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2021年初中七年级《生物》(福建专版)-第1单元生物和生物圈.pdf

上传人:wj151****6093 文档编号:73118401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345.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2021年初中七年级《生物》(福建专版)-第1单元生物和生物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2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2021年初中七年级《生物》(福建专版)-第1单元生物和生物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2021年初中七年级《生物》(福建专版)-第1单元生物和生物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2021年初中七年级《生物》(福建专版)-第1单元生物和生物圈.pdf(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关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数量是相对稳定的 B.如果具有充足的食物,生物就能不断地繁殖下去 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D.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2.在一个由草、野兔、狼等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狼全部捕杀,在一段时间内野兔的数量变化可用下列哪幅图来表示?()3.某淡水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如下表所示,这些生物构成 1条食物链,则正确的食物链是()生物种类 甲 乙 丙 丁 有毒物质相对含量 0.03 0.12 1.26 26.7 A.

2、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丙甲乙丁 D.乙甲丙丁 4.右图表示的是某一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如果曲线 a表示的是某种狐的数量变化,那么曲线 b 表示的是哪种生物的数量变化?()A.捕食狐的一种生物 B.与狐有合作关系的一种生物 C.被狐捕食的一种生物 D.与狐有竞争关系的一种生物 5.下图表示一个食物网。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2 ()(1)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中所示成分外,还需加入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2)该食物网共有 4条食物链。()(3)在“农作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若大量捕捉蛇,鼠的数量会先增多后减少。()(4)该食物网中最

3、长的食物链是农作物昆虫蜘蛛青蛙蛇。6.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是该生态系统的某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的食物网由 条食物链组成。(2)若图二中甲、乙、丙分别表示“草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有机物总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 。(3)图一的土壤中含有某些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图一食物网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4)若图一中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则草的数量会 ,从而影响生态平衡。7.初夏的黄河口,景色迷人。风吹芦苇,绿波荡漾,水草依依,随风摇曳;欢快的鱼儿在水草间自由嬉戏,清脆的鸟鸣从苇丛中阵阵传出;野兔贪婪地享受着美味,不时晃

4、动着警觉的耳朵。鹰在天空出现的瞬间,水鸟、野兔迅速地躲藏起来,顷刻间,这里变得十分静谧。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情景是黄河口自然保护区常见的一幕,作为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在组成成分上除了上述场景中的生物,还应包括 。(2)请根据上述场景中的描述,用文字和箭头绘制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注:水鸟为杂食性动物)。(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 就是沿着这种渠道流动的。(4)野兔的体色一般为灰黄色,有利于逃避敌害,这种现象说明生物能够 。3 知能演练提升 1.B 2.C 3.A 4.A 5.(1)(2)(3)(4)6.(1)4(2)草(3)猫头鹰(4)大量减少 7.(1)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2)如下图。(3)物质和能量(4)适应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