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因材施教”的三大教育误区,教学理论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3297751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结“因材施教”的三大教育误区,教学理论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总结“因材施教”的三大教育误区,教学理论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总结“因材施教”的三大教育误区,教学理论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结“因材施教”的三大教育误区,教学理论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总结“因材施教的三大教育误区,教学理论论文因材施教 作为教育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法则,在当下教育活动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存在一些教育误区,表如今对其主观认识问题、教育活动上的施行问题、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中的个人与社会价值问题等三大误区,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能及时反省纠正,并克制困难,进而走出误区。 因材施教 的教育教学思想源于我们国家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出自(论语 先进篇。南宋理学家朱熹讲, 夫子教人,各因其材。 因材施教 一语由此而来。这一教育教学理念自诞生之日起,一直指导着我们国家的教育与教学。但当前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这一重要的教学原则时认识上却存在着一些误区,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2、,并有则改之,有者勉之。 一、主观认识上的误区 当前对 因材施教 的认识主要有三类观点。 一类:指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异不同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二类: 因性而教 ,在第一类的认识的基础上,附加了当代内涵,其出认识发点是:古代女子是不能同男子一样受教育的,所以当时不存在 因性而教 的问题。但发展到今天的男女平等社会,显然 因材施教 应涵盖 因性而教 。 三类: 因龄而教 ,其理论来源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 四阶段讲 ,根据各年龄阶段都各有其特征,因而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老师要因年龄特征而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式方法去教学。三种观点各有

3、千秋,我们不加以赘述。而为教育者,应对 因材施教 有个全面正确清楚明晰的认识。 首先, 因材施教 的主体和客体统一性的问题。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我们可以通俗的讲法,理解为教师和学生。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在特定的条件下,作为主体的人,又同时作为客体而存在,互相统一。也就是讲: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特定的条件下,主客体互相调换,互相影响,互相统一。 其次,我们还需联络到教育实践基础上去理解这个概念。 其一, 因材施教 是在教育实践中的一个活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相影响,互相学习,互相成长的经过。而不是教育者,挥舞一本 大纲 般的教学材料,无的放矢,强行施教的经过。 其二,教育活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

4、是个漫长的发展经过。 其三, 因材施教 中的 材 认识上出现理解偏差,这个 材 如简单地理解每个学生学习成绩,那就本末倒置。此 材 不仅仅仅是每个学生成绩,也应包含了学生的习气、性格、兴趣、喜好、人格、意志等。成绩只是作为教育评估的一个结果,而绝不能作为对教育发展经过最终诠释。 由此可见, 因材施教 的认识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导致我们教育工作者一步一步走入误区,甚至 死胡同 。在 因材而教 实践教育活动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归根结底首要一点就是对 因材而教 主观认识不清。 二、教育施行活动上的误区 对 因材施教 的实践活动,由于我们的主观认识出现的一些问题,自然会导致在教育实践中也同样进入误

5、区。归纳起来,有下面两点。 首先, 材 标准与教育实践中 材 相冲突。人为划分 材 标准与教育实践中 材 ,最大的问题就是贴 标签 ,如同给商品贴 标签 一样。主义指导我们: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而发展的,发展是有规律性的。作为受教育者,也是一个变动发展性的主体,假如作为教育者一上来就定性,这是一种 教育主观主义 在教育中淋漓尽致般的表现。如:当前很多中小学实行 分班教育 ,将同一批学生根据入学前考试成绩的不同,分重点班和普通班。美名其曰 因材施教 ,本质是对 因材施教 这一教育原则的最大违犯。不同的班级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教学手段,扰乱教育资源平等性,并以学生成绩为最终结果导向,综合素质教

6、育变成升学率应试教育。尤其 两头大,中间小 的这种布班排局,太多关注了优秀生和差等生,成绩中上下等生成为 上不着天,下不着底 的无辜 牺牲品 。 其次, 教 标准与教育实践中 教 相冲突。 因材施教 的实践活动中,教育本是增进学习者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假如教育者把这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性教育活动,通过教条化的形式去教育学生,将教学大纲化,形式僵硬化,整个教育活动就变成 灌输 与 被灌输 的经过。通俗地讲:教师变成 考试复读机 ,学生变成 考试机 。 如:当前全国出现多有名的 高考工厂 或 高考重镇 ,均以升学率为招募生源噱头,当学生一进校门,就代表正式进入教育的标准

7、化 流水线生产 ,将根据学校 教 的方式成 材 。我们不可否认其升学率高,但这种教育方式与形式,与教育的目的和宗旨相违犯。 基于以上,在 因材施教 的实践活动中, 材 与 教 之关系是辩证的,既相辅相成,又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我们不能顾 材 失 教 ,也不能顾 教 失 材 ,只要将两者有机整合起来,才能符合教育实践作为一个系统活动的有序展开。 三、教育中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两者矛盾 我们在议论此问题之前,首先讨论下教育之定义,当前主要有两类观点,一是:从社会角度,以为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

8、需要的人的活动。二是:个人角度,以为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经过,如 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经过 。社会角度把教育看成一种外在强迫经过,忽视个体内在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而个体角度忽视社会因素和社会要求在教育活动中的宏大影响。 因而,我们以为准确的定义:教育应该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独立个体的社会化和整体社会的个体化之相结合的实践活动。 从对 教育 的定义,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极其重要问题: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存在矛盾 归根结底是怎样协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问题。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有倾向性的,我们可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从社会角

9、度上看: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把知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从个人角度上看:人本位的价值取向 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社会角度过于强调人对社会的依靠,把教育的社会目的绝对化。完全割裂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带有历史唯心主义色彩,具有片面性。激进的人本位无视人发展的社会要求和社会需求,甚至把知足人的需要和知足社会的需要对立起来,导致个性、自由和个人主义的绝对化。所以, 因材施教 作为一项重要教育原则,就要求在尊重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前提下,因而我们的教育目的也应该以动态的、层次对等的方式来看待和认识教育目的。 首先,从一个社会整体教育目的而言,在价值取向上要结合对个人的需要和社会需

10、要。孤立地立足个人需求或社会需求,均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其次,就教育的实际运行经过或结合经过中,我们应以动态的、发展的目光去把握,而不能以僵硬、一成不变的角度去对待。再次,就价值的实践而言,最终还是要落在人的发展与价值实现上,这是由于人的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也是最终归宿和教育本质所在。 总之, 因材施教 作为古往今来一条重要的教学法则,它的内涵是随和时代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而它的精华要髓是不变的,也正是他得以延续至今的原因。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施行创新型国家战略,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进一步要求我们作为教育者,应深入理睬教学中重要法则 因材施教 其本质精华真髓,为振兴国家科技和培养创新人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奉献气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农业相关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