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上海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赠友送别类.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745540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上海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赠友送别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23届上海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赠友送别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届上海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赠友送别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上海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赠友送别类.docx(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代诗歌阅读:赠友送别类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甲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走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1 .甲、乙两首诗的体裁均属于近体诗中的 O.以下说法不氐硼的一项为哪一项()A.两首诗的标题都出现了地点,点明送别的地方.B.两首诗都有离别时的景物描写,令人印象深刻。C.两首诗语言都比拟平实,简单易懂、明白如话。D.两首诗都采用了白描的手法,以真情感染读者。3 .任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情感内容等)对两首诗进行比拟,然后写一段鉴赏性的文 字。字数在150字左右。宣州

2、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杜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排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稀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释: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清弋江村去舒州的必经之处。4 .这首诗中韵脚有几个字()A. 4B. 5C. 6D. 75 .以下杜牧的作品是()A.六国论B.鸿门宴C.阿房宫赋D.烛之武退秦师6 .以下对本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从题材看,这首诗属于()。A.送别诗B.边塞诗C.记行诗D.咏史诗.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联形象鲜明,气势雄壮.B.颔联工笔细描,色彩绚丽。C.颈联视听结合,意象寥廓。D.全

3、诗虚实相生,用字简洁。45 .“莫断阴山路”又有版本作“想到阴山北“,你认为哪个版本更好?请结合整首诗,从内容 角度说说你的理由。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宋代)苏轼金陵赏心奉送王胜之龙图。王守金陵,视事一日,移南郡。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处。渺渺斜风吹细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公驾飞车凌彩雾,红鸾弊乘青鸾驭。却讶此洲名白鹭。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46 .根据这首词的格式,可以推测它的词牌是( )oA.踏莎行B.念奴娇C.沁园春D.渔家傲47 .对于本首词作小序局部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选项是()。A.交代写作缘由是送别王胜之。B.奠定了全词伤感作别的感情基调。C.交代了共游赏景的

4、地点、人物。D.点明朋友因官职调动将离开金陵。48 .假如你是王胜之,这首词中哪几处让你感动?请说明理由。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卜.面小题。秋日送方干游上元(唐)曹松天高淮泗白,料子趋修程。汲水疑山动,扬帆觉岸行。云离京口树,雁入石头城。后夜分遥念,诸峰霜露生。49 .这首律诗共有儿联对仗?回答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一联B.两联C.三联D.四联50 .根据你的理解,本诗最适用于以下哪一种情境()A.给单独踏上异乡的朋友的宽慰之赠言。B.给去奔赴美好前程的朋友的赠别寄语。C.表达希望友人平安,快速到达的祝福。D.与友人分别后传递对友人不舍的思念。51 .“云离京口树,雁入石头城”是本作品中的写

5、景佳联,请从意象、虚实的角度加以赏析。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以下小题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52 .以下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这是一首写离情别绪的怀人之作,抒情写景,感情真挚。B. “无言谁会凭阑意“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及孤独原因oC.词中的景物描写渲染出了一种浓郁的凄美与哀怨气氛。D.下片中的“强乐”一词与上阕的“黯黯”一词遥相照应。5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历来被人们称颂的佳句,概括该句在词中表达的 情感和被人们称颂的原因。阅读下文,完成

6、下面小题。候馆梅残【宋】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董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汨。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54 .填入横线上的本词词牌名应该是()。A.满江红B.破阵子C.踏莎行D.桂枝香.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起三句写旅途所见。梅残、柳细、草薰、风暖,冬去春来的季节特征十分强烈。B. “候馆”“征辔”两词,透示了词中的远行人其实是无暇无心去欣赏大自然所赐予的美景。C. “楼高莫近危阑倚”一句写出了思妇对远在天边的行人的绵密深长的眷恋和担忧。D.这首词以春景写行旅,以乐景写离愁,从而得到烦恼倍增的效果。56 .任选一

7、个角度,赏析划线句。阅读卜.面的诗歌,完成各题。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唐】刘禹锡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岐。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釉名惭柳土师。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注释】西汉贤相,受汉宣帝信任,两度出任颍川太守。春秋时柳下惠为“土师”(狱官), 因“直道事人”三次遭贬黜。有所思,古乐符篇名。57 .题目中的“柳柳州”即。58 .以下对本诗风格评价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清新自然B.沉郁顿挫C.含蓄隽永D.悲壮糠慨.诗歌是如何表达情感的,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参考答案:1 .七言绝句. D2 .例如:从情感方面分析:在王诗中,作者淡写朋友的

8、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一 片冰心在玉壶”一句,说明作者在遭到小人的议论,几次受到贬谪后,对那些污蔑之词作出 回击,表现了不肯妥协的精神。而李诗中,那么是更多地表现作者对朋友远行的依依不舍之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写出了作者远望朋友所乘之舟,一直到它隐没于地平线 以下还不舍离去,从中可以体会作者对朋友的一片深情。【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体裁知识的掌握能力。近体诗,乂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 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近体诗分律诗和绝句,又根据字数 的不同而分为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五言绝

9、句等。此题中所选的两首诗都为四句, 每句七字,属于七言绝句。2.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两首诗都采用了白描的手法”分析错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里的离别被诗人用绚 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 来。这里不是白描手法。应选D。3.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艺术特色及情感内容的分析能力。此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学生可以任选诗歌的一个角度来对两首诗歌进行比拟赏析。以两首诗 所表达的情感为例,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比拟。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虽然是一首送别诗,但与一般的送别诗不同,此诗没有重点描写 离情,而是表达了作者高尚的情操。诗的后两句为

10、“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作 者托辛渐给洛阳友人,带去这样句话,是有背景的。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 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绝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 议的自誉。这里,显然是作者在对那些污蔑之词作出问击,也是对最了解自己的友人们做出 的告慰。表现了不肯妥协的精神。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从情感上看那么属于典型的送别诗,李白的好友孟浩然要 去广陵,李白在黄鹤楼为他送行。“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 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 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

11、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 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 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是眼前景象,又不单 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表达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 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 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4. BC5. C【解析】4.此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韵脚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韵脚”的概念。“韵脚”, 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一篇(首)韵文的一些(或全部)

12、句子的最后 一个字,采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这就叫做押韵。因为押韵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后, 故称“韵脚本诗为律诗,一般要求偶数句的尾字要押韵,本诗中除了“骄”“桥”“摇”“寥”押 韵外,“消”也押韵,都押ao韵,共有5个字押韵。应选B。5 .此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作者是苏洵;B.作者是司马迁:C.作者是杜牧;D.作者是左丘明。应选C。6 .此题考查学生皓析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等的能力。C.“间接地抒发“错误,尾 联“寂寥”一词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惜别之情,照应了题目。应选C。6. CA7. 同意。蓟中作一诗艺术上叙事写景,形象逼真,衬托出壮烈的情怀;议论抒情

13、:出言深容精警, 意绪起伏押阖。结合“岂无安边书”“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等表述,可以看出诗人强烈的 愤懑和不愿同流合污的凛凛风仪0醉里送裴子赴镇西一诗抓住朋友马越天山的镜头,表达出边塞特有风景的同时流露出 对友人的不舍。【解析】7.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类型及特点的能力。岑参醉里送装子赴镇西是送别诗,不属于边塞诗范畴,故“边塞回响”不合适。应选C。8 .此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情感及艺术特色的能力。A.”对建功立业凯旋受赏的渴望”错。“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意为“打马驱驰越过沙漠, 长途跋涉来到边疆“,这两句以“沙漠”“塞垣等意象,勾勒出一幅浩瀚壮阔的边塞图画;以“策 马”“长驱”和“登”

14、三个动作,勾画出一个挥鞭驰骋、飞越大漠、慷慨激昂、勇赴国难的英雄 形象,从中无法得出“对建功立业凯旋受赏的渴望的结论。应选Ao.此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所谓“尚质主理”,即高适多关注边塞的弊病与问题所在,并做出深入的观察与思考,具有很 强的理性色彩;所谓“尚巧主景”,即岑参着重对边塞自然风光的奇异之景作出描绘,并从中 表达作者豪迈乐观的思想感情。蓟中作开篇就以“沙漠”“塞垣这样特有的塞外景物,勾勒出一幅浩瀚伟岸的典型图画。 接着以“策马”、“长驱”和“登”这三个动作,勾画出一个挥鞭驰骋、飞越大漠、慷慨激昂、勇 赴国难的英雄形象。开始四句叙事写景,以白描之法大笔勾勒,境界阔大,

15、人物虽尚未出场, 但通过策马长驱”的壮烈之举,落口黄云的苍茫之色,突出了主人公的感慨之深,忧愁之 重。“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虎翻这两句既是由前面的叙事写景到下文议论抒情的转折,乂具 体揭示前文“边城何萧条”的原因:征战不息,原来是“胡虏”的反叛造成的,同时也暗示对安 禄山以“边功市宠”,引起战端。“诸将己承恩”一句回答,包含着诗人多少深沉的愤慨。这一 起一伏之中,诗人的感情又由激越转向沉痛。这样自然引出末尾两句,“惆怅孙吴事,归来 独闭门”这两句各用一典,孙、吴指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和吴起,此二句含蕴的情感十 分深厚强烈,有言少意多之妙。木诗艺术上叙事写景,形象逼真,衬托出壮烈的情怀。议论 抒

16、情,全诗语言看似平淡质朴,却出言深睿精警,意绪起伏裨阖,透射出诗人强烈的愤懑和 不愿同流合污的凛凛风仪。符合“尚质主理”的特色。醉里送裴子赴镇西一诗意为“醉倒了没有方法告别,等到醒来后才来送你离开。看着你 骑着马疾驰而去,似乎走上了天山的云端”。本诗是一首送别诗,却舍弃了送别时一些通常 之景与通常之情的描写,只摄取自己久久地望着朋友飞马翻越天山的镜头加以勾勒,既描绘 出一个飞马上云端的奇特景象,也表现了自己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构思新颖,语言通俗,诗 味醇厚。符合“尚巧主景的特色。9 . D. B12.“斜风”“细雨”,描摹富有意境,使送别之景如在目前,朋友的惜别之情令我感动;”江 南父老留公住写

17、老百姓的挽留突出我的清誉,朋友对自己品行的夸赞令我愉悦:“红鸾”和 “骏乘”“白鹭”“非吾侣”等诗句夸赞我志向远大,知音的赏识令我欣慰;“翩然”一句化解了我 “视事一日迅速调任的尴尬。朋友从知音角度,用情感化解宽慰自己,这几处令我感动。【解析】10.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词文体常识的能力。词牌与词的格式相关,决定着这首词的格式,如句数,每句的字数以及押韵等。考生可以回顾学过的词,根据这些词的句数、字数进行排除。如永遇乐京口北周亭怀古,第一句是“千古江山”,显然与这首词的第一句“千古龙蟠并 虎踞”不一致,排除A。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第一句是“大江东去”,与这首词第一句“千古龙蟠并虎踞不一致, 排除B。

18、如沁园春雪瓦第一句是“北国风光”,与这首词第一句“千古龙蟠并虎踞不一致,排除C。 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口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 征夫泪”,从句数到每句字数都一致,所以这首词的词牌是“渔家傲 应选D。11.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由题干来看,首先要理解小序的意思,然后进行选择。如“金陵赏心亭送王胜之龙图”意思是在金陵赏心亭送别王胜之,交代写作缘由。如“金陵赏心亭”是共游赏景的地点,“王胜之是人物。如“王守金陵,视事一日,移南郡”交代王胜之因为官职调动将要离开金陵。B “

19、奠定了全词伤感作别的感情基调”错,诗歌序文局部交代送别地点、缘由,友人是因为官 职调动而离开金陵,无法看出送别的感伤,而且词中虽描绘金陵百姓在蒙蒙细雨中送别王胜 之的难舍难分,但更多的是对土胜之品德高洁的称赞以及对王胜之的宽慰。没有显示感情基 调。应选B。12.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如“渺渺斜风吹细雨”描述送别时的环境,如“斜风”“细雨”,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苏轼送别友人 王胜之,惜别之情令人感动。如“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意思是“难忘这芳草渡口,江南父老依依惜别,恳切地把你挽 留”,描写金陵父老挽留王胜之的场面,借助百姓的“留”来突出王胜之品德之高洁,词人的 用心可谓良苦,令人感动

20、。如1”公驾飞车凌彩雾,红鸾修乘青鸾驭。却讶此洲名白鹭”意思是“你驾着K车穿越多彩的云 霞,仙游似地以鸾鸟为陪乘者,一路凌风驭虚而来。却讶异这里的沙洲,居然名之为白鹭, 并不是适宜的栖居地”,用游仙的比喻来称赞王胜之的品德高洁,说其离去时乘飞车,凌彩 雾,以青鸾驾驶,有红鸾陪乘,在此想象的基础上再度想象,说他竟惊鸿一瞥就要离开金陵, 不是他愿意离去,而是为他驾车的青鸾和护航的红鸾看到了金陵的白鹭洲,神奇的鸾鸟不愿 与白鹭为侣,所以振动翅膀,载他翩然而去。以“红鸾”和“醪乘”“白鹭”来夸赞王胜之志向之 远大,可谓知音之人,令人感动。如“翩然欲下还匕去”意思是“于是翩翩然未曾歇翅,还是向别处K去”

21、,以翩然6去来形容王 胜之“视事一日”,化解友人的尴尬,宽慰友人,既是为王胜之的匆匆离去开脱,也是在恭维 他的度越恒流。这些都应该是让王胜之感动的地方。13. CB14. D【解析】13.此题考查学生了解诗歌相关文学常识的能力。C.诗歌中的韵脚依次为“戎”“雄卬中”“功”,只有四个。应选C。14 .此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B.“第二句直接勉励魏大杀敌建功,保卫边疆”错误,第二句的“魏绛复从戎”,是把春秋时曾 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晋国边患的魏绛比作魏大,诗人变“和戎为从戎,活用典故,用魏绛建 立功勋来间接勉励魏大建功立业,保卫边疆。应选B。15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关键诗句的能力。D.“蕴

22、含着诗人对魏大此行的担忧之情”错误,五六两句用“横”与“接”字点明魏大所守之地地 理位置的重要性,暗示魏大责任重大,缢含着诗人对魏大的勉励之情。应选Do. D16 . D.例如一:甲诗的结尾更好。“满天风雨下西楼”是景物描写,是以景作结,比直抒胸臆(或 直接抒情)更显得含蓄委婉,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后再登楼目送友人远去的不舍和牵挂之情。 例如二:乙诗的结尾更好。“离恨空随江水长”是直抒胸臆,新颖别致,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 辞手法,将“离恨”比作浩浩荡荡的湘江水一样绵长而久远,比甲诗以景作结更富有感染力, 写出了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时的无可奈何和痛苦难过。【解析】16.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

23、力。A.甲诗中“劳歌”源于晋书,化用典故。B.甲诗中“红叶青山水急流”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为虚写;“日落”“满天风雨”为 实写。C.甲诗中“红叶青山水急流“叩落”“满天风雨”借景抒情:乙诗“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 三湘以物候的变化暗示时间的变换,借景抒情。应选D。17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用暮春时节的典型物候,柳絮飞,和,梅花发,”错误,“梅花发”不属于暮春时节的典型物候, 是隆冬时分的典型物候。应选D。18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这是探究鉴赏题,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答。可以从诗句的内容、情感、表达方式、表 现手法、结构技巧等方面进行鉴赏。甲诗

24、第四句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以景结情。但由于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 色彩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因此读者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萧瑟凄清情怀。这样 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起直抒别情来,不但更富含蕴,更有感染力,而且使结尾别具一种 不言而神伤的情韵。乙诗结尾句运用比喻,把“离恨”比作“江水”,形象生动,“空随”二字似写诗人的心随行舟 远去,也仿佛王八员外载满船的离恨而去。一个“空”字,委婉地表达出一种无可奈何而又恋 恋不舍的深情。结尾句直接点出“离恨”,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直接表达出自己和友 人的离愁别绪。19 .五言律诗或近体诗. D20 .情景交融。寒夜里,一束暗淡的灯火映

25、照着蒙蒙的夜雨,竹林深处,隐约浮起片片烟云。 渲染映衬出诗人悲凉孤寂的心情,抒发了作者与老友久别重逢后又将再次别离的不舍和伤痛。【解析】19.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体裁的能力。诗歌从体裁分,一般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一般包括律诗和绝句;以年代为限,古体 诗一般指唐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乐府诗等,近体诗一般指初唐之后形成的乂一诗 歌体裁;从形式特点来看,古体诗不讲究对仗,平仄和用韵自由,而近体诗在句数、字数、 平仄、用韵上都有严格规定。从年代来看,司空曙是唐代诗人;从诗歌的形式来看,诗歌共八句,四联,每句五个字,且 每联尾字押韵,所以应属于近体诗中的五言律诗。20.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

26、内容的能力。D.“由悲转喜,全无离别的伤感”错误,“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意思是明朝更有一种离 愁别恨,难得今夜聚会传杯痛饮”,外表上是劝饮离杯,实际上是总写伤别,用一“更”字, 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离杯惜共传”,在惨淡的灯光下,两位友人举杯劝饮,表现出 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应选D。21.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以及表达技巧的能力。由题干来看,考生需要找出诗歌中的景,把握景的特点,然后体会诗中的情感,分析景和情 之间的关系。“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意思是“孤灯暗淡照着窗外冷雨,幽深的竹林漂浮着云烟”。所写的景是“灯”“雨”“竹”“烟”:“灯”是“孤灯”,突出其“孤,雨是寒雨

27、”,突出其“寒”,“竹” 是“深竹”,突出其“密”,“烟”是“暗浮”,突出其隐约,由此可见,这景是凄凉之景;从情来 看,诗中写二人久别之后再逢,而再逢之后明朝又将再别,所以孤灯、寒雨、浮烟、湿竹这 些凄凉的景象渲染了伤别的气氛,渲染映衬出诗人悲凉暗淡的心情。由此可知,这两句使用 情景交融的手法。22. CC23. 一般人即使安心守边疆也仍然希望归家,霜塞晚也是常人眼中的悲景,画线句却从友人 的角度想象,说他热爱边塞生活,有横槊赋诗之兴,只恐被朝廷召回,勾画出友人在其心中 雄姿英发的形象,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希望友人在边塞建功报国的情意,这样写熨帖动人,有 激励人心的力量。临别赠言亳无衰飒之气,词情

28、慷慨,读来痛快淋漓,如闻边鼓之声。【分析】2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题材的能力。这首词写南宋时光州是接近全国的边防重镇,作者送别朋友去赴任。词之上片由此番遮别, 忆及上次分别后六年阔别的情景,自然地将眼前的伤离意绪反跌出来。下片运用想象手法, 拟写友人边地的生活情状,委婉曲折地表达了鼓励他边塞建功立、他的情意。所以可归为“赠 别”一类。应选C。23 .此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写作特点的能力。A.以昔日乐景衬相思之深”错误。“记得”二字将词带入对往事的回忆之中。“相见日”三字, 虽极平常,但却包含着那次相聚中种种快乐的情事,极为明白而又十分含蓄。从那以后,他 们阔别六年之久,两人都尝尽了天涯作客的况

29、味。这一切,作者只用“往事堪惊”四字一笔抹 过,简括地表现出辛酸沉痛,不堪回首的情绪。可见,并没有“以昔日乐景衬相思”,而是直 接抒发了辛酸沉痛之情。B “虚写重逢之景”错误。“回头双鬓己星星”写了现在见面,两人鬓发己经花白了。所以并不 是“虚写”,而是“实写”。D.“全词上阕幽峭冷艳”错误。上阕回忆了六年前在武陵相聚时种种快乐的情事,现在两鬓都 己花白,谁知又要匆匆作别,江头别宴上的酒还要给老朋友倾倒,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情怀, 可见并非“幽峭冷艳”,而是朋友之间的温情。应选C。24 .此题考杳学生分析诗歌思路和赏析思想情感的能力。寒日的黄昏,一派萧瑟的边塞上,铁马奔驰,红旗飘扬,士气高昂,真是

30、令人激奋的场面。 使君不仅身处其中,而且还是长官和塞主。一般诗人的笔下,久守边城,那么不免要流露出思归的凄怆之情。而这首词那么一反常调,别出 新意。作者想象曾使君为豪壮的军队生活所激发,根本不想离开边地,反而担忧皇帝下诏书, 命令他回京,“只愁飞诏下青冥“,使他不能继续呆那里。他何以要留恋边地呢?词的最后两 句作了剖露:“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不应”,不顾。“霜塞晚”,呼应上文“寒日暮”。 词从友人的角度想象,说他热爱雄壮的边塞生活,并有写诗赞美的豪兴。作为一首送别词, 它的真正用意是勉励友人在边塞上施展文武才干,为国立功。此词写惜别之情,却一反常态, 花费较多笔墨回忆六年阔别中两人天各

31、一方、辛苦劳顿的种种情状,为抒写别情作了蓄势充 足的铺垫。临别赠言亳无衰飒之气,词情慷慨,读来痛快淋漓,如闻边鼓之声。这种写法, 具有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显示了作者的高超才情二A.首联写景,巧妙地交代送别的时节,渲染送别的气氛。B.颈联用比照手法突出诗人对友人即将别离的惆怅之情。C.尾联“寂寥”一词间接地抒发作者惜别之情,照应题目。D.诗中明快之景与惆怅之情构成“乐景衬哀情”的效果。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蓟中作唐高适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惘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醉里送裴子赴镇西唐岑参醉后未能别,醒时方送君。看君

32、走马去,直上天山云。注释:【1】翻:反覆,指反叛。【2】诸将:指安禄山及其部将。【3】孙吴事:指用兵之事。 孙指春秋时的孙武,吴指战国时的吴起。7 .出版社欲为两首诗编集,以下作品集不通令收录这两首诗的一项为哪一项()A.格律精粹B.盛唐印象C.边塞回响D.唐人百首8 .以下对高适蓟中作一诗分析不怆学的一项为哪一项()“策马”句慷慨豪迈,表现了诗人对建功立业凯旋受赏的渴望。A. “边城”句融叙事于写景,以眼前萧条昏暗烘托出诗人沉重忧愁的心情。B. “岂无”句一句反诘,一句回答,表达了诗人强烈的讥讽不平之请。C. “惆怅”句以典入诗,以景结情,与首句形成鲜明对照,表现出诗人的挫折失意。9 .有人

33、认为“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你是否认同这一评价?请结合以上两首 诗,并联系所学,说明你支持或反对的理由。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宋代)苏轼金陵赏心亭送王胜之龙图。王守金陵,视事一日,移南郡。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处。渺渺斜风吹细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25. CD26. 例如一:Blue更适合。诗中满是被贬远行的伤感和对浊世的失望,因此,用西方文化 中蕴含忧郁沮丧之意的blue比代表清新的green更能表现出诗歌的整体气氛。例如二:译为“blue (蓝)”更好。因为蓝色往往给人以博大、永恒的感受,能够将青山万古 不变的文化意蕴传递给读者,从而突出象征着谪迁客的孤舟的寂

34、宽渺小。蓝色这种深沉抑郁 的色调与岭上寒枝凋敝之景相得益彰,显出贬谪之路暮途遥远,以及诗人内心深处的悲怆。 例如三:译为“green (绿)”更好。诗人虽然遭贬,但也流露出坦然洒脱的一面。万里青山 不仅是“看的对象,还是诗人心灵的栖息地,“绿色”更能表现出大自然的清新宁静,寄托诗 人在物我相谐中超越苦难的理想。【解析】25.此题考查学生正确分析诗歌体裁特征的能力。本诗五言八句,颔联与颈联对仗严格,尾字押韵,符合律师的特征。应选Co.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表现的手法的能力。D.“以景结情”错误。“已料生涯事,唯应把钓竿“,没有写景的成分。此句故作反语,实际上 抒发的是忠而被谤、报国无

35、门的怨愤。应选D。26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作答此题,首先明确观点,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情感,以及颜色所隐喻的情感特征来回答。 例如一:blue更适合。这首诗写于作者谪守南巴将要赴任时,眼中所见是年年岁岁梅枝不变 的寒意,落口下沉、孤舟漂泊的萧索,此去万里,此生无望,静寂的湘水茫茫无际,几声猿 鸣更添悲凉。诗中满是被贬远行的伤感和对浊世的失望,因此,用西方文化中蕴含忧郁沮丧 之意的blue比代表清新的green更能表现出诗歌的整体气氛。例如二:译为“blue (蓝)”更好。由“英语中的蓝色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或代表沉稳、永 恒、博大的力量“可知,蓝色在西方的审

36、美情趣和文化心理中往往给人以博大、永恒的感受; “落日孤舟去,青山万里看”,“落日孤舟”与“青山万里”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谪迁客的孤舟的 寂寞渺小与青山万古不变的阔大构成比照;而“blue (蓝)”就能够将青山万古不变的文化意 蕴传递给读者。同时,蓝色调深沉抑郁,与诗中的寒枝凋敝之景相得益彰,给人以阴沉黯淡 之感,更显出贬谪之路暮途遥远,以及诗人内心深处的悲怆。例如三:译为“green (绿)”更好。诗人虽然遭贬,但从整首诗歌的情感基调来看,并非一 味消沉,而是随着所见景致的开阔表现出心境的开阔,流露出坦然洒脱的一面。天地宽广, 湘水平静,洞庭草色一望无际,“已料”“唯应”都表达出诗人试图借自然

37、山水脱离俗世的追求。 从这个意义上说,万里青山不仅是“看”的对象,还是诗人心灵的栖息地,“绿色更能表现出 大自然的清新宁静,寄托诗人在物我相谐中超越苦难的理想。27 . D. B28 .“斜风”“细雨”,描摹富有意境,使送别之景如在目前,朋友的惜别之情令我感动;”江 南父老留公住”写老百姓的挽留突出我的清誉,朋友对自己品行的夸赞令我愉悦;“红鸾”和 “骏乘,,”白鹭,,“非吾侣,,等诗句夸赞我志向远大,知音的赏识令我欣慰;“翩然”一句化解了我 “视事一日”迅速调任的尴尬。朋友从知音角度,用情感化解宽慰自己,这几处令我感动。【解析】28.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词文体常识的能力。词牌与词的格式相关,决

38、定着这首词的格式,如句数,每句的字数以及押韵等。考生可以回顾学过的词,根据这些词的句数、字数进行排除。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第二句是“不思量,自难忘”,显然与这首词的第二句“从公一吊兴 亡处,,不一致,排除a。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第一句是“大江东去”,与这首词第一句“千古龙蟠并虎踞不一致, 排除B。如I沁园春雪,第一句是“北国风光”,与这首词第一句“千古龙蟠并虎踞不一致,排除C。 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 征夫泪”,从句数到每句字数都一致,所以这首词的词牌是“渔家傲应选

39、D。29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作用的能力。由题干来看,首先要理解小序的意思,然后进行选择。如“金陵赏心亭送王胜之龙图”意思是在金陵赏心亭送别王胜之,交代写作缘由。如“金陵赏心亭”是共游赏景的地点,“王胜之是人物。如“王守金陵,视事一口,移南郡”交代王胜之因为官职调动将要离开金陵。B.“奠定了全词伤感作别的感情基调”错误,诗歌序文局部交代送别地点、缘由,友人是因为 官职调动而离开金陵,无法看出送别的感伤,而且词中虽描绘金陵百姓在蒙蒙细雨中送别王 胜之的难舍难分,但更多的是对王胜之品德高洁的称赞以及对王胜之的宽慰。应选B。30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炼句,品味诗歌情感的能力。如

40、“渺渺斜风吹细雨”描述送别时的环境,如“斜风”“细雨”,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苏轼送别友人 王胜之,惜别之情令人感动。如“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意思是“难忘这芳草渡口,江南父老依依惜别,恳切地把你挽 留”,描写金陵父老挽留王胜之的场面,借助百姓的“留”来突出王胜之品德之高洁,词人的 用心可谓良苦,令人感动。如“公驾飞车凌彩雾,红鸾骏乘青鸾驭。却讶此洲名白鹭”意思是“你驾着飞车穿越多彩的云 霞,仙游似地以鸾鸟为陪乘者,一路凌风驭虚而来。却讶异这里的沙洲,居然名之为白鹭, 并不是适宜的栖居地”,用游仙的比喻来称赞王胜之的品德高洁,说其离去时乘飞车,凌彩 雾,以青岗驾驶,有红鸾陪乘,在此想象的基础上再度

41、想象,说他竟惊鸿i瞥就要离开金陵, 不是他愿意离去,而是为他驾车的青鸾和护航的红鸾看到了金陵的白鹭洲,神奇的鸾鸟不愿 与白鹭为侣,所以振动翅膀,载他翩然而去。以“红鸾”和“修乘”“白鹭”来夸赞王胜之志向之 远大,可谓知吾之人,令人感动。如“翩然欲下还飞去”意思是“于是翩翩然未曾歇翅,还是向别处飞去”,以翩然飞去来形容王 胜之“视事一日”,化解友人的尴尬,宽慰友人,既是为王胜之的匆匆离去开脱,也是在恭维 他的度越恒流.这些都应该是让王胜之感动的地方。31 .考场一片寂静,只听见笔与纸摩擦的沙沙响声。32 . A.该词在意象运用与意境创设上表达了辛词的豪放特点。大鹏、丹凤,意象宏达、豪迈; 北海、

42、朝阳、路茫茫,意境雄浑、开阔;携书佩剑,既文又武,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分析】31.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春蚕食叶响回廊”就是在首句所点明的环境基础上写范廓之(也可以说是考生们)奋笔疾书 而发出了如春蚕嚼桑叶般的沙沙声的情景。参加应试的举子们奋笔疾书、紧张忙碌的情状通 过“春蚕食叶的比喻表现出来。故其比喻的是“笔与纸摩擦的沙沙响声”。32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A.”暗示廓之应试前的紧张心情”过度解读,这句话是写送别的季节初秋,天气环境 微凉,并非映射人的心情。应选Ao.此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首先是诗歌的意象,“鹏北海,凤朝阳”,选用鳏

43、鹏展翅,丹凤朝阳的意象,“北海虽赊,扶 摇可接“,朝阳光芒万丈,寓意前程光明,整个意境豪迈雄壮,充满对廓之的鼓励。“又携书剑那么刻画出人物的豪放不羁的形象,携书带剑,文武双全,让人想象其上京赶考时 儒雅刚健、神采飞扬的模样,心境开阔。此词在意象运用与意境创设上表达了辛词的豪放特点。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朝阳、 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既文又武,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33 . A. B34 .描写送行路上的田园风光,表达作者对友人归隐故乡的肯定与羡慕之情;刻画陈章甫光 明磊落的胸怀和慷慨豪爽、旷达不羁的性格,抒发了作者对陈章甫罢官被贬的同情和对友人 的深挚情谊;时友人不同流合污,品

44、行高洁的赞美之情;与友人依依惜别与无力援助的无奈 惆怅之情;设想返乡后故交很多,对友人的抚慰之意。【分析】34.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点的能力。A.”乐景哀情,奠定全诗感情基调”错误,开头四句用轻快的笔调,鲜丽的色彩,勾勒出一幅 初夏风光图,一-派清新宜人的田园风光,不禁也勾起诗人的一阵思乡之情。诗人借此“奇景” 表示对于友人归隐故乡的企慕与肯定,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轻松旷达,风格豪爽,不为失意 作苦语,不因离别写愁思,在送别诗中别具一格。故而此处并非“乐景哀情”,也未奠定感情 基调。应选Ao35.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意象的能力。诗歌中借“云”写陈章甫的高洁,是用了闲云野鹤、孤云独

45、去闲等寓意。A.此处写自然之云,不具有象征意义。B.此处借云自然而然自山中冒出,来表达自己悠闲自得的心境,与诗句用意相似。C.此处实写眼前白云飘飞之景,不具有象征意义。D.此处借青云写宫殿之高,不隐含人品性的寓意。应选B。36 .此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写诗人送友人离去时,所见风光怡然,勾起人思乡之 情,流露出作者对友人归隐故乡的企慕与肯定之情。中间八句型造陈章甫形象,刻画出一位自负清高、不同流俗的高上形象。陈侯”四句,先写 陈章甫与众不同,他襟怀坦荡,胸藏万卷,有着豪爽出奇的相貌,津在的性格和非凡的抱负。 “虬须虎眉仍大颗“,不仅抓住了

46、陈章甫的外貌特征,而且也能显示其性格特点,刻画得传神 之至。“腹中”二句写陈章甫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抱有经邦济世的大志,积极出山入仕,不肯 混同凡庸之辈碌碌终生,老死山林。“东门”四句写陈章甫不以功名为累,不以罢官为意,轻 视世事,脱略形迹,却能看重友情,欢饮至醉。“有时空望孤云高”,写他脱尽尘俗,寄托孤 云的清高志尚,也反映出他在做官时不肯同黑暗势力同流合污、洁身自重的高尚品节。此处 对友人形象的刻画,即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刻理解,和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乂表达了作 者对友人孤高品性的赞美、仰慕之情。“长河”二句是赋而比兴,既实记渡口适遇风浪,暂停摆渡,又暗喻仕途险恶,无人援济。因 此,行者和送

47、者,罢官者和留官者,陈章甫和诗人,都在渡口等候,都没有着落。一个“未 及家”,一个“空叹息”,都有一种惆怅。写出了诗人对于友人的依依惜别情思和无力援助的 深沉感慨。末二句以试问语气写出世态炎凉,料想陈返乡后的境况,陈章甫本是志在山林的高洁之士, 如今去官归隐,正遂其初志,况故林相识颇多,此次旧友重逢,定会欢迎他的重返山林。显 出一种泰然处之的豁达态度,借以表达对友人的抚慰之情。37 . D. C38 .本诗前二句想象从前两人凭栏共语的画面,以昔日团聚之景衬当下的别离之状,突显对 友人的牵挂与思念;后四句以春草与柳絮喻离愁别绪,恨如春草,愁假设柳絮。春草长满天涯 状恨之多,柳絮纷飞空中,喻愁之复杂;整首诗作者虽未直接抒发离愁,但通过回忆过往画 面及春天景物作喻,含蓄地抒发对友人深切的牵挂与思念。【分析】37.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首诗歌押的韵是韵,押韵的韵脚分别是“馀”“语”“处共去”“絮”,对应的诗句分别是第一、 二、四、六、八句,所以共五句押韵。应选D。38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本诗前二句想象从前两人凭栏共语的画面,以昔日团聚之景衬当下的别离之状,突显对友人 的牵挂与思念:后四句以春草与柳絮喻离愁别绪,春草长满天涯状恨之多,柳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