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关于空间认知的主要议题探析,大学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3326503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7.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文地理学关于空间认知的主要议题探析,大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人文地理学关于空间认知的主要议题探析,大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文地理学关于空间认知的主要议题探析,大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文地理学关于空间认知的主要议题探析,大学论文.docx(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文地理学关于空间认知的主要议题探析,大学论文内容摘要:空间认知是一种主观性体验,不仅反映了物质空间的主观映射,还表征地理空间与认知主体之间的互相作用。随着20世纪地理学的人本主义转向,人文地理学者开场考虑主观认知与环境空间的关系。文章在梳理国内人文经济地理领域与空间认知相关的核心文献的基础上,概括了有关空间认知的基本概念与内涵,并对空间认知的主体与客体、空间认知构造、空间认知经过和空间认知外化手段4个议题进行了梳理与归纳。在这里基础上,厘清并总结了国内人文地理学对空间认知进行研究的实际状况:1空间认知内涵在不断深化,由静态转向动静态的互相结合。2研究构造在不断完善。3研究范式趋向本土化,具体

2、表现出了4个重要转变:研究主体从单一社会属性主体向多利益关系主体转变;研究尺度从传统的城市空间向功能性城市空间转变;空间单元从城市空间向城乡空间转变;研究方式方法从定性方式方法为主向定性方式方法和定量方式方法相结合转变。 本文关键词语:空间认知; 人文地理; 转变; Abstract:Spatial cognition is a type of subjective experience,which not only reflects the subjective mapping of material space but also represents the interaction bet

3、ween geographic space and the cognitive subject.Since the humanistic turn in the middle of the last century,human geographers have turned to think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ive cognition and the environment.The core concepts and meanings of spatial cognition in the field of human economi

4、cs and geography are summarized on the basis of domestic studies.Four major topics of spatial cognition,including the subject and object of spatial cognition,spatial cognitive structure,spatial cognitive process,and the externalization of spatial cognition,were induced and discussed.Three important

5、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cognition studies in the field of human geography in China are illustrated:1 the notion of spatial cognition is developing and deepening,from a static understanding to a combination of static and dynamic understandings;2the research content and structure are constantly dev

6、eloping and improving;and3 the research paradigm is increasingly localized,showing four important changes:the research subject changing from a single social subject to multiple interest subjects,the research scale changing from traditional urban space to functional urban space,the unit of object spa

7、ce changing from urban space to village and township space,and the research method changing from qualitative method to a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Keyword:spatial cognition; human geography; change;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伴随着认知学科的兴起,各学科对空间认知的关注随之增长。华而不实,心理学、神经科学和地理学等学科的相关成果尤为丰富,但各学科探

8、寻求索空间认知的目的、方式方法和研究重点都存在很大差异。地理学起源于人类对于地理空间的探寻求索和认知1,地理学尤其是人文地理学与空间认知有着严密的联络。人文地理学强调人地关系,关注地理空间与空间中人的互相关联、人与空间的互相影响与互相作用。空间认知能为探究主观认知和空间之间的关系提供契合的理论视角,遭到人文地理学者的广泛关注。当前,国内人文地理学者对空间认知的研究多为实证研究,对相关理论的梳理则较为局限2,3,缺乏全面系统的归结。本文期望通过整理、归纳、分析国内核心期刊的相关文献,了解人文地理学关于空间认知的研究进展,从地理学的角度廓清空间认知的基本内涵,以此为空间认知的进一步探寻求索提供理论

9、基础,为相关学科之间沟通提供更多的可能。 1 研究源起与文献大概情况 1.1 研究源起 空间认知的研究最早源于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的德国,但认知心理学的当代源起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4,主要研究人的认知经过,包括感悟觉、意象、学习、记忆、注意力及言语等心理经过,还包括儿童认知能力发展和人工智能5.20世纪60年代,LYNCH6将 城市意象 的概念引入城市研究, 空间认知 随之进入地理学的研究领域。 空间认知 概念最早于国内出现是在20世纪80年代,李文馥和刘范7对儿童空间认知能力特征进行了分析,随后,大量心理学者对空间认知能力的发展阶段及特征展开讨论。同时期,国内地

10、理学者将 城市意象 的概念引入环境设计与城市规划中8.20世纪90年代, 空间认知 概念进入测绘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科学等研究领域9,随后,国内地理学领域对空间认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1.2 基本概念与内涵 1.2.1 基本概念 空间认知Spatial Cognition是认知研究的重要分支,不同学科对认知的认识不尽一样。心理学上,认知被以为是个体获取、加工、储存、转换、应用及沟通信息的经过10.心理学和地理学对认知的内涵认识具有一致性,均强调认知主体对信息的接收、加工和处理经过,强调认知的经过性特征。心理学侧重认知的内部规律性和决定性,重点关注认知经过大脑的变化机理并构建认知

11、的功能基础;地理学不仅侧重认知的内部加工经过,还挖掘认知经过的外部刻画及与认知主体的互相作用效应。地理学对空间认知的研究集中在2个方面:一是关注空间实体、空间构造与空间关系的内化,具有整体性、关联性和重构性特征;二是关注人对周边地理空间的位置、分布、形状、互相作用及动态变化的认识经过,并研究在认识空间事物的经过中,人的大脑怎样进行行为决断11.总体而言,地理学对空间认知的研究主要关注人的空间感悟和空间思维信息的加工处理经过12,并关注主体怎样利用加工信息介入本身的行为决策判定与问题解决的经过。 空间认知研究中另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本文关键词语为 意象 ,如 空间意象 和 城市意象 .本质而言,

12、认知 与 意象 的界定并不清楚明晰,表征的含义具有很大程度的重叠。心理学中, 意象 与知觉严密联络,一般以为是已储存知觉信息的再现,或是经加工的新形象5;自LYNCH6提出 城市意象 概念后, 意象 广泛出如今地理学研究成果中,表示空间认知要素的表征结果13.地理学中经常使用的 心理意象 或 意象 倾向于表征地理空间认知结果, 空间认知 则表示空间意象的构成经过。现有研究多将 空间意象 看作空间认知经过的一种结果, 空间认知 和 空间意象 的含义辨析和关系研究尚有待深切进入,它们之间的区分仍需多学科、多层次的举证与解释。 1.2.2 认知地图 认知地图是空间认知基本内涵之一,其概念最早由行为主

13、义学者TOLMAN14提出:在老鼠走迷宫的实验中将认知地图总结为关于相对局部或综合环境的映射,其构成经过遭到环境经历体验、空间位置以及方向等因素影响。1960年,LYNCH6将市民认知地图的意象要素分成标志物、边界、道路、节点和区域5类,初次将认知地图理论引入城市规划学。随后,认知地图广泛应用于心理学与地理学研究。心理学重点关注认知地图的构成经过、影响要素和情感调控要素;地理学则侧重从认知地图的构造、类型、构成因素以及与实际地图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3.王茂军等2从地名认知/距离认知与城市空间认知、手绘地图的城市意象研究、认知地图扭曲研究三方面对国内外认知地图的相关成果进行了梳理,以为认知地图是环

14、境空间意象构成因素、因素之间的方向信息和距离信息最为完全的表现形式,与地图学地图具有类似的性质。蒋志杰等3分析了认知意象图的一般性研究与旅游研究领域中认知地图研究,以为认知地图相关概念的发展经历了从静态到动态的经过,从TOLMAN14提出的静态综合表象一讲,到20世纪70年代的信息动态加工一讲-认知地图包含一个自获取、编码、存储、内部操作、解码到外部环境信息使用的动态经过。由此可见,认知地图的概念和内涵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当下国内研究认知地图有静态与动态2种含义:静态的认知地图指空间信息在大脑中的表征结果,是一种抽象的大脑图式,如居民的城市意象15与旅游意象16;动态的认知地图指一系列认知经过及

15、结果,与空间认知经过一致。 1.3 文献大概情况 本文从人文地理学领域出发,利用国内最大的文献数据库- 中国知网 数据库,以 空间认知 为主题词,分别对 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2022-2020年 以及 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22-2020年 所收录的人文经济地理学14大期刊进行检索,截止于2022年12月31日,排除重复和不相关文献后共得72篇。结合图1可知:2000年以前,人文经济地理主流期刊对空间认知的研究极少,2000年以后逐步增加;近20年来,空间认知研究逐步遭到了关注。 表1为地理学空间认知相关文献被引量前10名的情况汇总表文献本文关键词语包含地理空间的等级层

16、次、地方性、旅游目的地形象、空间句法、传统村落、空间特色认知规律、地图学、空间构造、电子地图和认知地图等。进一步整合所有文献发现:人文地理学领域对空间认知的研究内容既包括对空间认知的对象、经过规律及构造的分析,也包括对空间认知研究方式方法的讨论;研究主题主要包括空间认知主客体、空间认知经过、空间认知构造和空间认知的外化研究方式方法等。 图1 人文经济地理学14大期刊中空间认知的相关文献1995-2022年 Figure 1 The number of spatial cognition-related papers in 14major journals of human economic g

17、eography from1995 to 2022 Table 1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top 10 cited papers 表1 相关文献被引量排名前十基本情况汇总表 2 人文地理学关于空间认知的主要议题 2.1 空间认知主体与客体 2.1.1 空间认知主体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理学对主体性的关注日趋加强,主体性成为人与环境关系中的主要方面17.人是当前地理学空间认知研究中的核心主体。在空间认知经过中,认知主体的差异性以及主体差异怎样对空间认知经过产生影响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以往研究将认知主体分成2个类别:均质人与社会人。前者的研究较少,一般出如今

18、研究条件理想化阶段或排除主体间互相关系的实验假设中。后者由于强调认知主体的社会属性而被多数学者关注,由于脱离社会属性的人在空间认知研究中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社会人既具有社会层面的属性,也包含个人层面的属性,是造成空间认知结果差异的主要因素。个人属性包括性别、年龄和空间能力水平等;社会属性包括学历、收入、社会身份地位、就业和寓居地18等。人文地理学中不同分支对空间认知主体关注的重点不尽一样,城市规划学者和人文地理学者关注不同社会属性、不同区位的居民在城市空间中的认知差异并提出了规划建议19;旅游地理学者讨论了不同身份、特征的游客的空间认知差异以及差异性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互动经过20;行为地理学者

19、对不同的社会人的空间认知特征与行为决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21.随着认知主体的社会属性不断发展与丰富,空间认知的主体内涵也随之拓展,国内空间认知的主体研究从小地域主体视角22逐步拓展到大区域、跨国背景主体视角23;从单一社会属性研究转向多利益关系主体比照分析的研究24,25. 2.1.2 空间认知客体 不同尺度和属性的空间环境是空间认知研究最主要的客体对象。空间认知客体根据尺度可分为大尺度认知客体和中微观尺度认知客体,大尺度认知客体主要包括全球、跨国区域、国家和区域等,中微观尺度认知客体包括城市、社区、村落和建筑等;根据客体建构方式可分为人文景观空间和自然景观空间;根据属性可分为物质空间和虚拟

20、空间。 1大尺度认知客体。大尺度空间认知研究当前主要包含国家尺度和区域尺度。国家尺度的空间认知研究是将国家作为背景空间属性,牵涉关注外国游客跨国旅游行为所产生的空间意象序列特征及空间认知经过26、跨文化旅游者旅游目的地意象的空间认知元素类型及空间认知构造27等跟踪式、在地式的研究;也牵涉通过网络社区的沟通平台收集入境游客游览后的旅游经过描绘叙述与评价来反映游客在旅游目的地时的空间认知经过的研究23;以及跨国旅游前后游客的认知要素和认知构造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的研究28.将跨国、跨文化旅游作为一种因素参加空间认知研究,不仅能促进学者对旅游地空间意象的构成原因和规律的了解,还能对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开发

21、和营造有指导作用。当前基于国家尺度的研究仍较少,且主要集中于国家旅游目的地的研究,比拟局限。一方面,国际旅行行为具有活动空间尺度大、文化跨度大和停留时间有限等特征29,研究成本较高、不确定性大;另一方面,研究者难以逃脱以城市为目的地的空间认知研究思路,仅把国家看作尺度上更大的对象来进行研究,深度上鲜有突破。区域尺度空间认知研究的空白更多,当前主要从城市群的角度切入,研究都市圈文化旅游区域协同发展的空间认知分异状况30或者讨论城市群的认知范围与实际范围的差异特性及影响因素31. 2中微观尺度认知客体。相较于大尺度空间,人们易于进入的周边中微观尺度的环境空间更能反映人们日常的主观认知方式与认知体验

22、。中微观尺度认知客体尤其城市空间是空间认知研究最主要的对象。城市空间认知研究可从行政尺度的城市空间展开,可以从主城区或者其他城市空间展开32.从整体上看分成传统的城市空间认知研究和基于功能的城市空间认知研究。自LYNCH提出城市意象理论以来,地理学者对城市意象的探寻求索不断深切进入,主要集中于城市空间意象的构成、构成因素、构造特征和影响要素等方面。国内早期空间认知研究以城市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城市空间认知相关理论进行印证和补充,如利用问卷和手绘认知地图研究城市居民空间认知的基本类型、构成要素和发展阶段15;或用地名认知替代手绘认知地图进行城市空间认知构造33及其影响因素分析34.随着传统城市意象

23、研究的不断深切进入,空间认知在城市中的内涵不断丰富,基于功能的城市空间认知研究因符合现实需求以及拥有更高层次的实用效应而获得更多学者的认可。基于功能的城市空间不仅包括居民身边熟悉的休闲娱乐空间19、公共空间、游憩空间和城市绿色开放空间35等易于接触的空间,也包括需要保卫与利用的历史老城区和人们不甚了解或者模棱两可的城市空间,如安全空间18和城市剩余空间36.基于功能的城市空间认知研究的开展不仅有利于通过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来发展城市空间特色,还有利于通过城市治理来缩小城市社区生活空间的质量差异18.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和乡村的关系从传统的二元对立逐步走向一体化。乡村研究与城市研究各有倚重,但

24、前者研究成果却不如后者丰富。近年来,新农村建设、数字乡村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等战略的提出推动了乡村研究的发展。在 自上而下 的政策和规划引导之下、城市快速发展的推拉作用之下,传统 自下而上 演进的自然村落在生产生活方式、社会构造、空间形态和心理意识方面均已发生转变25.作为一种研究视角,空间认知很好地契合了当下乡村问题的研究。无论是从村落整体尺度出发研究村落物质形态与村民认知之间的关系,以探究村落文化的传承和演化规律25;还是从村落局部空间尺度入手,讨论乡村公共空间与村民认知、支付意愿的相关关系37;或是从城乡一体化的尺度探求城中村在弥合城乡发展差异、加强居民身份认同感经过中的作用38,空间认知

25、均可提供恰当的切入与分析视角,为治理乡村空间、进行村落规划、加强村民的寓居安全感与归属感、建设新农村提供有益的启示。当前,关于村落空间认知的研究刚刚起步,需要从依靠城市尺度的研究思维中脱离出来,逐步推进针对乡村尺度的空间认知研究的方式方法论体系。 2.2 空间认知构造 空间认知构造研究最早来自LYNCH6对城市形态构造要素的抽象,构成城市居民空间意象的五大构造要素为区域、街道、节点、边缘和标志物,且居民以不同方式构造城市意象地图。认知地图构造类型及其特征的讨论是国内外空间认知构造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APPLEYARD39在LYNCH6的基础上将认知地图分成序列型认知地图和空间型认知地图,序列型

26、认知地图以道路和节点为主导因素,进一步分为段、链、支/环、网四大亚类;空间型认知地图以区域和标志物为主要构造成分,分成连接、散点、格局和马赛克4个次级类别。随着研究的推进,有学者逐步发现认知地图的新类型,如:冯健40在分析北京市民的环境意象中提出单体型认知地图;张新红等15在对兰州市城市居民意象空间的研究中进一步验证了单体型认知地图的存在;张春晖等26在整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游客目的地意象特征进一步提出单体型认知地图的子类型-实体型、抽象型和场景型;HUYNH等41在加拿大进行的实证案例研究中提出混合型认知地图;宋伟轩等42在归纳社区微观空间意象时,将反映道路拓扑关系却缺乏可辨别性的区

27、域空间要素的认知地图定义为混合型认知地图,以为混合型认知地图是序列型认知地图向空间型认知地图的过渡。认知地图构造类型的多样性很好地反映了空间认知构造的多样性及影响因素的复杂性。空间认知构造特性不仅在个体层面的认知地图构造类型中具体表现出,在整体认知空间构造、空间格局中也有反映。如有研究表示清楚:北京市居民的城市空间认知构造呈现西高东低的 形格局且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尺度依靠性33;日喀则市居民的城市空间认知构造呈现显著的圈层构造与混合构造形式,而此认知构造形式的表征情况随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43. 2.3 空间认知经过 空间认知本身内涵包含经过性,对空间认知的经过进行探究不仅能够清楚

28、地认识空间认知的影响机制,还能把握空间认知的规律性,对协调主体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柴彦威等17总结了2种关于认知本质的假讲:第1种假讲以为空间认知经过是个体接收到环境的刺激后的自然产物,对认知的研究旨在找出个体在接受环境刺激后不变的、决定性的规则,如GOULD44提出的 零和博弈 原则;第2种假讲以为认知经过遭到人的主观经历体验、情感和理解等因素的影响,行为在环境中构成也遭到主观体验的影响,通过研究大脑中主观的意象世界,能够理解哪些因素指导了实际行为的发生。可见空间认知本质上包含经过及其产生的结果,且空间认知经过具有明显的时间顺序特性、空间等级顺序特性、阶段性及条件性。APPLEYA

29、RD39在研究认知地图类型时发现认知地图的构造具有不同等级,不同的认知地图会随一定的条件而转变。随着居民对城市空间熟悉程度的加深,认知地图从序列型发展为空间型。GOLLEDGE45的 锚点理论 以为:个体在新环境空间中,开场时会全力寻找熟悉空间作为主要节点,随后围绕主要节点逐步认识次要节点,最终构成带有等级的认知构造。空间认知的经过特性在旅游目的地认知研究中被进一步验证。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空间认知经过往往遵循自上而下、从高级到低级的认知链,进而产生背景律、接近律、类似律及其替代效应,并通过感悟距离和信息因素,进而获得目的地的空间位置信息和形象特点;而后,旅游地的类型形象发展成个性形象的经过进一

30、步促使旅游者对旅游地形象认知精到准确化46,47.同时,游客对旅游目的地认知地图的构造有着丰富的时间变化特征,如西安入境游客认知地图在主导类型上,呈现 空间型+单体型 空间型 序列型混合型 单体型 的演变序列;在空间认知主导因素上,呈现 标志物 标志物+道路 标志物 的发展序列26,也讲明了空间认知经过包含动态的变化特征。 2.4 空间认知外化手段 空间认知数据的外化是空间认知研究至关重要的内容,直接影响研究经过的可行性与结果的可信度。认知主体将所感悟到的空间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表征与转换,在大脑中构成的空间认知图式必然与实际空间格局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是环境空间与居民空间认知经过共同作用

31、的必然结果2.空间认知图式的研究思路有2种:一种是基于实验室研究大脑内空间认知图式的生理机制;另一种是将空间认知图式外化,以表征及非表征的方式进行展示。前一种思路为心理学、认知科学和生物科学所采用,地理学则更偏向后一种思路。当前,人文地理学者常用的外化手段有认知地图外在化方式方法、描绘叙述性方式方法、评价性方式方法和空间句法。 2.4.1 认知地图的外在化 认知地图的外化指将认知主体大脑中的空间意象转化为能够观察、计量及可与地图学地图比拟的形式2.国内学者常用的有手绘认知地图和地名认知。华而不实,手绘认知地图是被试者在一定条件下或者没有条件设定的情况下将对某一空间或区域的认知结果通过手绘并以地

32、图的形式呈现于纸上或电子设备中;地名认知是考察认知主体对某一区域地名的认知情况,借以反映认知主体的认知图式特征。这些方式是以更直观、可观察、可计量的方式去认识空间认知经过及其结果在大脑中的呈现,故常被用于研究空间认知构成要素、空间认知经过及其规律47、空间认知构造特征。 作为一种非标准化的图式,认知地图外化结果与实际地图之间存在差异。外化的图式结果与实际地图之间的差异能够展现认知方式的差异、认知因素的多样性以及认知主客体之间的互相关系。认知地图与实际地图偏差的统计量,通常用二维相关系数、误差系数、扭曲系数、点间距离相关系数、平均余弦来计算,华而不实扭曲系数和误差系数的计算与二维相关系数严密相关

33、48.二维相关系数能综合反映认知地图的扭曲程度,但不关注认知地图中各点的详细扭曲情况,在实际应用中可结合相关的空间分析方式方法,如指示椭圆与标准差椭圆测度方式方法。在认知地图扭曲研究中已产出丰富的实证奉献48,49. 地名作为表示出空间知识的媒介,可用于辅助理清空间中地点间的位置关系,有助于讨论居民认知距离,是研究城市空间认知的重要内容33.当前,地名认知研究包含两大主体:一是研究地名的起源以及地名承载的历史情感及丰富内涵,由历史学者和文化学者完成;二是研究地名认知的空间范围、位置以及空间认知形态差异,主要由地理学者完成50.地名认知是研究居民认知空间形态和空间格局的有效手段,映射了居民对不同

34、尺度空间的差异性认知:省域地名空间格局呈现核心-边缘的分布特点51;城市尺度地名认知在较大的空间尺度呈现高-低集聚的趋异性,在较小的尺度空间上呈现高-高、低-低集聚的趋同性,不同尺度的转换存在距离特征33.地名认知差异取决于三方面的内容:认知主体、认知客体以及认知主客体之间互相作用的程度。认知主体属性、认知客体类型和主客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变化对居民的地名认知有着重要影响34. 2.4.2 描绘叙述性与评价性手段 传统地理学更偏向对表征层面的现象进行研究,容易忽略对非表征层面因素的关注。以往的空间认知地理学研究以构造性和符号性的传统表征方式方法为主。但社会物质空间作为社会发展的外在表现,不仅记录了

35、文化演进经过和权利运作与斗争经过的文本,也包含了不同利益个体基于本身的空间体验和情感依附24.市民对城市功能空间的情感认知包括观感、身受、印象、成见和好恶判别等是其空间认知的部分来源35.传统构造性和符号性的研究形式不能很好地解释这部分问题。伴随着后当代主义的兴起,人文地理学开场填补空间认知非表征层面研究的缺乏。同时,越来越多学者开场关心城市局部空间认知中所蕴涵的环境评价,希望讨论空间认知的非表征因素在城市设计和景观规划中的作用32.当前,描绘叙述性和评价性的方式方法应用于解决空间认知部分非表征问题的研究刚刚开场,多借鉴于已有的问卷调查、半构造性访谈和构造性访谈等数据收集方式方法及传统的统计学

36、分析方式方法,未发展出与研究完全契合的方式方法体系。但该方式方法在讨论居民的空间公平感和幸福感研究52以及多利益群体的空间意象感悟差异研究24方面获得的进展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4.3 空间句法 空间句法是城市形态的分析理论与方式方法,通过对城市建筑、街道和景观等系统的量化表示出反映空间形态与人类社会行为的关系53.空间句法与空间认知研究有着不可忽视的渊源:内含社会逻辑的空间组构影响着人类对空间的系统认知,且人对空间环境的主观认知方式能在空间句法图式中具体表现出54.空间句法强调真实环境下以人为主体,以运动的方式感悟局部空间,进而将整体空间进行分割,通过感悟来映射局部空间与整体空间之间

37、的构造关系55.本质上,空间句法常用的空间分割方式方法均以人可感悟的空间为基础进行划分,如轴线分析方式方法、视域分析方式方法和凸空间分析方式方法,依托于人的视觉、触觉和感悟觉。以空间句法为工具对空间认知进行研究,能更深切进入地分析空间形态的内在规律25.当前国内研究集中于讨论空间句法与空间认知之间的关系,部分学者从2种研究理论本身入手,探究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寻找2种理论之间互相补充的证据和可行性55;部分学者借用认知地图和空间句法,分析形态和认知之间的内在逻辑,借以分析空间形态的认知影响因素或空间认知的形态学影响因素25.空间句法应用于空间认知的研究才刚刚起步,随着空间句法的不断创新与突破,空

38、间认知与空间句法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必将产生别具影响力的理论奉献。 3 结论与瞻望 空间认知的研究在不断发展,了解相关学科对空间认知的研究进展有利于更清楚明晰、更进一步阐释空间认知的基本概念与核心内容。作为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人文地理学强调对人地关系的理解。空间认知作为地理学者重要的研究视角,很好地搭建了人与环境之间的桥梁。本文从人文地理学领域出发,对人文地理学与空间认知相关的核心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国内人文地理学领域对空间认知研究的主要逻辑能够归纳为对空间认知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怎样应用于实际的不断探寻求索,试图打造从主客体关系到认知经过,再到构造、规律和行为决策的系统框架图2,详细表现为下面几个重要特

39、点: 1内涵不断深化。空间认知由认知心理学发展而来,其概念和内涵在不断发展,由最初表征静态的空间信息主观认知意象,到表示出空间感悟和空间思维信息加工处理经过以及介入本身行为决策的判定,具体表现出动态性的主观处理经过和静态性意象结果表征相结合的特征。作为空间认知基本内涵的认知地图,其概念亦经历着由静态性到动态性的发展经过,印证着空间认知仍然处在不断完善的阶段,相关研究还有待继续深切进入和拓展。 2研究构造不断完善。研究对象决定研究内容,空间认知研究对象在不断丰富。当前不仅关注认知主体、认知客体与认知构造等传统的研究对象,还关注认知主体属性与认知经过之间的关系、认知客体的尺度效应以及非表征因素对空

40、间认知结果的影响等多方联动的非传统研究对象。诚然,空间认知内容不仅包括主客体、经过、构造及其互相关系,将来还可从更高层次维度和更多关联对象的视角切入,以期能反映主观认知的复杂性。 3研究范式更本土化。国内人文地理学关于空间认知的研究有几个重要转变:研究主体从单一社会属性主体向多利益关系主体转变;研究尺度从传统的城市空间向功能性城市空间转变;空间单元从城市空间向城乡空间并行转变;研究方式方法从定性方式方法为主向定性和定量方式方法相结合转变。无论是何种转变趋势,都具体表现出了国内学者在发展本土化空间认知理论的经过中所作出的努力。 图2 国内人文地理对空间认知研究总结图 Figure 2 The f

41、ramework of domestic research on spatial cogni-tion in human geography 总的来讲,空间认知的人文地理学研究展现了人本主义思潮下地理学的一个重要方向。其强调对客观空间探寻求索的同时,也强调对主观认知进行深切进入考虑,以此发展出一套与传统认知心理学不同的研究思路与研究体系。这种从更具整体性、综合性及完好性角度发展空间认知的核心内涵的研究,很大程度上与心理学相关领域的研究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存在的缺乏有3个方面: 1固然有关认知客体的研究囊括了从国际空间到建筑空间的各个尺度层级,但整体上仍以中微观空间尺度为主。 2已有的结果显示了

42、空间认知具有明显的经过性和动态性特点,且主客体是伴随着认知经过存在的,然而,学者们在研究经过中对主客体的研究更多是截面化思路,而非一体化和历时化思路。 3现有的研究对空间认知非表征层面的理论建构和实证探究还是那样特别欠缺。 除此之外,空间认知作为联络人与环境的一个重要纽带,实践性也是检验其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将来国内人文地理学关于空间认知的研究重点应是从实践中丰富并发展其理论内涵: 一方面,能够从不同尺度出发拓展其研究,如:宏观尺度上讨论大尺度空间认知与国际移民的关系;中微观尺度上关注城乡关系转变经过中产生的一系列与规划设计、城乡融合有关的问题,同时考虑空间认知与空间形态之间的密切联络,

43、以指导传统村落和历史街区的保卫;微观尺度上关注空间认知与地方认同之间的联络。 另一方面,能够从非表征层面丰富其理论内涵,如:关注空间认知怎样通过认知主体的日常生活实践进而影响地方社会文化建构经过。 诚然,将来的研究必不仅限于此,多样的话题也恰恰显现了空间认知丰富的内涵及实践价值。也正因如此,将来需更多学者进入此领域,对其进行更深切进入的挖掘。 以下为参考文献 1林珲,龚建华,施晶晶。从地图到地理信息系统与虚拟地理环境-试论地理学语言的演变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4:18-23.LIN H,GONG J H,SHI J J. From maps to GIS and VGE-a disc

44、ussion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geographic languageJ. Geography and Geo-Information Science,20034:18-23. 2王茂军,柴彦威,高宜程。认知地图空间分析的地理学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20075:10-18.WANG M J,CHAI Y W,GAO Y C. The progress of geographical study on the spatial analysis of cognitive mapJ. Human Geography,20075:10-18. 3蒋志杰,张捷,韩国圣,等。

45、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18,241:77-85.JIANG Z J,ZHANG J,HAN G S,et al. A study review of cognitive maps of touristsJ. Tourism Tribune,2018,241:77-85. 4 MARK D M,FREKSA C,HIRTLE S C,et al. Cognitive models of geographical spa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1999,138:747-774.

46、5 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 LYNCH K. The image of the cityM. Cambridge:MIT Press,1960. 7李文馥,刘范。5-13岁儿童空间认知发展的研究-判别相等面积的再探J.心理学报,19831:88-97.LI W F,LIU F.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on of space in 5-13 year-old childrenJ.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19831:88-97. 8胡正凡。易辨别性与环境设计J.新建筑,198

47、51:22-31. 9俞连笙。地图在群众传播领域的价值和应用J.测绘通报,19936:20-22; 39. 10 GALOTTI K M.认知心理学M. 3版。吴国宏,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1张本昀,于甦新,陈常优。地理研究者的地图空间认知经过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6:99-103.ZHANG B Y,YU S X,CHEN C Y. A process of a geographer cognizing map spaceJ. 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066:99-103. 12吴刚,王海涛,刘晨帆,等。基于空间认知的虚拟

48、地理环境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8,346:143-145; 148.WU G,WANG H T,LIU C F,et al. Research on realtime rendering of virtual terrain environment based on spatial cognitionJ. Geomatics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18,346:143-145; 148. 13魏鹏,石培基,杜婷。基于空间意象的旅游者空间决策经过研究J.旅游学刊,2021,309:43-51.WEI P,SHI P J,DU T. Tourists spatial decision-making process based on space imagesJ. Tourism Tribune,2021,309:43-51. 14 TOLMAN E C. Cognitiv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农业相关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