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张耒诗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张耒诗歌.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诗歌专题训练张耒诗歌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三伏暑甚,七月八日立秋,是日风作凉爽,炎酷顿消,老病欣然命酒,成二诗(其二)张来苦热逢三秋,西风飒然起。金气入草木,伤夷从此始。盛极衰从之,循环固其理。老翁复何事,新凉欣酒美。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目交代了写诗的缘由,时间、天气、人物、心情,备极详细,颇有趣味。B.前两句交代从酷夏到凉秋的季节转换,“苦”和“飒然”两词显现了作者的心情。C.三、四句写暑气已经逐渐退入了花草树木之中,而令人苦闷的夏天就此过去了。D.最后两句照应题目,写出了诗人闲来趁着秋日的凉爽欣然享受美酒的怡然快乐。2 .本诗是诗人换季时的
2、即兴之作,但诗中包含了朴素而富有启发性的道理,请结合诗句 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二十三日即事张耒已逢妩媚散花峡,不怕艰危道士矶。啼鸟似逢人劝酒,好山如为我开眉。风标公子鹭得意,跋扈将军风致威。到舍将何作归遣、江山收得一囊诗。【注】张耒曾因怀悼苏轼被贬黄州,此诗作于离开贬地时。散花峡:散花的山峡。 道士矶:道士修行的山岩。风标:风度,诗人这里称白鹭为“风标公子”。跋扈将军: 指汉质帝时的果章。归遣:归家后打发消遣时光。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诗人直言归途中既有优美的自然风光,也存在险阻的路段。B.颔联用语活泼,写“啼鸟”劝人不要喝酒,
3、“好山”使我心情愉悦。C.颈联中,诗人化用典故描摹了一幅鹭鸟悠然、江风收束的舒适图景。D.诗人尾联中既言明了创作计划,也侧面表现出诗人高超的创作才华。4 .本诗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劳歌张耒著天三月元无雨,云头不合惟飞土。深堂无人午睡余,欲动儿先汗如雨。忽怜长街负重民,筋骸长毅十石弩。半衲遮背是生涯,以力受金饱儿女。人家牛马系高木,惟恐牛躯犯炎酷。天工作民良久艰,谁知不如牛马福。【注】:锻(gM):张满弓弩。衲:缝补,此指补过的破衣服。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起首说“云头不合”“惟飞土”,强调天气炎热干燥,尘土飞扬,为后面
4、写“负重民”劳动 的艰辛作铺垫。B.三、四句写诗人在盛夏烈日之时,深堂高卧,无人打扰,突出诗人清闲自在、不惧酷 热的心态。C.接下来四句,笔锋一转,向更深的意境开掘,突出劳动人民的悲惨处境,反映了贫富 差距悬殊的残酷现实。D.全诗取材贴近现实,情感体验真切,用语平易晓畅,字里行间充溢着对下层劳工深切 的同情和怜惜。6 .这首诗通过多种手法深情刻画了“负重民”的鲜明形象。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赠庞安常先生张耒德公本自感襄阳,治病翻成客满堂。懒把穷通求日者,试将多病问医王。一丸五色宁无药,两部千金合有方。他日倾河如石鼓,著书犹愿记柴桑。I注庞安常先生,被誉为“北宋
5、医王。德公,即庞德公,东汉末隐土。日者,古时 以占卜为业的人。石鼓,即石鼓文,有一字千金之誉。柴桑,指东晋陶潜。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借写德公隙居襄阳,却因治病济众反而宾客满堂,表现庞安常行医济世得到人们 肯定。8 .颔联写不去求日者占卜运途,只求医王医治疾患,于对比之中可见其求医之切,用心 之诚。C.颈联写医王用两部千金方整合出妙方,胜过灵药五色丸,进一步突出了“医王”医术高 超。D.本诗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样,都多用典故,使得意蕴丰富,语言精 练。8 .尾联是如何从未来的角度高度赞誉庞安常的功德?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
6、小题。风流子木叶亭泉下(宋)张来木叶亭皋下,重阳近,又是捣衣秋。奈愁入庾肠,老侵潘鬟,谩簪黄菊,花也应羞。楚天晚,白演烟尽处,红蓼水边头,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高楼。玉容知安否?香笺共锦字,两处悠悠。空恨碧云离合,青鸟沉浮。向风前懊恼,芳心一 点,寸眉两叶,禁甚闲愁?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注】庾肠:泛指愁肠。南北朝文学家庾信初仕梁,使西魏被留北方,作哀江南赋) 以述思乡之苦。潘鬓:潘岳的斑鬓。谩:通“漫”。玉容:穿貌之美如花似玉,此指 思妇。9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木叶”点明秋季,“捣衣”声勾起乡情,全词一开篇就营造出萧瑟凄清的氛围,为后续 词意发展
7、做了铺垫。A. ”菊花须插满头归”本是重阳典俗,但是词人却因为怀念庾信和潘岳而无心装扮,只是 漫不经心地插戴上菊花。C.因为两地渺远,所以书信无法见寄,词人却埋怨时聚时散的白云,埋怨其让信使“青 鸟”时隐时现,无理而妙。D.结尾化抽象为具象,相思至极,欲说还休;不是不想说,而是说了愈加愁苦,只好让 东流水将自己的愁情带去。10 .主客移位是指作者移情于景,移情于人,把客体(对方)当作主体来描写的手法。请 赏析词中主客移位的艺术手法。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感春十三首(其一)张耒春郊草木明,秀色如可揽。雨余尘埃少,信马不知远。黄乱高柳轻,绿铺新麦短。南山逼人来,张洛清漫漫。 人家寒食
8、近,桃李暖将绽。 年丰妇子乐,日出牛羊散。 携酒莫辞贫,东风花欲烂。1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信马”一句,统领下文诗人所见盎然春景,表现诗人轻松自在的心情。A. “逼,用字精炼,生动刻画南山高耸、迫近行人的动态美,有锤炼之功。C.本诗展现一幅农家生活素描,或全面铺开,或个别细描,层次错落分明。D. “莫辞贫”表现农民乐观积极的精神状态,虽然不宽裕,但仍热爱生活。12.苏轼曾评价张耒的诗作“气韵雄拔,疏通秀明”(曲消旧闻卷五引),本诗是如何体 现这一特点的?请从语言和情感角度分析。【答案】C“写暑气已经逐渐退入了花草树木之中,而令人苦闷的夏天就此过去了错误。三、四 句
9、写秋天进入了花草树木之中,损伤从此就开始了。1. 诗中的“盛极衰从之,循环固其理”一句,意为夏天的苦热到了极点就会转向衰落, 季节循环变换本来就是自然之理。这句话不只适用于季节的转换,人生的盛衰也是一样的道理。没有永远的兴盛,也没有 永远的衰落。启发我们盛时当思衰,不骄不躁;衰时不颓丧,寻找转机;把握好当下,人生的任何时 节,都应乐观面对。2. B“写,啼鸟,劝人不要喝酒”错误。“啼鸟似逢人劝酒,好山如为我开眉”意思是沿途的啼 鸟鸣声相送,好像在逢着人就劝酒一样,美丽的青山,就如一个知心朋友一样,远远地迎 面就开怀地笑着。这里写出了诗人和景物互动,诗人已完全融入到自然界中,感情充沛。3. 首联
10、写行路的经过,选取散花峡、道士矶这样的地名嵌入诗中表述行程已相当巧 妙,再以“妩媚”“艰危”形容之,颇觉生动,景物如在眼前。这两句诗不仅表述了行程,也 将诗人此时游山玩水的兴致痛快地表达了出来,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颔联将景物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传神,诗人和自然界开始了互动和互化,诗人已经完 全融入到自然界中,感情充沛、兴致勃勃。颈联写江上一白鹭延颈而立,神态清冷,风度翩翩,使跋扈的江风,亦不敢逞威掀浪, 情感饱满而充满活力。尾联以归遣作收束,把景物联系起来,构成色彩鲜明、意境完整的长卷。随着景点的推 移,读者进入种种境界,目不暇接,表达了诗人旅途所见和由衷的喜悦。整首诗诗人将旅 途之景与自己
11、愉悦的心情相契合,构成一幅和谐的图景。4. B三、四句深堂高卧,无人打扰,突出诗人清困自在、不惧酷热的心态”错误,从 诗中来看,诗的开头四句刻意渲染暑天之热,为后面写“负重民”劳动的艰辛,作了有力的 铺垫。一、二两句写天气:说“云头不合”,则可见烈日当空;说“惟飞土”,既呼应了上句 “三月元无雨%又强调了天气炎热干燥,尘土飞扬。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盛夏赫赫, 骄阳似火,深堂高卧,想动身而未动身,就汗如雨下,这表明炎热已到了难以忍受的程 度。5. 通过环境描写表现出夏季的炎热和劳工工作环境的恶劣,为人物出场做了铺垫通 过典型细节刻画。如“筋骸长教十石弩%写劳工青筋暴出,骨瘦如柴,身负重物,移步
12、艰 难,突出劳作的艰苦不易。再如“半神遮背是生涯”,写劳工衣着破旧,顶着烈日,出卖苦 力,突出生存艰难,生活悲惨。劳工和富贵人家的牛的不同境遇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加 突出了劳工的辛勤,令人同情。6. C“胜过灵药五色丸”错,颈联只是突出“医王”医术高超,没有和仙药比较之意。7. 尾联意为将来人们会用石鼓文一样珍贵的文字著书,恭谨的记载你的功德。通过 用石鼓文之典与陶渊明类比,高度赞美庞安常先生的功德将永垂青史。8. B“但是词人却因为怀念庾信和潘岳而无心装扮”错误。“愁入庾肠,老侵潘鬓”的意思是 思乡的愁肠、潘岳的斑鬓。这里词人以“庾肠”代指思乡之心,“潘鬓”自喻身心渐衰之貌。9. 这首词抒发了
13、作者羁旅的愁思和对妻子的思念。下阙写妻子思夫,移情于人,想像对 方思念之苦。设想妻子思念自己时的痛苦情状。写对方思念自己,正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于 妻子深挚的爱情与痛苦的思念。10. c“一幅农家生活素描”错误,结合“草木”“高柳”“新麦”“桃李”等可知,本诗以客观景 物描写为主,自然景物占主要位置,更像一幅自然景物速写。11. (1)语言平易流丽,不事雕琢,很少使用生僻字或典故。如用“草秀木明”“高柳黄 乱”“新麦绿铺”“清洛初涨”等平易之语描写郊野秀色,自然生动。(2)情感显明畅达,笔随意动,气韵流畅。如信马游春的轻快自由,早春自然的清新优 美,农家生活的丰足逸乐,都在诗人笔端自然流淌,不隐晦,不生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