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804964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87.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5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问题。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 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 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 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高祖日:”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 失天下者何? ”高起、王陵对日:“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 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

2、害之,贤者疑 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日:“公知其一,未 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 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 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 我擒也。”(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注高祖:指汉高祖刘邦。高起:高祖的臣子。略:攻占。天下:这里 指刘邦的部属。子房:西汉谋士张良。连:率领。1.解释下列加点词。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悉以咨之()*晓畅军事() *战胜而不予人功()*什么?请简要回答。27 .(乙)文中,战前曹刿和鲁

3、庄公三问三答,鲁庄公的哪一个回答才得到了曹刿的认可 (用原句回答)?在曹刿看来,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8 .从陈涉起义成功的原因和曹刿的政治远见中,我们能获得什么启示呢?请简要谈 谈。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题。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遹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 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 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 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 或以为亡

4、。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乙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 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日: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 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 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 尉。2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度已失期*为天下唱陈胜佐之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发闯左遹戍渔阳九百人 *30 .翻译下列句子。失期,法皆斩。且壮士不死

5、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用原文语句填空。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是起义的第一步,接着他向士卒发出号召“”,并提出了“”这一千古流传的表现了人人平等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名言。31 .分别用一句话简要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甲乙.结合甲乙两段文字从三个方面概述陈胜在反秦斗争中表现出的卓越才能。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 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 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土之怒 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

6、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 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土也,怀怒未发,休裱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土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缩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乃进专诸于公子光。四月丙子,光伏甲 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 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钺。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 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

7、死。左右 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注】甲土:身穿铠甲的武土。窟室:地下室。长被:长矛。详为 足疾:假装脚有毛病。“详”同“佯”,假装。擘:拆,掰开。(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秦王怫然怒怫然:仓鹰击于殿上仓: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使:酒既酣酣:(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天下缩素,今日是也。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3)外交辞令往往藏有“潜台词”,委婉含蓄。请说出【甲】文中”与臣而将四矣”的“潜台词”。(4)孔子曾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飞论语子路)请 结合【甲】【乙】两文,分别说说唐雎和

8、专诸作为“士”,在不辱君命”方面的具体表 现。3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秦王怫然怒,诵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 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 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魏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 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裱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素编,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 安陵以五十

9、里之地存者,徒有先生也。”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加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 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日:“何谓也? ”对日:“人之憎我也,不可不加也;吾憎人也, 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令君杀晋 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愿君之忘 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节选自唐雎说信陵君)【注】信陵君:魏无忌,魏昭王之子。邯郸:赵国的都城,今河北省邯郸市。赵王:赵孝成王。卒然:“卒”同“猝”,突然。(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

10、的词。仓鹰击于殿上长跪而谢之曰在赵国唐雎谓信陵君曰(2)下列划线句子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 秦王怫然怒/然则北通巫峡B.自赵王包郊迎/包非亭午夜分C.徒亦免冠徒跣/徒以有先生也D.之人之憎我也/聂政之刺韩傀(3)翻译下面的句子。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4)选文都是有关唐雎的故事,试从人物的性格,刻画人物的手法比较语段的异 同。3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

11、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 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 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 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饿裂而 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 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 刀,右备容臭,炸然若神人;余则缢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 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

12、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 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于。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 君予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 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爱贪 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曾高祖考以来相之家 风。(节自曾国藩家书,有删改)(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或或遇其叱咤/或王命急宣B.请俯身倾耳以道/战则请从C.执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执策而临之D.从当余之丛师也/隶而丛者(2)把语段

13、【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现代汉语。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3)语段【甲】写“先达”“未尝稍降辞色”“叱咄”的用意是什么?又对“同舍生”的穿 戴做了详细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4)两语段的作者用自身经历告诉年轻人如何做才获得成功。请结合语段【甲】 【乙】的内容,谈谈自己的认识。3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 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 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 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

1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 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岁旧:“可矣。”齐师 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 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 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 曰:“君子

15、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 馀,不鼓不成列。”(子鱼论战)【注】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流。既:尽,全部。济:这里指渡过 泓水。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 势。门官:国军的卫士。重(ch6ng)伤:这里指不对受伤的敌人再次攻击。 禽:同“擒二毛:头发花白的人。阻隘:这里指险要的地势。亡国之馀:亡国 者的后代。(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牺牲玉帛肉食者鄙门官死焉公伤股(2)请用给下面句子标出朗读停顿(只标一处)。宋公及楚人战于泓(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16、。(4)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甲】文中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他认为“可以一 战”的理由是“【乙】文中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5)你觉得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7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 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 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 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 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17、,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 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皴裂而不 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 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 右备容臭,炸然若神人;余则缢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 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 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尝趋百里外趋:媵人持汤沃灌汤:余则缢袍敝衣处其

18、间敝:略无慕艳意略无:(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豪华的生活?(4)从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有哪些?(5)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38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颜渊论御马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 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矣。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谐人。君子 亦谐人乎? ”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品徵席而起,曰:“趣 驾召颜渊。”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

19、善矣,然 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 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 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弹矣。然犹策之 不已,所以知其佚也。”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 自古 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两骏如舞。善御之谓也。” 定公曰:“寡人之过矣。”(节选自韩诗外传,有删改)【注】佚):通“逸”,逃跑。厩)人:马棚的差役。席。葩):超越。 趣:同“促”。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组:丝带。(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昔

20、者舜工于使人工:镇国家,抚百姓().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2 .下面对甲,乙两个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希望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言 辞恳切,拳拳之心溢于言表。B.乙文中,司马迁通过对话描写,将汉高祖的取胜与项羽的失败进行对比,刻画 了汉高祖睿智英明的形象。C.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管理“营中”之事,向宠管理“宫 中”之事,安排得十分细致周到。D.乙文中汉高祖非常有自知之明,他能够很清晰地认识到张良、萧何、韩信各自 的长处,并让他们各得其所。

21、3 .诸葛亮和汉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异同?阅读下面的两个文段,回答问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 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 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日:“朕尝谓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 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 此岂是解爱财物?视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然犹策之不己策:(2)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定公不悦,

22、幺告左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定公席席面起/由是则生面有不用也C.不识吾子何以知之/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舜不穷其民/安陵君其许寡人(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4)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40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玲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 阡,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玲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 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师每休舍,督将士注坡跳壕,皆铠以习 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

23、不 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 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故敌为 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 ”好贤礼 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节选自毕沅岳飞, 有删改)【注】宵阡:天未亮就起床穿衣,天黑了才吃饭。休舍:休息。注坡跳壕:军事训练内容。注坡:从斜坡上急驰下去;跳壕:跃过壕沟。(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飞事亲至孝事:饰名姝遗之遗:皆铠以习之铠:秋毫无犯犯:(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24、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4)为什么敌人会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请概括其原因。4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 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 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 出一言以复;俟其欣

25、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钱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 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铃皆弱而多病;铃每病,母即抱铃行一室中,未尝寝;少 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镂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铿,辄无言 而悲,锋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 ”日:“然。”“然则何以解忧? ”日:“儿能 背诵所读书,斯解矣。”徐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 有病,铃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痊。选自鸣机夜课读记注释:铿:蒋士铿,清代著名学者。争药鼎沸:读书声琅琅,与药鼎煮沸 声争响。(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录毕,走送之俟其欣悦少痊然

26、则何以解忧(2)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无从致书以观/母授以礼记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益慕圣贤之道C.门人弟子填其室/安陵君其许寡人D.而病辄能愈/由是则生血有不用也(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4)【甲】【乙】两文所写内容有哪些异同?请简要分析。4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金圣叹先生传廖燕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 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于所居贯 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阀,秘不示人

27、。每升座开 讲,声音洪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稗官野史,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 一以贯之,毫无剩义。【A】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 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鼎革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 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日:“论语有两喟然叹日,在颜渊 为叹圣,在与点则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也! ”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 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 著,至今学者称焉。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

28、此云。(选自二十七松堂集,有删改)【注】排:批驳。缁白四众:泛指听众。鼎革:明清易代。兀坐:独自 静坐。与:赞同。(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妊饮酒,善衡文鼎革后,维意仕进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因为诗吊之(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第二段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除朋从淡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4)阅读第一段,回答问题。哪两句话高度概括了金圣叹的性格特点?指出画线句子【A】的作用。(5)纵观全文,阐述作者为金圣叹作传的缘由。4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

29、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 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 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 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 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 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 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夸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 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30、。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 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 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用标出下列语句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吾妻之美我者宫妇左右莫不私王(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徐公何能及君也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4)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悟出了怎样的道理?(5)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

31、我们能从齐王身上学到什么?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44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尝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 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 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 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日:“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 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 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 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

32、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 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 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注】颍上:地名。游:交游,交往。小白:齐桓公的名字,他是“春秋五 霸”之一。纠:齐襄公之弟,公子小自的异母哥哥。见逐:被赶走。(1)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史庭B.任政王齐C.每假借王藏书之家D.公与之乘,战壬长勺(2)结合句意,解释句中划线的词。公子纠死,管仲囚焉尝与鲍叔曼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子孙世禄于齐(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吾

33、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4)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鲍叔牙这一形象:(5)文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突出鲍叔牙的特点?45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 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 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 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 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

34、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 日:“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 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 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 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 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 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蟆 乎! ”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注释】酶:薄酒。察察:洁

35、白的样子。汶汶:浑浊的样子。皓皓:莹 洁的样子。温蟾(hub):尘滓重积的样子。(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故不为苟得也被发行吟泽畔同“披”,披散所欲有甚壬生者比遂自投汨罗以死于是,就(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3)请简要说说【甲】文是如何提出论点的。(4)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像屈原一样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 则,请你另举出一个事例,并说说你如何理解“舍生取义”。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 .给予;全,者K;通晓,知晓;给予;镇守.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项羽只有一个

36、谋臣范增 却不能够重用,这就是他被我擒住的原因啊。2 . C.相同之处:都重视人才;都知人善任、用人所长。不同之处:诸葛亮更强调 品德的重要性,而汉高祖更看重才能。【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 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 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 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 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

37、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 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 的用词造句的标准。(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 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比较阅读能力。为常考题型,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对文 本要理解,要善于发现和归纳。【参考译文】乙文文言文大意:汉高祖刘邦说:“各位列侯及将领,不要对我隐瞒,都要说真话。我取得天下的原 因是什么?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又)是什么? “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傲慢而轻侮别 人,项羽仁义而爱惜别人。但是您派人出去攻城占地时,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

38、封 给人们,与下属共同分享利益。而项羽妒嫉有功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打了胜仗他 不授功,攻占了土地也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刘邦说:“你们只 知其一,不知其二。要讲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 供应粮饷,不断绝运粮通道,我不如萧何。率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 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豪杰,我能够任用他们,这就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只 有一个谋臣范增却不能够重用,这就是他被我擒住的原因啊。”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节选自贞观政要)注禄秩:俸禄秩爵。视:贪求。公仪休:战国时鲁相。公仪,复姓。休,名。4 .解释下列加点词。臣之妻私

39、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 一朝彰露() *性嗜鱼().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6 .甲,乙两文分别运用了设喻和举例的说理方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7 .请你分别谈谈从甲乙两文中获得的启示。文言文阅读出师表(节选)诸葛亮.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词义的理解。解答此类试题要准确把握词语的特殊用法: 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 句意:先帝才 选留下来,辅佐陛下.遗:给予;句意:都有征询他们的意见。悉:者B、全; 句意:了解通晓军事。晓:通晓;句意:打了胜仗他不授功。予:给予;句 意:镇守国

40、家,安抚百姓。镇:镇守。1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注意句子的句式特点以及重点词语的准确翻译。重点词 语:举:推举;为:被。翻译: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 督。项羽只有一个谋臣范增却不能够重用,这就是他被我擒住的原因啊。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读懂温暖,理解文 意,对选项的说法要回归原文,找到相应的进行进行理解。C:有误。甲文中推荐郭攸 之、费祎、董允等管理的是“宫中”的事,向宠管理“营中”之事。故选C。3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解答时要通读文本,把握文意,找准异同点。相 同之处:都重视人才;都知人善任、用人所长。不同之处:诸葛亮

41、更强调品德的 重要性,而汉高祖更看重才能。【答案】5.偏爱;认为;土地方圆;有一天,一天;特别喜爱.由此看来,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很深了。如果做君主的贪婪,必定会失去他的 国家;做臣子的贪婪,必定会丢掉他的性命。6 .甲文运用设喻的方式对齐王进行规劝,以自己所受蒙蔽为喻,悟出妻、妾、客“皆 以美于徐公的原因,由己及国,劝诫齐王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乙文中唐太宗以公 仪休不贪别人的鱼而保住自己的禄位的例子,告诫君臣不要过度贪婪,贪婪则毁身。7 .示例:甲文启示我们要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尽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乙文启示我们 不能过度贪婪,因利令智昏而失去应有利益的行为是愚蠢的。【解析】【点评】(1)本题考

42、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 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 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 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 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 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 的用词造句的标准。(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说理方式的理解。解答时要通读文本,理解文

43、意,结合 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和阐述。(4)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启示。答题步骤是:准确读懂原文的内涵,结合实际生活,用 简洁、流畅的语言阐明观点。【参考译文】乙文文言文大意:贞观二年,太宗对(身边的)侍臣说:“我曾说过贪婪的人并不懂得如何爱财,如朝 廷和地方五品以上的官员,俸禄优厚,一年所得的俸禄,数目很多。如果接受别人的 财物贿赂,也不过数万,一旦事情败露,官职俸禄都被削夺,这哪里是懂得爱财? (这是)因贪小而失大。以前的公仪休特别喜爱吃鱼,(但他)从不接受别人送给他的鱼, 所以他能长久地吃到鱼。如果做君主的贪婪,必定会失去他的国家;做臣子的贪婪, 必定会丢掉他的性命。”.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

44、词语意思的理解。解答时要注意结合平时知识的积累和迁 移,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要结合句 意进行理解。句意:我的妻子偏爱我。私:偏爱;句意: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皆:都;句意:现在齐国土地方圆上千里;有一天事情败露。朝:有一天; 句意:特别喜爱吃鱼。嗜:特别喜欢5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解答时要注意句式特点,注意度重点词语的准确 理解。如:蔽:受蒙蔽。为:做。贪:贪婪。翻译:由此看来,大王您所 受的蒙蔽很深了。如果做君主的贪婪,必定会失去他的国家;做臣子的贪婪,必定 会丢掉他的性命。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说理方式的理解。解答时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

45、基础上,结合 文章的说理,联系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甲】文中邹忌采用设喻的说理方法,用语徐 公比美的生活小事设喻劝谏齐威王,齐威王认可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并且颁布进 谏的诏令,使齐国“战胜于朝廷【乙】文中唐太宗以公仪休不贪别人的鱼而保住自己 的禄位的例子,告诫君臣不要过度贪婪,贪婪则毁身。7 .本题考查学生感悟启示。解答此题要在理解两文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旨来谈感 悟。甲文可以从人际交往来谈启示:和别人交往态度要诚恳,要尊重他人,使他人能 够愉快接受。也启示我们要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尽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乙文从唐太 宗博引古例,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的道理,

46、告 诉我们不能过度贪婪,因利令智昏而失去应有利益的行为是愚蠢的。【答案】9. C.(我)只想在乱世间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征询治国的好办法,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10 .表达诸葛亮临行前百感交集,无限依恋之情,也隐含着他对国内政局和刘禅能否 采纳建议的担忧。【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实虚词的学习和积累是 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 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2)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时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 是“增、册人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 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 充完整。(3)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文中所 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作者的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文中作者直接表达情感的 句子理解,三是结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参考译文:我原本一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只想在乱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