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计算机网络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3306166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计算机网络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计算机网络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计算机网络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计算机网络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计算机网络论文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网络工程专业最早是源于计算机科学专业下的网络工程方向。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学校领导针对社会上各类网络系统的组网、规划、设计人才缺少的实际情况,成立了网络工程教研室,同时开场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方向的学生。1999年开场以网络工程方向招募生源,2001年成功申报网络工程专业,于2002年作为专业开场正式招募生源,多年来总共为社会培养了网络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2000多人。 二、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本科教学工作思路 网络工程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和推理能

2、力,具有较强的网络工程技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组织及协调能力,具备较强的综合竞争能力的,并具备一定创新精神的网络工程技术专门人才。 本专业围绕着学生的 成长、成才和成功 目的,在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上,根据企业的要求,培养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工程师,使之具有宽厚、扎实的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网络规划、设计、维护与管理的工程能力,具有网络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具有软硬件开发能力,能适应网络工程专业的动态发展及与其他学科的穿插应用能力。 三、不断推进卓越工程师建设,全面提升本科教学水平 1.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结合网络工程行业、企业的需求和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要求,与国内

3、知名企业共同制定了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构成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在 构思-设计-实现-运作 经过的工程教育背景下,强调科学理论与工程实际应用背景的相结合,学生从大一开场接受学校内部专业导师团队的项目指导,在大三时让学生介入企业的实际项目,以此来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理论联络实际的能力,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网络工程专业在制订课程教学计划的时候,充分针对本身的特点,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核心,以将来工程师职业需求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以核心课程为重点,进一步优化

4、课程体系,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实现知识构造的科学性、合理性,改革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结合网络工程专业的特点,挑选出一批与实践结合非常严密的网络专业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利用这部分核心专业课程让学生把握网络设备和网络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综合运用方式方法。为了加强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这些课程设置中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改革实验内容,加强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同时,大副度修改实验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内容,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 2.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及授课方式的改革。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施行经过中,学院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寻求创新,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将理

5、论联络实际,提高老师的教学效果,学院将专业课程的讲授放在了实验室来进行。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在对原有的课程进行系统化的重组基础上,引入大量工程实际案例,进行项目引导式教学。在理论知识讲授后,学生立即能够进行上机实验,使其能够及时的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着力强化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学院与企业联合建立 网络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要求学生从大一开场直到大三,每学期都要参加一次为期半个月的工程能力训练,让学生在探寻求索工程问题时能够从解决问题方面出发来考虑,鼓励他们培养对于工程问题的兴趣和把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项目中的学生团队和校内外

6、导师制工作机制,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和较强的应用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课程考核方式的创新。为了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组织老师自主开发了基于网络的经过化学习和考核平台。当前多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完全采用经过化考核平台完成,考试题目的设定提供了人工指定题目和机器随机抽取功能,并且对应于每个考试计划,都提早生成试卷。在课程的学习经过中,学生能够通过考核平台进行程序训练,并根据本身的学习情况进行阶段性考试的约考,最终学生每个章节的考核成绩和最后课程的考核成绩一起作为这门课程的总成绩。在考试中,考核平台通过一人一套题的方式,避免了学生的作弊

7、行为。通过经过化考核平台的使用,对照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各门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改变以往的思路,将教学主体从老师变成学生,让学生由以前的被动式的应试性学习转变成为主动式学习,摆脱以前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方法,加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把握和应用。 四、探寻求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知足学生个性化培养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坚持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以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为先导,遵照 因材施教、分类培养 的原则,通过研讨、答辩、论证综合考虑学科特点,从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等方面,构成更适应学生 知识、能力、素质 全面协调发展需求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从 工程导

8、论 开场,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每个学期由教研室主任和骨干老师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同时专业导师引导,使学生结合本身特点,明确将来成为的工程师类型,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分类培养。经过近五年的不断努力和创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网络工程专业构成了将学生 实践创新能力基本培养体系 和 实践创新能力个性化培养体系 进行了有机融合,校、院两级互动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拓展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鼓励学生组织科研团队,申报介入学校和学院的创新实践项目。以项目为驱动,以团队合作开发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工程素质。推行导师制和导师团队制,通过导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且介入老师的工程实践项目,能力较强的

9、学生可介入老师的实际科研项目。学生还能够在导师团队中的老师间流动,这样学习和把握的知识会愈加全面和多样化,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技能的培养。提倡多开设研讨类课程、举办多种学科前沿讲座、网络新技术专题、由行业专家介绍科研成果和科研方式方法等课程,给本科学生开创建立一个研究和学习的平台。大力开展创新教育,着力推行大学生科研计划,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活动,尤其是将我校承办的四川省网络工程技术大赛、网络设计大赛与相关课程结合,以赛带学、以学促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教育教学改革获得的显着成效 1. 质量工程 建设再创佳绩。网络工程专业2018年成为四川省特色

10、专业,2020年成为四川省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试点专业,2020年成为教育部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试点专业。 2.学生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2018年开场开展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立项试行工作,各学生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集中申报科技创新项目,最后通过答辩、评审,评选出学生科技创新立项项目。通过几年的努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获得了可喜的成绩,如: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团队 3027工作室 ,在导师的指导下,核心成员在大四开场创业,在2008年获得了成都市高新区天府软件园的赞助,入驻成都高新孵化园,其团队当前招收了30多名本专业学生,然后成

11、立了相关公司,2020年软件开发产值在2000多万元,成为成都高新区知名企业;2018年,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团队 阳光魔方网络 获得成都温江四川青年大学生创业资金赞助,入驻成都温江四川青年大学生创业示范园。 3.学生就业情况好。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已连续五年对我校的毕业生进行了调查分析,从麦可思提供的分析数据能够看出:我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均高于全省同类高校的平均水平。社会以及用人单位对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评价普遍较高: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毕业生实践基础扎实、团队意识强、综合素质高、工程研发能力强、适应新技术及新工作快 .在麦可思的数据统计中,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 毕业半年后

12、就业竞争力 、 专业对口率 、 专业满意度 、 毕业半年后平均收入 等多项指标均在全校所有专业中排名前列。 六、结束语 固然网络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形式方面获得了一些进展和成绩,但改革力度仍需加强,还需进一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网络工程实验班的改革试点还有待进一步深切进入。老师介入工程教育改革力度、老师的工程能力和工程意识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学院相应的管理制度、鼓励机制等还需要不断推进和完善。 以下为参考文献: 1杜玉波。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R.重庆:高等教育国际论坛,2018. 2蒋志明,等。着力改革重在建设确保本科教学质量J.化工高等教育,2002,1:22-23. 3吕豪杰。因材施教打造特色提高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9:171-1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文化交流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