一是在、大学、企业的战略联盟中,起关键的引导性作用,通过宏观管理,进一步强化与大学、企业之间的本质性联盟,在资源配置上给予明确的政策性导向,加大科研经费的支持力度,完善科技园
12、区、高新技术区等成果转化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项目的研发和转化保持持续关注,实现科研研发链条与市场产业链条的有效衔接5。二是大学应继续提高与企业的合作力度,加强之间的科研项目合作,建立联合研发机构,通过培养创新型人才、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应用转移等,构成大学、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三是创业型大学本身应加强迫度建设,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鼓励老师、学生投入创业教育和创业活动中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以下为参考文献: 1董 娜,王清连 产学研合作教育形式的构建与施行效果研究: 以河南科技学院为例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20( 6) : 100 102 2邹晓东,陈汉聪 创业型大学: 概念内涵、组织特征与实践道路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 3) : 58 3伯顿 克拉克 高等教育新论M 王承绪,译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 22 4余 为,董 超 高校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 12) :53 56 5马晓春,牛欣欣 创业型大学: 地方大学变革的新图景M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2020:242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