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种植技术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辣椒种植技术课件.ppt(1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辣辣 椒椒辣椒辣椒 真核域,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茄目,茄科,辣椒属,辣椒种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大多开白色花,果实通常成圆锥形或长圆形,未成熟时呈绿色,成熟後变成鲜红色、黄色或紫色,以红色最为常见辣椒的果实因果皮含有辣椒素而有辣味。能增进食欲辣椒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蔬菜中居第一位辣椒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后把辣椒带回欧洲,并由此传播到世界其他地方明代传入中国。今中国各地普遍栽培,尤其是湖南、四川,素有辣不怕、怕不辣之称 辣椒营养又防病辣椒营养又防病辣椒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叶酸、镁及钾辣椒中的辣椒素还具有抗炎及抗氧化作用,有助于降低心脏病、某些肿瘤及
2、其他一些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慢性病的风险有辣椒的饭菜能增加人体的能量消耗,帮助减肥经常进食辣椒可以有效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及血液中脂蛋白的氧化以前人们认为,经常吃辣椒可能刺激胃部,甚至引起胃溃疡。但事实刚好相反。辣椒素不但不会引起胃酸分泌的增加,反而会抑制胃酸的分泌,刺激碱性粘液的分泌,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胃溃疡 辛辣成分辛辣成分果实所含辛辣成分为辣椒碱、二氢辣椒碱、降二氢辣椒碱、高辣椒碱、高二氢辣椒碱;壬酰香荚兰胺、辛酰香荚兰胺色素为隐黄素、辣椒红素、微量辣椒玉红素、胡萝卜素尚含维生素C、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等。种子含龙葵碱、龙葵胺,极可能尚含澳洲茄边碱、澳洲茄胺、澳洲茄碱等生物碱 药理作用药
3、理作用 可作健胃剂,有促进食欲、改善消化的作用,可增加唾液分泌及淀粉酶活性 辣椒碱对蜡样芽胞杆菌及枯草杆菌有显着抑制作用 对皮肤有发苏作用,使皮肤局部血管起反射性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旺盛 可刺激人舌的味觉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血压上升 可使血浆中游离的氢化可的松显著增加,尿排泄量增加;降低纤维蛋白溶解活性 功能主治功能主治 温中散寒,健胃消食。用于胃寒疼痛,胃肠胀气,消化不良;外用治冻疮,风湿痛,腰肌痛 瘦人多属阴虚和热性体质,常表现为咽干、口苦、眼部充血、头重脚轻、烦躁易怒。如果过食辛辣,就会使上述症状加重,导致出血、过敏和炎症甲亢患者常常处在高度兴奋状态,过量吃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可加重症状在
4、人体代谢过程中,辛辣成分通过肾脏排泄,对肾脏实质细胞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肾炎患者不宜食用慢性胃肠病、痔疮、皮炎、结核病、慢性气管炎及高血压患者不宜食用根根系不甚发达,根量少,分布浅,再生力、吸收力弱根系发育需氧气多,不耐涝由于叶小,蒸腾量少,果实含水不多,耗水量较少,有较强耐旱力需肥量不多,较耐瘠薄茎茎直立,株丛较小,可不用支架,适于密植主茎发生一定叶数后,顶芽形成花蕾开花,于着花节处发生分杈2-3个,隔1-2叶再现蕾开花,再发生2个分杈。第一分杈以下各节都能长出侧枝,但着花较晚,而且越靠基部越晚花单生或簇生 单生花单生花类型类型植株分枝性强,主茎8-10叶着生第1花朵以后,每节或隔1-2
5、节着生1个花朵,在着生花朵的同一节位上抽生2-3条分枝,以后每一分枝隔1-2叶再现蕾开花,再生2-3个分枝簇生花簇生花类型类型植株分枝性弱,主茎着生第1花簇以后,间隔数节着生一个花簇。每花簇着生3-4花朵或7-8花朵,在着生花簇的节位,同时抽生2-3条分枝温度温度辣椒是喜温蔬菜,对温度适应范围较广种子发芽适温25-30幼苗对温度要求高,不耐低温,根系在13才开始活动,生长适温为20-25,在生长适宜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生长加快土温适宜,根系旺盛,侧枝发达。气温低、土温适当高一些,秧苗粗壮,苗期以气温17,土温25最适宜成年衰老植株耐低温。,生长结果适温22-28,超过35或低于10都会严重影响
6、生长温床采用地膜覆盖,秧苗茎粗、节间短,根系发达,侧枝发得早光照光照辣椒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高,仅是番茄光照强度的一半,在茄果类蔬菜中属于较适宜弱光的作物辣椒的光补偿点为1500勒克斯,光饱合点为3000勒克斯光照过强,抑制辣椒的生长,易引起日灼病光照过弱,易徒长,导致落花落果辣椒对日照长短的要求也不太严格,但尽量延长棚内光照时间,有利果实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水份水份辣椒的需水量不大,但对土壤水分要求比较严格,既不耐旱又不耐涝,生产中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见干见湿。空气湿度保持在60-80%土壤土壤pH6.5-7最适宜;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为好,对氮、磷、钾三要素的需求比例大体为1
7、0.51,且需求量较大病害病害是指在生长、发育、储藏、运输的过程中,受不良环境的影响或病原微生物、线虫等有害微生物的侵染,使其在生理上、组织结构上和形态上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导致局部或全部损伤,从而使经济价值受到影响,即称为病害植物病害的症状由病状病状和病症病症两部分构成病状病状是植物本身外部直接可以见到的异常状态病症病症是植物病部表面形成的各种形态各异的病原物病状的五种类型病状的五种类型1 1、变色、变色植物患病后局部或全部发生颜色变化。即叶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或破坏使其病部褪绿或黄化2 2、坏死(穿孔)、坏死(穿孔)植物患病后细胞和组织遭到破坏而死亡形成坏死病斑。病斑可发生在根、茎、叶、果等
8、各个部位,形状、大小、颜色不同3 3、腐烂、腐烂植物细胞和组织发生较大面积的消解和破坏腐烂和坏死有时很难区别,一般说来,腐烂是整个组织和细胞受到破坏和消解,而坏死则多少还保持原有组织和细胞的轮廓腐烂可分为干腐、湿腐、软腐根、茎、叶、花、果都可发生腐烂根据腐烂的部位,可分为根腐、基腐、茎腐、花腐、果腐4 4、萎蔫、萎蔫植物由于失水而导致枝叶萎垂的现象萎蔫有生理性萎蔫和病理性萎蔫之分生理性萎蔫是由于土壤中含水量过少或高温过强的蒸腾作用而导致植物暂时缺水萎蔫,若及时补水,则可恢复正常病理性萎蔫是指植物的根或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的供水不足所出现的萎蔫现象,如黄萎、枯萎、青枯等。这种萎蔫大多不能
9、恢复5 5、畸形、畸形由于植物病变组织或细胞生长受阻或过度增长而造成的异常形态植物生长受到抑制发育不良,可出现植株矮小、叶片皱缩、卷叶、蕨叶等植物病变组织或细胞受刺激,生长发育过度,病部膨大、形成肿瘤、丛枝、根瘤等病症的六种类型病症的六种类型1 1、霉状物、霉状物病部形成的各种毛绒状的霉层,其颜色、结构各有不同,如霜霉、灰霉、黑霉等、青霉、绿霉等2 2、粉状物、粉状物病部形成的白色或黑色粉层,分别是白粉病和黑粉病的症状3 3、锈状物、锈状物病部表面形成小疱状突起,颇裂后散出白色或铁锈色粉状物,分别是白粉病和各种锈病的症状4 4、粒状物、粒状物病部产生大小、形状、颜色差异很大的粒状物,有如针尖大
10、的黑色或褐色小颗粒,不易于寄主组织分离,如真菌的子囊或分生孢子囊,有的是较大的颗粒,如真菌菌核、线虫胞囊等5 5、(棉棉)索状物索状物患病植物的根部表面产生紫色或深色的菌丝索,既真菌的根状菌索6 6、浓状物、浓状物在潮湿的条件下植物病部产生的胶黏状、似露珠的浓状物即菌浓,干燥后形成黄褐色的薄膜胶粒,这是细菌性病害特有的病状病害分类病害分类一类是生理性病害生理性病害(非病原物病害)。是由非生物因素既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的植物病害。这类病害没有病原物的侵染,不能在植物个体间传播,所以也称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一类是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病原微生物侵染引起的病害)。由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由于这
11、类病害可以在植物个体间相互传播,因此也称传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植物侵染性病害也叫病原物病害,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病害这类病害可以在植物个体之间传播,所以也称传染性病害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生物称为病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类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等侵染性病害的种类、数量和重要性在植物病害中均居首位尤其是真菌病害最为重要,它占植物侵染性病害的80以上,其次是细菌和病毒;其它所占比例很小侵染性病害诊断侵染性病害诊断侵染性病害在发病初期有中心病株,沿中心病株逐渐向外扩展,有明显的症状表现有明显的症状表现即:病状的五种表现形式病状的五种表现形式、变色、坏死(穿孔)、腐烂、萎蔫、畸形,病
12、症病症的六种表现形式的六种表现形式、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索状物、粒状物、浓状物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症状表现来诊断出具体是那一种病害,做到对症下药,减少损失发病的病原物主要有五种: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植物病害的三角关系植物病害的三角关系病原病原、感病寄主感病寄主和环境条件环境条件是植物病害发生发展的3个基本要素病原和感病寄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在环境条件影响下进行的,这3个要素的关系被称为植物病害的三角关系人类的生产和社会活动也对植物病害的发生有重要的影响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呈现一种平衡、共存的状态,植物和病原物也是这样不少病害发生是由于人类活动打破了这种自然生态平衡
13、造成的,如耕作制度改变、作物品种的更换、栽培措施变化、没有严格检疫情况下境内外大量调种而造成人为引进危险性病原物等等在植物病害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的因素是重要的,因而有人提出植物病害的四角关系,即除病原、感病寄主和环境条件外,再增加人的因素实际上,在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中病原与植物是一对矛盾,其他因素都是影响矛盾的外界条件,人的因素只是外界环境条件中比较突出的因子而己。从这一观点出发,植物病害发生的基本因素还是病原、感病寄主和环境条件防治植物病害必须重视环境条件的治理,使其有利于植物抗病性提高,而不利于病原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减轻或防止病害发生病原物侵入的环境条件病原物侵入的环境条件病原物侵入寄主所需
14、的时间与环境条件有关,但是一般不超过几小时,很少超过24小时湿度和温度是影响病原物侵入的重要环境条件湿度对侵入的影响包括对病原物和寄主植物两方面的影响,大多数真菌孢子的萌发、游动孢子的游动、细菌的繁殖以及细菌细胞的游动都需要在水滴里进行,因此湿度对侵入的影响最大植物表面不同部位不同时间内可以有雨水、露水、灌溉水和从水孔滋出的水分存在,其中有些水分虽然保留时间不长,但足以供应病原物完成侵入需要一般来说,湿度高对病原物(除白粉菌以外)的侵入有利,而使寄主植物抗侵入的能力降低在高湿度下,寄主愈伤组织形成缓慢,气孔开张度大,水孔泌水多而持久,保护组织柔软,从而降低了植物抗侵入的能力湿度能影响真菌孢子的
15、萌发和侵入,而温度则影响孢子萌发和侵入的速度各种真菌的孢子都具有其最高、最适及最低的萌发温度在适宜的温度下,萌发率高,所需的时间短,形成的芽管长;超过最适温度愈远,孢子萌发所需要的时间愈长如果超出最高和最低的温度范围孢子便不能萌发辣椒立枯病辣椒立枯病整个苗期都能发病,但以中后期受害重初发苗茎基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病部收缩细缢,茎叶萎垂枯死;稍大秧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当病斑绕茎一周时,秧苗逐渐枯死,但不呈猝倒状半知菌真菌。以菌核和菌丝体在土中或病残体中越冬,腐生性强,一般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随雨水和灌溉水传播,也可由农具和粪肥等携带传播。病菌生长适温17-28,pH3-9.5播种过密、
16、间苗不及时,造成通风不良,温度过高易诱发本病 辣椒猝倒病辣椒猝倒病幼苗染病,茎基部呈黄绿色水渍状,很快转黄褐色绕茎一周,病部腐烂干枯、凹陷缢缩,自下而上扩展,幼苗倒伏。初期少数发病,逐渐向外扩展蔓延,引起幼苗成片倒伏死亡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可营腐生生活,条件适宜时卵孢子萌发,产生芽管,直接侵入幼芽,或芽管顶端膨大后形成孢子囊,以游动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到幼苗上,从茎基部侵入,潜育期1-2天病菌适宜温度30-36,8-9也适宜病菌生长,但不利于幼苗的发育,因而发病重土壤含水量大,空气潮湿,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和黏重土壤,播种过密,大水漫灌,保温放风不当,秧苗徒长,受冻,施用未腐熟堆
17、肥,容易发病辣椒疫病辣椒疫病主要为害叶片、果实和茎,特别是茎基部最易发生苗期染病,幼苗茎基部呈现水浸状暗绿色或褐色软腐,后枯萎死亡成株叶片染病,病斑圆形或近圆形,边缘淡绿色,中间褐色,逐渐扩大后,使叶片脱落茎部染病,病斑初为水浸状,后环绕表皮扩展成褐色或黑褐色条斑,病部以上枝叶迅速枯萎果实染病初生暗绿色水浸状病斑,病斑迅速扩大变褐色软腐,湿度大时病部表面长出白色霉层,发病重时整株枯死,并以病株为中心,向四周蔓延疫病疫病鞭毛菌亚门疫霉真菌。是保护地毁灭性土传病害 病菌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中越冬,借风、雨、灌水及其他农事活动传播发病后可产生新的孢子囊,形成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病菌生育温
18、度10-37,适宜温度20-30。空气相对湿度达90%以上时发病迅速旬平均气温10以上,棚室内辣椒即可发病,27-30发病最快,在日照少、空气湿度大,土壤蒸发量小的条件下,可侵染发病。漫灌时,极易造成严重发病土壤含水量超过40%即可发病露地栽培,平畦种植,地势低洼,大水漫灌,浇水过多,雨后积水或大雨后转晴温度急剧上升,排水不良,氮肥使用偏多、密度过大、植株衰弱,连作常导致疫病爆发流行当土壤湿度在95%以上,病菌只要4-6小时就可完成侵染,2-3天就可发生一代。因此,雨季来临的早晚、降雨量及雨日数是疫病发生及流行程度的决定因素由于卵孢子可以在土壤中存活2-3年,连作发病重辣椒早疫病辣椒早疫病主要
19、危害叶片,叶上病斑圆形或长圆形,黑褐色,有同心轮纹;空气潮湿时,有黑色霉层;茎受害,有褐色凹陷椭圆形的轮纹斑,表面生有黑霉真菌病害。病菌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通过气流、雨水进行传播,从气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26-28,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易发病进入旺盛生长及果实迅速膨大期,基部叶片开始衰老,相对湿度大于70容易发病辣椒叶枯病辣椒叶枯病又称灰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多先从下部叶片发病,初期呈褐色小斑点,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部灰白色,边缘暗褐色,病斑中央坏死,易穿孔,病叶易脱落茎蔓和叶柄染病呈椭圆形或不规则状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借风雨气流传播,由气孔侵入病菌喜高温、高
20、湿条件,24-25,阴雨天或结露持续时间长易于发病土壤肥力不足,植株生长衰弱发病重施用未腐熟厩肥,气温回升后不及时通风,温湿度过高,管理不当,偏施氮肥,前期生长过盛,田间积水易发病辣椒叶霉病辣椒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叶面上初浅黄色不规则形褪绿斑,叶背病部初生白色霉层,渐变灰褐色至黑褐色绒状霉,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片由下向上变成花斑,严重时变黄干枯半知菌亚门褐孢霉属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地面越冬,通过风雨传播,在寄主表面萌发后从伤口或体表侵入植株栽培过密,田间生长郁闭,干湿交替或有粉虱等虫害发生时易染病辣椒褐斑病辣椒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形成圆形或近圆形褐色病斑,随着
21、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变为灰褐色,表面稍隆起,周缘有黄色晕圈,病斑中央有一个浅灰色中心,四周黑褐色,严重时病叶变黄脱落茎蔓、叶柄、梗节染病部位边缘黑色,中心浅灰色,均为近圆形病斑褐斑病褐斑病如果摘除侵染病叶,通常植株叶色不再变黄;病害严重时,可产生大量落叶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可在种子上越冬,也可以菌丝块在病残体上或以菌丝在病叶上越冬病害常从苗床就开始发病生长发育适温20-25,若高温高湿持续时间长,该病发展迅速 多湿是发病的首要条件 辣椒菌核病辣椒菌核病由真菌引起。危害幼苗、茎部、叶片和果实等苗期茎基部初呈水浸状浅褐色斑,后变棕褐色,湿度大时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或软腐,但不产生臭味,病苗呈立枯状死亡成
22、株茎或分杈处易发病,发病茎呈灰白色,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生有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后茎部皮层霉烂叶片发病呈水浸状软腐,引起叶片脱落果实发病果面变褐色,呈水浸状腐烂,逐渐向全果扩展,有的先从脐部开始向果蒂扩展至整果腐烂,表面长出白色菌丝体病菌喜温暖高湿环境,最适发病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感病生育期为成株期至开花座果期。发病潜育期5-8天排水不良,种植过密,氮肥施用过多,茎叶过嫩,早春多雨,寒流侵袭,作物受冻,关棚时间过长,通风换气少,大水大肥浇灌,天气忽冷忽热变换频繁、或梅雨期间多雨易发病辣椒灰疫病辣椒灰疫病茎基部初呈水渍状软化,进而变为暗褐色迅速萎蔫枯死茎和枝,初为水渍状,后变软化褐变,干
23、燥后呈萎蔫干枯状果实上形成水渍状暗绿色斑点,褐变软化后枯死病原苗以卵孢子形态在土中生存2-3年形成侵染源发病后病斑上形成的分生孢子,遇到水分后,在水滴中生成游动孢子进行传播除茄科之外,还侵染葫芦科植物,并互为侵染源 高温多湿,尤其大水漫灌发病重辣椒白粉病辣椒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初期在叶片的正面或背面长出圆形白粉状霉斑,逐渐扩大,不久连成一片发病后期整个叶片布满白粉,后变为灰白色,背面发病重一般叶片正面不发生白色粉层,仅产生于叶背是有别于其他白粉病的特症 叶柄、茎和果实受害时,也产生白粉状霉斑白粉病白粉病菌以闭囊壳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越冬该菌属于内部寄生性,菌丝在叶肉组织内蔓延,一般不出现在
24、表面。由叶背气孔处抽出分生孢子梗,在其顶端生出孢子。分生孢子多在日间飞散,靠气流传播扩散,夜间较少空气湿度发生变化,尤其是转向干燥状态时较常见喜好25左右的温度,湿度降低时发病较多 病菌喜温暖潮湿环境,分生孢子在10-35条件下均可萌发,最适发病环境为温度22-28,相对湿度40-95;萌发时一定要有水滴存在,以芽管通过寄主侵入气孔,侵入后内生菌丝在寄主细胞间扩展,发病潜育期5-10天气温低于30最适合侵染昼夜温差大时,利于白粉病的发生发展一般以生长中后期发病较多从寄主叶背表皮气孔直接侵入空气湿度低于60的稍干燥条件,病害流行辣椒白绢病辣椒白绢病主要危害茎基部和根发病初期,病茎基部呈暗褐色水渍
25、状腐烂。病部凹陷,表面生白色绢丝体,呈放射状向四周发展在病茎基部接近土表有白色霉层,扩大环茎一周,整株萎蔫,逐步枯死根部受害时,皮层腐烂,在病根上产生稀疏的白色菌丝与地面接触的果实也可发病,发病后果实软腐,表面产生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发病后期在病部菌丝上产生许多褐色或淡褐色的菌核担子菌亚门薄膜革菌属白绢薄膜革真菌。以菌核或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越冬,从根茎部侵入,随雨水、灌溉传播菌核抗逆性强,耐低温,发育适温32-33,经过牲畜的消化道后仍能存活。在自然条件下可生存5-6年高温、高热、高湿,雨后天气突然干旱,利于白绢病发生辣椒炭疽病辣椒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实,也可危害叶片和茎枝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浸状
26、褪绿斑,渐渐变成褐色病斑,中央灰白色,长有轮纹状黑色小点,边缘褐色生长后期危害果实,成熟果受害较重,病斑长圆或不规则,褐色、水浸状、病部凹陷,病斑上生有轮纹状黑色小点环境干燥时,病部组织失水变薄很容易破裂果梗受害,病斑褐色凹陷,呈不规则形,表皮易破裂茎枝染病,枝段变灰褐色至灰白色枯死,其上密生小黑点病征,病枝段上部的叶片枯萎炭疽病炭疽病半知菌亚门刺盘孢真菌在种子、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借风雨、灌水、昆虫及农事活动传播,从伤口或表皮侵入病菌发育温度12-33,最适温度27空气相对湿度95%以上适宜发病;温度适宜,相对湿度87-95,潜育期3天;湿度低,潜育期长;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下发病少,低于5
27、4不发病高温多湿利于发病,使果实损伤的因素利于发病。果实越成熟越易发病土质粘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密度过大、通透性差、氮肥使用过多、管理粗放、虫害严重都会加重病害的侵染与流行 辣椒霜霉病辣椒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及嫩茎叶片染病,初浅绿色不规则病斑,叶背面有稀疏白色霜霉层,病叶变脆向上卷,后期叶片易脱落叶柄、嫩茎染病,呈褐色水渍状,病部出现白色稀疏霉层。田间症状与白粉病相似病菌以卵孢子越冬。借风雨传播,病菌适宜温度为20-24,相对湿度要求在85以上阴雨天多,灌水过多,排水不及时发病重辣椒灰霉病辣椒灰霉病幼苗及成株期都可染病,主要危害叶片、茎杆、花,对果实的危害最为严重最大特点是在病部生成灰
28、色霉层幼苗染病时子叶变黄,而后幼茎缢缩,病部易折断,致使幼苗枯死。发病重的幼苗成片死亡,严重的毁棚真叶染病出现半圆至近圆形淡褐色轮纹斑,后期叶片或茎部均可长出灰霉,致病部腐烂灰霉病灰霉病成株染病,叶缘处先形成水浸状大斑,后变褐形成椭圆或近圆形浅黄色轮纹斑,密布灰色霉层,严重的致大斑连片,整叶腐烂干枯茎染病时,出现水浸状不规则斑或条斑,逐渐变为灰褐色或褐色,湿度大时病部生有灰色霉状物,病斑绕茎一周,其上端枝叶萎蔫枯死花器发病时花瓣呈褐色,水浸状,上密生灰色霉层果实染病,幼果果蒂周围局部先产生水浸状褐色病斑,扩大后呈暗褐色,凹陷腐烂,表面产生不规则轮纹状灰色霉状物灰霉病灰霉病灰葡萄孢真菌,还侵染黄
29、瓜、草莓和柑桔等多种作物,腐蚀性极强;该病菌属弱寄生菌,可在腐败的植株上生存病原菌在病残体或地表越冬、越夏,形成分生孢子和菌核,温湿度适宜时,菌核产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借气流灌溉水及农事传播,从伤口或衰老死亡组织入侵 分生孢子在15-20时萌发出芽管。发病适温为20左右,在2条件下也能生长,气温高于24侵染缓慢病菌喜低温、高湿、弱光条件,在春寒和倒春寒天气发生较多,阴天较多年份发生重早春温度偏低、多阴雨、光照时数少;苗床地势低,密度过大,植株徒长,棚室外积尘较多而光照不足,施用未腐熟农家肥或过多氮肥,连作地、排水不良、与感病寄主间作、通风透光差、关棚时间长、放风不及时,棚内湿度高、通风换气
30、不良,极易引发病害大棚由于露水及湿度的关系,温度稍低时,病害发展迅猛辣椒黑霉病辣椒黑霉病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危害果实先从果顶开始发病,也有从果面开始的初病部色变浅,无光泽,果面逐渐收缩,并生有茂密的绿黑色或黑色绒状霉半知菌亚门匐柄霉菌真菌。多在果实成熟期发生 辣椒污霉病辣椒污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及果实叶片染病叶面初生污褐色圆形至不规则形霉点,后形成煤烟状物,可布满叶面、叶柄及果面,严重时几乎看不见绿色叶片及果实,到处布满黑色霉层,影响光合作用病叶提早枯黄或脱落,果实提前成熟不脱落半知菌类斑点芽枝霉真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叶或土壤中及植物残体上越冬,借风雨、粉虱等传播蔓延湿度大、粉虱多易发病
31、辣椒黑斑病辣椒黑斑病真菌,主要侵染果实病斑呈淡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稍凹陷,发病重时,病斑连片,其上密生黑色霉层病菌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为害果实引起发病。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病菌多由伤口侵入,被阳光灼伤的伤口为主要场所 病菌喜高温、高湿条件,23-26,相对湿度80%以上,有利于发病果实日灼烧伤后最易发病 风雨天可促使病害发生辣椒白星病辣椒白星病主要为害叶片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多在采收盛期发生,重点危害中下部叶片,有时苗床发病病斑初期表现为圆形或近圆形边缘呈深褐色的小斑点,稍隆起,中央白色或灰白色,边缘有很窄的黑褐色区病、健部明显后期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点
32、,即病菌分生孢子器田间湿度低时,病斑易破裂穿孔发病严重时叶片脱落,仅剩上部叶片,而且落叶前不呈黄色 白星病白星病半知菌亚门叶点霉真菌以分生孢子器随病残组织遗留在田间或潜伏在种子上越冬,分生孢子器吸水后逸出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表皮直接侵入喜高温高湿,发病温度8-32,适温度22-28,相对湿度95感病生育期为苗期到结果中后期发病潜育期7-10天早春多雨或梅雨期间闷热多雨;连作;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通风透光差;植株生长衰弱发病重叶面有无水滴对发病十分重要,分生孢子器释放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传播和萌发均需有水滴存在辣椒根腐病辣椒根腐病多发生于定植后,主要为害茎基部及维管束发病初期幼苗矮化、茎部缢缩
33、,弯曲或子叶垂萎等畸形症状,病株枝叶特别是顶部叶片稍见萎蔫,傍晚至次日早晨恢复。症状反复数日后,叶片全部萎蔫,但叶片仍呈绿色病株的根茎部及根部皮层呈淡褐色及深褐色腐烂,极易剥离露出木质部横切茎可见微管束变褐色,湿度大或生育后期茎基部或根茎部腐烂,有时可见粉红色菌丝及点状黏质物,后期潮湿时可见病部长出白色至粉红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根腐病腐皮镰孢菌,在土壤中可存活10年以上,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在患部组织或病残体上越冬,借雨水或流水传播,从伤口致病与温度关系密切,昼暖夜凉天气有利发病棚温在22-26之间最适合发病,超过30发病率在2%以下棚内郁闭高湿,植地低洼积水,会加重发病;湿度越大,辣椒根腐病发
34、病越重保护地内浇水1次,发病率提高10%大水漫灌发病重,而小水勤浇发病轻管理不善伤口较多或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杂肥,也会加重辣椒根腐病的发生辣椒绵腐病辣椒绵腐病苗期即可发生,引起幼苗基部腐烂、缢缩而死亡。成株期主要为害果实,引起果腐,在潮湿条件下病部生大量白霉,果实失去食用价值鞭毛菌亚门瓜果腐霉真菌;病菌以卵孢子在12-18cm表土层越冬,并在土中长期存活。遇有适宜条件萌发产生孢子囊,以游动孢子或直接长出芽管侵入寄主绵腐病绵腐病病菌侵入后,在皮层薄壁细胞中扩展,菌丝蔓延于细胞间或细胞内,后在病组织内形成卵孢子越冬在土中营腐生生活的菌丝也可产生孢子囊,以游动孢子侵染引起猝倒。借灌溉水或雨水溅附到近
35、地面的根茎或果实上引致更严重的损失病菌生长适宜地温15-16,温度高于30受到抑制;适宜发病地温10,低温对寄主生长不利,但病菌尚能活动,尤其是育苗期出现低温、高湿条件,利于发病幼苗子叶养分基本用完,新根尚未扎实之前是感病期。这时真叶未抽出,碳水化合物不能迅速增加,抗病力弱,遇有雨、雪连阴天或寒流侵袭,地温低,光合作用弱,幼苗呼吸作用增强,消耗加大,致幼茎细胞伸长,细胞壁变薄病菌乘机侵入。因此,该病主要在幼苗长出1-2片真叶期发生,3片真叶后,发病较少,结果期长期阴雨连绵,果实易染病辣椒褐腐病辣椒褐腐病又称笄霉疫病,真菌病害主要为害花器果实。花器染病后变褐腐烂,脱落或掉在枝上。果实染病,变褐软
36、腐,果梗呈灰白色或褐色,病组织逐渐失水干枯,湿度大时病部密生白色至灰白色茸毛状物,顶生黑色大头针状球状体,即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该菌腐生性强,只能借助风雨或昆虫从伤口侵入生活力衰弱的花和果实辣椒色链隔孢辣椒色链隔孢叶斑病叶斑病:由真菌引起。危害叶片病斑出现在叶片的正背两面,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12mm,叶面病斑浅褐色至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对应部位生有致密灰黑色至近黑色绒状物,病斑上有以暗褐色细线圈,病斑外围有浅黄色晕圈 辣椒枯萎病辣椒枯萎病多在开花结果期陆续发病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变黄,大量脱落,茎基部皮层呈水浸状腐烂,茎叶迅速凋萎,有时病情只在茎的一侧发展,形成条型坏死区
37、后期全株枯死,地下根系呈水浸状软腐,皮层极易脱落从茎基部纵剖,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白色或蓝绿色的霉状物(病征)枯萎病枯萎病通常病程进展缓慢,从发病至枯萎历时十数天至20天以上,据此及其病征有别于辣椒细菌性青枯病半知菌亚门尖镰孢真菌辣椒专化型以厚垣孢子、菌核或菌丝体或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可多年腐生生活,借风雨传播通过伤口或根系侵入,在寄主根茎维管束繁殖蔓延,产生有毒物质随输导组织扩散,毒化寄主细胞,堵塞导管病菌可在17-37的温度条件下生存,发育适温24-28,土温21以下或33以上病情扩展缓慢遇适宜发病条件2周即可死株土壤偏酸(pH5-5.6)、移栽或中耕伤根多、植株生长不良
38、、土壤粘重、涝洼积水、大水漫灌、浇水次数偏多、连茬、湿度过大、透气性差、氮肥过多或施未完全腐熟的有机肥、徒长,植株长期处于一个不良的土壤环境中,抗病能力下降,感病机率增加,容易诱发此病 该菌只为害辣椒辣椒黄萎病辣椒黄萎病多发生在生长中后期发病初期,接近地面的叶片首先萎蔫下垂,叶缘或叶尖逐渐变黄,发干或变褐,叶脉间的叶肉组织变黄纵剖开茎基部,可见导管变褐,并沿主茎向上发展达到数个侧枝,最后致全株萎蔫、叶片枯死脱落该病发展较慢,通常只造成病株矮化、节间缩短、生长停滞植株半边叶片中午天热时萎蔫,逐渐变黄。也有整株萎蔫枯黄而死,维管束褐色 黄萎病黄萎病症状与枯萎病易混淆,需镜检病原才能区分半知菌亚门轮
39、枝霉属典型的土传病害,病原体可在土壤中存活12年以休眼菌丝、厚垣孢子和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过冬,来年病菌从根部的伤口或直接从幼苗表皮或根毛侵入,后在维管束内繁殖,并扩展到枝叶 苗期和定植后低于15持续时间长,易发病真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是一类营养体通常为丝状,具有细胞壁,以产生孢子的方式繁殖。真菌种类多,分布广,是植物重要的病原物类群,在农业生产许多病害如灰霉病、霜霉病、叶枯病、白粉病、炭疽病、黑性病、锈病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 鞭毛菌亚门鞭毛菌亚门 如腐霉菌、疫霉菌等,通常引起植物根部和茎基部的腐烂或苗期猝倒病,霜霉菌在病斑表面形成霜壮霉层,白锈菌在病部形成白色疱状突起等。子囊菌亚门子囊菌亚门 一
40、般都在茎、叶、果上形成明显的病斑,在病斑上产生各种颜色的霉状物或黑色颗粒物。半知菌亚门半知菌亚门 一般都在茎、叶、果上形成明显的病斑,在病斑上产生各种颜色的霉状物或黑色颗粒物。担子菌亚门担子菌亚门 中的黑粉菌和锈菌,可在病部形成黑色或锈色的粉状物。接合菌亚门接合菌亚门 真菌引起的病害较少,一般引起薯、果软腐、或花腐,没有臭味真菌性病害的防治真菌性病害的防治育苗时用“三一”牌蔬菜专用生物有机肥8-10kg/10和育苗土掺混均匀育苗,培育无病壮苗,提高抗性;移栽前用300倍402植物助丰液喷浇;15天后用300倍402植物助丰液再喷洒一次用三一牌蔬菜专用生物有机肥80-120kg/666.7底施作
41、基肥加强肥水管理,实施以营养植物为中心的栽培,优化群体,防止徒长,及时整理枝蔓,加强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增强土壤透气性,清除病残体;生长前期和发病初期要严格控制灌水,中午高温时不要浇水,严禁串灌(最好灌外水),对温、湿度进行调控,阴天不浇晴天浇,下午不浇上午浇,不浇大水浇小水,不浇冷水浇温水,不浇明水浇暗水;防止田间积水,增施磷钾肥,注重水分的调节,通风排湿,减少叶面结露,早上放风1小时,降低棚内湿度,然后关闭风口,当温度上升到33时,再开始放风,使温度降到20-25,相对湿度降到60-70%,再关闭风口;浇水后,关闭风口,使温度上升到32并维持1-2小时,再放风排湿;增强植株抗病力发病初
42、期用402植物助丰液300倍液喷浇,5-7天1次,2-3次病害流行时喷洒霜霉威、雷多米尔,普力克,甲霜铜,杀毒矾、甲霜灵锰锌,菌核净,速克灵、扑海因,农抗120,武夷菌素,粉锈宁,百菌清,甲基托布津,乙磷铝,苯菌灵,加瑞农667用10速克灵烟剂250-300g熏棚室,硫磺粉200-250g,锯末500g,密闭熏一夜辣椒病毒病辣椒病毒病辣椒病毒病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危害极为严重,轻者减产20-30%,严重时损失50-60%,是甜(辣)椒栽培中的重要病害常见的发病症状有花叶型、叶片畸形和条斑型3种类型辣椒班萎病辣椒班萎病在生长点附近的茎和叶片上形成褐色坏死斑,叶片呈土黄色,不久后变成黑褐色枯死,中
43、部叶片偶尔出现不明显的大型黄色轮纹果实上出现不规则形黑褐色坏死斑随着病情发展,全株 枯萎,茎上生成褐色条斑并枯死剖检茎部,维管束褐变 辣椒花叶病毒病辣椒花叶病毒病顶端叶片叶脉透明,逐渐呈花叶症状,并形成凹凸不平的波状在枝、茎形成褐色条斑,果实黄化呈畸形病株萎蔫,叶片呈小型,肥厚、簇生病毒单独或重复浸染植株通常叶片斑驳,叶脉呈带状,暗绿色发病植株生长发育受阻碍染病植株及果实很小,有时轻微斑驳和变形 辣椒叶片畸形或辣椒叶片畸形或丛簇型病毒病丛簇型病毒病开始时植株心叶叶脉退绿,逐渐形成深浅不均的斑驳、叶面皱缩、以后病叶增厚,产生黄绿相间的斑驳或大型黄褐色坏死斑,叶缘向上卷曲幼叶狭窄、严重时呈线状,后
44、期植株上部节间短缩呈丛簇状重病果果面有绿色不均的花斑和疣状突起 辣椒条斑辣椒条斑型病毒病型病毒病叶片主脉呈褐色或黑色坏死,沿叶柄扩展到侧枝和主茎,出现系统坏死条斑常造成早期的落叶、落花、落果,严重时整株枯死 辣椒病毒病辣椒病毒病借助汁液、蚜虫、接触、种子和土壤侵染还可以侵染番茄和烟草等其他茄科作物农田作业时接触病株,可导致发病田地周围发病或带毒植物多则提高感染机会秋季育苗期,有翅蚜虫多,尤其是干燥时期,发病率较高 病毒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症状一般表现为花叶、黄化、矮缩、丛枝,少数为坏死斑点在田间,心叶首先出现症状,然后扩展全株引起的病斑在植体上分布较均匀,而不向象真菌和细菌引起的病害病斑
45、分布不均匀用三一牌蔬菜专用生物有机肥80-120kg/666.7底施作基肥加强肥水管理,实施以营养植物为中心的栽培,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注重水分的调节,增强植株抗病力发病初期用402植物助丰液300倍液灌根,每穴灌药液0.3-0.5kg,7-10天1次,2-3次严重的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外销毁,减少田内毒源豆浆、牛奶等高蛋白物质是病毒的钝化物质,对病毒起到阻止作用,用清水稀释100-200倍,喷于植株上,可减弱病毒的浸染能力,钝化病毒褐藻酸钠(又名海带胶)是保护物质,喷于植株上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和减弱病毒的侵入,而不会影响生长,通气透光,且不会产生抗药性辣椒软腐病辣椒软腐病主要危害果实,而
46、且多发在青果上果实染病后,最初出现水浸状暗绿色斑点,迅速扩展,病斑变为淡褐色,病健交界处有一不明显的绿缘。果肉腐烂发臭、果实变形,呈一大水泡状果皮破裂后,内部液体流出,仅存皱缩的表皮。病果多数脱落,少数留在枝上,失水以后仅留下灰白色果皮,形似开水烫熟后再晒干的辣椒,挂在植株上或脱落茎上病斑纺垂形,中央呈灰色,边缘黑色,后腐烂、发臭细菌性病害,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随雨水、灌溉水在田间传播,由果实伤口侵入,分离辣椒细胞中间层,使辣椒组织腐烂,产生恶臭软腐病软腐病除侵染茄科蔬菜外,还可侵染十字花科蔬菜及葱类、芹菜、胡萝卜、莴苣等生长适宜温度25-30,最高40,最低2,致死温度50经10分钟,
47、适宜pH5.3-9.3,最适pH7.3缺氧条件下也能生长发育,不耐干旱和光照,脱离寄主单独在土壤中只能存活半个月左右土质粘重,低洼易涝,排水不良,密度过大,重茬,钻蛀性害虫多或连阴雨天气多,管理粗放地发病重辣椒青枯病辣椒青枯病又称细菌性枯萎病发病初期自顶部叶片开始萎蔫,或个别分枝上的少数叶片萎蔫,后扩展至全株萎蔫,初发病时白天萎蔫,早晚可恢复正常,后期不在恢复而枯死,叶片不易脱落后期病株茎内中空,基部皮层不易剥离,根系不腐烂青枯病青枯病由于细菌在维管束内迅速繁殖,茎内出现褐色条纹及至全部腐烂,但不成糊状,亦无恶臭,可与软腐病区别切取一段茎投入试管清水中,可见白色菌脓,成浑浊乳白色,可与枯萎病区
48、别显著特点显著特点:植株叶色尚青绿(仅欠光泽)就萎垂,中午尤为明显;病程进展较急促,通常始病后三几天就全株枯死;拔起初期病株不易断头青枯病青枯病假单胞细菌,属土传维管束病害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1年以上。由根部或茎基部的皮孔或伤口侵入寄主,前期处于潜伏状态,在维管束内繁殖,阻碍水分和养分上升,并侵入薄壁组织细胞内,分泌果胶酶,溶解细胞间的中胶层,使寄主组织腐烂变褐;通过雨水、灌溉水及昆虫传播生长适温30-37,最高41,最低10,致死温度5210分钟,pH范围6.0-8.0,最适pH6.6,腐生或寄生土温在20左右开始发病,25左右、土壤含水量达25%以上田间湿度大,发病最
49、盛,蔓延迅速土温是发病重要条件,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繁殖迅速重茬连作,低洼渍水,排水不良,氮肥过多,中耕次数多,缺钾,土壤酸化,尤其大雨或连阴雨后骤晴,气温急剧升高,湿气、热气蒸腾量大,病菌活动旺盛,均利于发病辣椒细菌性叶辣椒细菌性叶斑病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在田间点片发生叶片感病,初呈黄绿色不规则水浸状小斑点,扩大后变为红褐色或深褐色至铁锈色,病斑膜质,大小不等周围有黄色晕圈,病键部交界明显,但不隆起,区别于辣椒疮痂病湿度高时发病迅速,严重时叶片大部脱落果实感病,果面上形成许多小斑点,病斑周围有很小的黄色晕圈 辣椒细菌性叶斑病辣椒细菌性叶斑病假单胞杆菌属细菌,病菌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借风雨或灌溉水
50、传播,通过叶片的伤口侵入病菌生长发育适温为25-28,最高35,最低5;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容易引发病害高温和叶面长时间有水膜利于病害发生和发展短时间低温病菌发育受抑制,温度回升病害可继续发展地势地洼,排水不良,管理不善,瘠薄缺肥,植株衰弱,偏施氮肥,植株徒长,利于病害发生高温高湿时蔓延快;雨后易见该病扩展辣椒疮痂病辣椒疮痂病 又称细菌性斑点病,主要为害叶片、果实和茎幼苗染病,子叶上产生银白色水渍状小斑点,后变暗、凹陷,叶片脱落,严重时植株死亡成株叶片染病,初现许多小形褪绿水浸状圆形或不规则形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变为黄褐色,不规则形隆起,呈疮痂状有时病斑反面有黄褐色菌脓,严重时连片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