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复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复习.ppt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5、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6、延:请。7、扶:沿,顺着。8、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9、遂:于是,就。10、规:计划。11、寻向所志:寻找。12、寻病终:随即,不久。13、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二)一词多义1、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对)2、舍:便舍船(舍弃);屋舍俨然(房屋 )3、志:处处志之(做标记 );寻向所志(标记 )第1页/共18页(三)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四)古今异义1、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味道新鲜)2、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交通运输业的总称 )3、妻子: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男子的
2、配偶 )4、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第2页/共18页三、重点句子翻译1、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第3页/共18页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和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
3、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的告诉了他们。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人说啊!第4页/共18页四、课文内容1、本文以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2、渔人的行踪: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3、第二段文字,作者从三个方面入手描写桃花源,桃花源美在何处?自然环境优美富饶社会环境和平安定人们生活自由快乐第5页/共18页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联系全文谈谈桃源人“叹惋的原因是什么?外界变化大社会黑暗人民生活痛苦与世隔绝时间长听见渔人所说的话5、”太守即遣人随
4、其往不复得路“有何原因?增添了神秘色彩,也暗示了桃花源是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6、桃花源人在送渔人离开时为什么会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人不愿与世俗外界交往,为下文在寻桃花源不得做铺垫。7、作者陶渊明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时代,他为什么在这里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意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第6页/共18页五、理解性默写1、描写桃花林自然环境的句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描写桃花源
5、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句子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第7页/共18页4、桃花源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原因的句子:避秦时乱。5、第一节中总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感受的词语是:豁然开朗六、出自本文的成语:世外桃源、怡然自乐、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无人问津第8页/共18页21桃花源记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 ,作者 ,又名 ,字 ,(朝代)著名 ,自称 。二、课下注释(一)注释1、仿佛:2、俨然:3、属:4、阡陌:第9页/共18页5、无论:6、延:7、扶:8、诣:9、遂:10、规:11、寻向所志:12、寻病终:13、问津:(二)一词多义1、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
6、人道也()2、舍:便舍船();屋舍俨然()3、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第10页/共18页(三)通假字:便要还家(四)古今异义1、鲜美:古义:()今义:()2、交通:古义:()今义:()3、妻子:古义:()今义:()4、绝境:古义:()今义:()第11页/共18页三、重点句子翻译1、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第12页/共18页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第13页/共18页四、课文内容1、本文以-
7、为线索,以-为顺序。2、渔人的行踪:3、第二段文字,作者从三个方面入手描写桃花源,桃花源美在何处?第14页/共18页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联系全文谈谈桃源人“叹惋的原因是什么?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不复得路“有何原因?6、桃花源人在送渔人离开时为什么会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7、作者陶渊明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时代,他为什么在这里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第15页/共18页五、理解性默写1、描写桃花林自然环境的句子:2、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的句子是:3、描写桃花源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句子是:第16页/共18页4、桃花源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原因的句子:5、第一节中总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感受的词语是:六、出自本文的成语:第17页/共18页感谢您的观看!第18页/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