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上)六校协作体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第一命题校:凤城市第一中学 第二命题校:东港二中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下列遗址与三星堆遗址属于同一流域的是A安阳殷墟遗址B良渚古城遗址C仰韶文化遗址D红山文化遗址2如图是周朝权力传承图,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A西周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B周天子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C周王朝加强了对地方的
2、控制D宗法制中诸侯是绝对的大宗3春秋战国完成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交融。春秋时代还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在战国时期已经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等并称七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材料意在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公众号高中试卷资料下载A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B夷夏观念开始消失C民族交融、华夏认同D战国七雄已经形成4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道、儒、墨、法 B墨、儒、法、道
3、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5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与民休息”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B颁布“推恩令” 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C张骞出使西域解除了匈奴的威胁D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6新疆地广物丰,风光秀美,民风奇特,文化灿烂。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就在此设置了 A北庭都护府 B巡检司 C西域都护府 D安西都护府7史记中描述江南地区地广人稀,不少地区还处在刀耕火种的水平;南朝沈约的宋书中却描述江南地区“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表明A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B耕种技术出现变革C经济重心移至南方D北方农业水
4、平落后8如图中的内容是对某一历史时期文化现象的描述。这一时期是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书体均已完备开始出现知名的专职画家修建了闻名世界的石窟艺术现存最早的完整农书问世A东汉时期B魏晋南北朝C隋唐时期D五代十国时期9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每户按人丁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征税。据此可知,两税法A削弱了节度使势力 B消除土地兼并现象C大幅减轻农民负担D 削弱农民人身依附10唐朝中期,唐政府每年春天都要举行一次恩科(即春季高考)来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B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D尚书
5、省门下省中书省礼部11诗句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和以下哪个制度有关A九品中正制B三省六部制C租庸调制D科举制12唐朝凭借着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开放包容成就了中国历史上难得的文化发展“黄金时代”。以下符合唐朝“开放包容”的一项是A新罗学问僧空海来长安求法,将唐朝文化带入日本B日本向唐朝派遣留学生,有的还在唐朝考中进士C唐朝与拂菻的接触,使造纸术传到了阿拉伯地区D唐朝政府设理藩院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13997年,宋太宗分全国为十五路,转运司举管一路的大权。1007年后,宋真宗在此基础上陆续增设了经略安抚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等机构。宋真宗这样做是为了A铲除地方割据根源B削弱相权以加
6、强集权C提高政府行政效率D分化事权以相互牵制14宋代除官府的罪犯奴婢外,私家奴婢大部分雇佣化,宋人抛弃了奴婢“类同畜产”的传统观念,视其为“佣雇良民”,这表明当时A门第观念日益淡化B社会控制程度松弛C人身依附关系减弱D新生产关系的形成15宋词为我们描绘了喧嚣热闹的宋朝市井生活画面,表现了江南生活的繁荣生机,传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到了元朝,散曲比宋词更为灵活,适应了市井演唱的需要。材料主要说明宋元时期A城市娱乐活动丰富B文学呈现世俗化的发展趋势C通俗文化成为主导D儒学社会正统地位受到冲击16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及其他一些诗文中,
7、用语暗藏讽刺朝政、针砭新法内容。此案中,苏轼险丧命牢狱,最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这就是历史上的“乌台诗案”。材料体现了A“乌台诗案”开“文字狱”先河B北宋王安石提倡的变法斗争激烈C宋代“重文轻武”治国方略调整D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17榷场是宋辽金元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所设的互市市场。宋太宗曾在镇、易、雄、霸等州设榷务同辽贸易,辽也在南疆设榷场同宋贸易。南宋与金在边境设立榷场,贸易比较发达。元灭宋前,双方也于边境设榷场贸易。榷场的设置A增强大一统国家的政治认同B缓解了宋代积贫积弱的局面C促进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D体现了开明包容的民族政策18“因为张居正要管事,所以他要各衙门奏章公事每样
8、备两份,一份送内阁,一份送六科给事中。给事中虽官阶低,一切文件,该他过目,这是不错的。内阁则并无必须预闻之职权,只皇帝私下要他预闻才预闻,所以当时人反对张居正”明代官员反对张居正的根源是A要求官员文件备份增加负担B擅自扩大宰相职权范围C内阁不过是皇帝的内侍机构D与六科给事中分权抗衡19永乐十三年(1415年),明成祖朱棣亲赴南京奉天门主持典礼,迎接“去中国绝远”的麻林国(今肯尼亚一带)使臣。典礼上群臣竞相祝贺:“陛下圣德广大,被及远夷。”翰林学士沈度应诏写下瑞应麒麟颂,后以工笔小楷抄在宫廷画匠所绘的麒麟画像上;大臣夏元吉也为此撰写了一篇麒麟赋。材料可用于说明A海上丝绸之路的扩展B中非贸易的源远
9、流长C明初专制帝王的昏庸D郑和远航的政治动机20明代广东有族长在家训中称“士为贵,农次之,工商又次之”,但又劝家族子弟“量力勉图,各为所尚”。这说明当时A传统观念受到冲击B新的社会阶层产生C经济政策发生转变D儒学失去主流地位21下表为军机大臣一天的办事程序。这说明发折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军机处见面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述旨将皇帝旨意拟成圣谕交皇帝御览过朱皇帝朱笔改定奏折交法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开面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A君主高度集权B中央出现权臣C等级结构森严D决策规范透明22有学者认为,以大历史观审视,明至清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与文化无疑具有阶段性的总汇性质;也必须注意到,这一时期为传
10、统中国迈入近代社会培植了活性因子,准备了运作机制。下列项中,不能体现“活性因子”的有“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的出现内阁设立一大批工商业市镇的兴起明清易代ABCD23下列所示为中国古代西藏地区的形势图,按其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BCD24苏州的吴兴(浙江湖州古称)会馆碑记称,“苏城吴兴会馆,系乾隆五十四年浙湖闵峙庭中丞抚苏时建造。虽为绉(丝织物的一种)绸两业集事之所、而湖人之官于苏者,亦就会馆团拜宴集,以叙乡情。故不曰公所而曰会馆也。这表明当时的吴兴会馆A是苏州的商业管理机构B兼具地域性与行业性C因丝织业发展需要创建D是地方性的聚会场所25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严格禁止“番妇”来华居住。1842年,南
11、京条约谈判时,英方把“番妇”来华问题提了出来。清政府代表向道光皇帝请示:“今若有庐室已居其货,有妻孥以系其心,既挟重赀,又携家室,倾恋滋多,制控较易。”得到道光皇帝允许。允许“番妇”来华居住,表明清政府A自我麻痹的逃避心态B放弃了男尊女卑的儒家伦理C掌握了外交的主动权D致力于促进中西女性间交流261848年徐继畬的瀛环志略初刻时,士林间反应冷淡,因书对英国多有正面述评,被时人认作“颇张大英夷”。19世纪60年代以来影响才逐渐扩大,成为国人直面世界的启蒙书。这反映出A时人抛弃了传统的夷夏观念B列强侵略激起民众抵制C当时学习西方已成社会共识D国人思想解放逐渐深入27有学者研究指出:在太平天国运动期
12、间,西方一直都在利用太平天国引发的危机向清政府施加压力,致使咸丰帝改变原本强硬的对外政策,加大宗教政策、外交体制等方面的让步,主动从排外走向与西方“合作”,以维护统治。这主要说明太平天国运动A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向近代化过渡B客观上加剧了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C揭示出清政府腐朽卖国的反动嘴脸D冲破了封建社会落后的制度和思想281872年,在容闳的推动下,清廷派遣留学生之事得以实行,幼童赴美留学刚刚两年,就有人批评留学生有西化的倾向,要求撤回留学生。1881年,除因故先期撤回、在美国病故和“告长假不归”的26人外,清廷将所余94人分三批全部撤回。这一史实从本质上反映了A清廷难以引领近代教育的纵深发展B
13、表明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彻底失败C官僚群体天朝上国的观念根深蒂固D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教育影响甚微29甲午战争爆发前,英国海军情报部门曾表示:“尽管从吨位和大炮门数上说中国胜于日本,但在编制、纪律和训练上日本要大大优于中国,因而可以认为,日本海军力量较强。”该情报可以用来说明A武器的先进性决定战局B英国偏袒和纵容日本的侵略C北洋海军缺乏谋划能力D清廷甲午战争战败的必然性30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
14、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丑条约B辛丑条约、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辛丑条约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运动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31(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南朝】沈约宋书材料二一位阿拉伯商人记述:两宋时期,信用券被广泛应用,富裕商人率先使用印制的纸币,极大地便利了商品的交换。中国商人把钱借给别人时会写下借条,借债人则
15、在纸条上用食指和中指画押。他们主张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牟利。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西汉到南朝江南地区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商人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朝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32(20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倭寇从海上进犯,帝(明太祖)惠之,顾谓(汤)和曰:“卿虽老,强为朕一行。”和请与方鸣谦俱,鸣谦,习海事,常访以御倭策。鸣谦曰:“倭海上来,则海上御之耳。请量地远近,置卫所,陆聚步兵,水具战舰,则倭不得入,入亦不得傅岸。
16、近海民四丁籍一以为军,戍守之,可无烦客兵也。”帝以为然。摘编自明史材料二中国兵船甚少,岂能往堵敌国海口?上策固办不到,欲其自守,亦非易言,自奉天至广东,沿海延表万里,口岸林立,若必处处宿以重兵,所费浩繁,力既不蛤,势必大溃。惟有分剐缓急,择尤为紧要之处,如直隶之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系京畿门户,是为至要;江苏吴淞至江阴一带,系长江门户,是为次要。盖京畿为天下根本,长江为财赋奥区,但能守此最要、次要地方,其余各省海口边疆略有布置,即有挫失,于大局尚无甚碍。摘编自李鸿章李文忠公全书奏稿(1)分别阐述两则材料对研究明代和晚清海防的价值。(8分)(2)结合材料二,概括李鸿章的海防思想,并做简要评价。
17、(12分)20222023(上)六校协作体高一月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B【详解】根据材料“与三星堆遗址属于同一流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良渚古城遗址位于长江下游,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阳殷墟遗址、仰韶文化遗址位于黄河流域,这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山文化遗址位于辽河流域,这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A【详解】依据材料“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西周时期实行以嫡长子为核心的宗法制来维护统治秩序的稳定,A项正确;西周时期,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宗法制,未涉及分封制,排除C项。宗法制中诸侯是相对的大
18、宗,排除D项.故选A项。3C【详解】根据材料“春秋时代还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在战国时期已经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等并称七雄”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加强,对还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也认同为华夏民族的一部分,C项正确;秦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步形成,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印证“开始消失”,排除B项;战国七雄已经形成只是现象,并不是材料要表达的主旨,材料意在强调华夏认同,排除D项。故选C项。4D【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和小国寡民,因此“隐士派”指的是道家;法家主张加强君主专制,因此“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指的是法家;墨家主张兼爱、非攻,
19、代表的下层手工业者的利益,因此“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指的是墨家;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因此“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指的是儒家。结合上述分析可知 D 项正确,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5C略6C略7A【详解】据材料信息可知,西汉时期江南地区生产水平落后,不少地区还处在刀耕火种的水平;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农业得到发展,粮食产量较高,出现“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A项正确;在唐朝的曲辕犁发明以前,东晋南朝的农民仍然沿用汉朝的犁耕技术,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虽然当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但经济重心仍在北方,南宋时期转移到南方,排除C项;材料中未
20、涉及北方农业发展情况,排除C项。故选A项。8B【详解】依据材料“开始出现知名的专职画家”“现存最早的完整农书问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存最早的完整农书是齐民要术,其作者是北魏贾思勰,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B项正确;现存最早的农书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其他时期均不符合史实,排除ACD项。故选B项。9D【详解】根据材料“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每户按人丁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税法的征税标准以财产为主,削弱了农民的人身依附,D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体现的是赋税制度变化,非节度使势力的变化,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消除土地兼并现象”中的“消除”
21、表述绝对化,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税法并未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排除C项。故选D项。10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考试属于礼部管辖,唐代中央选拔人才的程序应该是,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审核通过后,交尚书省的下属礼部执行,A项正确;政令必须先经过中书省起草诏令,通过门下省的审核,尚书省才能执行,排除BCD项。故选A项。11D【详解】依据题干所给信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可知,贫穷人家的孩子只要发愤努力,也可以成为国家栋梁之材。结合所学知识,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凭才学做官,D项
22、正确;九品中正制依据门第选拔官员,不可能出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排除A项;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中央行政制度,租庸调制是唐朝的赋税制度,与选官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12B【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开放包容指的是唐朝鼓励对外交往,并且兼收并蓄,日本向唐朝派遣留学生,有的还在唐朝考中进士是开放包容的体现,B项正确;新罗学问僧空海来长安求法,将唐朝文化带入日本是中国开放的表现,排除A项;唐朝与拂菻的接触,使造纸术传到了阿拉伯地同样也是中国开放的表现,排除C项;理藩院是清政府设置管理民族事务的机构,排除D项。故选B项。13D【详解】转运使与提点刑狱司都有对官吏的监察权,提举常平
23、司与转运使都有财权,转运使的权力被分散,同时这些机构相互牵制,D项正确;转运使的职责本身就是将地方财政收入转运到中央,防止地方割据,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对地方的控制,与削弱相权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宋朝分化事权,相互牵制,不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排除C项。故选D项。14C【详解】通过材料可知,宋代视奴婢为“佣雇良民”,而且社会上大部分私家奴婢也雇佣化,这说明当时社会中人身依附关系在减弱,C项正确;材料内容与门第无关,排除A项;奴婢雇佣化和社会控制程度松弛无关,排除B项;当时尚未形成新的生产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15B【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宋词为我们描绘了喧嚣热闹的宋朝市井生活画面适
24、应了市井演唱的需要”可知,宋词对市井生活的描绘体现了对世俗生活的关注,到了元朝,散曲的出现更加适合民间百姓,这都说明宋元时期文学呈现出世俗化趋势,B项正确;城市娱乐活动丰富并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通俗文化的发展而非主导,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世俗化文学作品兴起,与儒学正统地位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6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苏轼看待王安石变法,既认为改革很有必要性,也指出新法在执行过程中的一些流弊,故此他成为改革和保守两派都认为的反对派,从而成为改革中派系斗争碾压的对象,此案也正是改革派将其视为保守派,认为他讥讽反对改革而进行打击的案例,B项正确;“文字狱”本质就是思想文化专
25、制,西汉就曾发生,并非开始于北宋,排除A项;苏轼最终未被处死,实际上也是北宋君臣考虑到不杀文官”的传统,是“重文”的体现,而非治国方略调整,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围绕改革进行的派别纠争,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7C【详解】根据材料“榷场是宋辽金元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所设的互市市场贸易比较发达”并结合所学可知,榷场贸易是因各地区经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能够起到促进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C项正确;宋辽金时期没有实现国家大一统,排除A项;榷场的设置没有缓解宋代积贫积弱的局面,排除B项;榷场是互市市场,不能体现民族政策开明包容,排除D项。故选C项。18C【详解】根据材料
26、“给事中虽官阶低,一切文件,该他过目,这是不错的。内阁则并无必须预闻之职权,只皇帝私下要他预闻才预闻,所以当时人反对张居正”可知,明代官员反对张居正的原因是内阁无预闻奏章的权力,这从侧面表明内阁是皇帝的顾问机构,C项正确;“要求官员文件备份增加负担”与材料中“内阁则并无必须预闻之职权,只皇帝私下要他预闻才预闻”不符,排除A项;明太祖时期,已废除丞相制度,排除B项;内阁是皇帝的顾问机构,不能与六科给事中分权制衡,排除D项。故选C项。19D【详解】根据材料“陛下圣德广大,被及远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目的是炫耀国威,以政治目的为主,D项正确;从来没有体现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展,排除
27、A项;从来没有涉及中非贸易,排除B项;C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20A【详解】题干“士为贵,农次之,工商又次之”反映的是“士农工商”的观念。但“劝家族子弟量力勉图,各审所尚”的意思是从事工商等行均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后期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人们传统的“士农工商”观念受到冲击,该族长面对现实和顺应时势,调整了家训,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士”阶层自古有之,排除B项;自商鞅变法至清代中叶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之一的重农抑商并没有改变,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明代中国传统主流思想仍是儒家思想,并没有改变,排除D项。故选A项。21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军机大臣的职责是承旨办事,军机处的
28、设置提高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全国军政大权集中在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达到顶峰,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A项正确;军机处之下,大臣只是跪受笔录,没有出现权臣,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等级结构森严、决策规范透明,排除CD项。故选A项。22A【详解】根据材料“为传统中国迈入近代社会培植了活性因子”,并结合所学可知,“活性因子”指的是有利于中国向近代迈进的因素,如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等,而内阁设立,强化了君主专制,不利于向近代转化,所以符合题意;明清易代指的是王朝更迭,清朝取代明朝开始了对全国的统治,这不能体现“活性因子”,所以符合题意。由此可知,均符合题意,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
29、“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的出现,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体现了“活性因子”,所以不符合题意,排除B、D项;一大批工商业市镇的兴起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因此也能体现“活性因子”,所以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A项。23A【详解】根据“乌思藏都司”可知这是明朝时期的形势,根据“宣政院辖地”可知这是元朝时期的形势,根据“吐蕃”可知这是唐朝时期的形势,根据“喇萨”可知这是清朝时期的形势。所以按照时间先后排序应该是,A项正确;BCD项的排序有误,排除。故选A项。24B【详解】根据材料“为绉(丝织物的一种)绸两业集事之所”可知,它是一个行业性组织,“湖人之官于苏者,亦就会馆团拜宴集,以叙乡情”体现了它的地
30、域性,反映了当时的吴兴会馆是兼具地域性与行业性的组织,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会馆的管理职能,排除A项;C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排除C项;D项只是抓住了材料中的一个方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25A【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英商携带家属的态度转变,认为英商家属来华可以便于制约英商,反映清朝统治者盲目自大、自我麻痹的逃避心态。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清朝放弃儒家伦理,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丧失了外交独立性,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中西女性交流,排除D项。故选A项。26D【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60年代以来影响才逐渐扩大,成为国人直面世界的启蒙书。”可知,反映了19
31、世纪60年代以来国人对瀛环志略态度的转变及其影响力扩大,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以来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和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国人逐渐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逐渐突破夷夏观念,从而主动了解和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体现了国人思想的逐渐解放,D项正确;选项抛弃了传统的夷夏观念,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民众抵制列强侵略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选项“已成社会共识”,表述有误,排除C项。故选D项。27A【详解】根据材料“致使咸丰皇帝改变原本强硬的对外政策,加大宗教政策、外交体制等方面的让步,主动从排外走向与西方合作,以维护统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加剧了清朝的统治危机,迫使清政
32、府主动求变,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向近代化过渡,A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在于揭示清政府主动求变的原因,没有反映出民族危机的加深,排除B项;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在于揭示清朝面对危机,主动求变,寻找挽教统治的办法,无法体现出反动卖国嘴脸,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冲破了封建社会落后的制度和思想”表述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A项。28 A【详解】据题意可知,在留美幼童出国后不就,清政府就因为国内的批评而逐步将留学生撤回,由此可知清政府无法引领近代教育的纵深发展,A项正确;“彻底失败”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项;批评留美幼童的群体不一定就是官僚群体,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不是西学东渐的影响,排除D项
33、。故选A项。29D【详解】依据材料“尽管从吨位和大炮门数上说中国胜于日本,但在编制、纪律和训练上日本要大大优于中国,因而可以认为,日本海军力量较强”可知,表明清政府的北洋海军在“编制、纪律和训练上”大大低于日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清朝上下普遍缺乏忧患意识,官兵贪图安逸享乐,部队管理松懈,纪律松弛,预示了清廷在甲午战争中必然失败的结局,D项正确;A项说法夸大了武器的作用,排除A项;BC两项在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C项。故选D项。30A【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寄希望于英俄等国对日本施压,体现了“以夷制夷”的思想;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相互勾结,镇压太平
34、天国运动,体现了“以夷制华”的思想;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体现了“以华制华”的思想,A项符合题意,A项正确;BCD项对应关系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31(1)变化:由生产方式原始落后变为农业发达、物质富足。(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2分)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充实了劳动力资源;南方自然条件优越,适合经济发展;南方统治者大都比较重视发展经济;人民的辛勤劳动;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开发江南(民族交融的推动)。(任答4点8分)(2)品质:诚信或重义轻利。(2分)表现: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发展;钱币
35、铸造量大,并开始出现纸币;海外贸易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国库重要财源;城市商业兴盛。(8分)【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可知,由生产方式原始落后变为农业发达、物质富足。(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充实了劳动力资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方自然条件优越,适合经济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方统治者大都比较重视发展经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民的辛勤劳动
3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开发江南(民族交融的推动)。(2)品质:根据材料“中国商人把钱借给别人时会写下借条,借债人则在纸条上用食指和中指画押。他们主张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牟利”可知,诚信或重义轻利。表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钱币铸造量大,并开始出现纸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外贸易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国库重要财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商业兴盛。32(1)材料一摘编自正史明史,可用于研究明代沿海地区倭寇骚扰和东南沿海抗倭的相关历史;材料二摘编自晩清名臣李鸿章的奏稿汇编,对研究近代海防建设
37、有重要参考价值。(8分)(2)海防思想:重视口岸防守,以陆制海;主张分区设防,重点防御。(4分)评价:(8分)积极:有利于西方先进技术的引进与传播,推动了晚清军事近代化进程。消极:不具有先进的海权意识,是一种被动的海防战略,难以有效抵御外来侵略。(若答其他且言之有理也可酌情赋分)【解析】(1)根据“摘编自明史”“ 倭寇从海上进犯,帝(明太祖)惠之”得出材料一摘编自正史明史,可用于研究明代沿海地区倭寇骚扰和东南沿海抗倭的相关历史;根据“摘编自李鸿章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可得出材料二摘编自晩清名臣李鸿章的奏稿汇编,对研究近代海防建设有重要参考价值。(2)海防思想:根据“上策固办不到,欲其自守,亦非易言,自奉天至广东,沿海延表万里,口岸林立,若必处处宿以重兵,所费浩繁,力既不蛤,势必大溃。”得出重视口岸防守,以陆制海;根据“盖京畿为天下根本,长江为财赋奥区,但能守此最要、次要地方,其余各省海口边疆略有布置,即有挫失,于大局尚无甚碍。”得出主张分区设防,重点防御。评价:积极:根据所学可得出有利于西方先进技术的引进与传播,推动了晚清军事近代化进程。消极:结合材料和所学可得出不具有先进的海权意识,是一种被动的海防战略,难以有效抵御外来侵略。第 18 页 共 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