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教材版:课时分层作业2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教材版:课时分层作业2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时分层作业(二)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一、选择题L (2021 海南海口二模)由于秦之统一,从前华夏夷狄之分而治之之局面 亦随即消融,而成为一个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之社会。全国人民生活于同一 幅员,沐浴于同一文化。这主要说明秦的统一()A.使各民族生活习俗趋同B.扩大我国疆域并形成基本格局C.促使我国人口数量增加D.使中华民族遂融凝会合成一体D 根据题干可知,秦统一后逐渐消落了各地之间的差异,形成了共同的 文化,这说明秦的统一使中华民族逐渐融合为一体,应选D项;“习俗趋同” 的说法过于夸大,排除A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秦朝统一后中华民族的交融, 没有涉及疆域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多,排
2、除B、C两项。2. (2021 山东潍坊模拟)秦朝的九卿有掌宗庙礼仪的奉常,掌宫廷警卫的 郎中令,掌宫门屯卫的卫尉,掌御用车马的太仆,掌刑法的廷尉和掌山海池泽之 税及皇帝生活供应的少府等。这说明秦朝()A.皇帝制度最终确立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具有家国一体观念D.形成分层管理的中央体系C 根据材料“掌宗庙礼仪掌宫廷警卫掌宫门屯卫掌山海池 泽之税及皇帝生活供应”等信息可知,秦朝这些中央官职的设置既有对国家政府 的管理职能,又有对皇帝宫廷事务的管理职能,这说明秦期具有家国一体观念, 应选C项;皇帝制度重在强调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住,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 项;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主要标志是废分
3、封立郡县,排除B项;材料反映 了九卿官职的具体职能,没有表达分层管理,排除D项。3.(2021 辽宁沈阳三模)秦朝的地方行政设置中,县、乡一级的正式官员 是县令和乡啬夫。但里耶秦简中却记载秦统一后在东方六国的故地大量使用 了守丞、乡守这种临时性的代理官员。这说明秦朝()A.地方官员权力被削弱B.政府行政效率低下C.尊重东方六国的传统D.官僚制度尚不完善D 材料所述这种临时性的代理官员大量出现说明秦朝的官僚制度尚不完 善,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地方官员的权力变化,A项错误;材料没有表达 政府行政效率的高低,排除B项;题干中虽然提到东方六国,但无法表达使用 临时性的代理官员是东方六国的传统,排除C
4、项。4. (2021 -山东烟台二模)秦朝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 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C.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政治体制C 在秦朝时期,军国大事先由朝臣商议再交皇帝决断,可以集思广益,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体制下的决策失误,C项正确;朝议制度不能强化中 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与控制,A项错误;朝议制度下,军国大事的决策权仍掌握 在皇帝手中,君权并未遭到弱化,B项错误;秦朝在君主专制政体中实行朝议的 做法,是君主专制的手段,并未产生“民主观念”,D项错误。5. (2021 山东滨
5、州模拟)秦始皇东巡时选拔了齐鲁儒生博士 70余人作为随 从。其儿子扶苏、公子高面对死亡时,都强调对忠孝的恪守。汉兴之后,续传儒 家经典的伏生和为汉制礼作乐的叔孙通都是秦时传习儒学的博士。材料说明 ( )A.焚书坑儒未必发生B.儒学在秦代占有一席之地C.秦代治国法儒并重D.汉代儒学与秦代一脉相承B 秦始皇东巡时选拔了齐鲁儒生博士作为随从,其儿子扶苏、公子高都强 调对忠孝的恪守,伏生和叔孙通都是秦时传习儒学的博士,这说明儒学在秦代占 有一席之地,应选B项;材料未表达“焚书坑儒”,排除A项;秦代采用法家 思想治国,排除C项;汉代儒学尤其是董仲舒的新儒学与秦代儒学有明显的区 别,排除D项。6. (20
6、21 湖北武汉二模)秦朝大兴土木,人口流动频繁,“丁壮丈夫西至临 跳、狄道,东至会稽、浮石,南至豫章、桂林,北至飞狐、阳原 O这一现象反 映了()A.统一王朝的建立B.古代疆域基本奠定C.行政区划的变革D.政府治理能力提高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修建大型工程的主要原因是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确实立可以有效地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即政府治理能力提高,D项正 确。7. (2021 山东淄博质检)郡国庙制是西汉特有的产物。汉初,皇帝屡次下 令在郡国广建皇室宗庙,汉武帝时期及以后,郡国庙制的存在不断遭到质疑并逐 渐被废止。这一变化反映了()A.宗法观念日益淡化B.王国问题得以彻底地解决C.思想控制趋
7、于严密D.郡国庙制服务于现实政治D 汉初在郡国广建皇室宗庙是为了强化其统治的合理性与正当性;汉武 帝时逐渐被废止是为了解决地方封国对中央的威胁,维护统治秩序,这一变化说 明郡国庙制服务于现实政治,应选D项;郡国庙制被废止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宗法观念没有日益淡化,排除A项;“彻底地解决”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 材料未涉及思想控制的手段,排除C项。8. (2021 天津二模)比照分析下面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最能说明()A.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都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兀封五年前1
8、06年108郡、国B.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逐步解决C.中央行政制度进行了调整D.西汉历代统治者积极开拓疆域B 根据材料可知,从汉高帝十二年到汉武帝元封五年,西汉朝廷直接管辖 的郡级政区由15郡开展为108郡、国,尤其是汉景帝以后郡级政区快速增加,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汉景帝、汉武帝持续削弱封国势力的成果,特别是汉武 帝公布推恩令,使大的王国被分成较小的侯国,无力对抗中央,西汉诸侯王国与 朝廷矛盾逐步解决,故B项正确;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缩小,故A项错误;材 料反映的是朝廷直接管格的郡级政区的变化,与“中央行政制度”无关,故C 项错误;材料只涉及汉高帝、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几任帝王,未表达“西汉
9、 历代统治者”,D项错误。9. (2021 山东滨州模拟)汉书公孙弘传载:“(丞相公孙弘去世后) 李蔡、严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釐继踵为丞相,自蔡至庆,丞相府客 馆邱虚而已,至贺、屈蓬时坏以为马厩、车库、奴婢室矣!”该现象出现的主要 原因是西汉()A.中央集权的强化B.丞相更替的频繁C.社会经济的凋敝D.中枢机构的调整D 材料“自蔡至庆,丞相府客馆邱虚而已” “至贺、屈釐时坏以为马厩、 车库、奴婢室矣”反映出丞相府招募人才的客馆后来变成马厩、车库和奴婢的住 房,表达出西汉时期实行了中外朝制,丞相权力缩小,失去了招揽人才的权力, 即西汉中枢机构的调整,应选D项;中央集权强调的是中央对地方
10、的控制,排 除A项;丞相府客馆功能的改变反映的是丞相权力的变化,丞相更替的次数频 繁、社会经济凋敝不是导致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B、C两项。10. 从汉武帝时起,春秋决狱成为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断案形式。在案件审 判中,碰到有关伦常而无明确法律规定,或有法律规定却与伦常有悖时,根据儒 家经典春秋所载有关事例及其表达的道德原那么作为断案的依据。这一历史现 象有利于()A.强化儒学独尊地位B.彰显法律的公正性C.推动商品经济开展D.完善儒学理论体系A 由材料中汉武帝时起儒家经典和其表达的道德原那么成为断案的依据可 知,儒学不仅是学术思想,还用于司法,这有利于强化儒学独尊地位,应选A 项;儒家的伦理
11、道德是强调亲情伦理,与一视同仁的法律不同,并不一定是公平 公正的,故儒学入法不能彰显法律的公正性,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从汉武 帝时起把儒家经典作为判案的依据,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开展,且是补充了法律内 容而非完善儒学理论体系,排除C、D两项。11. (2021 辽宁沈阳质检)西汉初期每遇重大灾异事件,皇帝多自责罪己; 西汉末期,皇帝每遇灾异事件那么罪及三公;到了东汉,因灾异事件被免职的三公 人数大大增加。这一现象反映出()A.君主权力不断强化B.行政追责制度成熟C.儒学理论限制皇权D.三公地位不断上升A 皇帝逐渐将责任转移到大臣身上,说明君权不断加强,应选A项;灾 异属于自然事件,并非人为原因,
12、与行政追责制度无关,排除B项;“天人感 应”理论确实具有限制皇权的作用,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说明 的是三公的地位不断下降,排除D项。12. (2021 辽宁新高考调研)西汉时期,针对废除盐铁官营的呼声,桑弘羊 指出:盐铁官营是“国家大业,所以制四夷,安边足用之本,不可废也”。他主 张盐铁官营的主要理由是()A.巩固边防维护统一B.增加国家财政收入C.打击地方豪强势力D.加强中央经济控制A 由题干中的“制四夷,安边足用之本”可知,桑弘羊认为盐铁官营是 为了巩固边防和维护统一,应选A项;盐铁官营确实可以有助于增加国家财政 收入、打击地方豪强势力和加强中央经济控制,但这均与题干主旨不符,
13、排除B、 C、D三项。13. (2021 辽宁适应性测试)据史记记载,汉武帝屡次派使节携带大量 钱财布帛出使西域诸国。在大宛国一带,“以蒲陶(葡萄)为酒俗嗜酒,马嗜 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 那么离宫别观旁尽种蒲陶(葡萄)、苜蓿极望”。这一记载反映了()A.葡萄、苜蓿种植已普及 B.政治交往促进经济交流C.西汉社会风俗发生变化D.“丝绸之路”完全形成B 汉朝派遣使者出使西域的过程中引入西域的葡萄和苜惹,丰富了内地的 经济生活,说明政治交往促进了经济交流,应选B项;“种植已普及”的说法 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仅表达了对西域水果、植物的引进,不能说
14、明西汉 社会风俗的变化,排除C项;“丝绸之路”在汉武帝时期刚刚开创,“完全形成” 说法错误,排除D项。14. (2021 山东新高考联盟二模)图1、图2是中国不同地区出土的汉代画 像石(砖)的拓片。这些拓片反映出()陕西省榆林市博物馆藏 四川出土的汉代二牛东汉牛耕画像石拓片犁田画像砖拓片图1图2A.汉代南北方地区生产力都有所开展B.汉朝我国耕犁技术已经相当成熟C.陕川两地到汉代开始使用铁犁牛耕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A 通过观察图1、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画像石(转)的拓片描绘 的内容说明四川、陕西在当时农业生产中出现了 “二牛一人犁耕法”,说明当时 南北方生产力都有所开展,A项
15、正确;标志着古代中国耕犁技术成熟的是唐代曲 辕犁的创造,B项错误;仅由两幅汉代铁犁牛耕画像不能说明陕西、四川是在汉 代“开始”使用铁犁牛耕的,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占主 导地位,D项错误。15. (2021 辽宁大连双基测试)有学者认为秦汉之际存在必待解决的四个问 题:一种大一统的学说;一个极自然的尊君理论;一种均富安民的政策;对有才 之土予以正当的出路。秦汉之际这些问题的解决()A.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初步确立B.有利于加强相权以抗衡皇权C.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开展的基础D.强化了贵族政治的社会局面C 由题干“大一统” “尊君” “均富安民” “对有才之士予以正当的出 路”信
16、息等可知,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即奠定了统一多民族 国家开展的基础,应选C项;中央集权制度的初步建立只是从中央与地方的关 系角度说的,不能涵盖题干中的四个问题,排除A项;“尊君”是加强皇权, 不会加强相权,B项与之相反,且不能涵盖题干中四个问题,排除;“对有才之 士予以正当的出路”是在实行官僚政治的方向,而不是贵族政治,且D项不能 涵盖题干中四个问题,排除。16. (2021 北京昌平区高三抽测)汉书是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记载 了西汉一朝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以下记载属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 ( )A. “其有功者上致之王,次为列侯,下乃食邑”B.“诸将破七国,斩首十余万级
17、,追斩吴王源于丹徒”C.“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D.“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C 依据材料可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实施推恩令,即“诸侯 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使王国越分越小,最终名存实亡, 应选C项;“其有功者上致之王,次为列侯,下乃食邑”反映的是汉初以功论 赏,实施分封,排除A项;“诸将破七国,斩首十余万级,追斩吴王沸于丹徒” 反映的是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排除B项;“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 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反映的是古代帝王重视农事,以农为本,减民之税, 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7 .(2021 辽宁葫芦岛期
18、末)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2分)材料秦文化政策带有很大的逆反心理和明显的报复心理。早在秦统一之 前,秦人就备受歧视,秦文化不为六国文化所容;秦统一后,六国旧贵族和诸多 儒生仍然蔑视秦国文明,诽议秦政,甚至在朝廷公开毁议秦政。骄傲的秦国,趾 高气扬的秦始皇,被激怒了,他们再也不能忍受这种屈辱,不能容忍任意诽谤朝 政。更不能纵容儒生们继续反秦。这是秦实行文化征服、兼并政策的导火索,也 是秦文化统一政策的一个根源。根植在秦始皇内心深处的暴烈、刚愎、功利等特 性被诱发,秦文化政策的失误也就暴露出来了。胡鸣焕秦亡新论评论材料中关于秦文化政策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 展开评论;观点
19、明确,史论结合)解析首先,材料中关于秦朝文化政策的观点不止一个,考生最好选择自 己容易评论的一个,而不是两个,因为一个观点更容易评论清楚。比方,秦文化 政策带有很大的逆反心理和明显的报复心理;秦实行文化征服、兼并政策的导火 索是儒生诽议秦始皇和秦政;秦文化统一政策的根源是儒生诽议和反对秦朝;等 等。其次,考生需要就自己选择的观点进行判断和评价,也就是自己是否同意材 料中的观点。再次,根据自己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中的信息进行评论, 注意要做到论从史出和史论结合,即要有理有据。最后,总结陈词,说明自己的 论证是正确的即可。I答案观点:同意材料中秦文化政策带有很大的逆反心理和明显的报复心 理的
20、观点。(2分)评论:周初秦为西部蛮夷小国,至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国。初期贫弱,风俗 野蛮,被六国歧视。经商鞅变法,秦用法家治国,国力增强。法家强调“赏罚” 两面,“法术势”三刀。这与西周推行的礼仪教化完全背离。秦用此文化政策“富 国强兵”,既是对周文化的逆反与叛离,又是对其之前所受不公正待遇的报复。 而这一政策也恰巧迎合了战国兼并战争的时代需要,助推了秦灭六国完成统一的 历史使命。秦统一六国后,借鉴前代教训,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 推行文化专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这仍然是文化政策的逆反。面对儒家“法 先王”,儒生“是古非今”秦朝焚书坑儒,加强文化专制。这也算是文化政策的 报复心
21、理。这一政策,最终激化了矛盾,导致秦朝灭亡。(8分)综上所述,面对时代的变局,秦能顺应形势,调整文化政策,结束分裂,完 成统一,值得肯定。但秦文化政策的逆反心理和报复心理,也最终加剧了秦灭亡 的到来。对于文化政策,我们应该顺应形势,与时俱进。(2分)18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12分)材料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 民之父母。礼记大学汉书循吏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 劝民农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有计谋,“好为民兴利”,尽力使百姓富起来。 他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百姓归之, 户口增倍,盗
22、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后汉书杜诗传 载,杜诗,担任郡功曹(官名)时,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作主,由是全郡百姓家 家粮丰衣足。百姓拿他与以前的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南阳 人为纪念这两位太守,修建了一座“二信守祠”,俗称“父母祠“父母官” 一 词由此而来,成为百姓对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官员的敬称。上述材料均据汉书后汉书整理 解读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所述历史现象的认 识。(要求:准确概括历史现象,阐述须有史实依据)I解析首先,根据题意,准确概括历史现象。根据材料“太守召信臣,其 治视民如子” “杜诗,担任郡功曾(官名)时,爱民如子
23、”可得出古代官员爱民如 子;根据材料“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父母官成为百姓对廉洁奉公、关怀 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官员的敬称“可得出百姓视官员为父母;其次,根据题意, 史论结合,概括对上述现象的认识。可以从政治方面(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经 济方面(小农经济),文化上(儒家民本思想)三方面加以论述;最后,对这一官民 间的关系作简要总结。答案例如:现象:古代对官民关系的定位是官员爱民如子,民视官为“父母官”。(2 分)认识:受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影响,出于开展农业生产、保证政府财政收入和 维护统治的需要,官员往往爱民如子;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政治 与伦理相结合,民众把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官员称为“父母 官”,表达了对官员的肯定和爱戴。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有利于缓和官民矛 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农业生产的开展,保证政府财政收入;另一方面,这种 界定也强化了官民的不平等性,不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