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农民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相关问题调查研究第6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农民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相关问题调查研究第6页--.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农民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相关问题调查研究第6页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致富,建设社-义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仍是一条主线。新农村建设意义上的增加农民收入,是作为和公共品建设,公共服务提供相连的整体性措施。而产业发展就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基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的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实现农民的富裕,建设社-义新农村才有基础。因此,要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基本目标,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把农民的持续稳定增收建立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3、完善农村社会制度,构建和
2、谐的农村社会新农村建设也涉及到农村体制改革。只有通过全面综合配套的改革,逐步解决深层次的体制问题,才能真正形成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体制和机制。五中全会强调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在新形势下,县乡政府应把新农村建设明确为自己的主要职责,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农村服务体系,特别是要重构农村保险、科技推广、农机服务、信息物流等现代农业服务组织和服务体系。此外,与农业经济问题相比,农村的社会问题显得更为严峻。一些地方不仅生产靠老人妇女,而且出现了许多“留守儿童,家庭内部的很多矛盾很难协调;再加上一些基层组织松懈、制度涣散
3、、文化生活缺失;农村的治安、社会保障、养老、救助等等问题日趋复杂。我们应逐步建立起比较符合农村实际的社会保障体制,逐渐把在城市中已经相对过剩的社会文化资源引向农村,适当地引入外来志愿者帮他们提供一些卫生知识、文艺知识等,帮助农民把各种社会文化组织发展起来,比如成立老年协会、妇女协会,这些工作到位了,就能率先在农村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二)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十六届五中全会要求,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建设社-义新农村,从根本上说是亿万农民的事业。其最终目的在于,从根本上转变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价值观念,引导农民通过投身新农村建设,陶冶情操、提高
4、素质、转变观念、走向富裕、迈向文明,在建设自己的家园中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优秀的价值主体和创造主体,共享现代文明的成果。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实选择,也是中华特点社-义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因此,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在实践中切实尊重和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以农民为主体,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让农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这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也是多年来农村工作经验的深刻总结。建立村民理事会,放手让农民自我组织、自主管理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事务,积极推进农村社会自治,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办法。在新农村建设中,强调农民的主体作用并不排斥政府的管理职能,农民的主
5、体作用发挥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引导和激励。这就要求各级-政机构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准确进行角色定位,不断完善激励政策,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三)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的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诠释,是一种全新的科学的发展观,是我们-执政理念的一次重要升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表明我们-对社-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已经从一般的经济技术层面上升到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高度。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贯彻“三个代表主要six的要求,是全面
6、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要求,也是推进社-义新农村建设伟大事业的要求。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发展是促进环境保护的前提条件。环境与发展相互依靠、相互促进,这是千百年来人类与自然界不断冲突的历史中得来的血的教训。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这是基本国情。而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又长期存在着资本驱动型、资源消耗型的特点,经济增长与资源保障、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当今世界存在着的工业化过程中排放大量废水、废气、
7、废渣带来的环境问题和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的森林锐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物种灭绝等生态破坏问题,在我国都十分普遍和突出。人口增加、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土地退化、森林锐减、沙漠扩大、酸雨危害等环境问题都在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全国每年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则高达近万亿元。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愈来愈面临资源瓶颈和环境容量的严重制约,粗放型的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因而,如何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最小的社会、经济成本保护资源和环境,走上一条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的经济发展之路,已经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从科学的发展观出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环境保
8、护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建设社-义新农村,一定要注意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环境保护的协调。不能以农村环境的牺牲换取眼前经济的发展,要树立长远的发展意识,保证农村经济社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2、把经济建设与全面改善农村社会环境和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结合起来建设社-义新农村,不仅仅是农村经济水平的发展提高,它同时还包含着全面改善农村社会环境和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等要求。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和农民生活环境紧密结合,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不断改善农村社会的治安、文化、公共设施等环境条件。真正把农村建设成能够为农民提供高水平生活条件的新农村,让农民切实体会到新农村建设对自己生活水平的影响。建设新农村,离不开培育和造就新型
9、农民。努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造就一大批具有一定专业技能、较高思想道德水平和良好守法素养的新型农民,这是把农村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优势的根本途径,也是持续推动社-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这就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1)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抓紧抓好“普九工作,大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统筹发展、和成人教育。把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与危房改造结合起来,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新建、扩建和改建农村校舍,彻底改变农村学校小、散、差的状况。进一步完善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制度,组织城市学校选派校长、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不断提高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学生的帮助力
10、度,避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2)要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增强农民致富本领。充分发挥城市的教育资源优势,依托农业科技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农民科技协会,建立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和研修基地,广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推进实用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每年推出一批星火带头人和科技示范户。积极探索建立农民专业技术和技术职称评定制度,对达到一定专业技术水平和具备技术职称条件的,颁发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并优先扶持其产业项目发展。引导广大农民加快由体力型向技能型、专业型、知识型转变。增强广大农民走向市场的信心和决心,成为自我创业、自主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动者。(
11、3)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当前的重点是解决就医及养老问题。加强县级医疗机构、乡镇中心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建设,创新卫生支农和扶贫机制,加快形成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和老有所养问题。(4)要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农民素质修养。扎实开展普法教育,提高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和信用村、信用户的创建水平,加强村镇文化设施和文体队伍建设,不断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农民树立新风,破除陋习,远离迷信,自觉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
12、方式。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个方面清晰勾画出了社-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和实现途径。建设社-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在-的领导下,凭着自己的智慧、能力和汗水,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也初步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广大农民群众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迸发出无穷智慧,创造了无数奇迹。今天,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真抓实干、不懈奋斗,才能真正把社-义新农村建设好,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20,862字)_参考文献:;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方财政研究中心杨灿明,刘
13、京焕主编:(中国地方财政发展研究报告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2杨朝英著:(福建农村居民收入对消费影响研究)。福建大学2003年硕士学位论文,文献来自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 3中国消费网:(调查显示教育花费成为城乡居民致贫首因)。直接;:/标签xxx.s 4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决定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直接;: 5谢成光著:(增加农民收入的“四则运算法)。中国农村研究网。直接;:httpynagri.govzjlt/readinfo.asp?gpy=ShowB1=25922MenuID=12 6张劲松著:(减轻农民负担的分析)。中国农村研究网。直接;:httpsannong.govnjlt/gnwz/200503300594.htm 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05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直接;:httpagri.govsjzl/baipsh/WB2005.htm#29 8温铁军著:(怎样建设社-义新农村)。人民网。直接;:/标签xxx. 9潘逸阳著:(扎扎实实地建设社-义新农村)。求是。直接;:httpagri.govjjps/t20051229_526408.htm 10民盟广西区委会:(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国民主同盟网。;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