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表达效果 考点解析(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3003065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表达效果 考点解析(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表达效果 考点解析(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表达效果 考点解析(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表达效果 考点解析(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表达效果考点解析【前言】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表达效果的那些题,答案是从哪里 来的?就拿语言表达来说,新高考目前考了两种题型:1、原句和改句,表达效果分析;2、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分析。两种题型,其实都是比较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分析,暗 含着用与不用的比较。既然是比较,我的问题是:比较衡量的标准是什么?没有标准, 哪里来的比较呢?有了标准,跟标准一对照,答案不就有了吗?【正文】一、衡量标准衡量标准,即语言表达的理想状态,最佳状态,通过恰当的语言 文字形式,达成了理想的目标与结果。理论上,语言表达的最高境界是,结合上文概念分析,需要同时 满足以下条件:选材一一表达

2、什么,是首要任务。选材的要求是:准确,鲜明,生动。方式一一怎样表达,是技术技巧。方式的要求是:简明,连贯,得体。选材和方式是从文本的角度说。(应用题中的词语选择题,也有这样的逻辑:词语不同,表达的语义不同。)不知道你是否疑惑:从所给答案来看,题目为什么不直接问“这样选材表达 了什么思想感情”呢?一这样问,就把选材的问题简单化了,降低了题目的难 度和区分度。选材带来的“结果”不会局限在思想感情上,还会有其他维度,比 如这里的“氛围”,还有“意境”、“风格”的不同。【例2】2014江苏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2014)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怪来诗思清人骨,寻君不遇又空还。门对

3、寒流雪满山。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沧江白石渔樵路,城郭休过识者稀,沧江白石渔樵路,哀猿啼处有柴扉。日暮归来雨满衣。(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答案】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并 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 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 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评卷:第一首诗,借对自然景色的欣赏,表达对其诗歌风格和为人品性的 赞美;第二首诗通过生活场景,来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喜爱。)【解析】用语言表达效果分析模式来解释,如下:文

4、本分析选材内容概括。结果分析语言表达的准确,指表情达意的准确。【例3】2017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秋兴陆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违,病人中年日月遒。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1注连:狭窄。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答案】“桐江”用典,作者以东汉初年隐土严光不肯出仕的典故为题材,表达自 己只能超然物外,寄情于渔的心情。【解析】用语言表达效果分析模式来解释,如下:文本分析选材内容概括。结果分析一语言表达的准确,指表情达意的准确。【例4】(08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山居即事 王维寂寞掩柴扉,

5、苍茫对落晖。鹤果松树遍,人访草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答案】“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 的幽静。【解析】用语言表达效果分析模式来解释,如下:文本分析选材分析,选用“遍”字而不是其他字。题面已经给定,所以这里不需要额外分析。结果分析一语言表达的准确、连贯。从“结果”上看,“遍”不但准确表 达出“松茂鹤多”,而且从上下文的连贯看,跟“稀”字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 静。(2019全国HI卷,1415,9分,难度)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第1-2题。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藤

6、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丝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 么不同?答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 整;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 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解析】用语言表达效果分析模式来解释,如下:文本分析一一语言风格由词汇、句式、音律、辞格、章法等各要 素构成。这是答案里为什么提到对仗、用典、民歌俚曲的原因。结果分析一一体现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相对于江苏卷,参考答案对思维的严整性要求降低了,问也笼统, 答也笼统。利好中等生。语言表达效果分析,包含两方面,文本

7、分析和结果分析。文本分析包括:内容,结构,语言特点。结果分析,主要指“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达 标分析。不同题目,对分析的要求不同。1、文本分析内容选材分析:语用题中主要表现为词语运用;阅读题中主要表 现为遣词造句、意象意境。诗歌题都有选材分析;麦天部分含有 选材分析一一选材分析主要指向表情达意的准确性。结构分析:语用题中主要指句式分析,阅读题中主要表现为联系 上下文。前者考又心满,又意足,后者考上善若水开头三个问 句一一主要指向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语言特点分析:语用题中主要指修辞手法分析,阅读题中除了修 辞手法,还有风格、韵味。前者例:对偶等;后者例:麦子比 喻,石门阵反复,麦

8、天比拟,插田歌风格。一一主要指 向语言表达的鲜明、生动、形象。2、结果分析虽然语言表达的目标是六个词汇,“准确、鲜明、生动、简明、 连贯、得体”,不同目标的考查频率在语用题和阅读题中分布不均, 不同目标的考查题型也没有一定之规。理解六个词汇的概念,更重要。准确一一指表情达意的准确。在考题中就体现为“表达了(思 想、情感)鲜明一一指突出,强调。意象的选择,夸张、对比、设问、排比、 引用,反复,都能让语言表达更鲜明。生动一一指再现与表现力。音韵音律的和谐悦耳,描写场景画面 感十足。比喻、比拟、对偶,诗的意象意境,散文、小说中的描写, 都指向语言表达的生动。简明一一相对于啰嗦和表意不明,一般在病句辨

9、析和修改中考查。连贯一一语义逻辑上的前后一致。语用题中表现为句子衔接,选 择或填空。在效果分析时,要考虑上下文的一致,语言方式和风格的 一致。阅读题中,上善若水开头三个问句的表达效果,要考虑连 贯。得体一一根据表达场合作恰当表达。语用题中表现为,谦辞、敬 辞(区分褒贬)的正确使用,不同文体的语体色彩(口语、书面语) 的选用。阅读题中假如考,应该也是同样的逻辑。阅读题中未见相关 题目,至少不是从语言表达的角度,比如支队政委不同文体的比 较。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是从结果的角度说。所以,分析表达效果,就是分析文本构成,分析该构成是否达成 了“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这样的结

10、果。我把它简化为一个公式:效果=事+人。事,指文本分析。文本分析包括:内容,结构,语言特点。人,指结果分析。结果分析,主要指“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达标分析。事和人,是出发点不同的分析,两者之间有交叉和重叠。表现在考题中,具体是什么样子呢?答案是不是都从这里来的呢? 上述理解模型能不能解释已有的高考题?二、高考题举例分析语言表达的表达效果,在考卷中,既可能出现在第三大题语言 文字应用,也可能出现在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中(小说、散文、诗歌)。这里,为了阐述的方便,我们分为两种:应用题和阅读题。(一)、应用题一一语言表达题的表达效果分析【例1】【2020新高考(山东)卷第20题】20.

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 都一扫而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 更好?(4分)【原文】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 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答案】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一扫而光”上,强调全部 吃光;原句的重点落在“心满意足”上,强调吃过肉饼之后的满足感, 更符合原文的逻辑。(改变了句子的组织结构,语言表达的准确受到 影响。)适用的位置不同:改句用来结束文段,似乎话还没说完;原句 把“心满意足”拆开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适合做段落的结尾。 (句子的组织结构,还会影响到上下文,也就是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12、)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原句更口语化,活泼俏皮,和 整个文段的文风更和谐。(句子的组织结构,还会影响语言表达的生 动、形象、得体)【解析】1)文本分析,这里主要是组织结构分析,也就是句式分析。2)结果分析,给了 “准确”和“连贯”更多的权重,兼及生动、 形象、得体。【例2】【高考真题 2022新高考1卷第9题】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 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 然之间换了赛道,栾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 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 料简要分析

13、其表达效果。(4分)【答案】这几句话重在阐发“失败”对航天研发的影响和意义。首先运用设问句,引发人们对失败内涵的提示与追问,产生一种 阅读期待,强化了表达意味,并使前后衔接紧密自然。(设问,使语 言表达更鲜明。)后面的三句话构成的排比句,依次从付出辛劳,工作更艰巨,在 航天世界中的位置变化,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论述了 “失败”的内 涵。内容丰富,情感加浓,富有气势,程度加深,反衬出栾恩杰科研 决心之坚定。(排比,使语言表达更鲜明。)【解析】1)文本分析,主要是语言特点分析,在这里是指两种修辞手法, 需要结合文本指出两种修辞手法分别是如何使用的。2)结果分析,修辞手法的效果,更多体现语言表达的“

14、鲜明”和 “生动”。【例3】【2021新高考1卷第20题】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 成和表达效果。(5分)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答案】意义紧密相连。“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间艺 术名称,两两相对;“描绘”和“传播”、“城乡”和“时代”、“风 物”和“精神”也都是两两相对二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解析】答案第点是分析对偶的构成,就是在进行文本分析;第点是 分析表达效果,是进行结果分析,体现的是语言表达的生动。(修辞手法的结果分析,实际上是比较分析,比较用与不用 修辞手法的不同。不用修辞手法

15、,一样能表达意思,但是,在鲜明、 生动、形象上,就差一点。)(二)、阅读题一一文学类文本中的语言表达效果分析小说阅读【例1】【2021新高考1卷第8题】石门阵8.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 么效果? (4分)【参考答案】8.具有渲染效果,把故事描述得更充分;具有延宕效果,迟迟不讲下文,引发听众的好奇与追问。【解析】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王木匠使用的是修辞手法。他不用手法, 也能讲故事;他用了手法,结果就会不同。完整而规范的回答(增加得分概率的回答),应该包括文本分 析和结果分析两部分:文本分析一一文中王木匠讲故事时不断重复石头、没有、心 就在等等的词汇和句式。结果分析一

16、一无论是渲染效果,还是延宕效果,都是在阐述语言 表达的鲜明、生动与形象。比较一下:没有手法,故事就会变得干瘪, 不能吸引人。我们在答题时,未必恰好能想至渲染延宕这样的词 汇,想通了基本问题,其他表述也能得分。比如,我这样表述:不 断地反复,强化了细节和画面感,使听众如同身临其境;不断地反 复,让叙述节奏变慢,吊足了听众的胃口。(但是,因为阅卷是采点得分,关键词得分,所以,你还是要尽量使用术语。有些套话是必须 说的。)【例2】【2021浙江卷第11题】麦子1L赏析文中画线部分比喻、象征手法的艺术效果。(4分)老婆婆走到浓密的树林里,老头发现她竟然一身金黄,飘动着团团芬芳香,就像一头金 色的豹子。

17、豹子走在麦田里,麦子哗哗响起来。麦子的金光撒在榆树上,榆树叶子油汪汪的; 麦子的金黄撒在云朵上,云就像戴了金笼头,云跟牲畜一样弯下脖子在明净辽阔的苍穹上吃 草,云吃草的声音很柔和,窸窸窣窣。老婆婆摸麦穗呢。她的手像一只跳鼠,跳到麦芒上, 麦芒浓密绵长就像夏天的睫毛,老婆婆触摸到夏天最美丽的地方。【参考答案】1L (4分)把麦田里的老婆婆比喻成豹子,写出她战胜恶劣环 境的强悍性格和守护领土的强烈意识。把老婆婆抚摸麦子的手比喻成跳鼠,写出了她对麦子的深深爱 意和对丰收的喜说。用麦子的金光铺洒原野,象征丰盈的生命是守护边疆的希望。【解析】比喻是修辞手法,是从语言表达的角度来看的;象征是艺术手法, 是

18、从文章的表情达意的角度来看的。这里把比喻和象征放在一起,是 因为其中的比喻,放在全文看,兼有象征意味。参考答案兼具“文本分析,和“结果分析,。文本分析一一分析手法的构成,比喻在哪里,象征在哪里。结果分析一一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为了 “鲜明、生动、形象”。我 们假想一下,有没有完全不用任何修辞的语言表达?在自然语言中几 乎没有,在数学语言和计算机语言中,就没有任何修辞。数学语言和 计算机语言,枯燥乏味。对比之下,我们就知道,修辞是为了更鲜明、 生动、形象而存在的。这里的比喻和象征,就体现了生动和形象。这道题的难点,在于,你要写出“让什么生动形象了”。这里的比喻和象征,让“思想情感|生动形象了!它把人

19、内心的 想法和情感,用看得见的形象,也就是这里的喻体“豹子”“跳 鼠”“麦子的金光”,给显现在你的面前。试想,假如不用比喻和象征,你怎样写出人的内心世界?我们只 能这样写:她想,她在心里说。确实有这种写法,常常让人 读不下去。假如把答案的表述方式稍稍改一下,我们可能更容易理解:把 麦田里的老婆婆比喻成豹子,把她战胜恶劣环境的强悍性格和守护领 土的强烈意识住动形象地表现出刘。散文阅读【例1】07江苏麦天15.“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 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写 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4分)参考答案: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

20、,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 比拟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解析】表达特色的字样,表明这道题是一道关于语言表达效果的分 析题,是只作“文本分析”不作“结果分析”的语言表达题。文本分析一一上文我们讲到,文本分析包括:内容,结构,语言特点,上下文,文体要求。考题中,对文本分析会有指定要求,比如 修辞手法,比如句式,之类。这里没有指定要求,我们就要综合考虑 文本分析的不同维度。不同维度,不代表面面俱到,而是寻找特色, 在这些维度中,特显的。参考答案给出了两点,内容上选材有特点, 语言上用了修辞手法。【例2】09江苏上善若水11.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5分)

21、 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 神?答案: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 【解析】问句,是句式之一,也是修辞之一。三个,就是反复。三个问句, 是语言表达的特色。所以,可以看做是语言表达分析题。题目没有笼统地问三个问句的表达作用(效果),而是指定你, 把三个问句放在上下文中来分析,就在实际上变成了要求你分析 、语言表达的连贯在文章中的体现,这样,就屏蔽了引起注意、 强调突出之类的维度。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是回答三个的作 用;(全文内容的上下关联体现连贯,是文本分析。)激发读者的思考,是回答问句的作用。(问句,是修辞,是 结果分

22、析)这题出的水平真高。以小见大,深入浅出,貌不惊人,内涵深厚。 让浅者自浅,深者自深。简洁优美。诗歌阅读【例1】【2016 江苏卷】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 赋以寄之。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满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 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 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注: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 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阅读下面这首

23、宋词,完成1071题。10.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答案】第一问:潘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 作者有相似的境遇。【解析】这道题从语言表达的角度来理解,完全没问题。语言表达,不纯粹是形式问题,也是内容问题。决定一盘菜的好坏,首先是 食材的选择。语言表达的第一步,就是选材。第一问,是文本分析一概括选材的内容。第二问,是结果分析一指向语言表达的准确。准确,在应用题中,主要体现为词语选择,病句辨识和修改,标点使用。准确,在阅读题中,主要体现为炼字、炼句,选材,语言风格特点。这里分析选材的效果,其内在逻辑是:内容本身决定了思想和情感。(食材 决定了菜品)不同的内容,呈现出来的思想和感情是不一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