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ppt(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威部门为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调整和平衡社会利益关系,而遵循一定的制度和程序制定的行动指南和行为规范。总政策:是政策体系中管总的或者具有统摄性的政策,对其它各项政策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是其他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是政策主体用以指导一定历史时期全局性行动的高度原则性的指针。基本政策:针对某一社会领域或社会生活某个基本方面制定的、在该领域或方面起全局性与战略性作用的政策。又称为基本国策、方针性政策、纲领性政策、根本政策。具体政策:是在某一个特定的部门贯彻基本政策而制定的具体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也被称为部门政策或方面政策。它是针对具体的特
2、定的问题作出的政策规定。战略性政策:政策主体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阶段上要达到的主导全局的根本目标以及为目标的实现所做的资源配置和行动步骤的设想。策略性政策:是政策主体针对某一特定形势制定的行动路线,是具体的行动路线。战术性政策: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战略目的,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时间内解决某一局部问题的行动方案。公共权力:也称为国家权力,是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利益或原则而对政治客体进行制约的能力或力量。公共利益:指与大多数社会公众的个体利益具有直接或间接相关性的、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利益。公共目标:是以公共利益的维护、实现、发展为目的性的行动指标。公共事务:与公共利益的维护、实现和发展有直接相
3、关性的一切事务。公共问题:是指对大多数社会成员的生活、工作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社会矛盾问题。公共组织:是以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协调和增进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包括强制型的公共组织、半强制型的公共组织和非强制型的公共组织。问题:一定行为主体的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状态。问题分为私人问题和社会问题。社会问题:社会的现存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社会公共问题:当社会问题超出了当事人,其影响波及到不直接相关的群体时,社会问题就成为社会公共问题。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权力部门感受到必须要解决某种社会公共问题,否则,可能产生极为消极的后果,于是把某种公共问题纳入解决议程,这时,社会公共问题转
4、化成为公共政策问题。政策诉求: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非官方的社会行为主体或者公共权力主体,就某一方面的实际问题向政府提出来的,要求政府采取或不采取行动的要求。政策分析:政府面对复杂的政策诉求和复杂的价值标准,按照一定的原则建立以政策问题专家为主体的政策分析者的组织,根据一定的理念,应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预测研究、可能性研究,并以此作为政策选择和决定选择的基础。公共政策议程:指某一引起公共政策决定者深切关注并确定必须解决的公共问题,以及正式提起政策讨论,决定政府是否对其采取行动、何时采取采取行动、采取什么行动的政策过程。公众议程:指社会公众共同议论某个问题,并认为有必要提交公共权力机关采取措施予
5、以解决的一种政策议程。正式议程:指公共权力机关觉察到某一社会公共问题引起了社会公众广泛注意和议论,这个问题本身也确有解决的必要,从而把它列入自己的议事日程作为政策问题进行研究和处理的过程。正式议程本质上是一种行动议程。公共政策制定:是指公共权威部门为解决公共政策问题研究、提出和确定实施方案的决策过程。公共政策规划:指为了解决某个公共政策问题而研究和提出具体办法,并形成公共政策方案的过程。公共政策的合法化:指公共政策法案获得合法地位,使其具有公共权威性和约束性的过程。公共政策的合法化包括:政策法律化;政策法规化;政策社会化。公共政策法律化:是使公共政策取得法律形式、具有法律效力的过程。它主要是在
6、国家立法机关的权力和活动范围内进行的。公共政策法规化:是使公共政策成为具有某种法律效力的社会规范的过程。它主要是在政府的活动范围内而不是在立法机关的活动范围内进行的。公共政策社会化:是公共政策成为人们普遍遵循的非法律化的社会规范的过程。公共政策执行:是指公共政策方案被采纳后,把政策内容转变为现实的过程,也就是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政策执行环境是指除政策执行机构自身之外的诸多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总和。公共政策执行的行政手段:是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采用行政命令、指示、规定及规章制度等方式,按照行政系统、行政层次和行政区划来实施政策的方法。特点是:权威性、强制性、直接性、无偿性、时效性。公共政策执
7、行的经济手段:是指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和物质利益原则,利用各种经济杠杆,调节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各种不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以促进政策顺利实施的方法。特点是:间接性、有偿性、关联性。公共政策执行的法律手段:是指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法规、司法、仲裁工作,特别是通过行政立法和司法方式来调整政策执行活动中的各种关系的方法。特点:权威性、强制性、稳定性、规范性。公共政策执行的思想教育手段:通过制造舆论、说服教育、协商对话、批评表扬等引导人们贯彻政策的方法。思想教育手段的最大好处是通过政府有计划的循循诱导,使政策执行者和政策对象自觉地采取某种行为,因而不仅可以节省许多人力物力,而且更主要的是其效果能够牢固而持久
8、。思想教育手段的特点是:引导性、人本性。公共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执行者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象征性政策执行:即政策执行主体做表面文章或只做政策宣传,而不务实际,或者“阳奉阴违”或前紧后松,或敷衍塞责。其总的特点是政策最终成为一纸空文,根本谈不上解决什么具体的政策问题。附加式政策执行:主要是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被附加了不恰当的内容,使政策的调整对象、范围、力度、目标超越了政策原定的要求,特别是执行者在现行政策的目标的基础上再自行增添了若干个新目标。“土政策”就是典型表现。残缺式政策执行:是指一项完整的政策在执行中只有部分被贯彻落实
9、,其余则被弃置不顾,使政策内容残损不全,不能有效地、完全地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其典型表现是“断章取义、为我所用”。替代式政策执行:是政策执行过程中被换上与现行政策表面上一致而事实上背离的内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是典型表现。观望式政策执行:主要是指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执行主体总是被动观望:观上面的招数,等新政策出台;观上面的态度,看是否来硬的;观左右行动,看是否动真的。其特点是执行者采取一种“软拖”的手法,能拖就拖,实在不能拖的只得勉强执行。照搬式政策执行:主要指在折冲实施过程中,执行主体机械地照搬照抄。其特点是执行者把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严重地分离。公共政策评估:是指特定的评估主体根据一定
10、的标准和程序,通过考察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政策的效果、效能及价值所进行的检测、评价和判断。公共政策的非正式评估:是指对评估者、评估形式和评估内容不作硬性规定,对评估的最终结论也没有严格的要求,团体和个人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和信息,对政策的各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评价。公共政策的正式评估:是指法定的评估者依据事先制定的评估方案,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要求,对政策效果所作的评估。公共政策监控:是指为了保证政策系统的顺利运行,提高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质量,促进政策目标的实现和政策绩效的提高,对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所进行的监督和控制。公共政策监督是政策监控主体以一定的制度、法规为依据,对政策系统的运行
11、包括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与终结等活动进行监视和督促的行为。公共政策控制是指政策监控者为了保证政策的权威性、合法性和政策的有效执行,达成特定的政策目标,对政策过程尤其是政策执行过程的偏差的实现与纠正的行为。公共政策调整:指政策主体依据政策评估的结果,对实施过程中的政策作出某些必要的补充或删减,修订或修改,从而使其更加完善的动态过程。公共政策周期:是指公共政策主体与客体以及作为它们之间互动结果的政策过程所经过的一个循环。公共政策终结:指政策制定者经政策评估后,发现一些政策已经过时、多余、失效,或引发了重大的不良后果,采取必要措施予以终止的行为。政策替代:就是用新政策替代旧政策,但所面对的政策问题和
12、政策目标基本没有改变。政策合并:是指旧的政策虽被终止,但部分实际功能并没有被完全取消,而是将其合并到其他政策内容中去。政策分解:就是将旧的政策的内容按一定的规则分解成几部分,每一部分形成一项新的政策。政策缩减:就是采用渐进的方式,一步步对政策进行终结,其目的是有效缓解因政策终结所带来的巨大冲击,逐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比较稳妥地实施终结,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损失。公共政策分析是指依照政策方案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及其可能产生的多种结果与相关规则,在各种已知备选方案中确定一个最好的政策方案的过程。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法:是一种根据公共政策客观具有的系统特征,着眼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结构以及系统与环境等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求得优化的整体目标的先导政策分析方法。公共政策的定性分析方法是指人们依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综合运用逻辑思维,通过对研究对象的性质的分析、判断,进行政策分析和决策的一种技术方法。公共政策的定量分析法指分析主体根据调查研究、资料收集以及预测所获得的信息情报,运用运筹学、统计学、数学、计量经济学、系统工程理论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建立政策分析的数学模型,以分析某项公共政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