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现状、成因及对策建议,金融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现状、成因及对策建议,金融学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现在状况、成因及对策建议,金融学论文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居民与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各项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国际收支大体划分为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经常账户记录了商品、服务出口及净要素支付等实际资源流动。而资本与金融账户则记录了价值形态的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状况,即资产所有权的流动。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经常账户反映的是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关系,即 CA = S - I.当 S I,即本国储蓄缺乏以支持投资时,能够通过 CA 0,即通过经常账户赤字的方式方法来以产品的净进口知足投资需要,构成国内资产,同时也会产生对外债务,换言之,就是利用国外资本弥补本国的储蓄缺口,这种情况表现为
2、经常账户逆差。而经常项目顺差则是 S I,即该国或该地区的储蓄超过了境内居民的投资需要,这表如今该国或该地区的对外贸易出现净出口,进而带来了资本流出而构成海外资产。经常项目顺差也讲明了该国或该地区的国际市场份额与地位较高,但另一方面也讲明了该国或该地区并未充分利用已有资源以发展经济。 而资本及金融账户则是一国或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对外资本输出 入 与金融交易收支的汇总状况,反映该国或该地区资本输出 入 与金融产品跨国交易等收支的平衡状态,一国或一个地区资本金融账户的逆差讲明其资本与金融资源流出大于流入,属于净赤字,该国或该地区享有对国际资源的使用权。反之,资本及金融账户的顺差则讲明该国或该地区的
3、资本净流入,享有对国际资源的所有权。 对于一个经济高度开放的发达国家或地区,根据国际收支平衡理论,都会表现出经常账户与资本及金融账户的差额为零。国际市场充分、自由竞争,资源充分流动,忽略错误和遗漏的因素,经常账户中的余额必然对应着资本和金融账户在相反方向上的数量相等的余额,换言之,经常账户的顺差必然对应着其资本及金融账户等额的逆差,进而资本净流出,相应其海外资产增加; 反之,若该国经常账户出现了逆差,则其资本及金融账户会出现等额的顺差,进而资本净流入,外国居民或机构在该国的资产增加。 二、我们国家国际收支失衡现在状况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国家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一直表现为顺差,并不断扩大。尤
4、其是自 2001 年参加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们国家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经常项目顺差也随之扩大。如表 1 所示,2001-2008 年,我们国家经常项目顺差从 2001 年的 174. 05 亿美元增长到 2008 年的4205. 68 亿美元,增加了 4031 亿美元,增长约 24. 2 倍。详细来看,这期间经常项目顺差迅速扩大的重要原因在于货物贸易顺差的迅速增长,8 年间货物贸易顺差从340. 17 亿美元增长到 3606. 36 亿美元,增加了 3266. 19亿美元。而服务贸易一直处于小额逆差状态。而 2008年之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贸易额急剧萎缩。我们国家国际收支的经常账户顺
5、差也大幅度缩水,从 2008 年的4205 亿美元降至 2018 年的 2432 亿美元,降幅达 58% .之后几年,我们国家经常账户顺差仍然呈下降趋势。尽管如此,我们国家仍保持着较高水平的经常账户顺差。我们国家资本和金融账户常年来始终保持着顺差,但并未呈现出规律性的增长,相反 2020 年,我们国家资本和金融账户初次出现逆差,但 2020 年又恢复了逆差状态。 根据 1999-2020 年我们国家国际收支平衡数据,绘制出了我们国家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关系的折线图。如此图1 所示,我们国家经常账户与资本及金融账户的差额都位于 X轴的上方,且余额的变化趋势有相近之处。因而,我们国家经常账户与
6、资本及金融账户并不符合理论假设的互补关系。1999-2020 年我们国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几乎都处于盈余状态。因而,我们国家的国际收支多年来始终保持着 双顺差 的非平衡状态。 三、我们国家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一 长期实行政策导向型出口优惠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为破解资金、外汇短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2001 年参加 WTO 之后,我们国家出口限制减少,关税降低,进而大幅增加了贸易项下的盈余。为了从国外进口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我们国家需要大量的外汇。所以,长期以来国家的政策导向一直是刺激出口,鼓励企业创汇,给出口企业提供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鼓励
7、企业出口。由于 CA = X - M,我们国家出口导向型政策导致出口大于进口,即 X M,因而,CA = X - M 0,我们国家的经常账户常年顺差。另一方面,为大力吸引外资,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国家还对外资给予超国民待遇。如此图 3 所示,自 2001 年起,我们国家 FDI 呈持续高速增长态势,直至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有所降低,但2018 年又迅速反弹,到 2018 年再创历史新高,到达 2800亿美元。2020 年虽有小幅回落,到 2020 年 FDI 仍高达收支多年来始终保持着 双顺差 的非平衡状态。2582 亿美元。因而,对于国际收支平衡表资本和金融账户,最大的顺差来自 FDI.
8、 二 内部经济构造性失衡 长期以来,我们国家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消费缺乏及储蓄率过高。作为普通居民家庭财富的主要具体表现出,当前全国居民储蓄余额已超过 40 万亿元,已成为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造成这种高储蓄率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源于亚洲国家比拟传统的节约习惯,居民往往更偏向于将财富储存起来,以知足他们对于货币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医疗、社会保障和教育等牵涉国计民生的制度体系不完善,广大低收入水平居民预期支付将来子女上学、养老保障和购房支出大额费用等原因,居民倾向于将来消费,导致消费增长缓慢,居民储蓄居高不下。高储蓄的结果不能构成足够的消费需求,也不能有效转化为投资,导致生产与消费的不平衡
9、。国内有效需求的缺乏,使得国内过剩的产品和资源需要到国外寻求销路,所以国家必须通过出口或对外投资的方式解决生产过剩的问题,更大程度上依靠出口来推动经济增长,进而造成我们国家经常账户项下的贸易项目大幅度顺差。根据国际收支平衡理论关于经常账户的解释,即 CA = S - I,我们国家的投资无法抵消高额的居民储蓄、储蓄和企业储蓄,即 S I,进而能够推出 CA = S - I 0,因而,我们国家的经常账户常年保持顺差。 三 国际产业转移 为了适应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寻求愈加合理的资源配置,很多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市场会在调整产业构造的同时将一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国外转移。我们国家为适应国际形势
10、的变化,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再加之我们国家拥有大量的便宜劳动力、广阔的国内市场以及宽松的环境,渐渐成为了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进而间接加剧了我们国家国际收支顺差。 四、国际收支失衡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一 持续的双顺差引发高通胀 当前,我们国家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实际上仍然为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我们国家国际收支平衡表呈现出的双顺差,意味着本国外汇市场上供大于求,表现为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以及汇率升值。央行为了维持稳定的汇率水平,必定会释放大量的人民币以收回外汇资产。中国的外汇交易中心实行会员制,所有在中国有权合法经营外汇业务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组织,经中国人民银行和外汇管理局的审查批准,都
11、能够成为会员。进入中国的外汇,无论来自贸易顺差、外国直接投资,还是所谓的 热钱 ,都是先与这些会员 结汇 ,然后再由会员机构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这个 银行间市场 上竞买竞卖各自持有的外汇头寸。但是,事实上央行最终都会以最高价购得交易中心的外汇资产。因而,我们国家现有的 4 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其实全部是由央行在外汇交易中心购入的外汇。固然我们国家早在 1994 年就取消了强迫结汇制度,然而当前央行购买所有外汇的行为无异于过去的强迫结汇。央行能以最高价格购得外汇交易中心的绝大部分外汇,是由于中国人民银行有印发货币的权利,央行为了稳定汇率水平,不得不增发大量的人民币,以收回我们国家外汇市场的超额外汇。
12、由于我们国家进口缺乏,国内商品缺乏以兑换市场上流动太多的人民币,最终就会导致国内物价水平不断攀升,进而造成通货膨胀。 二 民族企业发展受阻 国际收支顺差压缩了民族企业的发展空间。在国内,大量外资企业在中国直接投资建厂,其产品能够迅速挤占中国市场,既避免了缴纳进口关税,又充分利用了国内的便宜劳动力,直接与我们国家民族企业争夺国内市场。在国际上,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直接挤压了民族企业出口市场。2020 年,在中国出口产品中,外资企业产品超过 50%.因而,国际收支的持续顺差缩小了民族企业的市场份额,客观上削弱了民族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五、对策建议 一 有效扩大内需 我们国家超额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
13、是国内有效消费需求缺乏。为了加强国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必须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投资,使人人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减轻每个家庭教育支出。同时,应继续推进全民医疗改革,使人人都能看得起病,不用再为担忧无法负担高额医疗费用而盲目储蓄。应进一步加大养老基金投入,使百姓不再为养老而储蓄大量资金。当居民没有了后顾之忧,便可放心消费,进而扩大国内的有效消费需求。 二 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当前我们国家利用外资构造很不合理,大量集中在制造业,从事加工贸易生产。将来各级应引导外资更多地流向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引进外国的管理经历体验与先进技术,严格限制外资投向高污染
14、、高能耗以及危及国内自主产业的行业,愈加注重提高外资质量和优化外资构造。 三 优化进出口产品构造 当前铁矿石、原油、粮食等国际大宗交易商品进口均价延续高位,中国的 用工荒 、 涨薪潮 、产业转移也将成为长期趋势,国家需要完成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一步优化进出口产品构造,实现从依靠劳动力、土地和环境等要素驱动阶段,到规模和创新驱动阶段转变。适度增加非生产性产品的进口,大力增加贸易转型升级所需的国外先进设备、技术进口。同时,各级在稳固传统出口项目的同时,加大新兴产业的出口力度,提高当代服务业的跨境服务能力。 以下为参考文献 1匡忠华 . 国际收支失衡在经济发展中的博弈J. 知识经济,2020 21 :67. 2王高翔 . 我们国家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的政策建议J. 经营管理者,2020 20 :220. 3李曼宁 . 我们国家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与对策考虑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 6 :78 -80. 4王雪 . 关于中国 双顺差 的文献梳理J. 金融经济,2020 8 :64 -66. 5李娟伟,任保平 . 国际收支失衡、经济波动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J. 现代财经,2020 1 :23 -31. 6余永定 . 见证失衡-双顺差、人民币汇率和美元陷阱J. 国际经济评论,2018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