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题名、落第及考官诗词中的昆虫意象,古代文学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3306483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榜题名、落第及考官诗词中的昆虫意象,古代文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金榜题名、落第及考官诗词中的昆虫意象,古代文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榜题名、落第及考官诗词中的昆虫意象,古代文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榜题名、落第及考官诗词中的昆虫意象,古代文学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金榜题名、落第及考官诗词中的昆虫意象,古代文学论文科举诗词曾经是唐宋诗词中并不受关注的一类,但随着当代学者的深切进入,不少科举与文学的研究成果迭现。 纵观唐宋与科举严密相关的诗词,不管是从意象的运用还是情感的表示出,不管是悲秋之思还是伤春之憾,昆虫始终活泼踊跃在华而不实,甚至还拥有了自个的专属语汇,这是昆虫诗词值得关注的土壤。昆虫伴随着举子们一路走来,见证了因科考而产生的悲欢离合,感受了及第与落第的人间冷暖,体味了不同时期的世态炎凉,本文以金榜题名后的诗词、落第诗词以及考官诗词为主,科举备考期作品、干谒作品未列入分析范围。 1、 金榜题名与昆虫意象的指代意义 登第又称及第、登科、得第等,指举子

2、合格通过科举考试。唐代科举登第后不直接授予官职,还要通过吏部举行的释褐试,通过以后才能获得官职,有的登第举子多年没有能够通过释褐试而无法获得官职。到了宋代,进行了一定的改革,登第即可授官,金榜挂名时就是仕途之始。因而,宋代举子对登第的喜悦更为明显,留下了近千首登第诗,用以抒发欢喜和荣耀之情。宋代科举考试及第者会参加诸如观看发榜、唱名赐第、探花游街、报喜谢恩、喜宴等一系列的庆祝活动,而探花则是华而不实最有趣的一项内容。唐以来,皆是及第者中选年轻英俊者为探花,北宋延袭了这个习惯。探花郎一般要自个作诗,别人再来附和赠诗。北宋黄裳有(代探花郎( 二首) ,其一云:蟾宫兄弟满清都,竞向花前醉索扶。昨夜碧

3、桃源里去,蕊香多少上蜂须。 这首诗弥漫着青春的畅快,有着明显的科举文化特色。探花是在放榜谢恩后不久举行的,阳春三月蜂飞蝶舞,百花争艳,探花使访遍长安园林fo寺,采集名花异卉,心情雀跃而踌躇满志,在他们眼中的繁花盛景是对寒窗苦读最好的回报,与花相依相伴的蝴蝶、蜜蜂等也沾上了及第的喜气,人和蜂蝶合二为一,在花丛中尽情飞舞,舒展着多年来心头的压抑。 唐著名诗人顾况之子顾非熊是一位科场耆老,也是中唐末期的著名诗人。他蹉跎考场近三十年后,终于在会昌五年( 845) 被唐武宗特放榜及第,喜极之余地写下了(关试后嘉会里闻蝉感怀呈主司一诗:昔闻惊节换,常抱异乡愁。今听当名遂,方欢上国游。吟才依树午,风已报庭秋

4、。并觉声声好,怀恩忽泪流。 这首诗出人意料地打破了 闻蝉而悲 的固定形式,由于及第的大喜事,完全改变了顾非熊的心境,他的所见所闻皆围绕着自个的春风得意,连树上的蝉在诗人听来都发出了喜悦的鸣声。相比往年听到蝉鸣,那科举不第的愁绪只会让诗人感到浓浓的落寞和 异乡愁 ,今岁因功名遂,而觉 声声好 ,不禁喜极而泣。蝉的悲喜意蕴随着科举的指挥棒,发生了改变,固然在强大的 闻蝉而悲 传统思维面前,这种 喜悦 的变化实属偶尔,却也是蝉诗多样化存在的详细表现。只是,这样的 欢喜 ,相比蹉跎三十载的青春年华、抛家弃爱的孤寂岁月,科举能否真正值得诗人还有他身后无数落第的举子们去追随、去欢喜、还是去忧伤呢? 前路还

5、是那样漫漫! 2、 昆虫意象与举子落第诗词的心境抒发 当及第者畅快于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孟郊(登科后) 的时候,还有更多的落第者在单独咀嚼失落的苦涩,他们被命运无情地黜落,在长安繁花似锦的春色里,默默遥望曲江宴集的荣耀,品尝世间残酷的悲欢炎凉。对落第者而言,唯一能寄托的便是来年的考试。姚合在落第后就写了(寄杨茂卿校书一诗,失败的打击让他先是倍感惭愧, 羞为路人轻 ,觉得无颜回乡,继而鼓起勇气,以 腐草为萤 的故事来鼓励自个,他讲 腐草众所弃,犹能化为萤 ,连人人觉得无用而弃之的腐草都能够等到化身为美丽萤火虫的一天,自个又怎能轻易言败? 于是终于打定主意, 决心住城中,百败望

6、一成 ,希望再奋斗一年。小小的昆虫也能给失意者以宏大的鼓励,这种类比在贾岛诗中也有具体表现出。贾岛在其落第后作(早蝉一诗:早蝉孤抱芳槐叶,噪向残阳意度秋。也任一声催我老,堪听两耳畏吟休。得非下第无高韵,须是青山隐白头。若问此心嗟叹否,天人不可怨而尤。落第是自个的命运,即使孤芳自赏,年华老去,也不可怨天尤人,仍然坚持自个如蝉般高洁的志向和信仰。诗中流露出了浓重的归隐情绪,而这种归隐也是很多落第举子共同的选择。当然,这和(病蝉的感染还是有很大的不一样的。 年年岁岁的科举考试,不断上演着有人欢喜有人愁的剧情,这种对前路未知的忐忑,迎春而舞的昆虫,或高枝哀鸣的秋蝉都撩拨着诗人春愁秋恨的沉沉怅惘。唐代于

7、武陵的(咏蝉( 一作客中闻早蝉) 就抒发了前路未卜的悔意:江头一声起,芳岁已难留。听此高林上,遥知故国秋。应催风落叶,似劝客回舟。不是新蝉苦,年年自有愁。每一年的十月,都有无数举子如过江之鲫涌向了长安,牛希济在(荐士论中讲: 孟冬之月,集于京师。麻衣如雪,纷然满于九衢。 这就足以看出竞争之剧烈,于武陵从蝉声里听到了自个愁苦的心音,年年岁岁这样无休止地落第,却又反反复复地为考试而忧愁,消耗损费了青春,流逝了理想,却一事无成,这深深的悔意和不甘的困扰,让诗人纠结万分。都是落第之愁,唐人项斯的(闻蝉则写到了这个落第群体的共鸣:动叶复惊神,声声断续匀。坐来同听者,俱是未归人。一棹三湘浪,单车二蜀尘。伤

8、秋各有日,千可念因循。蝉声初起,又是一年科考时,上一年落第的阴影尚未散去,羁留长安等待下一年考试的是大有人在,一起听蝉,一起感伤,皆是有因缘的呀。不平的科举之路,让失意情怀的抒发成为项斯科举诗的主要内容,这个群体共同体味落第的悲戚、羁旅的惆怅、对故土的思念,还有对自个无法选择的人生的迫不得已。科举之路不仅充满了漂泊无依的劳苦,更多的还有精神上的愁忧,反反复复无穷尽。中唐雍陶也是被科举深深困扰着,他屡次落第而常年漂泊在外,羁旅情思牵绊着苦寒的处境,如他的(蝉诗: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 道出了自个极度渴望结束这种难熬的历程,却又无法置身于科举之外的现实。当

9、然,这些惆怅全部都围绕着一个本文关键词语 科举 ,来鹄在(闻蝉中便讲到: 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落第的另一种原因也许就不如上文中那么简单了。不公的考试黑幕让很多举子终生未仕,不是由于他们的文采水平或是运气不好,人为的阻扰才是问题的关键。贾岛的(病蝉就写到:病蝉飞不得,向我掌中行。拆翼犹能薄,酸吟尚极清。露华凝在腹,尘点误侵睛。黄雀并鸢鸟,俱怀害尔情。 贾岛决定走向仕途之时,也正是唐王朝下坡路愈走愈快之时,衰败与腐朽之势日益加剧,坎坷的仕途和拮据的生活,贫病饥寒时时折磨着他,使贾岛的心灵逐步笼上了厚重的阴霾。积极进取的士子大多命运厄于一第,失败几乎是他们考试的必然。贾岛的生活处境也随

10、着一连串的失败而愈下,甚至到了 乞米 的境地。他在这首诗中公开用比兴的方式表示出自个的怨愤之情,具体表现出了自个屡试不第、心中不服的愤懑,也因而触怒权贵,在长庆二年( 822) 举行的进士考试中遭到驱逐。 登第者,毕竟是读书人中的极少数幸运儿,宋代的举子在累举不第的打击下,面对倍感失落的科举现实,做出了多样的人生选择,有的抑制情绪,表示不堕穷途之泪;有的弃科考,浪迹江湖间; 有的继续苦读,以期来年再考;还有的诙谐讥讽,痛骂考官; 更有心情哀伤痛苦,消极避世者,寄希望于下一代,例如南宋内忧外患之际的科考环境中,匿名词人无何有翁在(江城子 和中讲: 讲与儿门,书里有高粱。 词人年年 踏槐 应举,白

11、忙一场,年华在科举中消逝殆尽,科名仍然好像邯郸美梦、黄梁枕上,遥遥无期。科举总会吸引一代代读书人之追捧,可这中间失落的悲叹又岂是蝉声所带来的声声叹息? 小年抵死踏槐忙? 叹蝉声,早斜阳。 实为叹人生,悲乎! 还有一部分不愿意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士所做的科举诗,具体表现出了复杂的科举情结。比方隐士林逋的(寄和昌符就是对落第举子昌符处境的同情之诗,安心抚慰和鼓励他克制困难,继续应试或者寻找另一条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他赞扬了昌符的出色才华,因下第而要分别之际,借 蝉噪夕阳初 的描绘抒发 离愁不可写 的心绪。 3、 昆虫意象与考官锁院诗词的意境营构 科举之路在不断发展,宋代官方为了将士子培养成符合时代需要

12、的官员,社会、家庭为了举子顺利及第,就十分重视有关科举的教育,随之产生了与科举关系密切的学官职位,然而,学官生活却如同冷宫生活,曾几甚至用 秋萤屡干死,明月以为烛。 来形容这冷僻与艰辛的岁月。同样还有考官和学官一样,要忍耐不寻常的寂寞,宋代的锁院制度限制了考官的自由,在科举期间他们是不能够与外界联络的,长时间待在考院里难免寂寥,盼望着结束后去欣赏大好春光。还有的试官也作词来表示出锁宿无聊的心情,如赵鼎所作 知他窗外促织儿,有很多言语。 ( (贺圣朝 锁试府学夜坐作) 这是写秋试,数十日的锁院生活实在无聊,节物迁逝,就会生出很多秋思来,又没个人能讲讲话,梦醒后的作者无法入眠,只能听窗外促织儿的鸣

13、唱,这种寂寥在蟋蟀的衬托下愈加凄凉。离开试院,他们看到明丽阳光下自由翱翔的小昆虫便也会诗兴大发,例如杨万里的(初出贡院买山寒球花树枝中就透露出了 便有蜜蜂三两辈,喙长三尺绕枝忙。 的闲适。这些产自试院中的咏物诗不免也被打上浓郁的科举特色,如华镇的(试院初闻蟋蟀云 窗前落尽梧桐叶,床下新闻蟋蟀声。 以连串的秋季之物衬托孤单的心境,张耒则是讲自个 每劳蛩作伴。 ( (未试即事杂书,率用秋日同文馆为首句) ,来表示出节物迁逝之感染。还有欧阳修的 蜂蜜满房花结子,还家何处觅残春? ( (详定幕次呈同舍) 写自个的落寞,他在锁院唱和中还流露出思念妻儿的盼望之情,同样是通过昆虫所传达的物候变迁,他的 入帘

14、蝴蝶报家人 ( (和较艺将毕) 写得生动自然, 蝴蝶报归 显得亲切感人。王安石在嘉佑八年所作的(试院中则具体表现出了自个迟暮之感,例如用蟋蟀之鸣来衬托心境的 萧萧疏雨吹檐角,噎噎鸣蛩啼草根 ,写出了在试院淹留期间,满眼萧瑟的秋景,还隐含着自个虽有变革天下的决心,却有志难抒、力不从心的无奈。 最能代表宋代试官之诗水平的当推欧阳修和梅尧臣之作,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擅长利用比兴,在试院小小的天地中营造广远的空间想象,用生动的笔墨再现考场的真实画面。蚕与蚁这类小昆虫就这样进入了诗人的视线。欧阳修和梅尧臣分别形容考生入场考试的情景: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白蚁

15、战来春日暖,五星明处夜堂深。 ( (较艺和王禹玉内翰) 欧阳修用 春蚕食叶 比较考生运笔凝神写作的情状,并衬托了考场的宁静和考生的诸多,春蚕食叶还充满着生命向上的希望。梅诗 白蚁作战 写考生默默答卷的紧张神态,还立即称赞欧阳修 食叶蚕声句偏美,当时曾记赋将成。 ( (较艺赠永叔和禹玉) 由此,源自他们而盛行的官试诗,便在欧阳修 春蚕食叶 这一重要语汇的带动下逐步风行。形容在考场平静的气氛中奋笔疾书的答卷声也有了自个的专用词汇, 蚕声 亦成为奔赴希望的号角之声,例如:笔端万字洒飞雹,岂畏食叶春蚕喧。( 谢逸(送谭子仁游太学)飘飘六翮鸣皋意,浩浩三眠食叶声。( 程俱(和王给事易简殿试举人五首 试进

16、士)下笔万蚕争食叶,为文三峡泻惊湍。( 喻良能(试诸生直庐书事)食叶蚕声行入听,探珠骊颔不应悭。( 陈造(试院赠三同官( 八月十二日) )白苎新袍入院凉,春蚕食叶响回廊。 ( 辛弃疾(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关于 春蚕食叶 这一类词被后人屡次援引,成为科举诗词的典型意象,到后面也难逃俗套,故而难以出新,但蚕声已随着科举历史的滚滚车轮,印刻在每一个参加了科考的士子心中。迁逝之感不仅存在于举子多年应考的心境中,即使及第入仕,这种心态亦还是有的。在科举的同年诗作中尤为突出,他们在登第多年后聚首,不免再度激发岁月如梭的共鸣。例如蔡襄的 杯中明月时摇动,草际飞萤乍有无。 ( (清暑堂会同年) 蔡襄是少年得意

17、的代表,他十八岁就进士及第,三十多年后与同年再聚首,回忆自个当年的年轻气盛、激情豪迈,感慨如今的 雪满鬓 之态,回首久经官场的风波洗礼与宠辱人生,大家都逐步老去,愈加地珍视相聚的美妙光阴。昆虫这个小小的文学意象因创作主体的不同心境,而在科举诗中呈现了多姿的相貌,丰富了科举主题作品相对狭隘的创作视野,生动了枯燥的经集典故,为科举文化带来了一丝鲜活与灵动。 以下为参考文献: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 全宋诗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全唐诗M 北京: 中华书局,1960 中国基本古籍库 经济类编 卷 47 文学类 贡举Z 郑晓霞 唐代科举诗研究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周笃文,马兴荣 全宋词评注M 北京: 学苑出版社,2018 唐圭璋 全宋词M 北京: 中华书局,19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文化交流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