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0 端午粽(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0 端午粽(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端午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正确认读和识记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 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真”等四个生字。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情感目标: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 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字,写字,。教学难点:读好长句子。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出示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引导学生把握单元主题。2、游戏导入:看美食,猜节日引出端午节吃粽子,进入课文的学习。3、齐读课题,讲解课题
2、中的生字,“端”“粽”,结构、偏旁、偏旁表意、组词、记法, “午”重点讲关键笔画的写法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记生字借助前置学习汇报单,乐学小组发视频音频,四步法(一读、二圈、三标、四问)交流 预习成果,带领大家朗读课文,集中识字。学生老师补充1、乐学小组逐段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醒读书姿势。2、出示词语,学生朗读,生1讲解(音频)难读生字,去掉拼音再读。3、识记生字,三生视频展示识记方法(加一加、换一换、编顺口溜),其它学生发语音 补充。4、生2展示标记的自然段序号,提醒大家标对。5、音频出示预习中提出的问题三、朗读课文,读好长句,随文识字下面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走进课文吧!1、指名
3、连麦朗读第一自然段除了端午节你还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引出“节”字的学习,讲解结构、组词理解 字义。2、说段意引出“总”字的意思:一直,联系上下文是说“外婆习惯于这样做”体会外 婆对家人的爱。3、让我们一起尝一尝外婆包的粽子吧!导入第二自然段。(1)粽子使用箸竹叶包的,引出箸竹叶,出图理解音形意结合。(2)出示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和粽子图片师:按包粽子的由外到内的顺序讲解:外面的箸竹叶是青青的,包着里面白白的糯米, 白白的糯米中间是一颗红红的枣。(3)讲解叠词的用法和好处:一个字出现了两次就是重复了、叠加了,叫叠词,让颜 色更加鲜艳明亮了。(4)教学生用词语连读的方法读好这三个形容词短语(
4、5)在读好形容词短语的基础上借助停顿符号读好长句子。连麦:读词语,读句子, 做词语搭配练习(6)引导学生理解“裹着”“掀开” “剥开”点明理解方法,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和做动作理解词语的方法。指导学生理解第二自然段后两句写了粽子的香味和味道。(7)学习第三自然段:字理识字“米”“肉”“豆力借助停顿符号读好长句。连麦指导 朗读,感受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多的特点,和外婆的热心。(8)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理解段意四、检测导结出示课文内容填空,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五、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节” “真” “午”(1)、抓住这三个字的关键笔画“长横”指导书写,回顾观察方法:一看结构、二看占 格、三看笔顺
5、,进行讲解。(2)、出示示范写字视频,学生观摩,描红书写六、作业布置:出示并鼓励学生借助查找资料三方法了解端午节其它风俗教学反思进入线上直播教学已有近一个月的时间了。直播教学带来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一是 教师又变成了知识的传授者,课堂又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因为师生互动连麦收到网络稳定性 的影响,课堂不得不减少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二是学生又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一方,教学 效率堪忧。三是教学活动又在由师生、生生的多边活动向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回流。四是 教学方式的千篇一律容易让学生产生疲惫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怎样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线上课堂的关注度,进而提高网络教 学的效率呢?
6、我做了如下尝试:1、充分利用前置作业,让学生预习课文,以语音和视频形式提交作业。学生宅家三个 月最想见到自己的好朋友、同学、老师,对他们用不同方式展示的知识也很感兴趣。完成作 业的过程,动手又动脑,还要组织语言,同时也是学习的过程。这样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学 习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怎样展示交流。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多设计一些有趣的学习活动,在集中识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 随文识字,深层次,多角度地识字学词。这样学生的阅读期待,学习兴趣就得到了提高。连 麦和语音回答的交替使用增加了师生的互动。3、在学习过程中渗透学习的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读好长句,初步把握课文内 容。这些都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向叙述渗透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 更好的掌握知识。当然本节课的教学不足的地方还有很多,思考也很多,留待今后进一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