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语言学初期发展的理论渊源,心理语言学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3302427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语言学初期发展的理论渊源,心理语言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心理语言学初期发展的理论渊源,心理语言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语言学初期发展的理论渊源,心理语言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语言学初期发展的理论渊源,心理语言学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心理语言学初期发展的理论渊源,心理语言学论文心理语言学主要研究人类的语言行为、方式及其复杂的心理经过之间的互相关联及联络,研究第二语言习得和母语习得的整个复杂经过。 它是一门新兴起的跨学科、边缘性学科,它跨越心理学、语言学、信息论、医学心理学、遗传学等学科,主要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式方法研究人类讲出语言、理解语言、语言交际等复杂经过,研究第二外语习得、母语习得以及语言障碍的诊断和治疗等问题。 换句话讲,心理语言学就是要研究语言与人的大脑之间的互相关系,研究人类记忆、言语知觉、概念及其他心理现象在语言运用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深奥的心理因素对语言的运用有何影响和制约。 心理语言学这个

2、术语最初是由坎特 Canter 在 1936年提出来的,到 1954 年才构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当时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试图从智力、动机、知觉、记忆、概念等多角度,深层次去解决语言学理论提出的关于语言习得和语言能力的某些假设的正确性与可靠性。 一、 心理语言学学科构建的历史背景 一萌芽时期的研究 心理语言学的第一个繁荣时期是从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之间。 那时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中心在德国。 德国心理学之父 Wilhelm Wundt18321920是构造主义学派创始人,他于 1879 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开创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旨在使用自然、严谨和科学程序,调查和研究诸如感觉

3、、情绪和意向等心理现象及其产生这些心理现象的诸多因素。他于 1874 年出版的(生理心理学原理探寻求索人类的心质构造和意识。他以认知为其研究对象,在其著作 (心理学基础 中开拓性地提出统觉appercep-tion和联想主义 associationism概念 ,以为人的知识来自感性经历体验。 内省取证法是这个时期最常用的研究方式方法。 这一时期第二个重要研究课题是儿童语言习得和儿童心理现象。 早在 1787 年, 德国生物学家 D.Tidemann 初次尝试性地记载儿童语言发展的经过。 1882 年, 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W. Preyer 发表了(儿童心理,将心理学研究的中心转移到个体成

4、长和发展上。1907 年,德国心理学家 C. Stern 和 W.Stern 发表(儿童语言,从事不同语言的比拟研究,讨论和挖掘儿童语言习得的一般心理问题。 1923年,瑞士心理学家 J. Piaget18911980发表(儿童的语言和思维, 研究人类在儿童阶段心智的萌发、产生与发展等经过。 美国人类学家 F. Baos 18581942从二十年代起就等待心理学和语言学相融合,因而他将自个对人类行为的研究转移到探求文化现象、社会环境、语言条件等对心理因素的影响,并挖掘、探究、概括、总结其成果。 1938 年他出版了(原始人的心质The Mind of Primitive Man 为 20 世纪

5、30 年代末,40 年代初所出现的术语,例如 心理的语言学 Psychological linguistics、 心理语言学 Psy-cholinguistics和 语言心理学 Linguistic Psycholo-gy奠定了理论基础,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直到 50 年代以后 心理语言学 Psycholinguistics才被广泛地采纳。 在语言学领域,生物学教授,比拟语言学家Schleicher 于 1863 年发表(达尔文主义与语言学,初次将生物学的物种分类和比拟方式方法引入语言学研究,使其研究更缜密、更详尽、更科学。 Humboldt 也进行过语言种系分类研究,在语言学基本问题的研究中

6、,尤其注重语言行为中的心理因素。 所有这些研究工作均为 20 世纪心理语言学或语言心理学的学科建立奠定了理论和研究基础。 尽管这一时期的心理学家研究语言时旨在揭示人类心理的特性, 而很多语言学家关注心理因素也是为了研究语言的特性,语言学与心理学相融合是当时客观要求。 二心理语言学学科构建 为了讨论语言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可能性,美国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组织了部分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在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于 1951 年召开了一次暑期研讨班,讨论他们共同感兴趣的研究领域。 第二年, 全美语言学和心理学委员会 的成立标志着美国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并肩从事语言学领域研究的开端。 1

7、953 年,美国社会科学院的语言学和心理学委员会在印第安那大学 Indiana Uni-versity召开了 心理语言学研讨会 . 这次会议是语言学家同心理学家的协作学术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学者们已经意识到必须依靠语言学同心理学以及认知科学的严密合作,才能有效破解长期困惑人类的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以及由此派生的一系列复杂而深奥的难题。 这次会议正式采纳了 心理语言学 Psycholinguistics这个术语,从此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便诞生了。 1953 年,Carroll 发表了(语言之研究The Study of Language, 他不仅在书中反复使用 心理语言学 Psycholingu

8、istics和 语言心理学 Linguistics Psychology这两个术语,而且还创始性地提出要进一步研究人类的言语行为就必须研究人类在交际行为中的语言构造。 1954 年,奥斯古德C. E. Osgood和西贝奥克T.A. Sebeok将研讨会的文件和报告整理、汇编成论文专集:(心理语言学: 理论和研究问题的概观Psycholinguistics:A Survey of Theory and ResearchProblems。 1953 年召开的 心理语言学研讨会 内容和 1954 年奥斯古德和西贝奥克编辑的论文集实际上是心理语言学这门学科成立的宣言与纲领, 所以Diebold 称此

9、专集为 心理语言学的宪章 . 由于它提出了此学科研究方向、对象、范围、方式方法等根本问题,并在研究方式方法上也做了一些初步的示范。 二、心理语言学初期发展的理论渊源 一行为主义理论 behaviorism 行为主义理论是美国心理学界旗帜性、 代表性理论之一。 行为主义理论分古典的行为主义理论和新行为主义理论, 其代表人物分别是华生J.B.Watson和斯金纳B.F.Skinner。 作为心理学行为派的创始人, 华生于 1913 年创立了行为主义理论,他提出了 客观功能主义 objective functionalism学讲,是美国第一位应用俄国生理学家伊凡 巴甫洛夫Ivan Pavlov的研究

10、结果,作为学习理论基础的人。 他以为学习就是一种刺激代替另一种刺激, 建立条件反射的心理经过。 他把引发人和动物反响的内部和外部变化称之为刺激。 华生为了更直观而简洁地讲明其理论, 他将这种理论简化为一种公式:SStimulus-RResponse,即刺激-反响。 他以为借助刺激能够揣测反响, 通过反响能够预测刺激。S-R 成为行为主义理论的标记、象征,刺激-反响的连结被称为反射。 他提出适者生存的哲学观点,以为有机体通过刺激做出反响,以到达适应本身的生存环境。在研究人类行为方面,华生以为应该通过研究刺激与反响之间的互相关系来研究人类的行为。 对于思维问题的研究,他独出心裁,以为思维=言语,思

11、维是内隐性言语,即无声的言语,而言语是有声的思维。根据不同的言语形式,华生将思维划分为三大类:1习惯性思维。 这种思维应用在完全习惯化了的言语之中, 适用于儿童对熟知材料的考虑和表示出。 2无声思维。 考虑时使用内隐性言语,称之为无声思维。在这种思维中需要儿童对一种从未获得或虽已获得, 但因时间长远而变得陌生了的言语功能进行内隐练习、操练。3计划性思维。当一个人面对新环境或新问题时, 便产生一系列紧张的言语活动,表现出一系列尝试性的行为,直到解决问题。 总之,华生以为思维就是同我们自个交谈,思维活动除了牵涉、依靠言语,还牵涉和依靠有机体的动作和内脏组织。因此,对于学习来讲,言语、动作和内脏组织

12、都同等重要, 但由于人们借助言语来协调整个有机体。 因而,言语在三者之中占据主导地位。 这种占优势的语言经过便开场刺激和控制有机体的胳膊、腿和躯干组织,这就是华生提出的 动作行为言语化 理论。斯金纳高举新行为主义派大旗,他在华生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 操作性条件反射 理论。 在研究人类行为的方式方法上他倡导实验心理学法,并确认此方式方法是最佳方式方法。 他以为只要在实验中,所有影响行为的种种因素才能被有条件、 有系统地得到控制。 在进行行为实验时,斯金纳不仅牵涉、观察刺激与一个反响之间的单一关系,而且同时观察引起刺激与反响之间的各种条件。他称这个条件为 第三变量 ,其公式的表示出方式为:R=fS

13、A。 华而不实 R 表示行为反响,S 表示情境刺激,A 代表影响反响强度的条件,为 过去构成的条件 . 有机体的行为反响是自变量 S 和刺激情境的函数f。 斯金纳革命性地提出了 第三变量 概念,不仅在于对经典行为主义所重视的对行为的预测传承,更重要的是他独创性地提出能够对行为进行有效控制的理论。 斯金纳将行为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应答性行为,这就是经典行为主义理论的条件反射中由刺激引起的反响行为。 经典行为主义的条件反射有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之分 应答 性行为是由一种设定的刺激所引起的行为。 第二类是 操作性 行为。 操作性行为不是由设定的刺激激发,而是由自发的行为导致的。 而且,继一个操作性行为

14、发生之后,假如有一个强化物伴随其后,那么这一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就可能大大增加。被强化了的操作性行为在类似的环境中再度发生的机率可能也就会大大增加。 在儿童教育方面,斯金纳以为传统教育存在很多弊端,主张采用程序教学法来替代陈旧的传统教学法。 程序教学法是通过教学仪器和设备应用小步子,阶梯式递进和及时强化的原理,把复杂的问题通过分解成一系列小的、易懂的问题,然后再一步一步呈现给学生,假如学生的答案:与机器后面所呈现的正确答案:一致,机器接着呈现下一个问题。 假如答案:错误,重新再回过头来解决这个问题,经太多次重复,直到学生完全把握程序中的所有知识为止。 程序教学法具体表现出了斯金纳的三个教学原则

15、:循序渐进原则,主动介入原则和及时反应原则。 程序教学法大大推动了研究者对学习的中介经过、学习迁移、强化作用、动机等方面问题的研究。 行为主义理论在心理学界影响很大,从上一世纪二十年代开场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主导性心理学理论。B.F.Skinner 于 1957 年发表的(言语行为以为正确的言语行为构成、 习得是在正确的言语示范环境中经过一系列的阶段反复操练而习得的, 在这里经过中频繁出现的言语错误能够得到及时纠正, 所以能够讲言语是言语习惯经过反复强化的产物。 然而行为派心理学理论由于过分强调、 重视对语言行为的处理,而忽视了心理状态和心理经过的影响,其结果是疏离了心理学与语言学的交互作用, 在

16、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理学的发展进程。 二构造主义语言学理论structuralism 布隆菲尔德Bloomfield是构造主义语言学理论的代表人物和领物。 布隆菲尔德的构造主义语言学理论基础是华生行为主义理论, 其特点是应用行为主义理论原则、规律进行研究,力推严密的句式发展程序来确定语言单位, 并注重语言学的独立性、自由性和科学性。为此布隆菲尔德把语言心理经过归纳为 S R S R 语言行为形式。 这个形式着重强调强调言语活动经过是个体语言构造本能的构成与联合,强调言语行为是一种刺激-反响的行为。 连接链理论 associative chain theory是最具代表性的行为主义语言学理论, 也

17、被称之为有限状态语法finite state grammar,它表示清楚一个句子中具有连接整个句子中各个词语之间的连接链, 每一个词语刺激下一个词语,因此整个句子按从左到右的程序,按一定的句法规则、规律进行排序。布隆菲尔德首创了外语听讲教学法Audio-lingual Approach。 该教学法强调听讲领先,白话第一,以句型操练为中心,反复模拟操练,构成语言习惯。布隆菲尔德的研究方式方法成为心理语言学研究 句子加工 的一种重要方式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语言学研究领域。研究语言系统本身是构造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宗旨, 它使用分布主义研究方式方法分析语言外表构造, 注重语言形式和使用频率,但忽视了研究

18、个体的心理经过。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此理论在研究语言亚系统, 尤其是音位方面的研究颇有建树。 三信息论information theory 1948 年信息论问世,信息论的研究对心理语言学初期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信息论 infor-mation theory 的代表人物和领物是珊南 C.Shannon和威弗Weaver。 信息的计量、传送、变换、处理和储存是信息论研究的对象, 它具有通信渠道的功能。 它的理论原理是信息是从一系列可能事件中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件。 假如集合体中的每一个事件都标有一个信号标码,那么一个语码code就是所有的信号标码的集合。 信息message就是这些语码的

19、特定排列,而用这种方式方法编码的信息会通过一个频道channel传播出去。 信息能够量化,它的信息量就是一个比特bit, binary digit 的缩写,表示为 H=log2n 或写成 21. 关于语言的输出,信息论以为一个序列的信息序号是依次地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换。 前一种状态限定后一种状态,也就是 Markov 经过,其内涵是假设假如语言输出为一句话,前一个单词就会限定后一个要出现的单词。 假如语言输出的是一个词,前一个字母就会限定其后要出现的字母。 信息论的研究成果向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对语言信息分布的分析提供了一种范型、形式,同时也向研究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和语言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

20、个可参考的思路。 因此,心理语言学家运用信息论方式方法研究语言的感悟、语言的产生、语言信息的统计和信息分析,尤其是语言的编码和解码。 信息论从根本上讲是电子通讯理论,但心理语言学研究大量采用它的研究方式方法,如信息处理模型、信息的计量、传递、交换、处理和储存等专业理论。根据信息处理模型心理语言学家从事语言信息分布的分析、语言的编码和解码,采用信息论的研究方式方法对言语的感悟和言语的产生进行大量实证性实验研究,并统计分析语言信息,这些成果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根据。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心理语言学是一门仅仅只要六十多年历史的穿插学科、边缘学科,是认知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语言学和心理学相融合

21、的结晶。 通过探寻求索其历史发展轨迹我们了解到早期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的研究内容已经牵涉到很多当代心理语言学的问题,如思维和语言的关系、阅读心理学、儿童语言获得及发展、语音研究、词句的理解和产生等。 从研究方式方法上看, 大量的儿童语言研究采用了经典的观察法和日记法。随着实验心理学的发展,实验方式方法也广泛地被应用到心理语言学领域。 我们探寻求索其历史发展轨迹, 有利于对心理语言学的发展进行进一步的探寻求索和研究。 以下为参考文献: 1Bloomfield, L. Language M. New York: Holt,1933. 2保惠红。心理语言学的发展趋势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81:73. 3贾冠杰。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J.上海科技翻译 19973:38. 4桂诗春。实验心理语言学纲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5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武绪颐。心理语言学研究的兴起和发展J.fo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64-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文化交流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