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练习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练习题【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 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 人的身心素质做出规定,即指明受教育者在知识、智力、品德、审美、 体质诸方面的发展,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种个性结构。二是就教育所 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即指明这种人符合什么社会的需 要或为什么阶级的利益服务。其中关于身心素质的规定是教育目的结 构的核心部分。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 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人才的总的要求。随手练习:【单项选择题】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
2、才的总要求, 就是()oA.教学目的B.教育目的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答案:B【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1、强调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指明了我国教育社会主义方向和 人才培养的政治导向。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说明了国家对培养人才的 素质要求。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L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脑力与体力 劳动相结合。2、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2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3 )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
3、的基础和可能。(4 )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条件。三、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1、体育(1)根本任务:增强学生的体质。(2 )组织形式:体育课2、劳动技术教育(1)意义: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促进学生品德发展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完成升学和就业双重任务,能让学生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2)途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劳动社区工厂、农村的劳动社会公益劳动(二)五育之间的关系1、德育:思想基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一其他各育的基础、核心方向性的保证2、
4、智育:前提和支持作用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3、体育:物质基础4、美育:动力作用5、劳动技术教育: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同样下面也为大家准了一些该模块的练习题。练习1 :在教育活动中涉及到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根本问题 的是()A.课程B.教育评价C.教学D.教育目的练习2 :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 的总方向是()oA.教育方针B.教学目标C.培养目标D.课程目标练习3 :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 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是我国的()A.教学目标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育目的练习4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
5、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 一方法是()A.保证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B.保证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练习1:答案:D解析: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 的总的要求。从教育目的概念可知选D。练习2:答案:A解析:国家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教育方针,教育方针包括教 育目的,教育目的层次包括:(1)国家教育目的(2 )各级各类学校的 培养目标(3)课程目标(4 )教师的教学目标。练习3答案:D解析: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 的总的要求。题干表述属于国家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 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
6、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 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教学 目标是指教师实施教学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 发点和最终归宿。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是期望一 定教育阶段的学生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达到的程度。练习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教育目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 展学说的基本理论有以下要点: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 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都得到普遍、充 分而自由发展的人;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 取决于社会条件;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
7、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 制约;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 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 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的唯一方法。C选项正确。A、B、D项均为干扰项。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 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O在教育目 的的价值取向上,争论最多影响最大也最根本性的问题,是教育活动 究竟是注重于个人个性的发展还是注重于社会的需要。在教育史上, 有所谓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者主张提出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
8、 不是从社会出发;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 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在他们看来.个 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评 价教育的价值也应当以其对个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社会本位论者则相反。他们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 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他们认为。 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 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在他们看来,社会价值高于个 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 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随手练习:【单项选择题】教
9、育史上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论主要有()A.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和教育无目的论C.教育无目的论和二因素论D.二因素论和社会本位论【答案】Ao【教育目的的作用】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价值表现为其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导向、激励和 评价的作用。1 .导向作用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确立、教育内容的取舍、教育方法 和手段的选择、教育效果的评价,都是以教育目的为依据和前提的。 教育目的无论对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有目标导向作用。2 .激励作用目的是一种结果指向。人类的活动既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 的,那么也就应该有着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教育活动因为有可以达成 的最终目标,最终目标就可反过来成为一种激励
10、的力量。3 .评价作用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评价学 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评 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都 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根本标准和依据。【教育目的的理论】1 .宗教本位论宗教本位论主张使人在宗教的影响下,以皈依上帝为其生活理想, 把人培养成虔诚的宗教人士。其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 那等。2 .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 社会环境,所以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意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 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事业;评价教育要 看其对
11、社会发展的贡献的指标。其代表人物有柏拉图、涂尔干、凯兴 斯泰纳、赫钦斯、巴格莱等。3 .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教育目的的观点是:要从个人本位本能的需要出发,强 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 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 促进个人自我实现。其代表人物有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等。4 .”教育无目的论教育无目的论是由杜威提出来的。它在民主主义与教育 一书中明确指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 自己的目的。杜威所否定的是教育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强调的 是教育过程内有的目的,即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并非主张教
12、育无目的。以上为教育目的考点归纳|随手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学教资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大盘点今天要讲的是教育目的,一起来看看到底有哪些知识点吧!教育目的本节共分为三节,重点在第二节和第三节。考察题型为单选、简答、辨 析。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I的的概念广义: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总的要求。重要性:教育目的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贯穿教育活动全程。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国家:教育目的 学校:培养目标: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关于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 学科: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 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 教育方针还包括
13、教育目的的性质 教育方针还包括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我国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 者和接班人、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 教育目的:国家培养人的总要求(一般/普遍) 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具体/特殊) 两者关系:一般与具体的关系五、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六、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二)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三)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与价价值观第二节教育目的理论纳孑、 、图 子拉教育目的理论观点O 确定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
14、出发个位论孟子、卢梭、.帕克、.洛克、裴斯泰洛齐、代表0 福禄贝尔、马斯洛、罗杰斯宗教本位论/队培养成虔诚的宗教人士观点O确定教肓目的应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位论无目的论O 杜威:教育漆就是教育目的一、宗教本位论 观点:培养虔诚的教土二、社会本位论观点:从社会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代表:孔子、孔德、涂尔干、柏拉图、凯兴斯泰纳、赫钦斯、赫尔巴特、梁启超孔子:培养贤人和君子柏拉图:培养哲学王赫钦斯:为社会培养有理性的人凯兴斯泰纳:造就合格公民孔德、涂尔干:社会学家 三.个人本位论 观点:从个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使人的本性得到高度发展,注重 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代表: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帕克、马斯洛、罗杰斯、福禄贝尔、 洛克、夸美纽斯卢梭:自然人帕克:一切教育的目的,是人,是人的身体、思想和灵魂的和谐发展福禄贝尔: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人的内在精神本性裴斯泰洛齐:使儿童一切天赋和能力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马斯洛、罗杰斯:人本主义观点: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代表:杜威 第三节新中国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