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福建省厦门市2022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本试卷共6页,20题。全卷总分值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祝考试顺利2022. 03考前须知:1 .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2 .选择题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果 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他答案标号;所有题目的答案均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作 答,答在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此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 题目要求。1 .商代青铜礼器大多造型抽象夸张,纹饰繁缗狞厉,令人心生对鬼神之敬意;西周以来,
2、青铜礼器风格逐渐转向写实简洁。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铸造技艺的进步B.畜牧养殖的开展C.审美观念的改变D.统治理念的革新.公元前200年汉政府规定,民产子可免役两年;公元前189年又规定,女子十五岁至三 十岁不嫁,须缴纳五倍算赋。据此推知,汉代立国之初A.人口政策朝令而夕改B.奉行男尊女卑的儒家理念C.社会劳动力严重稀缺D.人头税的负担总体比拟轻.孝文帝迁都后,龙门山开窟造像奉佛遂成风气。石窟中的古阳洞是孝文帝为冯太后营建 的功德窟,洞中许多造像为北魏贵族与汉族官员并肩而立,佛像题记注重彰显供养人的 在世功德与父母之德。材料说明北魏政权A.重用汉族官员以推进改革B.协同儒佛以重塑文化正统
3、C.奉佛成风以致于滥用民力D.遵循传统以规范社会秩序.宋初,在井盐富集的蜀地,朝廷控制大口浅井以垄断盐利。仁宗时,民间开始以新技法 开凿小口深井一一“卓筒井” O官方屡禁不止后,遂允其兴开并行盐课。蜀地盐井的发展说明A.技术革新推动盐利重新分配B.政府放弃了盐业专卖政策C.私盐产销兴盛导致盐税锐减D.私营手工业逐渐占据主导.明初,锦衣卫“御侮防奸,所系甚重”,不时出京作战,甚至征安南、下西洋。仅洪武 朝锦衣卫下辖千户所即有19个之多,其中专职的骑兵千户所4个。由此可见,明初锦 衣卫A.凸显特务政治色彩B.折射出社会矛盾的不可调和C.兼具军政双重职能D.遵循了守外虚内的设置原那么.咸丰年间,清政
4、府允许督抚将人犯就地正法。同治八年,御史奏请“遇有获案要犯”须 经刑部、三法司及皇帝“覆核办理,以重人命”;曾国藩等督抚那么以匪患泛滥为由反对。 就地正法存废之争由此迁延至清末。这反映了A.社会矛盾的缓和B.洋务运动的进步性C.中央权威的削弱D.中华法系的近代化. 1920年,北洋政府将尚书中的卿云歌重新谱曲作为国歌。但文化界普遍认为 卿云歌过于“中正平和”,国歌应以“发扬民气” “亟思经武”为主旋律。文化界这一态度反映了A.知识阶层救亡图存的期望B.新文化运动大力提倡白话文C.社会上对传统文化的否认D.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1931年发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暂行税那么规定,苏区商业税从资
5、本200元起征, 分13个等级累进征收,税率在2%18.5%之间。这一规定的目的是A.维护和巩固革命统一战线B.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打击四大家族的经济垄断D.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开展.1956年夏,贵州省施秉县在制订生产计划时规定:妇女每月可少出工810天,并适 当晚出早归;有5个劳动力的农户可留1人不出工。此举旨在A.保障家庭的农副业生产B.缓和工业生产指标的压力C.号召民众响应集体农耕D.落实男女权益平等的政策. “价格双轨制”是将价格分为“计划内”与“计划外”两种,“计划内”由政府定价, “计划外”由企业自销、买卖双方协定。从1985年开始,“价格双轨制”在我国逐步实行,其范围也从工业品
6、生产资料扩大到其他商品。这一制度A.割断了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B. 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资源配置C.确定了国企改革的正确目标D.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公元前884年,伊利斯和斯巴达签订的神圣休战条约规定:奥运会期间交战方必须 停战;停战期间,凡参加奥运会的人都将得到神的保护。此后,各城邦普遍接受这一条 约,违反者那么会受到遗责和处分。这说明古希腊人A.血缘关系密切B.汲取了自然法的精神C.城邦意识浓厚D.颇具文化共同体意识.源于古典时代并渐趋形成的狂欢节,15世纪时在意大利城市居民中得以延伸,当时人 们或纵酒饮乐、装神弄鬼、嘲讽当局,或男扮女装、表演走钢丝等。这主要反映了人们 A.复兴古典文化的
7、狂热B.追求世俗人生的愿望C.极端个人主义的膨胀D.倡导信仰自由的诉求. 1785年,小皮特政府提出了议会改革方案,取消36个衰败选邑并将其原有的下院席位 分配给伦敦及其他各郡;选民范围扩大到年收入40先令以上的农民。这一方案在下院 表决时被否决。据此可知,当时英国A.政府施政理念保守B.议会与内阁之间的矛盾尖锐C.代议民主制度衰落D.经济结构尚未发生根本变化. 19世纪晚期,橡胶和石油成了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原本不值钱的印度黄麻被用来制造 麻布、麻绳、麻袋,椰子树因为有制造绳索、船帆、肥皂、蜡烛、人造黄油等用途而在 荷属印度尼西亚密集栽培。这主要表达了当时A.世界市场的争夺激烈B.商品输出是西
8、方侵略的主要方式C.工业技术的革新优化D.亚洲成为欧美列强角逐的核心区. 1950年,在美军驻日最高司令部的支持下,日本政府允许战时领导人重返政治舞台, 并解雇1. 3万名被怀疑为共产党员的工作人员。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远东政治局势变动B.日本成为美国争霸的工具C.日本推行民主改革D.华约组织的建立造成威胁.由于美国挑起贸易战,2018年美国农民净收人同比下降16%;美国的服装和鞋类协会、 消费者技术协会等也纷纷控诉,“提高关税只会惩罚美国的农民、企业和消费者”。由 此可见,贸易战A.顺应了跨国公司的扩张需求B.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开展进程C.损害了美国社会各阶层利益D.暴露了联邦政府行政能
9、力缺陷二、非选择题:此题共4题,共52分。10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8分)材料一表1新中国成立前后大行政区的设置概况材料二时间大行政区的设立大行政区下辖区域1948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5个省、2个市1949年8月东北人民政府成立6个省、1个行署、4个直辖市1950年1月西北军政委员会成立5个省、1个市1950年1月华东军政委员会成立3个省、4个行政区、2个市1950年2月中南军政委员会成立6个省1950年7月西南军政委员会成立3个省、4个行署、1个市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取消各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委员会和军政委员会,一 律改为行政委员会,仅作为“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在各该地区进
10、行领导与监督地方政府的机 关“,不再作为地方最高政权机关。1953年1月至1954年11月,华北、东北、西北等六个 大区的行政委员会全部撤销,大行政区至此退出历史舞台。上述材料据华仁康建国初期大行政区的演变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大行政区最终被撤销的理由。11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20分)材料一唐律是中华法系的杰出代表,其“增损隋律,并集历代之大成”,须行于公元653年的 唐律疏议更是唐律的典范。唐律疏议由永徽律的律条和“疏议”两大局部组成。 “疏议”是对律文的系统解释,系唐律疏议首创。除了贯彻“一准乎礼“明德慎罚” 的原那么,“疏议”还通过多样的注律方法使律条“疏而不失”,因此
11、当时“断狱者,皆引疏分 析之“。后人评价“有唐一代,切乎事实,合乎国情,法尊而治”,在历代法典中,“唐律为 最善”,后世“皆莫远离唐律之范围:摘编自朱勇主编中国法制史材料二1804年问世的法国民法典由拿破仑领导制定,在历经起草、修订、审议、表决的 环环斗争后终得须行。作为法国第一部全国统一的民法典,它以简明有力的司法语言表达了 “刚刚诞生的现代社会的经济生活”。法典以自然法思想为指导,条文逻辑严谨、概念清晰, 有效表达法律要求,是公认的“立法起草的标准”。法典明确规定所有法国人享有同等的民 事权利,以具体的条款确保绝对的个人私有权和契约约束力,基于过失损害赔偿原那么基础上 制定的侵权行为的规定
12、,更是被大陆法系各国引为典范。摘编自李元明论拿破仑法典(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唐律疏议和法国民法典公布的历史背景。(12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疏议和法国民法典作为立法典范的共同 之处。(8分)12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12分)材料1844年,英国“东方女子教育协进社”女修士阿尔德赛在宁波开办了中国最早的女校。 此后,“教会所至,女整接轨”。19世纪末,国人开始兴办女子教育。据1907年学部总务司 所编第一次教育统计图表,全国共有女学堂428所,女学生14496人;其中仅直隶、江 苏、浙江、四川就有319所,占总数的75%,女学生9962人,占总数的6
13、9%。著名的女校 有务本女塾、爱国女学、争存女子小学堂、宗孟女学、女子蚕桑实业学校、中国女子体操学 校等。1911年阎锡山被推为山西都督后,大规模开展“剪辨放足,立学堂”,山西的女子教 育很快跃居全国前列。直到1922年,全国1811个县中仍有423个县没有女子初等小学生, 1161个县没有女子高等小学生;全国26个省区中仍有13个省区没有女子中学生。摘编自阎广芬西方女学的传人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等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相关史实,围绕“女校与社会开展”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 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12分)材料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
14、 20世纪英国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政治生涯极富传 奇色彩,先后担任过内阁海军、陆军、空军、财政等大臣之职,并两度出任首相。他视工农 革命为“暴乱”,视苏维埃政权为“暴政”,在“一战”后极力主张武装干涉苏俄。20世纪 30年代,他敏锐地看到希特勒政权的危险性,强烈反对时任首相张伯伦的绥靖政策;“二战” 期间,率先宣布与苏联结盟。一俟战争胜利,未等纳粹战犯审判结束,丘吉尔又迫不及待地 发表“铁幕演说”;同时力主“法德和解”,将德国纳入反苏轨道。罗斯福这样评价他:“自 命非凡的英国佬、战争贩子,却是一个战斗英雄J摘编自享利佩林丘吉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丘吉尔对苏态度变化的因素。(
15、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丘吉尔的功过。(6分)福建省厦门市2022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此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 题目要求。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DCBACCADABDBDCAB二、非选择题:此题共4题,共52分。17. (8 分)理由:大行政区具有军事管制色彩和过渡性特点;辖区广、权力大,影响国家集中统一 治理,随着新中国政权巩固、土地改革完成和国民经济恢复,大行政区逐渐不适 用新形势的开展需要。1953年“一化三改”开始后,中央政府为加强对国家建 设的统一领导,借鉴中国古代地方治
16、理经验,减少行政层级、提高工作效率,决 定将其撤销。18. (20 分)(1)唐律疏议背景:唐朝前期国家统一安定和繁荣;儒家思想的影响;吸取前朝覆 亡的教训;前代的立法积淀和以刑为主的立法传统。(6分)法国民法典背景:罗马法和启蒙思想的影响;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资本主义经 济的开展;拿破仑的强力推动。(6分)(2)共同之处:指导思想明确;立法程序规范,技术完善;立足社会开展需要;继承发 扬传统,包容性强;影响深远。(8分)19. (12分)评分标准:1210分:观点表述明确,史实运用合理充分,逻辑严密,论证充分,表述清楚。97分:观点表述比拟明确,史实运用比拟合理充分,逻辑比拟严密,论证比拟充分, 表述比拟清楚。6-4分:观点表述基本明确,史实运用基本合理充分,逻辑基本严密,论证基本充分, 表述基本清楚。30分:能够写出某一观点或未能说明观点,也未能运用史实予以论证,或论证存在史实错误,逻辑混乱,表述不清。20. (12 分)(1)因素:国际形势;国家利益;阶级立场;战略眼光;政治魄力。(6分)(2)功过:卓越的政治家、外交家,领导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提升英国乃至欧洲的国际影响力;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坚持反共立场,加速冷战爆发。(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