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pptx(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当考古界发现重要的遗迹、遗物时,大都由其发现地命名。历历史史小小常常识识第1页/共30页&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第2页/共30页元谋人第3页/共30页云南元谋人第4页/共30页据科学测定,这些化石距今约170万年前,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元谋人头部复原像元谋人使用的刮削器元谋人上中门齿化石第5页/共30页云南元谋猿人(晚期猿人)遗址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第6页/共30页北京人第7页/共30页北京人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约70万20万年前)第8页/共30页北京人遗址外观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西南约50公里,房山区周口店村旁的龙骨山上。1929年北京人遗址考
2、古挖掘现场历史的发现第9页/共30页在北京西南的周口店,科学工作者发现了大约生活在约70万年20万年前的原始人类的化石和遗物,包括6个较完整的头盖骨化石。这种原始人类被称为“北京人”。牙齿和肢骨化石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北京人第一个完整头盖骨第10页/共30页北京人第五块头盖骨化石(正面)(左侧)(右侧)北京人头骨复原像第11页/共30页大猩猩、北京人、现代人大脑容量比较图(平均值)大猩猩北京人现代人约415毫升约1075毫升约1350毫升第12页/共30页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外貌协会第13页/共30页北京人的北京人的“模样模样”分部位分部位整体形象整体形象与人极相似与人极相似与人基本一样与人基本
3、一样像人像人前额低平前额低平眉骨突出眉骨突出嘴巴前伸嘴巴前伸像猿像猿猿人猿人下肢下肢北京人头部复原像(旧石器时代早期女性)下肢下肢头部头部其他其他上肢上肢个子粗矮个子粗矮骨骼粗壮骨骼粗壮牙齿粗大牙齿粗大第14页/共30页北京人制作石器想象图北京人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石器。他们从河滩上捡来鹅卵石,从山上捡回石块,经过打制,做成粗糙的石器。使用这种制作粗糙的打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旧石器时代”。北京人制作、使用的石器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生活探究第15页/共30页 北京人用石器把树枝砍削成木棒,他们使用这些简陋的工具去猎取动物(狩猎)。妇女则更多是从事采集,以获得食物,维持生存。北京人狩猎和采集想象图第1
4、6页/共30页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第一地点出土北京人住在山洞里。当自然界出现野火时,他们拾回火种,小心保存起来,不让它熄灭。北京人用火烧烤猎取的动物,吃上了熟食。减少了疾病,从而使身体素质得到了质的提升。烧骨烧石灰烬火火照明烧烤食物取暖驱吓野兽第17页/共30页山顶洞人第18页/共30页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约18000年前)北京人北京西南周口店(约70万20万年前)第19页/共30页山顶洞人头骨化石1933年,在裴文中主持下,在龙骨山山顶洞穴内发现距今约18000年前的人类化石。它们大约代表着10个人的遗骸,其中有三个完整的成年男女的头盖骨,这些原始人类被称作为“山顶洞人”。“山顶洞人
5、”身上已无猿类特征,模样与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的区别。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第20页/共30页“山顶洞人”使用的工具仍然比较粗糙,但已经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能够制造有孔的器物。“山顶洞人”空闲下来,把兽牙、贝壳等做成装饰物来美化自己。石核骨针磨光鹿角装饰品山顶洞遗址出土的石器第21页/共30页1、能够人工取火;2、会用兽皮缝制简单的衣物第22页/共30页比较: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基本情况穿着用火生活工具制作技术体质特征能制作衣服不能制作衣服人工取火使用天然火磨制、钻孔简单打制同现代人基本上一样已具备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但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约18000年前约70万年前20万年前生活时代山 顶 洞 人
6、北京人第23页/共30页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早期人类哪儿去了?多地区起源论 VS 非洲起源论(欧洲人认为)学习活动一探讨第24页/共30页学习活动二历史想像:北京人的一天狩猎组采集组后勤组工具生产组第25页/共30页学习测评1.从总的体质特征看,元谋人和北京人属于()。A.猿类B.古猿C.猿人D.现代人2.北京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主要是因为()。A.在这里发现了中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原始人类的化石B.在这里发现了人类最早使用的石器C.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曾在这里生活过D.这一遗址在中华人民国共和国首都北京市境内3.以下早期人类中,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远古人类是()。
7、A.元谋人B.北京人C.蓝田人D.山顶洞人4.按生活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我们已发现的早期原始人类是()。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A.B.C.D.CCDB第26页/共30页 由于当时的环境十分恶劣,北京人仅凭个人的力量很难生存。他们过着几十人在一起的群居生活,共同劳动,共同享有劳动成果。北京人的重要发掘者、著名专家贾兰坡曾这样描写一群北京人的一天生活:“早晨,红日东升,秋风送爽,一群北京人由岩洞里走了出来,他们中间有老有小、有男有女。虽然已是深秋了,但是天气还不怎么冷,只是由于昨晚落了一场雨,稍稍感到一些寒意。他们身上什么都不穿,连一条兽皮也不披。他们的相貌是怪模怪样的。你说他们像人,可是他们的前额很
8、低,发际向前,眉骨粗大,嘴巴前突,鼻子扁平,再加上头部多少有些向前微倾,又有些像猿,特别是他们身上那层松软的细毛你说他们是猿,可是他们直立行走,特别是他们的一举一动,是任何动物所不能做到的,又可断定他们是人。走出洞口,围拢在一堆火的旁边。洞口附近的地面被踏得很坚实,连杂草都不生;可是地面上是乱七八糟的,遍地堆积着乱柴和吃剩下的兽骨。在这一群人的中间,有人在说什么,话说得直冲冲的,又怕别人听不懂,还一边用手比划着。虽然他们说话的内容,我们无从知道,但由他们的表情上可以看出,大概是在商量这一天的工作吧。说真的,能够吃饱肚子,对他们来说该是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呀!大家出发了,洞里只留下了少数几个上了年岁
9、的人。从动作上,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留下来,并不仅仅是为了照顾小孩,而更重要的是看管火种。洞内、洞外以及洞口都有火堆。为了避免烟熏,洞里的火总是摆在靠近“天窗”的地方。在不使用的时候,就在火上盖些干柴,再铺上一层土。洞外的火为了防止雨浸,在临睡以前,还加上树叶,盖上土,使火阴燃;只有当他们用火的时候,才把它扒开,吹燃起火苗。他们成年累月的像保护自己的眼珠一样保护着火种。他们懂得,如果火灭了,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灾难!洞口的火,不仅是为烤东西吃,也拿它作为防御猛兽的“工具”。因为洞口只要有火燃着,不管多么凶猛的野兽,见了火就得避开。最初他们占据这个岩洞的时候,还是用火把鬣狗吓跑的呢!第27页/共30
10、页 一条小河恰恰经过他们居住的洞口,为他们制造石头工具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原料。孩子们一趟一趟地运送着由河滩上选来的石头;大人们不停地把石头敲开,制作他们所需的各种工具。还有人在修理一条木棒,砍了又砍,刮了又刮,还不时拿起来试一试,看看这种最得力狩猎武器做得合适不。留在家里的人也并不轻闲,除了看小孩、管火种外,他们还是制造工具的能手呢!在龙骨山南面二三公里的草原上,七八个年轻的小伙子,手持木棒正在追赶着一支生长着像“手掌”那样的大犄角的肿骨鹿。鹿一直向西奔跑着,跑到山脚下的河边,看样子是打算越河向山坡上逃去。可是预先埋伏在对岸的几个人突然挺起身来,堵住了鹿的去路。鹿惊慌万状,又想往回跑,可是已经来
11、不及了,这群小伙子就像饿虎扑食般地扑上来,一齐举起木棒狠狠地朝着鹿的身上打下去。起初,鹿还想挣扎一下,可是一棒正打在它的致命处,鹿一动不动了。多么幸运啊!晚上大家可以饱餐一顿了。可是像这样顺利的日子,并不是很多的。有的时候,简直没有什么捕获,只好采集一些植物根子,或者捡回些虎、豹吃剩的羚羊肉来充饥。在龙骨山东面约二公里的紧靠平原的山坡上,有一群北京人正在采集食物。其中大多数是妇女,也有较大的孩子。年岁大一些的人,还经常把采集的经验传给孩子们,教给他们辨别各种植物的方法,哪一种是能吃的。哪一种又最可口;有的人还很自然地把采到的东西送到孩子们的口里,叫他们尝尝滋味。手中的骨棒或木棒用处真不小,不仅
12、可以用它来挖取块根,还经常用它扒鼠洞。同时还可以扒出鼠的“冬藏”干果之类的东西。他们为饱肚子,就得经常在外面采集各种能吃的东西。采集是他们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虽然也有人在外面从事狩猎,但凭着那样简陋的武器木棒或石块,不能经常获得很多东西。不要小看这群人,他们还是最早的“矿物学家”呢!就是在这个山坡上,他们不仅能采集到食物,而且还能找到手指大小的六方体的透明水晶。他们知道水晶是制造石器的好原料,它不但坚硬,而且打破后,破裂面整齐、光滑,很容易打成带刃或带尖的石器。第28页/共30页 日落西山,天色逐渐暗了下来,一群一群的北京人都先后返回岩洞。人们最感兴趣的是那只既肥且大的肿骨鹿,当它刚被抬上山坡
13、时,就立刻吸引住了站在洞口的人,好多人都前来帮忙。孩子们也在旁边欢天喜地的又嚷又叫。最忙乱的是孩子们,他们一会儿摸摸被庞大的角支起的头颅,一会儿又去动一动尾巴。当大人们拿起锋利的大石头要割裂尸体时,他们又去帮助拉后腿。管理火种的人早已扒去火上覆盖着的土,用树枝支起干柴把火吹燃,就等大家聚拢烧肉吃了。天色愈来愈暗了,大家围着熊熊的烈火,火光照红了他们的脸孔。每个人的手里都握着一个头尖刃薄的石器,把鹿肉割裂开来,成块地放在火上烧着吃。夜深了,大家都走进洞里去睡觉。他们挑选了一块较干燥的地方躺下来,有时还在身下垫些干草或者兽皮。北京人日日夜夜都在紧张的劳动着。劳动的目的,在他们说来,虽然仅仅是为了吃饱,但在漫长的岁月里,正是由于他们的劳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尽管在前进的道路上走得十分缓慢,甚至经过十万年乃至二十万年都看不出显著的变化,可是如果深入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情况和以前已经有所不同,历史的车轮是在不停地向前转动着。贾兰坡:北京人,中华书局1979年版。返返 回回返返 回回第29页/共30页感谢您的观看。第30页/共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