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十九桃花源记学案(4).pdf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73125074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8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十九桃花源记学案(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十九桃花源记学案(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十九桃花源记学案(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十九桃花源记学案(4).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十九桃花源记【导学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2.理解、积累文言实词。3.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把握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填空:(1)我们常用“”这一成语来指代理想中的美好世界,这一成语出自于陶渊明的。(2)陶渊明,名,字一 治和官场丑恶,后来弃官回乡,隐居田园,留下了“学过他的诗作。(3)爱莲说中认为陶渊明独爱菊”,有诗为证:(朝代)诗人,虽做过几任小官,但因不满黑暗政 _”的传世美谈。我们曾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_ 缪 溪行 _ _ 芳 草鲜美 _ _

2、渔人甚异.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3)课文第 1 节写渔人 的经过和沿途所见到的,这是故 2.给加点的字注音:豁然开朗()俨然()阡陌交通()便哭()【课堂师生互动】1、齐读课文第1 T,完成下列各小题:垂髻()岸太守()您家()刘子愿()中无杂树,芳草鲜 忽涅桃花林 落英缤纷 欲穷其林 事情节的。2、齐读课文第2节,完成下列各小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3)课文第2节主要写桃花源中人的

3、 和。3、齐读课文第3节,完成下列各小题: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 外人道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_ 林尽冬源 _ 初极狭,才通人 _ 屋舍俨然 _ 悉如外人 _ (2)翻译下面的句子: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阡陌

4、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 _ 仿佛若有光 _ _豁然开朗 _ _ 阡陌交通 _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_ 见渔人,乃大惊 _ _ 便要还家 _ _ 乃不知有汉 _ _ 此中人语云 _ _ 具答之_ _ 域来问讯_ _ 无论魏晋_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3)在括号里填入被省略的人称词。()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 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语,试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具言”的是什么?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6)课文第 3 节主要写

5、渔人 桃花源,在那里 和 的经过,这是故事情 节的。4、齐读课文第 4-5 节,完成下列各小题: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3)“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4)课文第 4 节主要写渔人 桃花源以及太守等人 桃花源未果的情形。这是 故事情节的。【重点词语归纳】通假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_ 便扶向路 _ _ 诣太守,说如此 _ _ 欣然规往 _ (2)翻译下面的句子: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_ 处处志之 _ _ 寻向所志

6、_ 便要还家(“要”同”,(2)古今异义:阡陌交通(古义:_ 率夷亍 邑人(古义:_ 来此绝境(古义:_ 无论魏晋(古义:_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2、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应 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3、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 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自我小结】今义:)今义:)今义:)今义:)(3)一词多义:舍:A便舍船()寻:A寻向所志()志:A处处志之()为:A不足为外人道也()乃:A见渔人,乃.大惊(遂:A遂迷()(4)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欲穷其林(B屋舍俨然()B寻病终()B寻向所志()B捕鱼为业()B乃不知有汉()B后遂无问津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