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抗击疫情期间的英雄人物事迹通用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抗击疫情期间的英雄人物事迹通用五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编抗击疫情期间的英雄人物事迹通用五篇【一】 40床患者呼吸微弱”晚7时许,武汉火神山医院感染七科一病区护理组长高锐 (上图。资料照片)正在查看患者情况准备交班,突然发现有 一名患者呼吸微弱、口唇发紫,立即通过对讲机呼叫值班医生。“紧急加推一组呼吸兴奋剂!”收到医嘱,高锐抓紧配药准备静脉注射。不一会儿,高锐 已忙得汗流泱背,护目镜里有雾气,透视效果较差。戴着3层 手套,看不清,能不能一针扎准?高锐迟疑了几秒后,坚定了信心,完全按照“微光输液” 考核标准进行“实战操作”,一针到位!随着呼吸兴奋剂缓缓 推进静脉血管,患者的呼吸缓慢提速。随后,高锐又挤压患者 胸廓10多分钟,患者才恢复了自主呼吸。高
2、锐在急诊医学科工作了 10多年。2019年她参加联保部 队护理技能大比武,勇夺3项第一,是名副其实的“救护冠 军”! “只有平时技能练得过硬,遇到特殊情况才不慌神儿!” 这正是高锐请战参加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底气所在。入驻火神山医院没几天,感染七科一病区39床就收治了一 名危重症患者,心率快、血压低、血氧饱和度低,经过医生用 药、加强镇静补液等措施,患者的生命体征终于有了改善。高 锐刚接班,就发现患者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呼吸急促、口唇 发紫,心电监护仪上出现室颤波形。高锐一边呼叫:“快拿抱球准备通气”,一边准备除颤。高锐熟练地开机、定位、选择 除颤模式所有的动作一气呵成。几秒钟后,监护仪上显示
3、 出了正常心率。病区曾收治了一名85岁高龄的女性患者。她不便自行吞食, 也不愿选择留置胃管。为了让患者尽快服用降温药,高锐将药 片碾碎溶解,小心翼翼地抽入注射器管内,一边安慰患者一边 给患者喂药。如果病人咳嗽喷出飞沫,高锐极易被感染。凭借 丰富的临床经验,高锐成功化解了这一难题。1小时后患者的 体温降到了 38.5度,心率渐渐正常了,血氧饱和度也升高了。病区遇到重症、危重症患者或是情绪波动大的患者,高锐 总是冲锋在前。这名“救护冠军”,在战疫实战中频频显身手。精编抗击疫情期间的英雄人物事迹通用五篇【二】一通来自90多岁的叶婆婆的电话,让武汉市江汉区唐家墩 街西桥社区书记、主任董守芝,倍感暖心。
4、新冠肺炎疫情发生 以来,董守芝一直奋战在社区防控一线。24小时开机的她,有 时一天要接一百来个电话,大多是求助的,也有表示关心和感 谢的。西桥社区是一个由单位宿舍、“城中村”和部分新建小区 组成的混合型社区,有7300多户XX. x万余人,老旧小区和平 房区居多,有400多栋平房,而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只有6个, XXX个小区没有物业。从年前开始,董守芝和同事们就开始在社区清楼道、清屋顶、清死角,做大扫除,用消毒液在整个社区开展消杀。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疫情蔓延后,董守芝带领 同事开通社区之音,滚动播报各类通告和提示,组织居民在线 上学习传染病防治方法。同时,社区通过微信群上报信息、工 作
5、人员拨打电话、上门排查等方式,开展拉网式大排查,及时 发现“四类人员”,梳理搜集危重在家的基础病患者信息、需 求,特别是尿毒症透析患者、恶性肿瘤以及孕产妇等,以便给 他们提供急需的服务。从事社区工作27年的董守芝深知,社区的疫情防控,必须 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必须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 控、精准防控。西桥社区里,社区群干与街道相关部门、物业公司、志愿 者、网格党支部成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通力协作,各方力 量拧成一股绳,确保服务不断档。给董守芝底气和信心的,还有来自家人的关爱。董守芝的 老伴身体不好,但总是力所能及地帮她做点事。只要她一到家, 老伴总会叮咛她加强营养、注意休息,又给她冲
6、热水袋,暖手 暖脚。“自己年龄大了,又患有高血压,儿子儿媳不想让我太操 劳。他们很担心我,一再叮嘱我要照顾好自己。”董守芝说, 每天看看3个月大的孙子的照片,是一种特别的慰藉。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说起疫情结束后社区的优先事项,董守芝不假思索:“安排好值班,让同志们都休息一下,让他们养好元气再来投入工作。”精编抗击疫情期间的英雄人物事迹通用五篇【三】现在,有数万名女性医务工作者在武汉抗击疫情的前线全 力以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她们是照亮生命的一颗颗 最美的星。今天(3月8日)的一线抗疫群英谱让我们一 起来认识两位奋战在抗击疫情最前沿的女“战士”。陈静:火神山医院IC
7、U的硬核护士长陈静是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的护士长,从穿防护服、 隔离衣、戴护目镜到戴鞋套、洗手,保护每一名进出病房人员 的安全是她时时刻刻挂在心头的事。除了时刻提醒医护人员注意防护,对于患者出现的顾虑, 陈静也是及时进行安抚。治疗中,医护人员还要进行插管、吸痰,对于这样容易暴 露的高风险操作,陈静总是抢着去做。陈静曾远赴非洲利比里亚埃博拉疫区执行任务,具有丰富 的传染病防治经验。ICU里几乎都是危重患者,有些甚至没法 通过语言沟通,她专门针对沟通困难的患者制作了一本新冠 护患沟通手册。乔杰:以坚韧温柔护佑生命作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院长,乔杰在武汉与团队并肩作 战已经37天了。2月1日中午,乔
8、杰接到任务,3个小时后就 率领北医三院第二批援鄂国家队赶赴武汉。第二天,进驻华中 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组建危重症病房。从病房改造到收治患者,乔杰率领团队仅仅用了 30多个小时。经过她们的努力,越来越多的病人已经治愈出院。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成员,又身为妇产科和生殖健 康专家,乔杰格外关注武汉孕产妇的安全和防治情况。她及时 总结孕产妇、儿童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经验,纳入 到最新的第七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在这场战“疫”中,武汉市约有11万名医务工作者,另有 4万多名来自各地的医务工作者支援湖北,其中女性约占三分 之二。她们是母亲,是女儿,是妻子,此刻更是“战士”,她 们护佑
9、着生命,传递着信心和力量。精编抗击疫情期间的英雄人物事迹通用五篇【四】加强重症患者救治是降低新冠肺炎病亡率的关键,目前, 全国已经调集11000多名重症专业医务人员汇集武汉,协同攻 坚。今天(3月1日)我们就来认识一位重症专家、中央指导 组专家组成员邱海波。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邱海波一天内要跑三四家医院,巡 诊危重症病例,给出有针对性的诊疗建议。刚到武汉时,他发 现重症病例每天快速增长,但重症病房却一床难求。邱海波和 专家组成员建议,增加集中收治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迅速扩 充重症病床,这个意见很快被中央指导组采纳。在重症病房,邱海波不仅是指导组专家,还是临床大夫。 他和同事们在一个个危重症患者
10、的救治中,寻找着治疗的突破 口和诊疗路径。俯卧位通气是邱海波和同事们总结出来的对重症患者明显 有效的一种呼吸治疗,目前已经写入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但是要将插管的患者翻身,还要避免病人身上各种插管的脱落和 损伤,既是技术活又是力气活。白天临床治疗,晚上研讨诊疗方案,这是邱海波这一个多 月来的工作节奏。在专家组成员夜以继日地努力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新 冠肺炎诊疗方案已经更新了六版,现在又即将更新第七版。各地精锐医疗力量汇聚武汉,不同学科协同作战,邱海波 奔波在各个重症医院间。在最近几天的巡查中,邱海波欣喜地 发现越来越多的重症患者在好转,ICU开始出现了 “床等人” 的现象。精编抗击疫情期间的英
11、雄人物事迹通用五篇【五】疫情初期,武汉就诊发热病人突增,各大医院不断有医务 人员感染,急诊科成为重灾区。然而武汉第三医院感染的医务 人员相对较少,至今只有一位男护士感染。董芳的职业敏感, 保护了许多同事。1月初,董芳的丈夫陈伟工作的武汉市中心医院发现几例 不明原因肺炎。他回家告诉了董芳。董芳同时参加了国家疾控 中心专家的培训,培训时说不明原因肺炎是一个呼吸道的疾病, 没有确定人传人。但董芳敏锐地感觉到,呼吸道疾病就很容易 通过飞沫传播,类似于肺结核。于是她马上第一个向医院申请 给ICU配N95 口罩、防护服和空气消毒机。ICU病房原来是大 通间,董芳又想办法改造成隔离病房,安装了 56台移动灭
12、菌站。 她在全院第1个培训N95 口罩和防护服的使用方法,全科找视 频学习,严阵以待。“我感觉这就像打仗一样,得先把战壕挖好了,才能去打, 不然的话就会暴露在流弹面前,如果自己倒了,就没有办法去 战斗。”董芳常对科室的同事们说。董芳自己也几次踏上了生死线。最危险的事发生在2月24日,天较闷热,董芳正在ICU救 治新冠肺炎病人,防护服穿了好几层,满头大汗,汗水流到她 的N95 口罩里。N95 口罩防水性能好,把汗水兜住了,口罩内 层全部打湿。她一吸气,汗水汗就吸到鼻子和嘴里,让她快要 窒息,脑袋一阵晕眩。董芳赶快让其他医生接手,而她必须马 上从10楼下到1楼清洁区才能脱防护服。她不敢跑快,因为呼 吸一急促,吸的又是水。如果把口罩拉下来,便有被传染的危 险,因为10楼和电梯里都是污染区。等电梯时感觉很漫长,电 梯上到3楼停一下,在8楼又停。饱受煎熬的她感觉没法呼吸, 终于等到电梯下去,短短的路程她走了 15分钟,但她还是坚持 按顺序脱防护服、鞋子、护目镜、外层口罩,每一个步骤完了 都进行手消,最后摘下N95 口罩时,董芳长吁了一口气,感觉 自己像是起死回生。“新冠肺炎病人呼吸困难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种可怕的感觉?”董芳又想到了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