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扶贫报道存在问题及其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众传媒扶贫报道存在问题及其思考.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其思考摘要:扶贫攻坚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段任务和标志性指标。随着2020年小康社会妁全面建成,我国从 扶真贫”走向1其脱贫”的发展阶段,大众传媒应该针对逋度单方面强调政府的责任、单向度的扶贫思维等认识误区,若 重展示“真扶贫”工作的内在动力和机制,增加“扶智、治愚”的报道比重,说准讲透精神扶贫的故事,激发贫困群众的内 生动力,从而为党和政府制定扶贫政策体系提供舆论和理论支持,为世界扶贫提供“中国方案。关键词:大众传媒漱真贫;真脱贫;报道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收官之年。近年来,扶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中央政策引领下,在各级党委
2、政府和贫困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众志成城、精准施谯,创 造了我国减贫史上的戢好成绩,贫困群众稳步实现了1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受到保障的目标。 这使得人民群众财社会主义制度充满信心,极大地增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了按照时间节点完成2020年度扶贫工作,更好地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不仅需要持续跟踪总结扶贫工作 取得的成就,更需要分析解决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具有重大意义。一、当前扶贫工作中存在的思想认识误区及其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局出发,把脱贫攻坚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 实际情况,实施了“五个一
3、批”工程,即通过发展生产、发展数育 异地薇迁、生态补偿、社会保障兜底五种方式扶贫, 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这五种扶贫方式具有以下共性特征:一是从责任主体看,从统筹规划、组织动员、资金使用、 人员调配到推进实施和监督协调等,主体责任人的角色均由各级党委和政府承担;二是从实施方案看,由于扶贫是一项 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在具体推进过程中,针对当地特殊情况采取了必要的倾斜性政策。如针对某些 不具备创业的生存条件、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处于生存条件差但其生态系统需要保护区域的群众、因地区教育资源 匮乏而陷入贫困的群体,部分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而无法就业的群体,以及因病致贫的群体等,政府均通过倾斜
4、性政 策和特殊性举措予以扶持。其具体政策包括:政府预算转移支付,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对口帮扶,基础教育和职业教 育的倾斜性政策,乡村教师补充机制,医疗帮扶,低保救助等,显示了中国政府在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贵任和担 当。但如果将这些针对特殊情况的倾斜性帮扶政策看作是唯一的、普遍适用的扶贫工作机制,就会产生诸多不利因 素。一方面,因过度单方面地强调政府的责任,一些贫困群众片面地将党组织和政府看作是扶贫物资的提供者,将政 府救济和饺斜性优惠政策作为脱贫的唯一途径,使本应形成的“我要富”内在驱动反而陷入一种“要我富”的被动趋势。由 此孕育出“宁愿苦熬,不愿苦干”的消极思想,并以自身的贫困身份而沾沾自喜
5、的畸形心态和“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错误 认识,滋生出“等、靠、要”的懒汉思想。另一方面,也容易使一些扶贫干部对授之以渔与“授之以鱼”的本质区别认识不清,简单化地推进扶贫工作,诱 发形式主义的工作作风;有的甚至将创造条件“授之以渔”、发展生产的扶贫方式也看作是由政府扶持的结果;单向度的扶 贫思维,还会形成靠发钱发物“一发了之、靠入股分红1一股了之、靠低保兜底1一兜了之”的片面认知,不仅影响了基 层干部的能动性、成就感,也忽视了扶贫工作的内在本质,对扶贫工作的持续性产生潜在威胁。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尽管扶贫工作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担当和政策帮扶,但扶贫事业不仅是“富口袋,更 是一项“富脑袋的事业
6、,因对扶贫理念的片面理解、错判会对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产生消极影响,由于扶贫工 作的认识误区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对此需要多管齐下粽合治理。其中,大众传媒所特有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公信力等优势,对澄清扶贪工作中存在的错误认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当前大众传媒扶贫报道存在的问题党的 十八大以来,依据宣传部门的部署,大众传媒对扶贫攻坚工作进行了全景式的跟踪报道,突出展示了贫困地区脱贫攻 坚的样态风貌,党和政府在组织领导、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投入资金以及实施社会动员的担当与作为,基层干部勇于 奉献的事迹,以及扶贫获益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等。但对扶贫工作内在持统性机制的探讨,党政干部发
7、挥 凝聚力、组织力和创造力的方法,培育贫困群众依靠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寓的意识,培养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技能, 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等方面,或缺乏深入的挖掘,或报道得还不够。应当看到,对扶贫攻坚进行全景式展示,是扶贫宣传工作的题中之意,更能体现社会主义11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 度优势。凭借社会主义特有的制度优势和政策支持,的确可以集中人、财、物等资源推进扶贫工作进程,收到立竿见 彩的效果。但是,外部输入型的扶贫模式与“激发内生型”扶贫案例的失衡,也会形成一定的隐患。从一定程度上说, “外部输入型”的扶贫模式是以国家针对性的政策慎斜和雄厚的物质资源作后盾的。在党和政府进行的“五位一体”
8、建设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里兴的过程中,还面临着其他更多、更繁重的挑战与任务至待解决。特别是当前,中国在前进的道 路上面临的风险考验 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在国内外市场面临严竣挑战,经济面临下行 压力的情况下,更需要大力破除扶贫工作的模糊认识。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走向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扶贫工作应着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处理好 国家、市场和社会的关系,以及外部帮扶和贫困群众自身努力的关系,多层次、多维度地引领市场、协同社会发力, 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贫国治理格局,把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众传媒 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扶贫
9、攻坚模式多样化案例的宣传、阐释,能够起到思想发动、宣传教育、感情沟通的作 用,为扶贫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保障。三、大众传媒扶贫报道应拓展的内容和方式鉴于激发扶贫工作内生动力的重要性,新闻媒体应克服内容同质化、报道形式单一、时效性差等缺乏吸引力的 短板和不足,从单纯发布新闻向解释和解析新闻转变。建议大众传媒在进行扶贫报道时在以下方面展开阐释和讨论。(一)展示“真扶贫”工作的内在动力和机制扶贫工作之所以被中央称为一场“攻坚战,是因为扶贫工作不仅任务重,而且面临着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 和问题”,需要分阶段、分层次、分步骤加以解决,这是一个从扶真贫”走向“真脱贫的不断攻坚克难的过程,不仅 要解决扶
10、持谁,更要解决怎么扶”问题的过程。自2013年中央提出“精准扶贫”政策以来,国家对各类扶贫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形成国家政策为导向,精准 甄别、精准帮扶、动态管理和精准考核的工作机制,实现扶贫到村到户。这一机制的实施,使我国有望完成整体性消 除绝对贫困的目标,为“扶真贫”走向“真脱贫”打下坚实基础。真脱贫.阶段是激发内生动力的阶段,是进一步消除“相对 贫困”的阶段,是培育和巩固自我发展能力的阶段。扶贫工作涉及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党政干部与困难群众等。其中,各级党委政府、党政干部不仅是脱贫攻坚 的责任主体,也是精神脱贫的引领者,应激发贫困科众摆脱贫困的主动性创造性,实现物质扶贫与思想扶贫、情感扶
11、 贫三者的结合。应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将技持生产与为辞众寻找致富门路相结合、将物质帮扶与为当地 群众带来蹶心的惠民政策相结合、将思想工作与为辞众谋发展的思路相结合,积极帮助贫困群众挖穷根、谋思路、找 门路,改善生产条件,扶持特色产业,加强技术培训,推进教育、医疗、公共股务建设。相应地,困难群众不仅是扶贫工作的被动接受者,也是扶贫的对象和主动叁与者,应借政策的东风,增强自立自 强精神,不断提高脱贫创富的内生动力。两者之间的有效互动,才能在1脱真贫1过程中实现“真脱贫,最终为巩固和拓 .展扶贫成果提供有效保障。大众传媒在这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通过对各类扶贫案例多维度进行展示阐释,有利于引
12、导公众走出认识误 区,澄清对扶贫工作的模糊认识,把各级党员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把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真正焕发扶贫攻坚的内生动力。但同时要避免事无巨细做长篇报道,过多过滥会令人讨厌,受众不理睬、不买账,报 道难以产生积极的作用。(二)增加r扶智.治愚”的报道比重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特有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 势等的体现。脱贫攻坚不仅仅是党和政府的事业、社会的事业,更是货困群众自己的事业,只有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 贫困群众才能不断释放出努力奋斗的潜在能量,最终璇聚成扶贫攻坚的强大内生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摆脱 贫困
13、首要并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国,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以此为思路,大众传媒 的扶贫报遒应加大扶智、治愚”的报遒比重,在精神层面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在心理层面以自尊自 信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杰运设为重点,在生活层面以能人榜样、文明乡风等传铳美德的弘扬宣传为内容,引导贫困群众 自力更生、努力奋斗;在阐群基层扶贫工作创新上下功夫,在展示贫困户从“要我富”到我要富”的心路历程上下功夫, 充分发挥正面案例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的作用.换发扶贫工作内在的正能量,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三)说准讲透是讲好扶贫故事的主要方式应当看到,在多年的扶贫实践中,基层并不缺乏内生型”扶贫
14、工作械制的案例与经验,大众传媒对其也有不同程 度的阐释。但由于缺乏聚焦,导致这些案例和经舱不同程度地“流没”在各类报道中,没有彰显出内在的脉络.为此, 大众传媒不仅要在内容上知道说哪些怎么说,更要说得为说得准说得透:在说的对”方面,应在报道之前,群策群力充分探讨,送立以关虢词为主的调研报道制度,如在扶贫工作中,应 该围绕希神脱贫”作出相关深度报道。在“怎么说”方面,公信力是媒体内在品质的基本价值所在,是媒体在激烈竞争中 制胜的关键。受众是媒体公信力的评价主体,调查性新闻节目不仅要积极探索深度报道的新思路、新模式,更要通过 调查性报道回应社会关切、解疑群感、疏导情绪, 打通心结、凝聚共识、集聚发
15、展的正能量,进而巩固传统媒体的公 信力。要建立舆情监测制度,强化服务功能,无论什么内容的报道,都要立足于为社会服务,为受众服务,都不能脱 离社会的需要和受众的需求,扶贫干部和群众迫切需要了解的,应该是新闻媒体下功夫提供的,不能缺位、错位。当前,大众传媒充分运用权威统计资料、数据等,客观地展示了扶贫工作的全貌,但还应在“说得准”和“说得透” 上加大力度。我国因地域的广袤性和资源禀赋的多样化,迪成贫困的原因、特点以及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条件、环境 等都不尽相同。扶贫工作的多样化要求大众传媒在报道过程中增强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将帮眼前”和“扶长远”结合 起来,聚焦报道效果:让人民群众通过听扶贫事迹、
16、讲惠民政策、录身边事例,树立正面典型,展示脱贫群众 焕然一新精神面貌。总之,大众传媒应围绕上述方面提供锌活的案例,这样有助于理论工作者研究提炼,将经验做法上升为理性认识, 从而为党和政府制定脱贫攻坚政策提供理论支持。注 #: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2012年12月29日、30日),载十八大以来重要 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3-34页。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1月27日,载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40-43页。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上发表重要讲话,2019年9月3日,新华 网。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讲话(2015年11月27日),载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T),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4页。习近平:在东西部扶贫冰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20日),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