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原发肿瘤MDCT诊断分析,放射医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指肠原发肿瘤MDCT诊断分析,放射医学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十二指肠原发肿瘤MDCT诊断分析,放射医学论文十二指肠原发性肿瘤较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约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0.35%1,发病率低,以十二指肠癌较常见,其余原发性肿瘤更为少见。由于十二指肠在腹部位置既深且固定,降部有胆总管和胰管汇入,胰头被十二指肠肠曲包绕,其邻近解剖构造复杂,而临床表现及体征缺乏特征性,往往导致肿瘤难以早期发现及诊断,延误了治疗。 本研究回首性分析资料完好的26例十二指肠原发肿瘤,除最为常见的十二指肠腺癌未纳入研究外,其他十二指肠原发肿瘤纳入研究,以提高对十二指肠少见原发肿瘤的认识和MDCT诊断。 1 资料与方式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12月2020年12月于福建
2、省立医院放射科就诊并经病理证实的28例十二指肠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华而不实男14例,女8例,年龄2570岁,平均58岁,患者多以腹痛、体重减轻或消化道出血等消化道异常感觉和状态就诊,病程3周5月。对全部患者均行MDCT或MRI平扫及加强扫描。 1.2 仪器与方式方法 MDCT采用SIMENSE 64排CT,病例行平扫及三期加强扫描。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脐周水平,检查前空腹46小时,扫描前1小时口服500800 ML复方泛影葡胺,使结肠和远端小肠显影;扫描前15分钟再服300ml,充盈胃及十二指肠,十分是十二指肠C曲和近端空肠。采用层厚/层距3mm,250350mA,120KV,螺距为1.加强扫描采
3、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必乐80100ML2.5ml/s,采用高压注射器从肘静脉注射,流率为3-4ML/s,三期扫描时间窗为:动脉期25秒,门脉期或本质期6570秒,平衡期或延迟期150秒。扫描数据以1mm层厚重建传至工作站进行分析。MRI采用SIMENSE 3.0T磁共振机,扫描序列:FSE T2WI、DWI、ADC、in-out phase、Vibe,同相位:TE2.3ms,反相位TR3.6ms,FOV:3438mm,矩阵256 175,NEX:1,SL 5mm,间隔1mm;加强扫描经前臂静脉注射GD-DTPA造影剂0.1mmol/kg,注药后15S、40S、5min或10min进行屡次快速扫描
4、。 1.3 影像资料分析 由两位副主任医师独立分析图像,如有不同,达成一致。分析肿块所在部位、大小、形态、生长方式、密度或信号、境界、三期加强方式及特征。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本组患者女14例,男12例,年龄在2573岁,平均年龄50.5岁。 2.2 肿瘤类型及病灶部位、数目、大小、形态及MSCT所见本组26例少见十二指肠原发肿瘤中,包括间质瘤14例,华而不实良性6例,交界性3例,恶性4例;圆形或类圆形8例,肠壁不规则增厚5例。华而不实 4cm 7例, 4cm 7例,各占50%.华而不实高危险度4例,中等危险度3例,低危险度6例。13例均为膨胀性肿块,平均长径约5.78+2.35cm
5、,富血供,向腔外生长,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加强扫描表现为中度以上不均匀强化,4例伴有溃疡,3例肿瘤坏死灶与肠腔相通。华而不实1例间质瘤中1例合并异位胰腺。 淋巴瘤7例,包括B细胞淋巴瘤4例,黏膜相关淋巴瘤1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1例,非霍奇淋巴瘤1例。男5例,女2例,年龄3475岁,华而不实球部4例,降部4例。病变肠壁增厚显着,均为浸润性生长,部分合并膨胀性肿块。加强扫描肿瘤均表现为轻中度强化。上游肠管未见梗阻性扩张。 神 经 内 分 泌 肿 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neuroendocrine neoplasm,GEP-NENs3例,女2例,男1例,年龄3761岁,华而不实
6、2例高分化NEN均位于球部,类圆形结节,密度均匀。加强扫描动脉期既显着强化平均CT增加60HU以上,静脉期和平衡期造影剂减退;1例低分化GEP-NEN位于降部肿块,呈诊断为类癌,为多发结节,病变肠管长径 4cm,不均匀,富血供,加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 腺瘤2例,均发生在降部,类圆形结节。华而不实管状腺瘤1例,大小约3.9cm 3.4 3.5cm,密度均匀,界清,部分包绕十二指肠乳头。Brunner 腺瘤1例,大小约4.2cm 2.5cm 2.9cm,密度不均匀。 神经鞘瘤1例,女,64岁,发生于球部,类圆形肿块,界清,肿块长径 4cm.加强扫描为渐进性轻中度强化,见图1-12. 2.3 MR
7、表现 华而不实有两例行上腹部MR检查。MR显示十二指肠乳头为中心的浸润生长肿块,范围约5cm 10.1cm 10.3cm侵犯胆总管下段伴低位胆管梗阻。肿块呈稍长T1混杂T2,DWI明显高信号,ADC低信号,加强扫描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上腹部MR检查。MR显示十二指肠乳头为中心的浸润生长肿块,范围约5cm 10.1cm 10.3cm侵犯胆总管下段伴低位胆管梗阻。肿块呈稍长T1混杂T2,DWI明显高信号,ADC低信号,加强扫描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 3 讨 论 小肠肿瘤很少见,仅占所有消化道肿瘤的3%,发生在小肠第一段的十二指肠原发性肿瘤就更少见。十二指肠发生于胚胎第4周到第8周,由前肠尾端和中肠头
8、段共同构成,伴随胃的旋转,十二指肠也由腹腔正中转到腹腔右侧,并大部分固定于腹膜后位。 小肠肿瘤可来自小肠各种组织,如上皮、结缔组织、血管组织、淋巴组织、平滑肌、神经组织、脂肪等,因而小肠肿瘤能够是各种类型。腺癌是最常见的小肠肿瘤,其它原发肿瘤如类癌、淋巴瘤和胃肠道间质瘤等等都属于少见原发肿瘤。小肠肿瘤患者常因非特异性异常感觉和状态就诊,如梗阻、出血、体重减轻、穿孔或黄疸等等,很多小肠肿瘤经常到出现并发症时才就诊,因此肿瘤范围经常较大,近年来随着MDCT及重建技术的应用,担当了极为重要的1螺旋CT扫描小肠肿瘤主要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呈不均匀强化,梗阻近端肠管扩张,可伴有液平、肠壁增厚、官腔偏心或不
9、规则狭窄,小肠及邻近组织之间的脂肪层消失,局部淋逢迎肿大或远处转移13. 3.1 间质瘤特征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起源于固有肌层的间质性肿瘤,最常发生于胃60%70%,其次是小肠30%2,3.病理上常呈良性、交界性或具有高度、或低度潜在恶性。患者通常为5060岁。肿块通常圆形或类圆形,界清,不均匀强化及向腔内外生长。良性病变通常边界光滑,局限于粘膜下层,粘膜线完好。直径大于6cm,常为恶性,更易发生出血和囊变、坏死4,5.本组良性6例,交界性3例,恶性4例,华而不实6例良性均变现为原形或类圆形肿块,密度均匀,粘膜线完好,加强扫描明显强化,4例高危险度间质瘤中,华而不实4例粘膜面不完好,3
10、例浆膜面境界不清,2例伴有粘膜溃疡,1例肿块与肠腔相通。华而不实一例间质瘤中有合并异位胰腺,于肿块影像中密度混杂不易分辨,这与十二指肠在胚胎生发经过中,与胰腺关系密切有关联。 3.2 淋巴瘤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源于肠壁粘膜下淋巴组织,最常见病例类型是非霍奇金淋巴瘤,其组织学类型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及滤泡为最常见6.本组淋巴瘤MDCT特征为肠壁不对称性增厚,肿块呈浸润性生长方式,病变肠管较长,3例病例同时伴有膨胀性肿块,有1例病例表现为沿十二指肠乳头肿块,同时继发有低位胆管梗阻。邻近组织构造较少遭到累及,加强扫描肿块病变呈轻中度强化。较大肿块内可见小斑片坏死灶;部分伴淋逢迎肿大。受累肠管多无明显狭
11、窄,很少引起肠梗阻。可能由于淋巴瘤浸润肠壁肌间神经丛,病变管腔呈动脉瘤样扩张改变7. 3.3 神经内分泌肿瘤 2018年(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共鸣专家组发表,GEP-NENs所有的GEP-NENs,统称为神经内分泌肿瘤,都具有恶性潜能8,根据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和低分化两种,前者称为神经内分泌瘤,或者称为神经内分泌癌9.动脉期显着强化,且平均CT值增加60HU以上,静脉期和平衡期造影剂减退,即 快进快出 为神经内分泌瘤较典型特征;而低分化的神经类分泌癌,2018年以前病理诊断为 类癌 .本组有1例,CT变现为多个结节状隆起,属于多灶性肿块,病例肿块伴有多个周围淋逢迎转移。影像上生长方式及
12、表现不同于高分化的神经内分泌肿瘤。 3.4 神经鞘瘤 胃肠道神经鞘瘤是一种极为少见的肿瘤,它起源于肌壁肌间Auerbach,S神经丛神经鞘的Schwann细胞,占整个神经鞘瘤的0.2%10,高倍显微镜下主要由梭形细胞构成,肿瘤细胞周围可见淋巴细胞套状浸润;免疫组化显示:梭形细胞胞浆S-100蛋白和NSE呈强阳性反响。神经鞘瘤的病理诊断有赖于免疫组化。本组神经鞘瘤表现为类圆形肿块,密度较均匀,与间质瘤类似,CT平扫与间质瘤类似,但加强扫描本例神经鞘瘤轻中度强化,不同于本组病例中间质瘤的明显强化,能否可据此鉴别,有待更多的病例研究分析。 3.5 腺瘤 本组两例腺瘤,其一管状腺瘤,继发轻度低位胆管梗
13、阻,加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呈 快进快出 另一例Brunner 腺瘤,见脂肪密度混杂,加强扫描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 3.6 MDCT技术优势及鉴别诊断 已经成为胃肠道肿瘤的常规检查,尤其是粘膜下肿瘤及腔外肿瘤的首选检查,不仅能准确显示肿瘤部位、形态、大小、外表、有无坏死、囊变等,强化特点,三期加强扫描对肿瘤的强化特点更有助于胃肠肿瘤的鉴别诊断。有助于整个胃肠道全景观及评估邻近腹部脏器,结合MDCT冠状位及矢状位重建技术能良好显示肿瘤范围及周围构造情况11,12.MDCT上,间质瘤常显示为向肠外生长的带蒂肿块,伴动脉期及静脉期上富血供强化,可见粘膜线完好,强烈提示低危险度间质瘤;而向肠管壁明显增厚
14、或浸润性肿块,伴有管腔外周围淋逢迎肿大常倾向淋巴瘤,多不伴有肠梗阻。而肠腔内息肉样病变或充盈缺损伴动脉期富血供强化,静脉期减退,单发则提示神经内分泌肿瘤,结节或伴周围淋逢迎肿大强烈提示神经内分泌癌。 总之,MDCT在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不仅能对病变准确定位,良好观察肿瘤本身的大小、形态、密度和边缘情况、有无坏死或钙化,有无合并溃疡,有无肠道粘膜面和浆膜面的侵犯,并对肿块的来源、生长方式进行断定,还能通过肿瘤的强化方式及特点,有无邻近侵犯及有无周围淋逢迎侵犯,对部分肿瘤进行富血供或少血供判定及良、恶性鉴别,进而对部分特征性征象做出肿瘤病理揣测,有助于肿瘤的评价及分期,对临床提供术前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