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尿病血酮专家共识解读.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糖尿病血酮专家共识解读.pptx(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近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升高,最新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18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50.1%,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次调查还发现只有30.1%的糖尿病患者得到及时诊断,25.8%的患者得到治疗,而得到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仅为39.7%。较低的诊疗率和控制率使糖尿病患者存在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风险,若诊疗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概况第1页/共29页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具有较大临床危害性,不及时、不恰当的治疗可显著增加脑水肿、永久性神经损害和死亡的风险。近20年随着标准化治疗方案的实施,DKA病死率逐渐下降,但在老年
2、患者以及合并有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者,病死率仍较高。据报道,英国和美国老年和合并有严重疾病的DKA患者病死率高达5.0%,而我国更是居高不下第2页/共29页DKA的误诊、误治不仅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且显著增加DKA的发生率,甚至危及生命第3页/共29页 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内正常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羟丁酸和丙酮。同葡萄糖一 样,酮体可以穿过血脑屏障被大脑利用,在葡萄糖缺乏时可以代替葡萄糖为机体供能,是人体在饥饿状态下的重要能量来源。正常人血液中酮体含量极 少,当某种生理状态(如饥饿、禁食、严重的妊娠反 应)导致体内糖供应障碍或病理状态(如糖尿病)下胰岛素急剧缺乏而使体内
3、糖利用障碍时,脂肪酸就成为主要供能物质,可在肝脏内氧化生成大量酮体。DK 和 DKA 是较为常见的病理性酮症状态,其基本环节是胰岛素缺乏或有效作用减弱,同时多种反向调节激素如胰升糖素、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生长激素等水平升高。酮体的生成与代谢 第4页/共29页 一般情况下血酮体中-羟丁酸约占酮体总量的70%,乙酰乙酸占28%,丙酮占2%,而这一比例在疾病的演变过程中有所变化。在DKA早期或缺氧严重时,乙酰乙酸转化为-羟丁酸,从而使-羟丁酸/乙酰乙酸比值从正常的231提高到161。予补液及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羟丁酸被氧化成乙酰乙酸,-羟丁酸/乙酰乙酸比值下降,酮体水平整体下降第5页/共29页
4、由于DKA临床易误诊、误治,故血酮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血酮体水平是DK和DKA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血酮体检测贯穿DKA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整个过程中。血酮检测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临床意义:血酮监测的临床意义 第6页/共29页酮症诊断:在DK及DKA的诊断过程中,血酮体水平高于正常是必要的诊断标准之一。英国成人DKA指南和中国高血糖危象诊断与治疗指南将血酮体3mmol/L或尿酮体阳性(即尿酮体+以上)作为DKA诊断的三大重要标准之一,后者还建议多次随机血糖均13.9mmol/L的患者进行床旁血酮监测,以筛查DK及DKA。在高血糖状态下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即时血酮筛查,对DK和DKA的即时诊断和临床治
5、疗安全性评估有重要意义。第7页/共29页 治疗监测与效果评估:研究显示血酮下降说明DKA缓解,其下降速度可作为疗效的评估指标,因此监测血酮值对评估治疗的有效性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建议发病后46h每小时监测血糖及血酮水平,当酸中毒缓解、阴离子间隙恢复正常,则降低监测的频率。酸中毒持续存在且治疗无效可能是由脓毒症、并发症及胰岛素剂量不足引起,此时须重新进行评估,及时干预。第8页/共29页血酮监测的临床适应证为避免DKA误诊、误治,共识要求糖尿病患者存在以下情况时应及时监测酮体:胰岛素治疗不当:未经治疗、中断胰岛素治疗或胰岛素用量不足的1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随机血糖13.9mmol/L。重症感染:
6、如肺炎、肺结核等呼吸系统感染,急性肾盂肾炎、膀胱炎等泌尿系统感染,以及阑尾炎、腹膜炎、盆腔炎等。严重应激: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外伤、大手术、麻醉及严重的精神刺激等特殊应激情况。第9页/共29页药物:如应用糖皮质激素、苯乙双胍等。特殊疾病:某些内分泌疾病,如库欣综合征、肢端肥大症及胰升糖素瘤等。妊娠期间:尤其在妊娠后半阶段常规监测。饥饿及大量摄入葡萄糖:长期饥饿出现低血糖时、口服或静脉输入大量葡萄糖后。特殊体征:多尿、口干、多饮加剧,尤其伴疲劳、食欲缺乏、视力模糊等不适时;发热、四肢无力等全身不适症状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时;深大呼吸伴烂苹果气味等症
7、状时;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或烦躁、意识不清,甚至谵妄、嗜睡或昏迷等。第10页/共29页DKA的诊断及鉴别诊断DKA通常呈急性发病,1型糖尿病有自发DKA的倾向,2型糖尿病在一定诱因下也可发生DKA,其中20.0%30.0%的患者无糖尿病病史。在DKA发病前数天,糖尿病控制不良的症状已存在,但DKA的代谢改变常在短时间内形成(一般24h),有时所有症状可骤然发生,无任何先兆.第11页/共29页DKA临床表现有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呕吐、腹痛、脱水、虚弱无力、意识模糊,最终陷入昏迷。查体发现有皮肤弹性差、Kussmaul呼吸、心动过速、低血压。DKA患者常见(50%)症状为恶心、呕吐和弥漫
8、性腹痛,故对腹痛患者需认真分析,因为腹痛既可是DKA的结果,也可是DKA的诱因(尤其是年轻患者)。临床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DKA患者误诊率最高,部分患者甚至误诊为阑尾炎、腹膜炎而进行手术治疗。第12页/共29页早期诊断是治疗成败的关键。临床对原因不明的恶心、呕吐、腹痛、酸中毒、脱水、休克、昏迷的患 者,尤其是呼吸有酮味(烂苹果味)、血压低而尿量 多者,不论有无糖尿病病史,均应考虑到 DKA 的可 能,应立即监测末梢血糖、尿糖、尿酮,同时查血糖、血酮(-羟丁酸)、尿素、肌酐、电解质、血气分析等 以确定或排除本病(表1)DKA的诊断第13页/共29页第14页/共29页共识进一步强调了血酮测定的重要性
9、,建议对临床需急诊处理的 DKA 患者将血酮床旁监测(应用便携式血酮仪)作为治疗监测的手段。尿酮体监测通常采用半定量的硝普盐反应法,此法只能定性或半定性地监测酮体中的乙酰乙酸和丙酮浓 度,而血酮监测能直接针对酮症时浓度最高且与病 情平行的-羟丁酸水平,对 DKA 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能最大限度地避免 DKA 的误诊。第15页/共29页DKA DKA 的鉴别诊断包括DK:在DKA发展过程中机体酸碱平衡处于代偿阶段,可仅表现为DK。诊断标准为血酮3mmol/L或尿酮体阳性,血糖13.9或已知为糖尿病患者,血清HCO318和(或)动脉血pH7.3;高血糖高渗综合征:临床特点为血糖33.3,动脉
10、血pH7.3,血清HCO318,微量酮尿、微量或无酮血症,有效血浆渗透压320,常有意识障碍或昏迷;其他类型糖尿病昏迷及其他疾病所致昏迷:低血糖昏迷、乳酸性酸中毒、脑膜炎、尿毒症、脑血管意外等。第16页/共29页DKA的治疗DKA的治疗原则为尽快补液以恢复血容量,纠正脱水状态,降低血糖,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同时积极寻找和消除诱因,防治并发症。补液治疗由于严重脱水、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良,使胰岛素不能发挥生物效应,故在使用胰岛素的同时予足量的液体和电解质是治疗的关键。多项前瞻性研究表明,严重DKA患者通过单纯补液即可显著降低血糖,降低胰岛素对抗激素水平及改善胰岛素抵抗;而应用低渗、等渗及高渗液
11、体对严重DKA患者进行补液治疗的效果差异并不显著;胶体或晶体溶液治疗对于降低病死率的效果无显著差异。故共识仍推荐对严重脱水患者采用等渗液体迅速补充血浆及细胞外液容量共识对于补液量及速度的要求与既往治疗方案区别不大,只是进一步强调治疗过程补液量应根据患者基础心肾功能、病情变化进行调整。具体推荐方案如下:第17页/共29页 第1小时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速度15-20 ml/(kgh)(一般成人1.0 1.5L)。随后的补液速度取决于患者脱水程度、电解质水平、尿量等。要在第1个24 h 内补足预先估计的液体丢失量,补液治疗是否奏效以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如血压)、出入量、实验室指标及临床表现为准。
12、在补液过程中对心、肾功能不全者监测血浆渗透压,并对其心脏、肾脏、神经系统状况进行评估以防止补液过多。当患者血糖11.1 mmol/L 需补5%葡萄糖并继续胰岛素治疗,直至血酮、血糖控制。第18页/共29页胰岛素治疗DKA仍推荐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方案。共识增加了血酮监测及根据血酮下降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建议,并对DKA缓解后胰岛素治疗进行指导。具体如下:连续静脉输注胰岛素0.1U/(kgh),重度DKA患者则以0.1U/kg静脉输注后以0.1U/(kgh)继续输注。若第1小时内血糖下降不足10%或下降不足2.84.2mmol/L,则以0.14U/kg静脉输注后继续以先前速度输注。床旁监测患者血糖及血
13、酮,当DKA患者血酮的降低速度0.5mmol/(Lh),则需增加胰岛素剂量1U/h。第19页/共29页当DKADKA患者血糖达到11.1mmol/L11.1mmol/L,可减少胰岛素输入量至0.02 0.02 0.05 U/kg.h0.05 U/kg.h,此时静脉补液中应加入葡萄糖。此后需要调整胰岛素给药速度及葡萄糖浓度以维持血糖在 8.3 8.3 11.1mmol/L11.1mmol/L,DKADKA患者血酮0.3mmol/L0.3mmol/L。治疗轻、中度DKADKA患者可采用皮下注射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或短效胰岛素的方法。当DKADKA缓解患者可进食时,应开始实施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方案。在
14、停止静脉输入胰岛素前1 1 2 h 2 h 皮下注射胰岛素。若患者无法进食,持续静脉滴注胰岛素及补液治疗。第20页/共29页补钾治疗尽管机体的总钾量不足,但DKA患者常发生轻至中度高钾血症。随着胰岛素的使用、酸中毒的纠正、补液扩容等治疗的进行,血钾浓度下降,而部分患者病初就表现为低钾血症,严重的低钾血症可能发生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及呼吸肌麻痹。为尽可能避免严重低钾血症,共识推荐,在血钾5.5mmol/L并有足够尿量(40ml/h)时开始补钾。一般每输入1000ml溶液加氯化钾1.53.0g,以保证血钾在正常水平。若发现血钾3.3mmol/L,应优先进行补钾治疗第21页/共29页补碱治疗 共识认为
15、,DKA患者在注射胰岛素后会抑制脂肪分解,进而纠正酸中毒,无须额外补碱;对于pH6.97.1的DKA患者,前瞻性随机研究未能证实碳酸氢盐治疗对病残率及病死率有显著影响,建议对pH6.9的患者无须进行碳酸氢盐治疗。对于pH6.9的DKA患者,尚无使用碳酸氢盐的随机前瞻性研究的报道。建议临床只在合并严重的酸碱代谢紊乱、休克、高钾血症、严重左心衰竭时进行碳酸氢盐治疗,治疗中加强复查,以防过量。具体方法为NaHCO38.4g及KCl0.8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400ml(等渗等张液)中,以200ml/h速度滴注至少2h,直至pH7.0。此后应每2小时测定1次静脉血pH,直至其维持在7.0以上,如果
16、需要,应每2小时重复上述治疗。第22页/共29页 临床有2%的急诊患者发生高血糖,血酮床边监测对诊断糖尿病急症十分有效,能鉴别单纯的高血糖和DKA,能较单独血糖监测更快速有效地诊断DKA,避免误诊、误治,有助于分诊时对患者提供快速诊断。糖尿病患者在患急性疾病、血糖持续16.7mmol/L、妊娠或有任何DK症状等情况下均应监测酮体。在急诊科,测试毛细血管血-羟丁酸能较尿酮测试更快速发现DKA,是取代尿酮体检测的一个可靠、有效的方法。一旦出现酮体阳性,应立即予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以后根据血糖下降程度进行调整,每小时血糖下降4.25.6mmol/L较理想。血酮稳定转阴、患者恢复进食后,可改用胰
17、岛素皮下注射。DKA 的急诊处第23页/共29页DKADKA并发症主要有低血糖、低血钾、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脑水肿及血栓形成,而脑水肿是DKADKA患者最重要的并发症,儿童DKADKA患者脑水肿的发病率为0 0.3%3%1 1.0%0%,成年DKADKA患者脑水肿的病死率为2020.0%0%4040.0%0%,儿童可高达5757.0%0%8787.0%0%。脑水肿临床表现为头痛、意识障碍、昏睡、躁动、尿便失禁、视神经盘改变、心动过缓、呼吸骤停。这些症状随着脑疝形成而进展,如病情进展迅速,可不出现视神经盘水肿。一旦出现昏睡及行为改变 以 外 的 其 他 临 床 症 状,病 死 率 70%70%,
18、仅 7 7.0%0%1414.0%0%的患者能够痊愈而不留后遗症。DKA 并发症的治疗 第24页/共29页脑水肿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由于治疗中脑缺血缺氧和许多炎性介质的产生使脑血流增加,破坏了细胞膜离子转运,进而导致血浆渗透压的改变,使水过多的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治疗过程中血浆渗透压下降过快可能是原因之一。对易发脑水肿的高渗患者要逐渐补充所丢失的盐及水分渗透压的下降不得3mmol/(Lh),当DKA患者血糖降至11.1mmol/L,要增加葡萄糖输注。一旦发生脑水肿,应及时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剂。第25页/共29页DKA导致的炎症及高凝状态是发生心脑血管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19、血栓形成机制是造成DKA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建议对于有血栓形成的高危患者可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形成。我国DKA患者病死率较高一方面是由于疾病本身,另一方面是由于临床对DKA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诊、误治。DKA的临床表现不一,且常被诱发因素所掩盖,加之部分患者无明确糖尿病病史,易致误诊、误治第26页/共29页全国医疗机构DKA的诊治水平参差不齐,有文献报道DKA误诊率高达41%。造成DKA患者误诊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临床医生警惕性差,对本病缺乏认识,思维片面,病史询问不详细,实验室检查不全面,只注意表面症状,忽略了患者伴随多尿、脱水等表现;患者对糖尿病认识存在误区,未能及时就诊,导致病史提供有误,延误诊疗;对患者及其监护人员的糖尿病知识教育不足,导致部分患者欠缺日常血糖监测,合并发热、呕吐等症状时未及时就诊,使诱发因素掩盖DKA临床表现第27页/共29页thanks for attention!第28页/共29页谢谢您的观看!第29页/共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