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测试文综历史(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测试文综历史(解析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达州市普通高中2022届第一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试题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用直径0. 5mm 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上,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2 .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 再选涂答案括号;非选择题用直径0.5mm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 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 .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4 .本试卷如遇缺页、漏页、字迹不清等,考生须及时报告监考老师。第I卷(选择题).鲁国季氏曾放逐鲁昭公,主持鲁国国政,鲁昭公至
2、死也未能回鲁。晋国的史墨评论说:“王有公,诸侯 有卿,皆有贰(辅佐)也。天生季氏,以贰鲁侯,为日久矣,民之服焉,不亦宜乎? 。史墨的评论反映 TA.分封制度的瓦解B.民本意识的增强C.百家争鸣的现实D.辅贰制的有效性【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天生季氏,以贰鲁侯,为日久矣,民之服焉,不亦宜乎? ”体现的是季氏对民众的重视, 赢得了民心,说明的是当时民本意识萌芽,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分封制的瓦解,排除A项:材料与思想 领域变革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辅佐制度的有效性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秦朝崇尚法治,法律对侵害不同身份者会进行不同的惩处;即使卖身为奴的男子,对身为自由民的
3、妻子 依然拥有“夫权”和家长权。这体现秦律A.蕴含礼治精神B.违背“刑不避大夫”理念C.奉行严刑峻法D.注重维护民众的宗法权力【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即使卖身为奴 男子,对身为自由民的妻子依然拥有夫权和家长权”体现的是儒家的 礼制精神对秦律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与违背“刑不避大夫”理念的说法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 严刑峻法,排除C项;材料与维护民众的宗法权力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刘邦建立西汉后,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实行封国制。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分封自己的23个儿子到 各地为藩王。这些举措意在A.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B.稳定统治秩序C.防范地方割据势力出现D.
4、保护边疆安宁【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推行的郡国并行制及明朝初年分封藩王的行为,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 控制,但是到后期的弊端FI益显露,B项正确;材料与维护国家统一及保护边疆安宁的说法无关,排除AD 项:这些措施最后导致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排除C项。故选B项。【点睛】.有学者对隋书(包括梁、陈、北齐、北周、隋等五朝史)诸传的传主做过一番统计;其中明确出身 胡族的,约占传主总数的六分之一;据考证,李唐一族也有胡人血统。这可以用来说明A.孝文帝改革的成效显著B.胡汉通婚政策的实行C.游牧民族实现了封建化D.民族融合的不断增强【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其中明
5、确出身胡族的,约占传主总数的六分之一”“李唐一族也有胡人血统”体现的是当 时通过婚姻关系推动了民族融合,D项正确;材料与孝文帝改革无关,排除A项;当时胡汉通婚并未上升 到制度层面,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游牧民族实现封建化的说法,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南宋时,“凡进实录,宰臣率史官诣崇政殿以献”,后置礼仪使,逐渐形成一套庄严肃穆而又极其繁琐 的“进书仪”:皇帝服靴袍御殿,焚香、礼拜、受书等。配有“进书仪”的进呈书籍皆与皇帝密切相关, 是皇帝向天下臣民宣示继承先朝政治遗产,开启本朝治道之举。此举的用意在于A.维护等级秩序B.重视对文化的传承C.突出君主有为D.确立理学正统地位【答案】C【解
6、析】【分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进书仪”是皇帝向天下臣民宣示继承先朝政治遗产,开启本朝治道之举,突出的 是开明君主的有为之举,C项正确;材料与维护等级秩序、文化传承及理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无关,排除ABD 项。故选C项。【点睛】.李贽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禀赋之 自然,谓圣人不欲富贵,未之有也。材料反映了李贽A.蔑视传统和权威B.追求社会的平等C.揭露道学家虚伪D.人性解放的观念【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体现的是李贽对人性的肯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思想解放, 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权威的蔑视,排除A项
7、;材料强调的是对人性的肯定,非追求社会平等和揭露道 学家的虚伪,排除BC项。故选D项。【点睛】.太平天国运动为上海土地市场提供了发展契机,土地交易额创历史新高,英法租界实现了土地全部永租, 美租界一跃成为面积最大的租界。以洋行、洋商为主体的土地交易者赚取暴利,塑造了上海高密度土地利 用的城市形态,对上海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材料体现了A.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上海社会近代化B.上海崛起与土地市场的繁荣密不可分C.租界发展是上海城市发展的主要表现D.洋行、洋商成为上海发展的主体力量【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英法租界实现了土地全部永租,美租界一跃成为面积最大的租界”“塑造了上
8、海高密度土 地利用的城市形态,对上海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的是土地市场发展对上海崛起的助 推作用,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破坏,不利于近代化的发展,排除A项;租界是中 国主权丧失的表现,非城市发展的表现,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上海发展的主体力量,排除D项。故选B 项。【点睛】.在纪念黄花岗起义的活动中,民国初期的人们通过祭文、诗词、剧本、采访等方式,加深了对黄花齿起 义时代背景、历史意义的认识,构建了一个立体的甚至美化的革命记忆。伴随着国民党统治弊病的日益暴 露,黄花岗起义的纪念也逐渐失去了对人们的感召力。这说明A.黄花岗起义意义重大B.人们的群体记忆逐渐模糊C.
9、历史认知受制于时代D.革命精神有赖于不懈传承【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随着国民党统治弊病的日益暴露,黄花岗起义的纪念也逐渐失去了对人们的感召力, 说明的是革命精神有赖于不懈传承,D项正确;黄花岗起义意义重大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B项 说法不符合史实,材料强调的是革命精神的传承,排除;材料未涉及时代对历史认知的影响,排除C项。 故选D项。【点睛】.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在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同时,开始重视防空建设。全面抗战爆发前,国民 政府通过组建防空机构、发展防空部队、筹办防空设施、开展防空宣传、组织防空训练等措施,加强了防 空建设。材料表明A.国民政府的工作重心转
10、向国防建设B.攘外必先安内制约了防空建设投入C.民族危机促进了防空事业的发展D.防空建设在抗战中发挥巨大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全面抗战爆发前”“加强了防空建设”体现的是民族危机的加深助推了防空事业的发展, C项正确;材料与国民政府的工作重心转变无关,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攘外必先安内”和防空建设 同时进行,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防空建设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红军最初在城市中心论的革命战略中不受重视,定位也很模糊,造成与各级党组织的关系难以理顺, 1930年中央领导人李立三让红军脱离苏区进攻大城市。同年9月的六届全会确立了高度重视红军和苏区的 新战略,随后1
11、931年1月的六届全会强调革命重心在农村苏区。材料说明了A.城市中心论忽视红军发展B.中共工作重心开始转移C.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探索D.各级党组织健全的必要性【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中国革命的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的艰巨性,说明的是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探索,C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城市中心论对红军发展的影响,排除A项;B项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道路开辟有关, 推动革命重心的转移,排除;材料与各级党组织健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下列表格为1950T980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表从上表中国城镇人口变化趋势看,其制约因素主要是B.工业化政策的执行D.受国际环境的影响B.工业化政策
12、的执行D.受国际环境的影响A.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 C. “五年计划”的实施 【答案】A 【解析】 【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到1960年,我国受一五计划及大跃进运动的影响,导致城镇人口增 加迅速;1978年,受改革开放的影响,我国的城镇人口发展较快。因此材料说明的是我国城镇人口受到国 家政策的影响,A项正确;BC项是仅是某个阶段的影响因素之一,排除;材料与国际环境影响无直接联系, 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 1993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2008年 10月,中共十七届全会规定: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
13、,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反映出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淡化B. 土地承包权发生根本变化C.现代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D.进一步探索农村经济改革【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体现的 是受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共中央进一步探索农村经济改革,进而解放农村生产力,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 是推动土地流转,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淡化,排除A项;土地承包权并未发生变化,排除B项;材料 与现代农业经济发展迅速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第口卷(非选择题)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汉
14、末年的公元II年,黄河在河北省磁县南决口,成灾漫流多年,直到公元70年,东汉 明帝任用著名水利专家王景主持河床疏导。王景采取修堤、分洪、滞洪、放淤的综合措施,修、补堤坝干 余里。黄河在之后的800多年间没出大的事故,被学界称为“长期安流”。东汉末以来,少数民族的内迁 使耕地减缩、牧场扩展。畜牧相较农耕,对土壤植被的破坏要轻一些,黄河中游土地利用情况的这一变化, 使下游的洪水量和泥沙量大为减少。黄河下游的人口在两汉时达到1600余万,西晋时锐减为208万,北魏 全盛时也不超过250万。因人烟稀少,黄河决溢以至改道不会造成多大的损失。现存魏、晋及隋末史籍中, 有关黄河水患的记载多语焉不详,如北魏统
15、一北方后,468年河决,27个州镇皆饥,全国四分之一地区受 灾,对这样的大事,史籍中仅廖廖数语。一一据谭其腰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现一个长期安流的局面等材料二 三门峡工程是“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华的156个工程之一,于1957年4月动工,后因中 苏关系恶化,在苏联专家带走大量技术资料以及断供核心设备的情况下,仍于1960年9月建成。三门峡水 库的淹没面积这样大,是否必要、合理?三门峡水库是否会很快淤死?是否会危及西安工业基地?为了充 分地控制洪水和泥沙,合理利用黄河水力资源,支持下游五省的灌溉事业和有关地区的工业,必须在中游 干流上兴建大型水库。水土保持是治黄的基础,中游地区向下输沙占总量的90
16、%.三门峡工程设计方案假定: 到1967年减少入库泥沙20%,到1977年减少50%.陕西省估计,到1962年减少39%,到1967年减少75%.预 计七八十年或者百年之后,随着三门峡库容的渐淤积,它的防洪和综合利用效用将逐渐转移到干支流其他 水库,它将转化成一个梯级电站。实际上到1964年三门峡淤沙问题就迫在眉睫了,后经过多次大大小小的 改建,与小浪底等其它工程联合采取“蓄清排浑”的调控方式才有所缓解。每年调水调沙都会排放出大量 的高含沙量水体,导致下游河水严重缺氧,黄河藻类、鱼类大量死亡。一一据1958年水电部党组关于黄河规划和三门峡工程问题的报告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
17、学界认为东汉后黄河“长期安流”的因素。(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门峡工程建设的背景。(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政府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时需要注意的原则。【答案】(1)因素:河道治理的成效;北方改农为牧;水土流失的减少(或洪水量和泥沙量大为减少); 人口稀少、损失较小(人口锐减);史籍记载的缺失。(2)背景:黄河泛滥成灾;“一五”计划的实施;苏联的援助;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大跃进”的 开展;工农业建设的需要;应急过渡考量。(3)原则:有责任担当;进行科学决策;以民为本;坚持自力更生:统筹兼顾;因时因地制宜;人与自 然和谐。【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因素:根据材料”
18、王景采取修堤、分洪、滞洪、放淤的综合措施,修、补堤坝千余里”可归纳出河道治理 的成效;根据材料“东汉末以来,少数民族的内迁使耕地减缩、牧场扩展”可归纳出北方改农为牧;根据 材料“因人烟稀少,黄河决溢以至改道不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可归纳出水十.流失的减少(或洪水量和泥沙 量大为减少);根据材料“西晋时锐减为208万,北魏全盛时也不超过250万”可归纳出人口稀少、损失 较小(人口锐减);根据材料“有关黄河水患的记载多语焉不详”可归纳出史籍记载的缺失。【小问2详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河泛滥成灾;根据材料“三门峡工程是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华的156个工 程之一”可归纳出“一五”计划的实施积极苏联的援
19、助;根据材料”为了充分地控制洪水和泥沙,合理利 用黄河水力资源”可归纳出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根据材料“于1957年4月动工”和所学知识可知, 可从“大跃进”的开展、工农业建设的需要及应急过渡考量等角度进行补充。【小问3详解】原则: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如有责任担当;进行科学决策;以民 本;坚持自力更生;统筹兼 顾:因时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和谐。【点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古今杜甫像对比图图片说明:左图出自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历代古人像赞。右图为1959年近代著名画家蒋兆和 所绘。圆腰大腹为传统国人眼中的男性之美,近代对男性形体的审美不断“瘦化”。西方打开中国大门之后, 崇尚运
20、动的西人身形矫健开始给国人带来警醒,国人逐渐认识到“身体强,则思想强;二者强,则国家强”。 在近代的革命报刊中,资本家和地主在漫画中变成了肥腰大腹的形象,农民则都是瘦腰体弱的形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男性形体审美的变化,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 分,史实准确,表达清晰。)【答案】示例:论题:救亡图存下的政治博弈引领近代男性形体审美的变迁论述:近代以来,男性形体审美体现了不断“瘦化”的趋向,在救亡图存的实践中,把个人的身体和国家 兴亡联系在一起,赋予了身体形态的国家和民族意义。出于革命需要,革命报刊掺杂阶级因素,赋予了身 体形态的政治意义.审美观念的变化有利于推动
21、革命的发展,有利于增强国民体质。总之,近代形体审美的演变,彰显了社会审美的变迁和政治博弈的诉求。【解析】【分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西方打开中国大门之后,崇尚运动的两人 身形矫健开始给国人带来警醒”可拟定论点为救亡图存下的政治博弈引领近代男性形体审美的变迁。关于 阐释可从近代以来男性形体审美的变化、民族危机加深、革命发展赋予身体形态的政治意义等角度进行分 析即可,最后进行归纳总结。【点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始于战国时期。秦朝户籍分成一般百姓的户籍、宗亲贵族的宗 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汉朝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
22、,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 隋朝制定“输籍法”,按各户等级和不同的纳税标准,重新核定户籍。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 造。宋朝户籍分主户与客户。元朝户口类型比较复杂,按职业可以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等,统称为“诸 色户计”,一旦定箱,就得“各安生理”,世代相袭,不得变动。明朝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 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明朝户籍册称“黄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等,10年一修。清朝普 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到雍正摊丁入亩后,户籍永停编审。一一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占代户籍制度演变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
23、产生的影响。【答案】(1)特点:持续时间长;继承创新;政府重视;分类登记(户籍种类多、分等级);专人分管; 功能增多(分配土地、征收赋税徭役,社会治安)。(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对人口的控制;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为赋役征收、征发提供依据; 为后世国家治理提供借鉴:限制了人口流动;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特点:根据材料“始于战国时期”可归纳出持续时间长;根据材料“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造” 可归纳出继承创新;从政府的态度来看,政府重视;根据材料“按职业可以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等”可 归纳出分类登记(户籍种类多、分等级);根据材料“汉朝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
24、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 门人员主管户籍”可归纳出专人分管:根据材料“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可归纳出发展功能增多。【小问2详解】影响: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人口的控制、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为 赋役征发提供依据、为后世国家治理提供借鉴、限制人口流动及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即 可。【点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徐寿(1818年1884年),晚清化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他虚心好学,以坚韧不拔的毅力 自学,掌握大量了几何、光电力学、矿产、汽机等近代科技知识。1865年他试制成功中国第一艘蒸汽动力 木质轮船 “黄鹄”号,成为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先驱。
25、1866年,他被派到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专门设立翻译馆,翻译西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书籍数百种。徐寿从事翻译工作17年,共译书17部,105 本,168卷,共约287万余字。他巧妙地取西文第一音节而造新字来命名部分化学元素,此法被中国化学 界接受沿用。他翻译的化学鉴原等书籍,系统地介绍了当时西方近代化学知识,被誉为中国“近代化 学之父”。1875年他创建了中国第一所近代理化学院一上海格致书院,开设矿物、工程、汽机等课目,传 授科技知识,收到较好效果。一一摘编自百度百科(1)根据材料,概括徐寿的主要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徐寿能够取得重大贡献的原因。【答案】(1)贡献:制造蒸汽
26、轮船,促进工业近代化;翻译西方科技书籍,介绍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命名 部分化学元素,推动中国化学学科的发展;兴办教育培养人才。(2)原因:虚心好学(勤奋好学),坚韧不拔(潜心钻研);近代西方科技 传入;民族危机的出现;洋 务运动的开展。【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贡献:根据材料“1865年他试制成功中国第一艘蒸汽动力木质轮船黄鹄号,成为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先驱”可归纳出制造蒸汽轮船,促进工业近代化;根据材料“专门设立翻译馆,翻译西方自然科学、 工程技术书籍数百种”可归纳出翻译西方科技书籍,介绍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根据材料“他翻译的化学 鉴原等书籍,系统地介绍了当时西方近代化学知识”可归纳出命名部分化学元素,推动中国化学学科的 发展:根据材料“1875年他创建了中国第一所近代理化学院一上海格致书院”可归纳出兴办教育培养人才。【小问2详解】原因:根据材料“他虚心好学,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自学”可归纳出虚心好学(勤奋好学),坚韧不拔(潜心 钻研);结合材料时间、背景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近代西方科技的传入、民族危机的出现及洋务运动的开 展等角度进行补充。【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