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教案一打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教案一打印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教案一一、内容解读1 .标题提示论题。这是一篇谈治学方法的文章。文章的标题揭示了本文的论题。从表面上看,“怀疑” 与“学问”是并列关系,但实质上,文章是在说“怀疑”对“学问”的重要性。作者根 据经验,提出并论证了这样的观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这样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 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2 .引用名言,提出观点。文章开头两段引用名言,提出本文的中心观点: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精神。3 .解析分论点。接下来的三段,论证了文章的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这一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分别从“如何对待传说”和“如何对待书本、学问”两方面
2、进行论述。其中第3、4段,论述对于传说,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 当随随便便就信了;第五段论述无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从而辨别是非。4 .承上启下,反复论证。文章最后一段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进行论证的。首句承上启下,前半句总结归纳了 前几段所论证的内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后半句提出本段的分论点 ,怀疑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使得论述视野和深度得以 扩展和深化。然后作者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质疑大学章句的事例,以及法国哲学家 笛卡尔的名言,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使本文的立论站在了更开阔的高地上。文章最后总 结:从做学问到科学、哲
3、学、美术等领域,人类文化进步都要求我们有怀疑精神。二 技法总结 回味悠长。两个标题没有优劣之分,只有适切之别。文章题目用“怀疑与学问”,不用 “学则须疑”,可避免重复,使得行文有变化之美。另外,作者顾颉刚作为历史学家、 我国学术界古史辨派(又称疑古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深切感受到怀疑精神对于做 学问的重要意义,抓住“怀疑”与“学问”这两个关键词做标题,读来沉稳、严谨,也 更能体现本文风格。三 品析论证语言1 .解释开头两句名言,并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1)学者先要会疑。(2)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解释:(1)做学问首先要善于提出疑问。(2)在应该怀疑的地方而不怀疑,就等于没有学
4、;做学问必须要有怀疑的精神。作用:开头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同时又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了中心论点,使论 证更有说服力,让人感受到怀疑精神的重要和可贵。2 .本文语言精练、准确,请找出儿句,朗读体会。【示例】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 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 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明确】这段话中,“一切”强调无一例外,说明“怀疑”对于学问家的重要。只 要是做学问,就得有怀疑精神,这个思维品质是所有学问家应该具备的。“怀疑”“辩 论” “评判”“修正”四个动词,按照新学说产生的一般规律排列,层层深入,
5、步步递 进,它们的顺序不能颠倒,体现了本文逻辑的严密和语言的严谨。四个“常常”连用, 突出说明学问家是经常这样做的,表明了怀疑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四 研读论证方法1 .常见论证方法及作用。(1)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答题格式:采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 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答题格式:采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 深入。如果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
6、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 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答题格式:采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 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3)对比论证:通过对比,突出强调某一观点。答题格式:采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 观点。(4)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使之容易被人接受:使论证的内容更加生 动形象,更利于读者明白。答题格式:采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 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2 .第3段第3句“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是举例论证还是比喻论证?(学生分组讨论,每组
7、一位代表发言)【明确】是比喻论证,设喻以说明“事实和证据”的两种“来源”,不是举例论证。如果是举例论证,那就要举出做学问的实例,但“譬如”后面所言并非做学问的实例。3 .第3段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明确】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密相连。这段讲了做学问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 据是“别人的传说”,自然就要出现一个问题一一如何对待“别人的传说”,而下文紧 接着就谈论这个问题。形成层进,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第3段讲学问的 基础是什么,下一段进一步讲如何对待这个基础,内容层层深入。铺石垫基,使文章 的说服力增强。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这个关系到全篇中论述怀疑精神的问题,本 段虽未加以论说,但“别
8、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一句实际已隐约道出了答案,这就为 后文论述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垫下了基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4 .第4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明确】举例论证。举“三皇、五帝”的传说、“腐草为萤”的记载等例子,具体 论述要如何以怀疑精神对待传说,进而论证了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5 .第5段采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明确】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因怀疑而思索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 和道理论证(“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两种论证方法。6 .第6段中列举戴震幼时读书的事例有何作用?【明确】通过列举戴震幼时读日的事例,论证了 “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
9、 怀疑中锻炼出来的”这一观点,从而使作者的观点更具体、更真实、更有说服力。7 .分析第6段的论证思路。【明确】首先提出本段分论点: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然后, 运用道理论证,论证了对别人的话不假思索,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是不能治 学的这一观点;运用对比论证,阐述了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一切学问才会发展 起来”的观点。接着,再次运用事实论据:用戴震质疑大学章句的事例证明发问求 解的重要性。最后归纳作结,照应论点,从正面阐述一切学问家做学问都要抱怀疑的态度,指出“创建新学说”的步骤是:怀疑一辩论一评判一修正;又从反面阐述“墨守前人 的旧说”的恶果。这样,有力地论述分
10、论点。五 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明确了本文作者以名言提出中心论点,运 用引用、举例、对比等论证方法,论证了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 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观点。六 板书设计怀疑与学问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极方面: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须步81七 布置作业P HIMI FJL,般方面:怀疑是设防学说、启迪斯发明的基本条件仿第6段,请以,万叱后 底田、/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道理)论证 与一反以Vt1 .分析透辟,逻辑严密。文章为了论证对于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首先表明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又表 明事实和证据有两个来源即亲见和传说,而传说不一
11、定可靠,从传说中找证据又是治学 所不可缺少的,这样,就很自然地推论出对于传说都应经过一番思考的道理。又如对“怀 疑精神”,作者阐释得明确而透彻。所谓怀疑,就是决不轻信,经过思考,分清是非, 再决定信与不信;进而把怀疑科学地分为“怀疑、思索、辨别”三步。在论证怀疑对建 设新学说的作用时,又把从怀疑到创新的治学过程细致地分为怀疑、辩论、评判、修正、 创新等五步。这些分析都很透彻、很周密。2 .善于引用名言、列举事例来论证论点,说服力强。文章引用古代著名学者的名言作为论据,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开头引用程颐 和张载这两位占代大学问家的经验之谈作为论点,也起到了论据的作用,很有说服力。 第5段又引用
12、了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名言,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再说举 例论证。第4段为了论证对于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个分论点,列举了古代“三皇、五 帝”和“腐草为萤”的例子并连续多次追问,清楚地告诉人们做学问时怀疑的必要性以 及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第6段为了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这个分论点,举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年读书善疑多问的事例做论据,也很有说服力。三 主题概括本文论述了 “学者先要会疑” “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 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作者关于怀疑与学问之 间关系的论述,对今天的治学者或读者都是富有教益的。资料库
13、作者简介。顾颉刚(18931980),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 学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一。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 学部,历任北京、厦门、中山、燕京、云南、齐鲁、中央、复旦、兰州等大学教授,中 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等职。1949年后曾任中国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著有秦汉的方土和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孟姜女 故事研究集等。字词库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譬如(pi)锻炼(lion) 停滞(zhi) 折扣(zh6) 2.根据拼音写汉字。bion (辨)别凶xidn (险)mang (盲)从流sU (俗)2.根据拼
14、音写汉字。bion (辨)别凶xidn (险)mang (盲)从流sU (俗)视chd (察)mo (墨)守虚wang (妄)不gong (攻)自破3.解释下列词语。(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2)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3)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4)不攻自破: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 .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2 .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3 .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 新课导入导入一:初一我们学过穿井得一人这个寓言故事,主
15、人公丁氏的原意为打出一 口水井后,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外人却理解错了意 思,以为是“穿井得到一个活人”,到处传谣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传言,我们 不能盲目轻信,更不能以讹传讹。不随便轻信的态度就是怀疑的精神,那么怀疑到底有 什么重要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导入二:谁能给老师解释一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的含义?(学生回答) 孟子的这句话原意是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来用以泛指不要迷信、 拘泥于书本。简单来说,就是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那么怀疑与学问之间有着怎样的关 系呢?今天,让我们来学习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一起来研
16、讨一下怀 疑精神对于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板书课题)导入三: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国近现代有一 位史学家顾颉刚,他幼年读的书多,知识面广,且读书时不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 问,特别喜欢考证。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莺,有的 舞龙灯,有的点爆竹,上题“百子图”。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 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他从常见的书中只了解到武王、周公等几个 人。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他的儿子竟如此难以考证。后来才知道“文王百 子说”是从诗经中来的,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这就是做学问。我们在学 习中要
17、心存疑问,勇于提问,善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 的学识水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先生的一篇议论文一一怀疑与学问。二 课堂预热习中要心存疑问,勇于提问,善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 的学识水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先生的一篇议论文一一怀疑与学问。二 课堂预热1 .了解作家作品。2 .检查预习情况。三 研读课文,把握结构1 .阅读课文,梳理出文章的论证结构,填写下图。【明确】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则须疑”)分论点一: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分论点二: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2 .段意归纳,层次探究。焉是
18、辨足均夕第4段:(的必须岁艮第5段:酒晟是建设新学第6段:正面Q迪新发明的基本条“反面【明确】第4段:对于传说要有怀疑精神。第5段:对于书本知识要有怀疑精神。第6段:正面论述“怀疑”的作用,反面揭示“墨守”的害处。3 .辨别“消极”和“积极”。文章从“消极”和“积极”两个层面论述“怀疑精神”的重要性。在黑格尔哲学中, “消极”是“初级阶段”,“积极”是“高级阶段”,与我们通常理解的“消极”和“积 极”意义完全不同。“消极方面”也即“初级阶段”,怀疑能辨别真假学问,这是对现 成学问的作用;“积极方面”也即“高级阶段”,怀疑能建设新学说和启迪新发明,这 是对未来学问的作用。从现成到未来,前者是吸取
19、知识,后者是创造知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 者的升华。所以,文章第6段开头中的“消极”和“积极”,是写同一事物由易到难的 递进式关系。两方面结合,由浅入深地论证了 “学则须疑”这一中心论点,论证严密。四 文本细读,深层领会1 .文章标题是怀疑与学问,文章中的哪一个词强调了 “怀疑”的作用?哪一个 词强调了缺失“怀疑”精神的后果?【明确】“辨伪去妄”强调了怀疑的作用;“停滞”强调了缺失“怀疑”精神的后 果。2 .文章哪些段落要求我们要善于“辨伪去妄” ?【明确】第3、4、5段。3 .怀疑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明确】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第4
20、段)意义:对于学问,只有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 过“怀疑”“思索” “辨别”三步以后,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第5段)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才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 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第6段)4 .议论文在提出论点后,往往用道理和事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论证,这样才有说服 力。请分别找出一个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例子,结合课文说说分别论证了什么分论点, 并归纳整理课文使用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明确】举“腐草为萤”的例子论证对于传说要有怀疑精神;用孟子”尽信书则不 如无书”的名言作为道理论据,论证对于书本知识也要有怀疑精神。事实论据:“三皇、五帝”
21、的传说;“腐草为萤”的根据;戴震关于大学章句 的发问;笛卡儿的哲学成就。道理论据:“学者先要会疑(程颐);“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张载);“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5 .师生交流归纳本文论证方法及相应证明的观点。(1)举例论证。第4段列举古代“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的例子论证“对于传说必须有怀疑 精神”这个论点;第6段举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事例做论据,论 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2)道理论证。开头引用程颐和张载这两位古代著名学者的经验之谈作为论据,很有说服力。第5 段又引用了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名言,论证了 “我
22、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 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论点。第5段关于“怀疑”“思索” “辨别”的阐述,第6段中对“不断的发问和求解 的阐述,都论证了 “怀疑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3)对比论证。第5段:“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 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这两句对比说理,强调“怀疑”对于学术的重要意义。第6段:“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 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 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
23、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 锻炼出来的。”“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 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 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这两处正反对比说理,强调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4)类比论证。“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 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做学问也是这样, 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 靠别人的传说了。”用国难时的消息,来类比做学问所依靠
24、的事实和证据,由二者都可能不一定正确的 事实,引出下文的“怀疑”论题。五 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一 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梳理了文章的论证结构,分析了文章的论证方法,这节课我们 将重点研讨文章的标题,品读文章的语言。二 研究文章标题1 .文章题目是怀疑与学问,“,怀疑”与“学问”究竟是什么关系?【明确】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怀疑精神是求学的必备素养,是 成才的阶梯。2 .如果用课文中的“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来替换文章的标题,你会用哪 一个?为什么?【明确】学则须疑。“学者先要会疑”强调“会”,是说“做学问要擅长质疑、怀 疑”;“学则须疑”强调“须”,是说“做学问就必须要有怀疑精神、批判性思维”。 从第4段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可见,“学则须疑”更贴近作者想要表 达的中心观点。3 .作者为什么不用“学则须疑”作为标题?【明确】议论文标题一般分论点型和论题型两类。“怀疑与学问”属论题型标题, “学则须疑”是论点型标题。论点型标题直截了当,一目了然;论题型标题引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