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县《农业技术推广法》实施成效、问题及建议,农业推广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蒙城县《农业技术推广法》实施成效、问题及建议,农业推广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蒙城县(农业技术推广法)实施成效、问题及建议,农业推广论文为全面深切进入了解我县(中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贯彻落实情况、获得成效及存在问题,促进相关政策进一步落实、完善工作措施、加大农机化技术推广力度、加快我县农业当代化建设步伐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根据安徽省农机局相关文件要求,蒙城县农机局和农机推广站对我县(中国农业技术推广法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调研。 1 途径与成效 农业技术推广法公布施行以来,县及农机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农机推广站认真履行职责,全体农机推广科技人员努力工作,在建立健全农机化推广体系、做好农机化推广服务、加快农机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力推进了我县农
2、机化推广工作的施行。工作开展以来,由于成绩突出,蒙城县先后被评为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 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县 . 1.1 营造气氛,加强意识 工作中,坚持以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实践与普法教育的严密结合、与惠农政策落实的严密结合、与开展农业各项活动的严密结合为抓手和着力点,通过办班培训、出动宣传车、赶科普大集、进村入户、电视网络等方式,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宣传气氛。 主动出击,深切进入一线开展送政策、送法律、送科技下乡活动,使广大基层和农民群众在享受政策和技术服务的同时,学法知法,推动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 1.2 建立体系,奠定基础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法施行以来,县积极致力推进基层农机推广
3、体系改革,制定工作方案和配套措施,落实农机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能、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全额财政拨款和年度农机推广经费支撑,为农机推广机构履职尽责提供保障,努力提高县级农机推广机构公益性服务能力。当前,县农机推广站人员36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占30.6%,高中及中专占69.4%,高级职称2人,占5.6%,中级职称4人,占11.1%,初级4人,占11.1%. 2020年11月,在分管领导和农委、农机局的大力支持下,由县农委发文,在全县乡镇农业综合站配备专职农机管理员19人,将农机管理推广体系向基层延伸,初步构成了以县农机推广站为龙头、以乡镇农机管理员为纽带、以科技示范片和科技示范户为桥梁的三级农机化技
4、术推广服务体系,并在工作实践中发挥显著作用。 1.3 着力服务,提高素质 县农机推广站坚持以为民服务为宗旨,不断优化农机推广服务,上下联动服务农民。一方面根据季节、农时针对性的派出技术指导员,开展 分片包乡,定点帮村 活动、实用技术培训,每年达2000人次以上。另一方面积极开展试验、示范,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化作业技术。重点推广: 1.3.1 玉米机械化直播技术。3年来,旋耕施肥播种机带状播种、板茬直播技术得到应用,全县施行面积近8万hm2,从标准化种植上解决了玉米生产机械化收获瓶颈难题; 1.3.2 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结合农机购机补贴项目,促进农机农艺相融合,大力推广玉米机收技术,施行面积7
5、万hm2,玉米机收率到达72%,推动了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玉米机械化生产不仅省工、省时、省成本,而且还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提高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 1.3.3 小麦旋耕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技术。稳步扩大保卫性耕作覆盖面,2020年,全县小麦旋耕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具拥有量2100台、施行面积6.67万hm2,施行面积继续名列全省首位。 1.3.4 土地深松技术。2018年施行土地深松2万hm2,2020年楚村项目区施行土地深松1666.67hm2,辐射带动土地深松1333.33hm2,2020年当代农业发展项目深松6666.67hm2,有效改进土壤理化性能,
6、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1.4 建立基地,试验示范在县和农机局的支持下,县农机推广站于2020年10月建成3.33hm2的农机推广示范基地,利用示范基地开展不同农机化作业途径比照研究,探寻求索麦玉、麦豆农作物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经过的试验示范,收集整理技术数据,大田试验结果经有关部门认定后,由部门向全县农户推广应用。当前,试验示范基地所需的专项资金正在积极申请中,基地建设初见成效。下一步,将利用现场会、展示会、演示会致力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机具,使之成为农机化技术宣传、推广的新阵地。 2 存在的问题 通过贯彻施行(农业技术推广法,我县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顺利开展,获得显著成效。但是,通过几年
7、来的实践,当前基层农机推广机构运作机制并不合适我县农业生产发展的新形势,存在一些弊端,突出表如今下面几个方面: 2.1 体制不顺,业务工作不易落实 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农机管理员业务上受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的指导,而行政上受镇的领导,基层农机人员从事农机化技术宣传推广业务的工作时间难以保证。因此对业务主管部门的工作也只能应付了事,农民、农户满意度不高,进而构成农机推广工作基层难落实、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普及落地 一公里 难题。 2.2 队伍不稳,专业素质偏低 当下我县从事基层农机推广的人员少、素质低。主要原因是: 一方面,农机专业人员少,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达不到30%.另一方面,参加高层次农机专业培训
8、、进修时机极少,科技人员知识更新难以实现,致使农机推广队伍业务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 2.3 经费保障缺乏,业务运作困难 农机化推广机构为农业科技普及和推广、农村的繁荣和稳定、农民的文明小康做出了突出奉献。作公益性推广机构,财政预算工作经费和亟需开展的农机化技术宣传、推广活动的需求不相当,难以保障工作高效开展。如要经常进行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推广和技术指导,建立推广示范基地和农民培训教育等,所有这些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经费支撑。 3 几点建议 3.1 强化公益性职能 基层农机推广主要是将农机的新技术、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农民解决生产经过中碰到的问题。农业技术推广固然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
9、效益,但其社会效益却是宏大的,它直接关系到能否改变传统的农业形式,逐步发展当代农业。因而,要从人员培训、经费支撑、试验示范机具等方面加大投入,进一步强化农机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 3.2 提高农机推广人员素质 要建立健全严格的培训、考核机制,努力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整体素质,充分调动农机推广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积极完善培训机制,组织农机推广员开展业务培训,如在岗培训与脱产培训、学历教育培训与进修培训、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组织集体学习与自我学习等。同时,确保保证培训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将农机推广人员在一线的推广业绩作为考核与评价的主要根据,并与岗位动态管理、晋升晋级、评先评优、继续教育等挂钩
10、,充分发挥考评结果的鼓励作用。 3.3 加大示范基地建设力度 努力抓好示范基地建设,实行重点扶持、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各乡镇都要建设示范基地,尽快构成 以点带户、以户带村、以村带乡、以乡带县 的示范推广形式。加快农机新技术成果的转化,把农机示范基地建设成新技术、新机具、新成果的展示平台,培训教育农民的场所,发布致富信息的窗口。 3.4 培育基层农机技术宣传推广承接平台 选择有代表性、善管理、会经营的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重点培育,承接使用先进高效的农业机械及配套机具、应用先进农机化作业技术的开展农业生产,使之在生产实践中逐步成为不同农机化技术途径的示范阵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邀请他们介入农机化技术应用的研究,立足实践探寻求索符合农机手需求的农机化技术推广方式,提高农业机械使用效益,让他们示范带动农民应用新技术,为农机化技术推广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促进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