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pdf(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第一篇: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 东邵渠镇中心小学 张燕本节课是小学低年级数学中数与空间的教学开始,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学习几何概念。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刚刚入学不久的时间进行,这时候的一年级学生还不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我把本课大部分教学时间都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本节课的目标定为: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教
2、学认识物体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参照教科书上所列举的物体在家里搜集生活中物体,但是有些遗憾的是,三班大部分孩子都或多或少的准备了各种物体,而一班只有两个孩子准备了,兴好我也准备了许多教具。一班的孩子自理能力和三班的孩子相比较弱,所以在布置课前准备时我必须要求到位。我让学生四人为一组,把搜集来的物体摆在一起进行观察,这些物体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和用到的,比如药盒、火柴盒、茶叶筒、铅笔、吸管、魔方等,然后让孩子们根据形状相同的分为一类,孩子们分的非常好,大部分都分出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这样四类。这样组织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
3、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上课时,我通过让学生看一看,并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同学们通过分类后的各类实物,能够感知每种物体的特征,然后把自己带来的物体与相应的几何图形找到朋友。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了这些物体,并能准确的判断。紧接着我让学生摸一摸,通过摸一摸我让学生说出了每种物体的特征。然后我又让孩子们在小组中闭上眼睛摸出各种类型的物体,或者是闭上眼睛通过摸一摸说出它是哪种物体。最后我又让孩子们玩一玩,小组里可以摆一摆、搭一搭,滚一滚。通过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操作、讨论的机会,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还使学生在玩中进一
4、步巩固各种物体的特点,效果不错。本节课也有一些难点,认识物体这节课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确实是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因为圆柱体有粗细长短之分,学生往往会把它分成不同类型,长方体与正方体又有许多类似,学生又会把它们归为一类。所以仍需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巩固认识。第二篇: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篇一: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认识立体图形是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中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认识四种立体图形(包括实物和模型),了解他们的名称和特征,能正确区分和辨别四种物体,为接下来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学习做好铺垫。备课时,我借鉴教参,查阅优秀教案,上网搜集资料,设计了一堂开放、活泼、符合新课
5、标精神的课,利用分一分、摸一摸、贴一贴、看一看、说一说、搭一搭等自主、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大胆尝试、自主探索。但是没想到上课伊始,当我让小组同学拿出我课前让他们准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的实物时,孩子们兴奋的玩了起来,有的球甚至滚到了地下,我费了好大的劲才让孩子们安静下来,接着分组讨论、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等的特征时,孩子们用小手摸了,但是不会用完整的语言来描述,后面还算顺利,好歹把这节课上下来了,但是回想起来,这两天一直很郁闷,没想到第一次遇到课堂如此失控的局面。上完课后,我进行了深刻反思,觉得导致这堂课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学生年龄小,人数多(有 44 人),又加上眼前很
6、多实物的诱惑,结果导致出现了预想不到的难以掌控的情形。2、课前要加强小组合作的意识,互帮互助的意识,别舍不得把自己带来的长方体、正方体等实物拿出来放在一起分类,搭一搭,这样也许就不会出现小朋友们各玩各的局面。3、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4、评价手段不够丰富,评价语言不够生动、灵活、具有启发性。5、问题的设计要科学,语言要儿童化,比如:“让我们回顾一下我们身边的实物,它们的形状各是怎样的?”,可以换一种提法:“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家里的一些物体,它们的形状各是怎样的?”以下几点还是比较成功的:1、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教学时使学生对物体的认识能由具体物品缓缓前进,逐步抽象为数学上的几何图形
7、,并应用图形特征解决实际问题。2、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体验,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由浅入深、由粗到细,逐步探究图形的特征,使探究活动基本做到了有效。4、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多种教学活动相结合,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今后努力的方向:“课堂纪律管理”和“教学评价的丰富”“课堂提问的设计”是我目前存在的几大问题,我会进一步努力,争取获得更大的收获!篇二: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这节课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几何图形,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习几何概念。所以,本节课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8、、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时,课前,我参照教科书上所列举的物体在家里搜集生活中物体,这些物体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和用到的,比如药盒、茶叶筒、铅笔、吸管、粉笔盒、奶粉盒、魔方、胶棒等,这样组织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上课时,我通过让学生看一看,并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同学们通过分
9、类后的各类实物,能够感知每种物体的特征,然后把自己带来的物体与相应的几何图形找到朋友。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了这些物体,并能准确的判断。紧接着我让学生摸一摸,通过摸一摸我让学生说出了每种物体的特征。通过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操作、讨论的机会,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活动起来,让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嘴、动耳的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还使学生在玩中进一步巩固了各种物体的特点,效果不错。本节课也有一些难点,认识物体这节课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确实是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因为圆柱体有粗细长短之分,学生往往会把它分成不同类型,长方体与正方体又
10、有许多类似,学生又会把它们归为一类。所以仍需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巩固认识。篇三: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中数与空间的教学开始,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学习几何概念。这时候的一年级学生还不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我把本课大部分教学时间都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本节课的目标定为: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这节课的时候,我先从长方体教起,然后又教的正方体、圆柱和球
11、。但是,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学具球和圆柱总是乱滚,影响了同学们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的同学手里不断地玩球和圆柱。所以我反思,如果先教学球和圆柱会更好。因为球和圆柱会乱滚,最先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同学们会最先抓住球的特点:可以任意方向滚动。而圆柱的特点是:可以沿着一个方向滚动。其他两个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不能滚动的。然后再按照球、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顺序,逐个观察立体图形的特点。相信这样调整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会更好。除此之外,同学们对于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认识不够清晰。有的同学认为是正方体。我想原因是,一年级的同学还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我应该拿一个这样的实物,跟正方体实物
12、进行比较。同学们肯定能够一目了然,并且印象深刻。最后,再布置回家制作或找到今天学的立体图形,带到学校来。同学们一定会把这一部分知识学的更扎实。第三篇:认识立体图形认识立体图形教材分析认识图形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开始,让学生认识立体图形,是缘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多数是立体的,学生学习立体图形有生活经验作保障。在教材设计中,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分开教学,这样使教学降低难度,便于学生掌握。在后续的学习中,还要从立体图形上剥离出平面图形。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为后续研究图形问题奠定基础。教材的主题图出示了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13、既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也渗透了分类的思想,使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几何形体的特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把不同的物品归为 4 类,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 4 种图形的模型图,并给出模型图的名称,在每一个表格中,由实物图到模型图,最后给出名称,这一系列呈现,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依据,同时也是认知抽象的过程,为学生的认知提供了丰富的表象。在练习中设计了找身边的物品,谁与教材的形状相同,目的是让学生将生活中的物体(生活原型)抽成数学模型,让学生经历由生活的现象成数学化的过程。生活中立体图形并非严格意义的数学模型,在教学中,教师要去其非本质性的属性,取其本质的
14、要素,将生活中具有共性的要素概括出来,形成学生数学化的认识。搭一搭教材分析在例题 3 之前,教材介绍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知识,在学生初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基本特征之后,教材设计了例 3。例 3 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在具体要求“看谁搭得又稳又高(所有积木都要用上)”下,使学生了解活动过程。学生的活动过程教材这样引导的“知道了什么”“怎样搭呢”“看谁搭得高”。“知道了什么”,是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清楚要做的是什么事。“用上所有的积木”和“又稳又高”是活动的要求和目的。“怎样搭呢?”,是学生在完成任务时要思考的问题。搭得稳是前提,只有稳才能保证搭的高。怎么才能实现“稳”呢?就要
15、依据积木的形体特征,利用物体的特征“不能滚动”和“相对稳定”。怎样实现高的要求呢?问题集中在长方体上,长方体怎样摆放会高一点,是学生要思考的问题。“看谁搭得高”,是对活动之后的评价。它不仅仅是对“小小建筑物的”的评价,也是对活动过程的回顾和完成任务进一步的思考。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不仅仅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对立体图形再认识的过程,更是利用立体图形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在完成任务不断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深化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以突出了波利亚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从而梳理了学生思
16、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获得相应的解决问题活动的基本经验。搭一搭重难点突破教学重点: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突破建议:用好教材引导,充分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教材的问题引导提供了很好的依据,但教学时不能机械照搬,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知道了什么”不光要关注问题“看谁搭得又稳又高(所有积木都要用上)”,还要关注已知条件,10 块积木中有 7 个长方体,1 个正方体,一个圆柱和一个球。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数一数有多少块积木?长方体的有几块?让学生把所用的材料进行分类。在“怎样搭呢?”的问题上,教师要求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
17、让学生拿出方案。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动一动积木使“小小建筑物”更高,让学生意识到长方体要依据棱的特征摆放。因为学生年龄较小,动手实践的经验不多,在搭建的过程中要教师有必要动手帮一帮学生。教学难点:把球搭放在什么位置,保证建筑物又稳又高,深化学生对图形的认识。突破建议:在“搭一搭”的过程中,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好处理,球是最不容易搭建的。其实这些都是由他们的特点所决定的。课上教师要问学生,你认为搭建哪块积木最需要智慧?学生一定说是球。为什么呢?因为它“都是曲面”所以它能滚动。也许学生用的词各不相同,但一定能发现球的这个特点。为什么圆柱也容易滚动,大家却不认为它难搭呢?因为它除了“弯曲
18、的面”,还有两个平面。引发学生注意,在搭建的过程中一定要利用平面。在交流中学生对于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就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然后聚焦怎么能把球搭稳,在操作和交流的基础上,找到解决办法。关注搭的难点,“看谁搭得高”是反馈,也是评价。在搭建的方法上可以放开给学生创新的机会,可以用尺子量,可以用替代物(数学书等)量等方法。搭一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搭建“小小建筑物”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和理解。(二)过程与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会独立思考问题
19、,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二、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了解立体图形基本特征基础上的。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于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加深对于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和理解是基础,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是载体,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目标。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教学难点:把球搭放在什么位置,保证建筑物又稳又高,深化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四、教学准备积木(每人 1 套)、数码相机(1 台)五、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理解题意 1简单分类今天我们一起用积木搭建小小建筑物。教师要求学生打开学具盒,由学
20、生介绍学具盒中有哪些形状的积木,这些积木与学习过的什么知识有关。教师要求学生按照立体图形的特征给积木分类。2明确要求师:你们平时在家玩积木喜欢搭什么?真了不起,看来大家都很会玩积木。既然这样,我提一个有难度的任务,你们有信心完成吗?出示课件,“比谁搭得又稳又高。所有积木都要用上。”师:看到这个要求你知道了什么?在复习立体图形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着重理解要解决问题的含义,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二)突破难点,解决问题 1操作交流,聚焦难点师:你们的“小小建筑物”能做到又稳又高吗?试一试。学生操作一会儿后,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在各小组之间进行巡视。师:好,大家暂停一下。刚才我看到不少同学都遇到了困难。谁
21、说说在你搭的过程中,哪块积木有点不听话?为什么它老不听“指挥”呢?师:圆柱也容易滚,为什么你不觉得它难搭呢?小结:看来给这个“不听话”的球找到一个好位置是关键。2独立操作,突破难点(1)其实球早有话想说了,我们看看。课件演示:“我生性好动,你们拿我有办法吗?”听了它的话,你有什么想法?师:看来它还有点小嚣张。你们有办法把它制住吗?自己试试。教师用相机记录学生各式各样的想法。(2)汇报交流。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观察:他把球和谁放到了一起?你认为他搭得怎么样?可以按他的方法搭出来试试。小结:把球放在3 个长方体上面,可以放稳。(3)创作自己的作品师:可以借鉴同学的好方法,还可以重新再尝试。用上所有的
22、积木,比一比谁搭得又稳又高?教师用相机记录每位学生的作品。在第一次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题意,加深对于立体图形的认识,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第二次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和学习。(三)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要求:谁也不能再动自己和别人的作品。下课之前你们的“小小建筑物”还没倒的,“稳”这个要求就算达到了。1小组互评:比一比,谁的最高。2全班互评每组介绍自己组的代表作,并说明高度(几本数学书的高度等)。分析优胜者取胜的原因。原因 1:球要放在最上面,要用 3 个长方体固定这个球。原因 2:要把长方体立起来,这样“小小建筑物”就长高了。原因 3:圆柱体不
23、能躺下,也要站起来,这样才能保证圆柱体站的稳稳地,而且站的高高的。3展示学生作品,颁奖小组优胜、全班优胜、最有创意奖、持之以恒奖等展示学生的作品,肯定其作品的优势,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在交流中回归图形特征,引导学生调整解决问题的方向,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四)回顾过程,畅谈收获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总结:就像大家说的那样,看到问题我们不要忙于解决,要想清要干什么,自己有什么;还要想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什么地方最困难、最关键,应该怎样解决。这样我们不仅能把事情做完,还能做好,做快。第四篇:第四单元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第四单元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的小朋
24、友升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他们采用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为主,第四单元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怎样让孩子认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并以实物体中抽象出简单的立体图形呢?课前一段时间里,我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平日里注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备教具使用,如长方体的牙膏盒、药品盒等,正方体的饼干盒、魔方等,圆柱体的茶盒、茶杯等,球体有乒乓球、皮球等,并在卡片上画出数学模型图,如长方体、圆柱、球的线描立体结构图弄,教学反思第四单元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同时在课前让学生按要求收集好相关生活物品以作学具。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同时,体会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25、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在数学活动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第五篇: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单位:东津新区大埠小学执教者:李有军教学内容:教科书3233 教学简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四单元 认识物体图形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首先,教材出示学生熟悉的实物图,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引出四种立体图形。然后,教材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辨认和区别四种立体图形,并使学生初步感知各种立体图形的一般特征。最后,让
26、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是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教学目标: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想象、创新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具学具准备:课件;12 袋各种形状的实物;图形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出示多啦A 梦的图片问:“小朋友,小朋友,瞧!谁来了?
27、”(多啦 A 梦!)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多啦A 梦,有一个神奇的法宝,是什么吗?(口袋)师:多啦 A 梦有一个神奇的口袋,里面装满了各种有趣、好玩的东西,今天多啦 A 梦给每一个小组的小朋友都带来的一袋礼物,想知道有什么吗?”师:快打开袋子,看看吧!哇,这么多礼物!喜欢吗?(喜欢!)师:但是,多啦 A 梦要考考我们,他说:“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在一起吗?”评:借助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多啦 A 梦)引入新知,依据了学生的起点,切入点把握好,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二、操作感知,形成表象 1.分一分,揭示概念。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
28、活动,教师巡视。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揭示概念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活动教师板书:师: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袋子中,依次拿出: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袋子中)2、摸摸,感知特征 a:感知长方体(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2)汇报: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
29、答)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正方体:方方的,6 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光光的,能滚动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C、比较师:请你拿出一个圆柱和一个长方体,把它们平躺在桌上,然后用手轻轻地把它们分别推一下,请停下!请问:你发现了什么?(发现长方体不会滚动,圆柱会滚动。)师:还有什么会滚动呢?(球!)师:我们来看圆柱和球分别是怎样滚动
30、的呢?(出示课件)师:它们的滚动有什么不同?(球可以前后左右任意滚动。它和圆柱滚动的不一样,圆柱只能前后滚动。)评:在教学方式,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通过动手分,动嘴说等形式,既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还培养、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使学生体验到了合作成功的喜悦。三、初步建立空间观念1.由实物抽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几何图形。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到的长方体,圆柱和球都穿着花外衣,如果去掉它们的花外衣,你们还认识吗?师:其实,它们脱掉花外衣的样子就是它们对应的几何图形。(出示课件)老师边讲边出示课件,并把图形贴
31、在黑板上。评:由生活中的具体物品,通过课件形象、生动地抽象为数学中的几何图形。过程自然,水到渠成。2、联系生活,丰富联想。师:其实,像这四种形状的物体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请你们想一想在生活中有什么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呢?(生汇报)四、活动1、游戏:猜立体图形。教师准备一个袋子,在里面放着几个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游戏规则:指名摸袋子里面的立体图形并把摸出来的感觉说给大家听,下边的小朋友猜是什么。2、数一数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只可爱的小狗,(课件出示用立体图形搭成的小狗)。在它的的身上有今天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请同学们找一找,数一数它有几个这样的图形组成的?(学生数出各种立体图形的个数。)评:多种形式,富于变化的练习设计,教者运用了适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游戏法,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思。五、全课小结小朋友,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哪些好朋友,你喜欢他们吗?六、搭拼学具,拓展创新师:在我们生活当中,这四个小伙伴随处可见,它们的用途可广了,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呢?现在,请同学们用你们手中的物体搭一件最喜欢的东西,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允许学生下位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