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202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案也是艺术,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散文或者是课本剧。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202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202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学会正确计算。 2. 通过学习,养成认真审题,规范书写,仔细计算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含括号的四则运算。 三、教学设备: 幻灯片、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 星期天,
2、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一张成人票需要 24 元,儿童票半价。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242 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 242,前两个 24 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 4812 60(元) 242 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 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
3、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新课教学 1.(小黑板出示) 先读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算出来。 120-14418+35 (58+37)(64-45) (1)学生口述运算顺序,教师用框线图表示顺序。 (2)集体校对,说明注意点。 2.教学例 1。 (1)把准备题 中的 144 改写成 364 的形式,引出例 1, 120-36418+35 (2)问这道题中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乘除法在一起,你认为应当怎样计算? (3)全班同学统练,一生板演,集体校对,讲评。 3.教学例 2。 (1)
4、把准备题中的 45 改写成 95 的形式,引出例 2, (58+37)(64 一 95) (2)比较例 2 与准备题的异同,确定运算顺序。 (3)独立完成并自我评价,指名让一名学生向全班作汇报。 4.练习“试一试”。 (1)板书:1515-15(94+549) (2)同桌同学互相交流,并独立进行计算。 (3)用投影校对典型错例,归纳并作出鼓励性评价。 5.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让全体学生做填空题。 (1)280-436+54036 可以同时计算的是( )和( )。 (2)120+(285-120)10 第一步应该算( )。 (3)100-(80+48024)8 第二步应该
5、算( )。 (4)317+1041352 一 270 最后一步应该算( )。 2.课本“练习”第 1 题,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请每位学生首先认真对 4 个小题进行审题。 (2)学生独立完成各题。 (3)全班集体校对,指出错误原因并订正。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特别是再看例 1、例 2 使我们明白,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我们应先看清楚,再想明白,然后做正确。 202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 在解决问题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括号里的算式的必要性。 2、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加强小组合作。 3、 灵活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6、,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设计: 一、 复习导入。 1、口算。100+0= 0100= 等。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80-42+12 480602 等。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 )按顺序计算。 75-154 404+6 等。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 )法,再算( )法。 (12+4)2 200(40-15)2。 小结: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 )里面的,再算( )
7、外面的。 3、我们学过的( )、( )、( )、( )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今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它的运算顺序。(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课。 (一)出示:9612+42 1、小组内讨论,说说计算顺序。 2、汇报讨论结果。(指名说,师板书。) (二)变式:96(12+4)2。探究有小括号的计算顺序。 1、问:如果要求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需要在原式里添上什么数学符号?(小组合作探究) 2、小组合作完成计算后,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扮演。 3、点评,明确: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三)介绍中括号“”,变式:96(12+4)2,探究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1、认识中括号。 2、在老师引导下明确运
8、算顺序。板书:96(12+4)2 3、放手让学生合作完成计算,师巡视辅导。 4、指名板演后,师生共同订正,明确运算顺序,并在书上找出来齐读两遍。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 2、一个池塘的长是60米,宽是40米,每米需要三根竹棍做篱笆,共需要篱笆多少根?(要求列综合算式解答) 四、拓展提高:根据运算顺序添上小括号或中括号。 32800-40025 先减,再乘,最后除; 32800-40025 先除,再减,最后乘; 32800-40025 先减,再除,最后乘; 32800-40025 先乘,再减,最后除; 五、课堂小结。 202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掌握没有括号
9、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能在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归纳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关键: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出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口算 25+75 124 16+4+23 2542 35+25 60-24 18+22 100-25-10 回忆我们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说说你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
10、,让学生通过复习,回忆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进行计算的规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情境导入 用多媒体展示主题图,说说图中描绘的是哪儿?人们都在做什么?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么解决? 设计意图:四则混合运算应该是用来记录情境问题的步骤或解题计划的,是情境问题的另一种表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是数字化的情境问题,所以从情境图入手是再合适不过了。 三、学习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 只有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学习 多媒体展示“滑冰场”情境图和例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师: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每个条件是什么意思? (学生
11、思考并交流的同时,多媒体课件展示已知条件及其意义) 师:求“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全班交流 方法1:分步列式 72-44=28(人) 28+85=113(人) 方法2:列综合算式 72-44+85 师:谁能说说,在这个综合算式中,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交流,展示计算过程) 2.做一做: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100+30-16 38+65-45 120-80+72 师:上面各题算式的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小结得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法、减法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
1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只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学习 多媒体展示“冰天雪地”情境图和例2:“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师:“照这样计算”表示什么? 师:想想,怎样列出算式?在小组中说说你的算式的解题思路? (学生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解题思路) 全班交流 98736 63987 (根据学生的交流展示两种解题思路的算式,并以多媒体展示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两道算式的解题思路) 师:说说综合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设计意图: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这对发展
13、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做一做:一箱12瓶橙汁48元,芳芳要买3瓶,需要付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如果开始只能列出分步算式,就依据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 并引导学生今后尽量采用综合算式;如果有人列出综合算式,就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并注意递等式计算的格式。) 师:这几道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小结得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乘法、除法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教学中选择解决实际问题,是为了避免将四则混合运算题视为单纯的计算问题,产生数学与日常生活无关的错觉,造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不到使用四则混合运算帮助解题
14、的例子。 四、巩固练习 根据下面的分步算式,把它们改写成综合算式。 150+33=183 183-75=108 274-52=222 222+63=285 2004=50 503=150 282=56 567=8 判断并改错。 155-34+46 240403 =150-80 =240120 =75 =2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辨析,完成练习,加强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之间的联系,要求学生说明原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总结思维。 师:归纳一下,今天所学的算式有什么特点?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
15、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师:对于今天的学习,你们感觉如何? 202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一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进一步掌握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感受运算顺序的必要性,准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集智式备课 (一 )基础训练 【口算】 245= 324= 8+27= 9003= 604= 72
16、-44= 453 = 85+28= 【解答题】用小棒摆8个六边形,共需要多少根小棒? (二) 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例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1、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2、 小组交流。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引导学生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3、 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知识迁移类推,学会知识。 4、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并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5、 教师用线段图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6、 教给方法:我们可以用画线段图、简图等方法来帮助我们理清解题思路,保证准确的解决问题。 【小结】如果在
17、一道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者乘、除法,都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在解决问题时,可以用画线段图、简图等方法来帮助我们理清解题思路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1、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37+12-20 2467 90-52+28 624 3285 48-13+5 2、划出下面题目的计算顺序并计算任意两题。 192+8+157 453054 290-68+951 6005090 143-45-57 24530 43478 240204 3、啄木鸟医生(判断并改正) 850252 345-164+36 =95050 =345-200 =19 =145 1、 课本P 5做一做1、图书馆里
18、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还回25本。现在图书馆里有故事书多少本? 【提高练习】1、先计算,再列出综合算式。 24012= 236+70= 237+263= 12514= 175025= 2536= 20+1750= 943-306= 900-500= 2、列综合式计算 (1)4除900的商减224,差是多少? (2)504加140除以28的商,和是多少? (3)比一个数的3倍少12是60,这个数是多少? 3、课本P8 练习一 4、 4、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 小张有8张10元的。小王有18张2元的。 ? 【拓展练习】1、用两种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只要求列式不计算) (1)
19、 过年了,小兰用压岁钱为自己的小图书馆购买了一批课外书。小图书馆有2个书柜,每个书柜有6层,每层放了15本书。现在小兰的图书馆里有多少本书? (2) 3、 (四)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39+46-18= 4974= 73-45+27= 1849= 2、一件儿童上衣48元,一条长裤比上衣便宜9元,一条裙子又比长裤贵5元。这条裙子多少钱? 202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方向描述物体的相
20、对位置,而且可以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本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在中心点的哪个方位和偏角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用的小卷、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游戏:找找我在哪? 游戏说明:在全
21、班同学的座位上,编好行和列,根据老师指定同学的位置,说出他所在的行和列,快者获胜。 师:请根据老师指的同学的位置,快速定位第几行和第几列。请根据老师报的行和列快速确定同学,并说出他的名字。 设计意图:本环节用游戏的形式,以小组竞争的方式复习根据行、列两个条件确定位置的方法,既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小结 师:怎样才能快速地确定位置呢?如果只告诉你们行或者列,你能快速找到确定的位置吗? 二、新知探究 (一)情境创设 一提到位置与方向,老师就想起一个人来,他就是炮兵小王,小王在炮兵连里开炮技术算是的一个,但就是判断不好目标的位置与方向。咱们一起到他那里
22、看看好吗? 这就是小王演习的炮兵阵地。(出示地图) 小王在哪呢?(出示大炮) 再来找一找他的训练目标(出示目标1) 让小王先开几炮咱们看看。(开炮4下不准) (画面出示)“哎要是有人能帮帮我,告诉我目标的位置,我一定可以百发百中的。” 看得出来,小王真的挺苦恼,那咱们同学愿意帮助他吗? 那就请同学们来当小王的阵地观察员怎么样? (二)角度确定方向 谁能告诉小王目标1的位置在哪里? (学生可能会说出在东面,在北面,或者在东和北中间等等。) 你是根据什么说出目标1的位置的?(引导学生复习看地图的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刚才同学们描述的都是大炮的大概位置,像你们所说的方向开炮,能击中目标吗?
23、军事上对目标的描述要求是分毫不差的,同学们可要准确地向王叔叔汇报呀! 在以前的学习中提示方向时我们经常会画一个方向轴。那你们觉得今天这个方向轴应该画在哪比较合适呢? 也就是画在我们的大炮的位置上。为了让我们更清楚地分辨它们的方向,可以标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条件够了吗? 你认为我还要提供什么? (引导说出角度) 用手臂做出东偏北方向,或北偏东方向,并说出偏多少度。(板书:方向)。 两种角度的表示方法都可以,他们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 (强调起始角度不同,但所描述的方向都是一个方向.) (三)距离确定位置 可以了吗?现在可以告诉小王了吗?开不开炮? A.开(打不准,或远或近) B. 不开,
24、那你还要告诉他什么? (引导说出距离) 怎样确定目标1的距离呢? 你从哪里发现了秘密? (观察1段表示300米,量出有这样的几段)(板书:距离) 那么目标1到大炮的距离是多少米呢? (四)总结方法 一切都OK了吧,现在我们把勘察的数据报告给小王。 谁来报告? 既然是在训练阵地,我们就要像部队军人一样,提出报告形式。 (报告,目标1在大炮的北偏东40度方向,1200米处。) 还可以怎么报告。(角度的另外一种) 准备开炮,你们认为小王能打中吗? 下面是见证奇迹的时候了。(课件演示:击中目标) 这小王还真有两下子。当然这也和咱们同学报告的准确数据是分不开的。 像这样,把一个位置可以很清楚的表述出来,
25、需要提供哪些要素才行? (方向,距离,观测点) 小结:我们具备了观测点,同时利用角度来表示它的方向,利用距离表示它所处的位置,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一个物体的位置很清楚的表示出来。 三、巩固练习 还想不想再试试?(出示目标2、3、4) 1、先观察目标2。(有准确的角度和明确的距离) (说到角度时做偏离动作) 向王叔叔汇报目标2的准确位置。 课件演示:击中目标。 2、再观察目标3,缺距离。 依照前面的报告形式,向王叔叔汇报目标3的位置。 为什么不能一下子汇报成功? 学生测量,得出数据,然后汇报。 答案填在小卷1题 目标3在大炮的_偏_ _的方向上,距离是_米。 打目标3(课件演示) 3、最后观察目标4
26、(缺角度) 这次能不能一下子汇报成功? 学生测量,得出数据,汇报。 答案填在小卷2题。 目标4在大炮的_偏_ _的方向上,距离是_米。 正确答案是42度,教育学生量角度时要认真,不能单纯地依赖感觉。 4、打目标4(课件) 汇报完成后,然后打目标4,(打不到位置,出示对话,“对不起,由于此炮的射程只有1400米,请考虑移炮到目标2。”) 我们该怎么走,谁能给我们描述一下路线? 现在大炮移到了目标2,请问我们现在开炮,可以吗? (学生提出质疑,重新勘测方向) 得出结论:观测点发生变化,需要重新勘测数据。 在小卷上完成第3题,测出目标4在目标2的方向。 汇报,开炮。 四、总结提高 1、课件演示:空炮,提示:没有炮弹了,请去弹药库取炮弹。(出示有关弹药库位置的数据) 你们能告诉王叔叔去弹药库怎么走吗? 2、我们不能这样总帮助王叔叔确定位置呀!古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吗? 谁能告诉他该怎么样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与方向呢? 3、再次强调先确定观测点,再根据角度确定方向,最后根据距离确定位置。 202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 31 页 共 3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