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A《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解析版)-2020-2021学高一语文必修上册“举一反三”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790862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课A《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解析版)-2020-2021学高一语文必修上册“举一反三”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8课A《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解析版)-2020-2021学高一语文必修上册“举一反三”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8课A《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解析版)-2020-2021学高一语文必修上册“举一反三”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课A《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解析版)-2020-2021学高一语文必修上册“举一反三”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8课A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古风(其二十四)李白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蜕咒行人皆怵惕。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注)亭午:正午。中贵:“中贵人”的省称,指有权势的太监。干虹蜕:冲犯 天上的彩虹和云霞。干,冲犯。洗耳翁:传说,尧想让天下给许由,许由认为这些 话污了他的耳朵,就去水边洗耳。跖(zhD:古代传说中造反的领袖,被诬为盗贼。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亭午时分却黯然不见阡陌,可见尘土之大,写出了大车之多与行驶之迅疾。B.诗的第四句中以“连云”状宦官宅第高而且广,直接霄汉,突出

2、其高大连绵。C.斗鸡者路逢宦官,不禁赞叹其冠盖之光彩照人,侧面表现了宦官出行场面的豪华。D. “鼻息干虹蜕”运用夸张手法,活现斗鸡者势焰薄天、不可一世的骄横神态。2.本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简要分析。【答案】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答案】李白这首诗写于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南游岳阳时。开头写岳阳楼 四周的宏丽景色;接着把自己遇赦后的愉快心情,融入眼前景色之中:雁儿高飞,带 走白己的愁苦;月出山口,仿佛君山衔来好月;然后浮想联翩,在岳阳楼住宿、饮 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

3、;最后写楼上凉风习习,衣袖飘飘,多么潇洒自如。这首诗 写岳阳楼,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宏丽美好,人的心情轻松欢乐,交融成一个亦真亦幻的 迷人境界。这个意境与杜甫登岳阳楼的沉郁悲壮有很大不同。在艺术风格上,杜甫 的登岳阳楼基本写实,意旨深用,乂多变化,可用沉郁顿挫概括。李白这首诗用陪 衬、烘托和夸张等手法,想象奇特,笔法洒脱,可用豪放飘逸来概括。【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比较阅读一般涉及形式、内容以及主题,解读时应 该结合诗人、背景、诗作,抓住关键点进行答题。本题要紧密结合诗境和诗歌的艺术 风格作答。就诗境而言,与夏卜二登岳阳楼描写诗人登岳阳楼极bl远眺天岳山之南 所见到的景象,表现了一时乐以忘

4、忧的闲适旷达的襟怀。全诗没有正面描写楼高,而 是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从俯视、遥望、纵观、感觉等不同角度形容楼之 高,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风格飘逸潇洒。前两句写登高临远俯视所 见到的辽阔景象。“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写仰观天宇所感,鸿雁南飞,月升东 lib荡人心神,触发人的情怀。五六两句极言岳阳楼高耸入云。意在表明在“云间” “下榻”,在“天上” “行杯”,令人快慰。七八两句写酣饮之乐,诗人醉后翩翩起 舞,习习凉风吹拂着人的衣袖,似有仙举之妙。此诗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 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 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

5、成,巧夺天工。这首五律诗,其风格意气豪放,境界阔大,抒 情写景有一种长风浩荡的笔力。这首诗写岳阳楼,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宏丽美好,人的 心情轻松欢乐,交融成一个亦真亦幻的迷人境界。这个意境与杜甫.登岳阳楼的沉郁 悲壮有很大不同。就手法而言,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 漂浮登岳阳楼基本写实,没有得到亲朋故旧一字音信,年老体弱之身只剩一叶孤 舟。而李白的诗中,“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是烘托,“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 杯”是夸张,二者手法也不相同。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各题。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 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

6、的;意是瞬息万变,是缥缈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 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 近似。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 切美术作品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文学作品也是同样。譬如论语“子在川上日: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 句话,绝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 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如果说详细一点儿,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 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吗?过去的 事物不就永远过去绝不回头吗?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

7、!”但是纵使这样 说去,还没有尽意。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 的演义就值得玩味多了!誓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城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四十字把乡村风景写得多么真切!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 未提及。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宏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 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渊穆和平愉快的景象。白香山在琵琶行 里形容琵桂声音暂时停顿的情况说:“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 暗恨生,

8、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之美的滋味。著名英国诗人济慈 在希腊花瓶歌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道理。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 的,有些是含蓄的。这种分别在眼睛上尤其容易看见。中国有一句谚语说:“金刚怒 目,不如菩萨低眉。”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凡看低头闭目的 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最有趣的就是西洋爱神的雕刻,他们男女都是瞎了 眼睛。这固然根据古希腊的神话,然而实在含美术的道理,因为爱情通常都在眉目间 流露,而流露爱情的眉目是最难比拟的。所以索性雕成盲目,可以耐人寻思。当初雕

9、 刻家原不必有意为此,但这些也许是人类不用意识而自然碰的巧。以上是从各种艺术中信手拈来的几个实例。把这些个别的实例归纳在一起,我们 可以得一个公例,就是: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 与其吐肚子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的 头脑里所产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深刻。换句话说,说出来的 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流行语中有一句说:“言 有尽而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推广地 说,美术作品之所以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 的一大部分,这

10、就是本文所谓无言之美。(摘编自朱光潜无言之美)1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要以言达意,但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语言和抽象情感却有很大差别,文学创作者 不追求用文字很好地表情达意。B.论语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没能表达出孔子当时的心境,这个例子证 明了文字不能完全地传达情感的道理。C.琵琶行中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表现了听者沉默渊穆、和 平愉快的感受,体现了音乐的无言之美。D.欣赏者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时,所产生的印象常常特别深刻,这是欣赏者和创作者碰 巧所得,并不是创作者刻意为之。1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文学不追求用

11、文字语言来完全传达情意的观点出发,拓展开来,论述了各种 艺术作品都不必追求完全地表达情意的道理。B.文章在分别举出了文学、音乐、雕像的实例的基础上,总结了艺术创作的共同点, 顺势解释了 “无言之美”的内涵。C.围绕着“无言之美”这个话题,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表达情意时要含蓄或留一部 分空白的重要性和可行性。D.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论述了美术作品的美更在于含蓄的道理, 使抽象的美学原理变得浅显易懂。1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要想让欣赏者获得的美感更加丰富深刻,就需要创作者在表现思想情感时,稍微含 蓄,甚至留有一部分空白。B.关雎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存菜之形,用

12、直白的语言抒发思慕之情,做到了完全地 表情达意。C.归园田居写景的精妙之处证明了中阔古典诗词蕴含丰富的无言之美。D.已表现出来的美利无言之美,都属于艺术作品的美,这两种美各有特色,如果能够 协调融合,将更具感染力。【答案】C12. C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 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 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 选正确的一项。A项中“具体的语言和抽象的情感有很大差别,文字不能很好地表情达 意”错误,原文第一段为“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

13、意旨”。B项中“没能表达 出孔子当时的心境”错误,原文是“绝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D项 中“这是欣赏者和创作者碰巧所得,并不是创作者刻意为之错误,原文是“当初雕 刻家原不必有意为此,但这些也许是自然碰的巧”。故选C。12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 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 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 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C项中说“逐层 递进”错误,文章主体部分是并列结构。故选C。13 .本题考

14、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 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 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B项中“做到了完全地表情达意”错误,结合文意可知,歪曲了关雎的含蓄美,情意决不 是完全可以言达的。故选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永远的李白刘雪枫农历岁末,一个温暖的冬日,我们以李白的方式纪念李白的1300岁。1300年,李白飘逸的身影不仅没有模拗,反而越来越清晰,那是他离我们越来越近的缘故吗?1300年,李白的诗篇于我们不仅没有隔世绝代之感,反而越来越生动鲜活,内涵丰富,那是因为我们

15、有了音乐的李白吗?李白是中国的,李白同时也是世界的。这种观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意义。100 年前,以李白诗为代表的中国诗被译成法文和德文,分别以美玉集和中国之笛 这样浪漫的名字在西方结集出版。对于大诗人庞德用英文翻译的李白的诗歌,艾略特 认为“是对英语诗歌进程持久的、决定性的贡献”。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无疑是作 曲家马勒根据中国之笛中四首李白的诗谱写的大型声乐交响曲大地之歌(又叫 尘世之歌)。李白诞辰1300周年同时也是马勒去世90周年,欧美的乐团大多数都 上演了大地之歌,同时纪念东西方的两位文化名人。唐诗是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的顶峰,李白是站在这个顶峰之上的巨人;李白是 中国文化中最让人引

16、以自豪的符号,同时也是跳出传统程式的异教,1000多年来,随 着他不朽诗篇为人传诵,他狂放飘逸、特立独行的诗人气概也让人心潮澎湃、激动不 已,他灵动奇丽的诗以及坎坷曲折的人生际遇激活了后代众多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不 论是文学、音乐、戏剧,还是绘画、舞蹈、雕塑等,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位大诗人伟岸 傲立的身影,也能透过这些作品感受到诗人那份与天地精神独往来的人文情怀。今 大,我们为了纪念李白,不仅有诗的纪念。我们有音乐的纪念,有舞蹈的纪念,有戏 剧的纪念,还有书画等艺术作品的纪念,还有李白的英文诗、法文诗、德文诗、日文 诗的纪念。这些纪念恰到好处地将“李白与现代”和“李白与世界”两条线索贯穿并 交织起来

17、,为我们在这样一个纪念的年代里,展示了一个跨越1300年的李白,一个离 我们最近的李白。大型现代舞剧梦白是广州现代歌舞团为纪念李白诞辰而特意创作的。舞者用现 代舞蹈语汇和现代音乐表现了诗人性格的不同方面,他们使李白的形象虚中有实,实 中有虚。这不是一个穿长袍束高冠的李白,他是长存人们心中的另一个始终具有现代 感的李白。一个衣着、服饰与我们无异的李白。交响音乐会明月出天山以郭文景的 交响合唱蜀道难和周龙的唐诗四首为核心内容,又辅之以数首根据李白诗谱写 的交响声乐作品。如果说,周龙的唐诗四首更多强调的是包括李白听蜀僧溶弹琴 等在内的诗篇的意境和高雅的文人气质,那么郭文景的蜀道难所呈现的便是一种在

18、自由状态下创作的远离古典倾向的自然的情感释放。作曲家根据李白诗歌所提供的绚 丽意象,在音乐素材的处理上选取的是更民间化的角度,所释放的是“我”对家乡的 感觉。诗歌剧场天地太白是本次系列纪念活动的压轴大戏,它不同于一般的诗歌 朗诵会,而更多考虑从诗歌艺术本身出发,强调一种视觉、听觉和美学意境的整体设 计感。整场演出围绕李白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篇展开,著名作家韩静霆撰写的剧本将李 白的代表作与他的人生品格和命运悲欢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朗诵、交响音乐、歌曲 以及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的整体烘托,传递着诗人对人生、自然、永恒的情感体脸, 同时也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现代人对李白的思考、发问以及对自我的反观。李白是说

19、不完道不尽的。李白是永远的。”昔人已乘黄鹤去”,但是李白请留 下,每个人心中都有你的位置,“你,需要我们的理解;我们,需要你的表达。再铸 民族魂,弘杨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就从纪念李白开始吧。(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们以李白的方式纪念李白的1300岁”,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选择了富有浪漫 主义色彩的文学形式来纪念李白诞辰1300年。B.诗歌剧场天地一一太白强调一种视觉、听觉和美学意境的整体设计感,从不同 角度展示了现代人对李白的思考、发问以及对自我的反观。C.现代舞剧梦白让人们感受到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李白形象,他是长存人们 心中的另一个

20、始终具有现代感的李白。D.文章语言优美而具有感染力,特别是对现代舞剧梦白、诗歌剧场天地一一太 白的精心描写,让人们体会到蕴藏在字里行间的对李的思念之情。16 .为什么说“李白是中国的,李白同时也是世界的”?17 .从全文看,“李白是永远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15. C16 .李白是中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所以说“李白是中国的”;李白的诗作被翻译 成多国文字,在他诞辰1300年,欧美的乐团大多数都上演了大地之歌,以纪念东 方的这位文化名人,所以说“李白同时也是世界的”。17 .对李白的纪念传递着李白对人生、自然、永恒的情感体验。对李白的纪念展 示了现代人对李白的思考、发问以及对自我的反

21、观。纪念李白有利于再铸民族魂,弘 扬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 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 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 选不正确的一项。本题C项“让人们感受到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李白形象”说法错 误,原文是“他们使李白的形象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败选C。18 .本题考杳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 评价D。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感知并理解文章内容,然后将题干所给语句回归原 文,结合语句所处位

22、置及上卜.文语境锁定答题范围,最后认真思考后再归纳整理答 案。本题这个句子出现在文章开头部分,所以需要结合全文来思考。“李白是中国 的”是说李白在中国的影响和地位,这一点比较好概括;”李白是世界的”,是说李 白在世界的影响,从全文看,文中不仅写到了李白的诗歌被译作多种语言,还写到了 世界各地纪念李白诞辰一千三百年的活动,把这些信息筛选出来加以归纳总结,就可 以得到答案。1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归纳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FI首先要整体感知文 章内容,然后结合题干要求梳理文章写作思路,最后筛选文章中关键语句归纳答案。 本题题干要求是“从全文看,“李白是永远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题干中

23、的“永远的”意味着李白不会过时,他的精神、思想会一直影响着现在的人,并会影响 以后的人,因此考生需要梳理出李白从哪些方面影响了现代人,然后归纳出答案。倒 数第二段,作者说对李白的纪念“传递着诗人对人生、自然、永恒的情感体验,同时 也从不同角度展示现代人对李白的思考、发问以及对自我的反观”,最后一段作者说 “再铸民族魂,弘扬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就从纪念李白开始吧”,由这些信息考生 就很容易筛选出答案了。四、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杜甫是语言的大师,将社会现象 成高度概括的诗句,是他的特殊才能,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他还能将雄浑壮 阔的艺术境界和细致入微

24、的表现手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取得 之势。李白常用风驰电掣、的手法,取得雄浑壮阔的效果;杜甫则常用体贴入 微,精雕细刻的手法取得雄浑壮阔的效果。意象密集是杜诗的一大特点,如“()”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杜诗的风格向来用“沉 郁顿挫”四个字概括,这和他忧国忧民的思想、的感情有密切的关系,秋兴八首便是最能代表其风格的作品,如“丛菊两开他日泪”。除了沉郁顿挫之 外,杜诗风格的另一面是“箫散自然”,闲适的情趣,安静明秀的境界,形成了这一 特色,如“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和李白一样也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仁爱与忠厚,在后世得到广泛的 认同,这是中华文化精神的重要方面。我

25、们并不否认宋人所强调的杜甫之忠君,但并 非不认为这就是他最可宝贵的品格,对与忠君并举的爱民之情常常被等而下之。其实 与忠君相比,爱民才是他人格的核心,也更为宝贵。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他们 同时出现在盛唐的诗坛上,其是中华文明史的一大奇观。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提炼咫尺天涯雷厉风行腾挪跌宕B.凝练咫尺天涯雷厉风行跌宕起伏C.凝练咫尺千里大刀阔斧腾挪跌宕D.提炼 咫尺千里 大刀阔斧跌宕起伏.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C.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D.风急天高猿啸哀,

26、渚清沙白鸟飞回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并不否认宋人所强调的杜甫之忠君,而与忠君并举的爱民之情常常被等而下 之,但并非不认为这就是他最可宝贵的品格。B.我们并不否认宋人所强调的杜甫之忠君,但并不认为这就是他最可宝贵的品格,而 对与忠君并举的爱民之情常常被等而下之。C.我们并不否认宋人所强调的杜甫之忠君,而对与忠君并举的爱民之情常常等而下 之,并不认为这就是他最可宝贵的品格。D.我们并不否认宋人所强调的杜甫之忠君,但并非不认为这就是他最可宝贵的品格, 而与忠君并举的爱民之情常常被等而下之。【答案】D18. DC【解析】18.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解答词语题

27、,一般从以下地方思考:注意词语潜在的 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要注意词语使范围,搭配的对象;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 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1. c 2.以许由自比,表明自己不慕荣利、不苟流俗的情怀,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以议 论作结,将宦官、斗鸡者这些骄横跋扈之人比作盗跖,加深了批判意味。喑讽当时 统治者不辨善恶,无德无能之徒黄腾达的社会现实,愤慨之情溢于言表。【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牛.时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 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 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

28、,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 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 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 答案。C项,五、六两句的描写对象是斗鸡者,不是写宦官的。写作者路遇斗鸡者,不 禁赞叹其冠盖之光彩照人,侧面表现了斗鸡者出行场面的豪华。故选C。1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从诗歌的标题、 作者、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关键词、注释等入手。本诗前八句描写的两种人:一是多 黄金的中贵人(宦官),一是

29、不可一世的斗鸡者。显然这两种人是诗人批判的对象。“世无洗耳翁”中运用了许由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像许由一样不慕名利、不苟流俗的 情,怀。“谁知尧与跖”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将宦官和斗鸡者这些骄横跋扈的人比作 盗跖进行批判。前八句写到宦官和斗鸡者的荣华富贵,飞黄腾达,暗讽当时统治者不 辨善恶,无德无能之徒飞黄腾达的社会现实,愤慨之情溢于言表。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小至杜甫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残,吹葭六瑁动浮灰。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提炼,指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从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提取(所要的东西),比喻文艺 创作和语言艺术等弃芜求精的过程。凝练,指(

30、文字)紧凑简练。文段中用于从社会现 象中提取,而不指文笔,所以用“提炼”。咫尺天涯,形容距离虽然很近,但很难相见,就像在遥远的天边一样。咫尺千里, 比喻距离虽近,却像远隔千里那样难以通行或难以相见,也形容在不大的画幅内展现 出辽阔深远的景象。文段中指杜甫的诗歌意境深远,故选“咫尺千里”。雷厉风行,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 声势猛烈,行动迅速。大刀阔斧,比喻做事情果断而有魄力。文段中用于修饰李白写 诗歌的手法果断而有魄力,故选“大刀阔斧”。腾挪跌宕,表示起伏动作大,气势雄浑。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 喻音乐声忽大忽小和故事情节的曲折。文段中指的是

31、杜甫诗歌情感变化大,故选“跌 宕起伏”。故选D.本题考查句子衔接的能力。句子的衔接要求语句连贯,顺序合理,过渡要自然, 上下文必须互相照应。一般遵从以下几点:陈述对象要一致;前后句式,句子结构要 一致;看语句顺序,要符合思维逻辑;看词语照应,考虑词脉的相承性;看画面色 调,看画面的相融性:看上下文押韵,看音韵的和谐性;看标点符号,考虑结构的层 次性。作答本题,可根据对语段内容的感知与理解,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判断。根据上 文”意象密集是杜诗的一大特点”可知,括号处要选具有“意象密集”这一特点的诗 句,而“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一联中选用风、天、猿、渚、沙、鸟六 个意象,意象密集,

32、故括号内应选该联。故选D。19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解答语病类题目,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 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等。本题中,杜甫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仁爱与忠厚,所以“忠君”和“爱民”是 杜甫的两种非常重要的精神,所以两句话要放在一起,排除B、D两项。A项,“并非 不认为”表肯定,意思是认为这就是他最可宝贵的品格,而后文说到“其实与忠君相 比,爱民才是他人格的核心,也更为宝贵”,说法矛盾,排除A。故选C。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注)这首诗是杜甫在大历元年居夔州时所写,此时杜甫的生活比较

33、安定。小至:冬 至日的前一天。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是说冬至到来,白昼变长,阳气渐舒,这就意味着春天也即将到来。B.第三句写刺绣女工因白昼变长而可以多绣几根彩线,显示出节气的变化。C.颈联描写了春日景致,岸边柳条嫩绿,山中腊梅迎寒开放,充满生机。D.全诗围绕“小至”来写,叙事、写景、抒情三者兼备,富有生活情趣。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3. C4.冬至这一节气的到来和眼前景物让诗人联想到了故乡,诗人内心涌起对故乡和亲 人的思念之情;想到故乡和异乡的景物没有什么不同,诗人举酒尽兴,体现了诗人 乐观豁达的胸襟和享受生活的情怀。【解析】3.本题

34、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LI,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 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 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 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C项,”描写了春日景 致,岸边柳条嫩绿,山中腊梅迎寒开放”赏析有误,“小至”说明诗句描述的是冬日 景象,颈联中的“待” “将” “欲”都说明是即将进入春天,但春天还没有到来。颈 联描写的是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故选C。4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分清楚诗句中哪些写 景,哪些写事,哪些写情;其

35、次要结合整首词弄明白作者的感情是什么,进而深入理 解诗句的含义与作者的思想感情。本题虽问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但仍要 结合全诗来理解。律诗的结尾一般直接表明诗人的思想情感,但也是在前面写景叙事 的基础上进行。全诗紧紧围绕“小至”这一时令,叙事、写景、抒情,充满着浓厚的 生活情趣。首联是说冬至后白昼渐长,阳气渐舒;冬至既到,春天也就不远了。颔联 承接首联第一句,写刺绣女工因白昼变长而可多绣几根五彩丝线,用来测时令变化的 律管已飞出了浮灰,预示着新的节气到来。颈联写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的梅花冲 破严寒将要绽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尾联写眼前景物唤起了诗 人对故乡的回忆,诗

36、人虽然身处异乡,但这里的景物与故乡的没有什么不同,因此, 让小儿斟上酒来,一饮而尽,体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和乐观豁达的胸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白帝3杜甫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诗人寓居夔州期间。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照应题目,写白帝城云雨翻腾的景象:云气从城门湎出,大雨倾盆而下。B.颔联对句工巧,写出了黑云压城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读来令人有身临其境之 感。C.诗歌前两联以风雨起兴,为后两联展现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社会面貌

37、作铺垫。D.尾联以孤苦无依的寡妇被搜刮净尽、哀愁恸哭的悲剧形象,控诉黑暗的社会现实。6 .诗歌的颈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B5. (1)诗歌的颈联表达了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思,即对安宁的 渴望,对战争的厌恶,对乱世百姓的同情。(2)颈联用了对比的手法,以“戎马”和“归马”进行对比,用“归马”的安逸反衬“戎马”的劳累、紧张,突出了战乱对百 姓生活的侵扰;以往昔“千家”和战乱后仅余“百家”进行对比,揭示了战乱造成的 生灵涂炭、十室九空的恶果。诗句对比鲜明,感情强烈,富有感染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

38、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 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 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3项,“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错误,首联“雨翻盆”表明大雨已至,颔联承“雨翻盆”而来,具体描写雨景; 而且上句“雷霆斗”指水声雨声夹杂在一起竟使人如闻雷霆一般,故气氛“紧张激 烈”,而非“沉寂”。故选&.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品味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 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诗歌

39、的颈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结 合诗句简要分析”,然后理解颈联的意思,结合全篇体会其中的情感,并分析表达这 种情感的方式。首先看颈联写了什么,“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是所见 之情形,荒原上闲蹈着的“归马”和横遭洗劫后的村庄,结合注释“此诗写于安史之 乱后诗人寓居夔州期间”可知,这里展现出的是乱后的情形,可见此时国家动荡,民 不聊生,而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就是战乱,表达出对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对百姓的同 情,对安宁生活的向往。然后分析颈联所用的技巧,“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 家存”,前一句提到“戎马”和“归马”,一个“不如”将二者进行比较,这是使用 对比的手法,“戎马”

40、是劳累的,“归马”是安逸的,戎马劳累是战乱造成的,突出 战乱对百姓生活的影响,后一句“千家”是之前的情形,“百家存”是战乱后的情 形,二者进行对比,而导致这一变化的还是战乱,揭示出战乱造成生灵涂炭的恶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上句写所闻,泉水淙淙,犬吠隐隐;下句写所见,桃花带露,浓艳耀目。看 来,诗人是缘溪而行、穿林进山的。6 .首联下句中的“带露浓”三字,除了为桃花增色外,还点出了人山的时间是在早 晨,与下一联中的

41、“溪午”相映照。C.颔联写诗人在林间小路上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却没有听 到道院打钟的声音。D.尾联通过问讯的方式,从正面写出了 “不遇”的事实,又以倚松两三的动作写出了 “不遇”道士的惆怅。8.颈联中的“分”“挂”的使用,妙在何处?【答案】. D7 .“分”字,化静为动,表现了野竹的高大参天,刺破了空中的青色云气,也写出 了云雾的浓密飘动感。“挂”字,化动为静,写出了山峰的陡峭峻拔和山泉的垂直 下落的情状。两个字生动形象,突出了道土居所之景的奇丽壮观。【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 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

42、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 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 概括。D项,“从正面写出”错,“无人知所去”,即问过别人,无人知道道土去处,这是从 侧面写“不遇”的事实。故选D。7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一般要指出该字的 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包括对所用 表达技巧的分析工颈联写的是诗人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一一道土不在,唯见融入清 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己。诗人用笔巧妙而细腻:“野竹分青霭”用了一 个“分”字,用来描画野竹、青霭两种近似的色调汇成一片绿色,既写出

43、了野竹的高 大,可刺破空中的云气,也表现了云霭的浓重;原本是静景,一个“分”字,化静为 动。“飞泉挂碧峰”用一个“挂”字,显示白色飞泉与青碧山峰相映成趣,显然由于 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才游目四顾,细细品味起眼前的景色来。“挂”字写山泉 像是挂在山峰上,写出了山峰的陡峭和山泉垂直下落的情状。山泉下泻本是动景,一 个“挂”宇,化动为静。从作用上看,这两个动词的巧妙运用,突出了戴天山道士居 所之景的奇丽壮观。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她集,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山色远寂

44、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久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注)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孔父即孔子。王粲,东汉末 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8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 很长,直到正午才散。B.诗人冬季出行,蚊蚣仍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一路行 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 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

45、使诗歌音韵 铿锵,全诗体现了 “沉郁顿挫”的风格。10 .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答案】9. B10.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 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 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B项,“岸边的野鸭被诗 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错误,据诗句“

46、人远凫鸭乱”可知是人已经走远野鸭才乱 入河中,写出环境的幽僻。故选3。9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 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这是针对 全篇设题,然后结合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诗中的景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语来 分析情感。从诗中来看,“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绮丽”壮观”描写通泉山水的壮丽美 好,表达了诗人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伤时愧孔父”,诗人借孔子叹风、泣麟的典 故,表达自己“伤时”之痛,即生不逢时的苦闷;“我生苦飘零”,“苦”字道尽诗 人飘零他乡的哀痛;“去国同王粲”是借王粲在国家动乱之时无奈依附刘表的典故, 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考生可以结合这些内容分析作答。10 .请将杜甫这首诗与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进行比较,说说它们同是写登岳阳 楼之感,但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