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集群的内蒙古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思路的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3276314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产业集群的内蒙古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思路的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基于产业集群的内蒙古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思路的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产业集群的内蒙古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思路的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产业集群的内蒙古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思路的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基于产业集群的内蒙古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思路的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产业集群效应的分析,论述了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对内蒙古区域创新系统进行了总体的评价,提出了产业集群导向原则下的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的有机结合、区域性原则下的对重点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支持重点选择、企业政策互动原则下的政府行为规范等内蒙古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思路。关键词产业集群;区域创新;建设思路内蒙古目前正在积极实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22311行动,构建符合区域资源、产业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力图通过实现自主创新,促进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因此,确立了创新体系建设目标:到2010年

2、使内蒙古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水平进入全国中等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构建一个有效的区域创新系统是必需的。一、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系统理顺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系统模型的重要前提。在国内外现有的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系统研究中,往往将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系统混为一谈,原因之一是没有理清产业集群与区域的空间关系;之二是没有从创新系统的视角来看待两者的关系。从空间上讲,产业集群多是指地方性集群,是包含在一定的行政区域范围之内的,区域包含了产业集群。从经济意义上讲,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的载体,而建设区域创新系统的目的在于提升区域竞争力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两者的目的

3、是一致的。从创新系统上讲,我们应首先明确企业创新系统、产业集群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之间的关系。11665.cOM企业创新系统是区域创新系统的基础组织。产业集群创新系统是介于企业创新系统与区域创新系统之间的中间层次,是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与产业集群创新环境的叠加,其目的在于促进产业集群内知识的积累、溢出、共享,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创新平台,进而促进产业集群的创新活动及知识的累积以提高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区域创新系统由不同的产业集群创新系统和区域创新基础设施、区域创新政策、区域创新文化等区域创新环境共同构成,产业集群创新系统嵌入区域创新环境,即产业集群创新系统和区域创新

4、环境,共同构成区域创新系统。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系统是一个由企业创新系统、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组成的三级系统,其中企业创新系统是基础,产业集群创新系统是核心,三级系统之间的耦合是关键。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系统的最鲜明特点是以产业集群为导向建设区域创新系统,以构建并完善重点产业集群创新系统和完善区域创新环境为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重点。围绕集群建设区域创新系统是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系统与一般区域创新系统的最基本区别之处。二、内蒙古区域创新系统的总体评价(一)内蒙古区域创新系统的现状。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提倡下,包括企业技术开发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机构等创新机构发展迅速,充分抓住西部大开发

5、和东北振兴带来的战略机遇,进一步加强同东北、西北及其他地区创新资源的结合,融入以京津为核心的环渤海区域创新体系,内蒙古区域创新网络构架已经形成;随着科技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和财政科技投入的迅速增长,区域创新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以广泛的科技合作为载体,建立了内蒙古区域创新系统与国家创新系统的紧密联系。有这样一些数字可以说明近年来内蒙古在创新方面所取得的一些成绩。近年来内蒙古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总量不断扩大,增速快于全国平均水平9.9个百分点,连续2年居全国首位。“十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取得3392项科技成果,其中1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同期共获准专利7800件,专利授权量近8年来增长了150%,获奖成

6、果中自主创新成果比例达到65.4%。通过“十五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在内蒙古优势特色领域研发新产品170多项,新工艺80多项,攻克了一批制约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取得了一批自主创新成果。全区农牧业新技术覆盖率超过70%,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牲畜良种、改良种比重达到75%以上。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2家,民营科技企业840多家,各类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已发展到2200多家。2005年内蒙古301家大中型企业中,有161家建立了技术研发机构,来自企业的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已占全区投入总额的62.4%,其中民营科技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突破3亿元。企业获科技进步奖的比例由20

7、00年的不足14%上升至2004年的近53%。具有我区优势特点的能源、化工、冶金、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等6大产业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增加值已占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5%以上。增加值的比重从“十五初期的2.13%上升到2005年的9.4%,稀土、新材料、生物制药、新能源、电子信息、重型汽车和农牧业高新技术等已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根据2004年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内蒙古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到30.1%,较上年提高5.71个百分点,提高幅度居全国第1位,在全国的排位由第28位跃升至第19位,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二)内蒙古区域创新系统的不足。虽然近年来内蒙古在区域创新

8、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因为区域科技基础薄弱、区域创新系统构建时间不长等原因,也还存在着区域内各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不强,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不足,创新环境建设滞后等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尚未真正确立,40%以上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尚未建立技术开发机构,70%以上的企业缺乏核心技术能力,80%以上的企业创新资金不足且缺乏筹资能力,创新的组织机制不完善,企业创新资金投入普遍不足;各创新主体相互脱节,科研机构、大学的自主创新成果与企业联合推向市场的能力差,由于创新体系各主体间不具备有效的互动机制,使得两者间脱节,创新资源配置环节僵化。二是创新环境上,支撑区域创新的软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

9、滞后,鼓励创新的人才和金融政策力度与灵活性不够,保护创新的法律、市场和知识产权制度尚未健全,政府管理职能转变速度慢,创新服务意识差,在宏观调控和市场导向上存在着“主体缺位和越位的体制性障碍。三是中介机构创新服务能力弱,专业性的技术服务和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不足,大型仪器设备和科技文献共享有限。现有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多是事业性单位,是政府职能的延伸,独立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育不足,技术服务、技术中介能力较弱。四是科技创新人才短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才数量极少,骨干企业创新人才和高素质企业家奇缺,严重制约了全区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三、内蒙古最具优势的十大产业集群据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比较优势,内蒙古自治区

10、将依托其47个工业开发区,重点扶持发展煤炭产业、电力产业等十大产业集群。预计到2010年,这十大产业群的销售收入将达到7605亿元。1.煤炭产业集群:发挥资源优势,实现大规模、高效率开发,建成我国主要煤炭生产和输出基地。煤炭产业集群到2010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700亿元,煤炭产能达6亿吨。煤炭产业集群主要在鄂尔多斯、乌海、锡林郭勒、赤峰、通辽、呼伦贝尔等盟市以及霍林河工业园区发展。2.电力产业集群:建成我国重要的电力生产和输出基地。电力产业集群到2010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800亿元,总装机容量达到6000万千瓦,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包头、乌海、鄂尔多斯、呼伦贝尔、乌兰察布、赤峰和锡林郭勒等盟

11、市。3.化工产业集群:全力推进煤化工、煤液化、煤转油项目建设,延长产业链,建成我国重要的化工生产基地。2010年,化工产业集群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300亿元,其中煤化工750亿元,天然气化工30亿元,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包头、呼和浩特、锡林郭勒、呼伦贝尔等盟市以及自治区各高载能生产基地。4.冶金产业集群:以矿山资源为依托,建设钢铁、铜、铝、铅、锌、黄金等为主产品的重要冶金生产基地,到2010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5.机械装备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包头、呼伦贝尔两市,以发展系列化和规模化的重型汽车、工程机械、铁路车辆的机械产品为主,到2010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6.农畜产品加工产

12、业集群:以打造草原绿色品牌,建成我国绿色乳品、肉类及羊绒加工基地为目标,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赤峰、巴彦淳尔、通辽市以及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呼和浩特盛乐经济园区等。到2010年,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375亿元。7.建材及新型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方向为发挥资源优势,提升产业档次,打造建材及新型材料生产和输出基地,实现进口原材料的就地转化,增强口岸加工贸易能力。产业集群主要在是包头、乌海、鄂尔多斯、通辽、乌兰察布、赤峰等市以及满洲里、二连浩特口岸建设,到2010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8.稀土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方向是建成全国稀土工业研发、生产、出口的主要基地,使其成为新的

13、支柱产业。稀土新材料产业集群主要在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到2010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30亿元。9.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加快发展中药、生物制药和兽药的产业化,以优势产业为依托,构筑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集中在包头、鄂尔多斯、通辽、阿拉善盟等盟市以及赤峰红山高新技术开发区、呼和浩特托电工业园区、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10.信息制造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对内蒙古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使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成为内蒙古最具成长性的产业之一。信息制造产业集群集中在呼和浩特、包头两市,到2010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四、

14、基于产业集群的内蒙古区域创新系统建设原则与思路基于产业集群的内蒙古区域创新系统建设,关键是以内蒙古重点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特点为依据,在继续扶持集群内企业创新系统和区域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对重点产业集群创新平台的支持。同时,以产业集群发展为导向调整区域公共研发机构、教育与培训机构的发展重点,调整区域创新政策以支持集群创新。依据构建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系统应遵循的产业集群导向、区域性、企业与政府互动等三条原则,内蒙古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系统构建要注意的相应问题包括:(一)产业集群导向原则下的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的有机结合。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性日益密切。产业集群内各种产业的要素禀赋的

15、背后是技术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技术本身就是区域性的专有的产物。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系统构建,以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为最终目标,以提高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为途径,需要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的有机融合,尤其是在选择区域科技政策支持的重点产业时,需要兼顾产业在区域经济的地位和产业的技术创新特性。内蒙古拥有的最有优势的十大产业集群可以分为传统资源优势产业体系、农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机械装备产业体系、高新技术产业体系等四大产业体系,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技术创新特点各不相同,在构建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系统中,需要对这四大产业体系的地位进行判明,对支持重点作出选择。(

16、二)区域性原则下对重点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支持重点选择。不同的区域拥有不同的产业集群和区域科技基础。不同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特点决定了其不同的产业集群创新系统模式。不同的区域科技基础也决定了不同的科技创新道路。因此,需要在对不同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特点和机制研究的基础上,构建重点产业集群的创新系统。通过本文前面所列出的内蒙古十大产业集群,内蒙古与其产业体系相对应,我们大致可以将他们分为四种类型的产业集群:以自然资源为依托的传统产业集群,如煤炭产业集群、冶金产业集群等;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如生物制药产业集群、信息制造产业集群;机械装备产业集群。四类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特点与机制

17、差异很大,在构建相应的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中应区别对待。(三)企业政策互动原则下的政府行为规范。内蒙古是一个多种产业集中的区域,各种产业集群中的重点企业具有经济实力雄厚、机制灵活的特点,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实力和机制支撑。在这一区域构建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系统具有制度的优势,但也要注意政府行为的规范。从区域创新系统持有的重点技术领域看,应将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的共性技术供给作为重点,而将具有充足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创新留给企业;从区域创新系统构建的措施看,在构建的初期由政府主导,然后逐步退出,过渡到市场化运作。根据内蒙古区域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状况,内蒙古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重点:一

18、是重点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建设,包括重点产业集群内高位势企业研发机构的建设与创新能力的提升,重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平台与信息平台的建设;二是区域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区域创新政策的完善,区域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调整建设的思路,从以前的基于技术优势来构建研发体系转向基于产业集群来构建研发体系,促使区域内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之间的网络连接的完善和互动的加强。参考文献:1王辑慈,等.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黄建康.产业集群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3刘友金,黄鲁成.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优势与我国高新区的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01,(2).4刘友金.关于集群创新优势的研究与启示j.经济学动态,2003,(2).5刘斌.产业集聚竞争优势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