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鼐《登泰山记》与袁枚《游黄山记》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3062185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姚鼐《登泰山记》与袁枚《游黄山记》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姚鼐《登泰山记》与袁枚《游黄山记》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姚鼐《登泰山记》与袁枚《游黄山记》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姚鼐《登泰山记》与袁枚《游黄山记》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姚鼐登泰山记与袁枚游黄山记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T3题。(共20分)甲: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 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藉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 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日,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 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网。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节选自姚鼐

2、登恭山记)乙:次日登大小清凉台。台下峰如笔,如矢,如笋,如竹林,如刀戟,如船上桅, 又如天帝戏将武库兵仗布散地上。食顷,有白练绕树,僧喜告日:“此云铺海也。” 初;,蒙;蒙然,卷专艮散绵,良久浑成一片。青山群露角尖,类大盘凝脂中有笋脯盘现 状。俄而离散,则万峰簇簇,仍还原形。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 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薄暮往西海门观落日。草高于人,路又绝矣。唤数十夫芟夷之而后行。东峰 屏列西峰插地怒起中间鹘突数十峰类天台琼台红日将坠一峰以首承之似吞似捧。 余不能冠,被风掀落;不能袜,被水沃透;不敢杖,动陷软沙;不敢仰,虑石崩 压。左顾右睨,前探后嘱,恨不能化千亿身,逐峰皆到。

3、当海马负时,捷若猱 猿,冲突急走,千万山亦学人奔,状如潮涌。俯视深阮、怪峰,在脚底相待。倘 一失足,不堪置想。然事已至此,惴愫无益。若禁缓之,自觉无勇。不得已,托 孤寄命,凭渠所往,觉此身便已羽化。淮南子有“胆为云”之说,信然。(节选自袁枚游黄山记)注:海马,指黄山当地上山、下山背送游客的人。10 .关于下列文言现象,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多平方,少圜”的“圜”和“山川相缪”的“缪”都属于通假现象。B. “下有红光动摇承之”的“之”与“倚歌而和之”的“之”意思和用法 都不一样。C. “日上”与“上食埃士”,两句中“上”的用法相同。D. “稍见云中白若樗茄数十立者,山也”与“吾尝

4、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 所学也”句式不相同。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东峰屏列/西峰插地/怒起中间/鹘突数十峰/类天台琼台/红日将坠一峰/ 以首承之/似吞似捧/B.东峰屏列/西峰插地怒起/中间鹘突数十峰/类天台琼台/红日将坠/一峰以 首承之/似吞似捧/C.东峰屏列/西峰插地/怒起中间/鹘突数十峰/类天台琼台/红日将坠/一峰 以首承之/似吞似捧/D.东峰屏列/西峰插地怒起/中间鹘突数十峰/类天台琼台/红日将坠一峰/以 首承之/似吞似捧/12.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晦,月尽也,指每月最后一天。古人以月相确定日期,每月初一为“朔”

5、, 每月十五为“望”。B.行宫,古代帝王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 或住宅。C.姚鼐,桐城人,明代散文家,他继承同乡方苞、姚范的古文之学,成为桐 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与方苞、姚范并成为“桐城派三祖”。D.羽化,古人传说仙人能飞升变化,把成仙喻为羽化,乙文中的“羽化”与 赤壁赋中“羽化而登仙”所言一致,是道家用语入1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善于取舍,将小细节和大印象结合,叙事与写景简洁、明快,充分展 示了雪后登泰山的别样情趣。B.甲、乙都是按时间顺序叙述了登山的全过程,甲文先后写了待日出、日将 出、日正出和日出后的万千气象。C.甲、

6、乙除了记叙与描写,还兼用精当的议论、抒情语句来深化主题,甲文 是姚鼐“清真雅正”文风的典例。D.甲文登泰山待日出,乙文游黄山观日落,两篇都描写了奇异、险峻、壮观 之景。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4分) 译文:(2)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 (4分)译文:【答案解析】10 . C (前者名词做动词,后者名词做状语。A项“圜”通“圆”,“缪”通 “缭”。B项前者是代词,后者是音节助词。D项前者是判断句,后者一般陈述 句)11 .B12 .C姚鼐是清代散文家,与方苞、刘大耀并称“桐城派

7、三祖”。13 .C (C ”兼用精当的议论、抒情语句深化主题”错,甲文只采用了记叙、 描写的表达方式,未见抒情、议论之语。姚公作文不媚俗,不煽情,不感慨,不 议论,不激昂,不抑郁,从这一点说,此文当属“清”字第一篇。)14 . (1)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或 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鞠躬一样。(“或得日或否”,翻译出被动得1分, “绛皓”翻译出“红白” 1分,“驳色”翻译成“颜色错杂” 1分,“若偻”翻 译成“像鞠躬”得1分)(2)我坐在松顶,苦于太阳晒得厉害,忽然起了一片云 彩为我遮蔽,才知道云彩也有高下的分别,完全不是一类的。(“苦日炙” “为 荫遮”

8、“迥非一族”各1分,语句通顺1分)【参考译文】甲: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颍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大风 扬起积雪扑打在脸上。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逐渐看见云中几十 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立着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 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 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 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鞠躬一样。日观亭 西面有岱祠,还有碧霞元君祠。皇帝的行宫在碧霞元君祠的东面。这一天,(还) 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

9、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 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在路边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山上石头多,泥土少。 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 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 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平齐。乙:第二天攀登大小清凉台,台下的峰峦像笔,像箭,像笋,像竹林,像刀枪剑 戟,像船上的桅杆,又像天帝开玩笑地把武器库中的兵器仪仗散落地上。大概一 顿饭的工夫,有像一匹白绢的云飘过来缠绕着树木,和尚高兴地告诉我说:“这 是云铺海。”开始时朦朦胧胧,像熔化的白银、散开的丝棉团,过了许久,浑然 凝成一片。

10、青山全都露出一点角尖,像一大盘白脂油中有很多笋尖竖立着的样子。 一会儿云气散去,见万座山峰聚集耸立,又都恢复了原貌。我坐在松顶,苦于太 阳岫得厉害,忽然起了一片云彩为我遮蔽,才知道云彩也有高下的分别,完全不 是一类的。傍晚时分到西海门去看落日。山上草比人高,路又断了,叫来几十个 工役把杂草割掉,然后再前进。东边山峰像屏风一样排列,西边山峰拔地而起, 中间模模糊糊有几十座山峰,好像天台山的琼岛。红日快要落山,有一座山峰像 用头顶着太阳,好像要吞下去,又像是捧着。我不能戴帽子,怕风将它掀掉;不 能穿袜子,怕被水汽打湿;不敢拄拐杖,因为动不动就陷进软沙里;不敢抬头, 怕山石崩塌压下。左顾右盼,前后探视,恨不得化成千万个身体,每一座山峰都 走到。当“海马”背着我时,敏捷得像猿猴,向前直冲,千万山峰也学着人在奔 跑,样子像潮水奔涌。低头看深谷、怪峰,在脚底下等待着。如果一失足,后果 不堪设想。然而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心惊胆战也无济于事。如果叫“海马”走 慢一点,自己觉得也太胆小了。没有办法,只好把性命交付他了,任凭他走到哪 里,觉得身体已经飘飘成仙了。淮南子有“胆气就是云”的说法,确实是这 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