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南国社管理与组织的特征及影响.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731375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南国社管理与组织的特征及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南国社管理与组织的特征及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南国社管理与组织的特征及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南国社管理与组织的特征及影响.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南国社管理与组织的特征及影响摘要:南国社及其戏剧运动在现代戏剧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管理与组织 方式逐步克服了松散联盟所具有的自由、散漫风气,在管理组织制度、人员构成 等方面初步展现出现代文化艺术管理特征,并最终过渡为管理组织较为严密的现 代社团,不仅为中国现代职业戏剧团体开辟了道路,而且深刻影响了左翼戏剧运 动。关键词:南国社;管理与组织特征;戏剧社团管理作为蜚声19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社会团体组织,南国社所开展的戏剧运动 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到文学、戏剧改革和艺术革命的实践中来,初步显现出 现代艺术管理的特征,而这些管理与组织行为不仅直接影响了南国戏剧运动的开 展,更是在某种程度上

2、促进了中国话剧的现代转型。由此,对于南国社社团管理 的研究不仅应当成为研究现代戏剧社团管理最为重要的个案,而且也为当今话剧 社团的管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一、南国社管理组织制度的特征南国社作为现代艺术社团,它的管理与戏曲班社,乃至文明戏剧社都有着显 著区别。尽管南国社在不同时期展现出不同的管理与组织形态,但无论其社团性 质和管理体制在各发展阶段如何变化,始终具有以田汉个人为主的特征,以及随 之而来的非营利性和人情一制度并存的管理方式。(一)、个人化的艺术社团现代文化管理学上的所谓个人化文化生产组织,具有两重含义:一是指以某 一个核心人物为中心和主导的文化产品生产单位;二是指其文化生产及产

3、品中具 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化追求的组织。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们不难看出南国社是 一个具有浓重个人化色彩的从事艺术创作的社团组织。首先,田汉作为南国社的创立者与领导者,毫无疑问是南国社的核心人物。 田汉的文艺思想、创作风格、政治态度都决定着南国社的戏剧品质与发展方向等 关键问题,从而使整个南国社都呈现出田汉鲜明的个人特色。诚如董健先生所认 为的那样:“田汉是南国社的灵魂。他的道路就是本社的道路,他的风格就是本 社的风格,他的代表作就是本社的代表作。”P.其次,个人化文化生产组织往 往以创作风格突出的文艺作品为旨归,呈现出小众化、先锋性、强调艺术性,排 斥商业化的特点,这与南国社所呈现出来的特质更是不

4、谋而合。南国的戏剧是富 于浪漫现实主义精神的,又是具有先锋性色彩的,为了高扬戏剧的艺术品格,很 少考虑市场因素;而且其观众大多来自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学生和知识分子,这在 当时无疑是小众的。再次,与同时期的其他社团相比,它在管理体制上有着个人 化文化生产组织管理灵活的特点,管理决策权基本由田汉来掌握,运行经费多半 也由田汉筹集。尽管1928年底南国社进行第二次改组时规定管理体制为委员制, 将执行委员已扩展为七人,但由于田汉在社团中德高望重的地位,仍具有较大的 管理权。(二)、“非营利”的社团组织一般说来,现代文化管理中以个人化为主的文化生产组织由于更关注个人艺 术观念的自我表达,致使有时无法保证营

5、利。而南国社在其发展历程中却表现地 更为激进,它并不以营利为社团目标,是一个非营利的社团组织。南国社的非营利性首先源于领导者田汉的“独立癖”和诗人气质,南国社的 多次活动都是田汉的“心血来潮”,并没有成本规划或是财务预算,更不用说考 虑回报问题,有时甚至表现为不顾现实与自身经济能力的“艺术空想”。其次, 南国社是从学院研究室转而面向社会的组织,带有从学校演剧运动过渡为社会艺 术运动的特征,社团成员大多为学生而非职业演员。这使其在一段时期内较少受 到商业因素的干扰。再次,南国戏剧的诗化倾向和先锋特征决定了其无法像旧戏 与商业化的文明戏一般拥有广大观众。而与同时期的戏剧协社和剧艺社相比,南 国社的

6、演出成本高出许多,票价也随之超出了一般大众的承受能力。此外,南国 戏剧运动发生于爱美剧风潮时期,自然受到“非营业性”主张的影响。而倡导民 众戏剧运动的南国,更是以“一切演剧都不收票,艺术完全成为民众的!”为奋 斗目标。因此,无论是南国社内部因素,还是社会外部环境都促使南国成为“非 营利”的社团组织,并最终开辟了一条“既不靠官府,也不靠资本家,更不被商 业所左右”的戏剧运动之路。(三)、人情一制度的管理组织方式南国社的管理和组织方式呈现出从“人情化”向“制度化”过渡的特征。在 第二次改组以前,南国社的管理和组织方式以及人员的流转都与田汉的人情交往 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以感情结合的”。而在第二次改

7、组时制定了简章,引入了 制度化管理的方法,从中也反映出南国社后期管理与组织上的新想法和新特点。 首先从社团宗旨来看,简章明确规定了此后的南国社以“团结能与时代共痛痒之 有为的青年作艺术上之革命运动。”这意味着,改组后的南国社更为重视统一社 员的艺术革命思想。其次,南国社明确了采取委员制为其管理制度,最高权力归 全体社员大会所有。社团此后开展的各项活动需要由全体社员大会推定的执行委 员会表决通过后才能加以实施,而不再是田汉的“心血来潮”。再次,简章还规 定了社员的入社/出社,以及权利/义务。加入南国社不但需要艺术才干,更需赞 同南国艺术运动的主张,这与南国社前期“感情的结合”有了一定的区别。此前

8、 也并无取消社籍一说,很多社员都是由于感情、生活的变化迁移而离开南国。最 后,改组后的南国社在经费上也不再依赖田汉一人,而是收取入社费、常费、临 时费和事业费。社员共同分担社团开支既有利于保证各项活动的开展,也可以有 效避免由于个人财力支撑而导致管理上的独断倾向。第二次改组后的南国社尽管依然保有一定程度的人情化管理组织方式,但制 度化管理方法的引入的确促使南国戏剧运动在1929年迎来了高潮,并直接推动 了南国社向现代社团迈进的步伐。二、南国社的人员构成及特色南国社之所以成为中国戏剧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社团之一,一方面是由于南 国的戏剧运动完成了中国戏剧从新剧向现代话剧的转型;另一方面则是源于南国

9、 社聚集、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他们的出现不仅影响了二十世纪二三十 年代的中国文艺界,其中大多数更是成为新中国文艺界的中流砥柱。(一)、南国社的人员构成纵观南国社的发展历程,它的队伍经历了几次人员的扩容与流失,或是对南 国造成重大的打击,或是推动了南国社的发展,或是促使南国发生转变。可以说, 南国同人的聚合离散对南国社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南国社最初只有田汉和易漱瑜两人,到南国电影剧社时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 社团,据唐槐秋回忆,”当时的全部社员的名字:田汉、唐槐秋、顾梦鹤、姚肇 里、唐琳、唐越石、吴家谨,阿土(工友)。”在南京总政治部时,欧阳予倩、 严与今加入南国。而南国社的主要班底形

10、成于上海艺大和南国艺术学院时期:“这 班底来自两部分:一是田汉的新老朋友,如欧阳予倩、唐槐秋及夫人吴家瑾、万 籁天、顾梦鹤、辛汉文、孙师毅等。另一部分就是“艺大”的学生,特别是新转 学来“艺大”的能演戏、或并不能演戏的学生,如唐淑明、陈凝秋、左明、张慧 灵、王素等等。P此外,画科的吴作人、刘汝醴、周存宪、吕霞光、黄若英、 刘毅、金焰,文科的陈白尘、陈明中、陈幻侬,以及音乐科的张曙等都加入了南 国社。1928年南国艺术学院成立,除了上述人员外,新招收的学生有戏剧科的郑 君里、阎折梧、裘怡园、吴湄等,文科有赵铭彝、马宁、陆惠之、叶翼衔等。 冼星海也由于参加学潮被迫从上海国立音乐学院退学,转入南国艺

11、术学院。田 汉的三弟田洪在此时加入到南国社中来,成为南国社的灯光、道具师。第二次改 组后,南国的老朋友洪深、周信芳、高百岁、严工上、严值I凡等正式加入进来。 而王芳镇、徐志尹、蔡楚生、杨泽衡、吴似鸿、姚素贞、艾霞等则是南国社的新 生力量。1929年可以说是南国戏剧运动最蓬勃的一年,康白珊、白英、萧崇素、 姜敬舆、俞珊等人都是在这一年加入的南国;并在年底筹划建立了南国社南京分 社,社员有吴作人、廖沫沙、王平陵、赵光涛。南国社发展的六年间,先后有许多文艺界人士流转其间,从参与南国社的社 员成分来看,大部分是“无恒产”的知识青年,小部分则是从事戏剧研究、创作 与表演等专业人才。南国社为中国培养了一批

12、青年艺术家,他们不仅成为1930 年代“左翼文化运动”的中坚力量,更可谓是新中国文艺界的中流砥柱。(二)、专业/职业/业余人才层次构成纵观中国早期的戏剧组织,没有哪一个剧团能像南国社一样聚集了文艺界的 诸多人才,从而使南国社的人才层次呈现出专业/职业/业余的显著特色。所谓“专 业”指的是南国社具有一些专门从事艺术研究、或是主修戏剧专业的人才。领导 者田汉在日本留学时主修英文专业,曾研读过大量西方及日本的戏剧、小说,并 开始进行剧本翻译与创作,是一位专业的剧作家;后期加入南国社的洪深更是在 哈佛大学主修戏剧专业。南国社的大部分成员都是南国艺术学院的学生,而戏剧 概论则是他们的必修课,从这个意义上

13、说,他们都接受过专业戏剧教育。由此, 南国社聚集了一批专业戏剧人,为南国的戏剧运动提供了有力支撑。除了具有专 业戏剧背景的成员外,南国还汇集了职业戏剧人。欧阳予倩可以说是同时具备京 剧演员和文明新戏演员的双重身份,这样的职业经历使得其深知旧戏与文明新戏 的自身局限性。欧阳予倩给予南国社的不仅是职业戏剧人的舞台经验,更是切合 舞台实际需要的戏剧改良方案。而京剧名伶周信芳的加入更增添了南国社开展 “新国剧运动”的可能。欧阳予倩与周信芳不仅是南国社成员中职业戏剧人的代 表,还兼具继承与革新传统的意义。有些南国社成员既不具有长期研修戏剧专业的背景,也不以戏剧表演或导演 等为职业,而是业余从事戏剧运动,

14、因此可以将其称之为“业余”戏剧人。比如 唐槐秋作为南国社的“元老”,基本参与了南国社的全部活动,但他留法期间学 习的却是航空;在参与南国期间,也多次辗转从事其他职业。值得玩味的是,正 是他成为中国现代职业剧团一一中国旅行剧团的创立者。止匕外,南国艺术学院停 办后,虽然学生们“相依不去”,但有的转入其他院校继续学习,有的则另谋其 他职业,在当时都是以业余身份参与南国戏剧运动的。如吴作人、张曙先后转入 南京中央大学、上海国立音乐学院;陈白尘、吴似鸿等在这时已经开始卖文为生 等。基于此,笔者认为构成南国社的人员可以划分为专业/职业/业余戏剧人三个 层次,相对于更为职业化的文明新戏剧团和偏向业余化的爱

15、美剧团来说,南国社 在人才构成上可以说更为完善。三、南国社社团管理与组织的影响南国社各个时期的管理与组织基本上适应于社团各时期的发展,保障了南国 戏剧的品质,促进了南国戏剧运动。但也应当看到,其管理与组织不可避免的带 有转型期的局限,体现出早期现代社团管理上的稚嫩与游移,并在某种程度上消 解了南国社走上现代职业剧团的可能。而南国社所开创的“既不靠官府,也不靠 资本家,更不被商业所左右”的戏剧运动之路,则对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一)、保障南国社的戏剧品质文化艺术管理同一般管理行为有着相同之处,那就是通过一系列有意识、有 计划的协调活动以达到文化艺术团体的特定目标。南国社一系列的

16、管理组织行为 都是为完成其艺术创作而服务的,保证了南国戏剧作品的较高品质。首先,南国社强烈的个人化倾向使其作品保持了一以贯之的艺术性和创新性, 这在当时的戏剧界是很难见到的。更为重要的是,南国的戏剧表现了现实社会的 黑暗与腐朽、大革命失败后的苦闷与彷徨,易引起当时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共 鸣。其次,南国社一直奉行的“既不靠官府,也不靠资本家”的在野的艺术运动 理念也可视为其管理组织上的原则,使其不被商业利益所左右,在独立自由的前 提下进行艺术创作,避免了重蹈文明戏过分追求利润而衰落的覆辙。再次,虽然 相对自由的管理组织方式易造成自由散漫的缺点,但也有利于激发出创作灵感。 正因如此,南国的戏剧才能

17、在表演、舞美、音乐等各个方面具有闪光点,为中国 现代话剧体系的形成打下基础。而南国社后期引入的制度化管理则在保证创作自 由的基础上强化了社员的共同信仰和现代戏剧理念,使得南国社此后的每次公演 都能有所进步。(二)、消解职业化的可能南国社呈现出来的诸多管理组织上的特征具有从传统戏剧组织向现代艺术 社团转型的印记,在适应其艺术创作需要的同时,也消解了南国社向现代职业戏 剧团体发展的可能。首先,南国社长期以来没能摆脱以田汉为中心、”以感情相结合”的管理组 织方式。尽管有些学者认为南国社在管理方式上类似于传统戏曲班社,但实际上 南国社与传统戏曲班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传统的戏曲家班是在小农经济体制基 础

18、上生存发展的,往往以家庭为单位,由家长亦即班主统一领导,等级森严,带 有很强的宗法意味。而南国社除了具有以田汉为家长的某种倾向外,其早期的管 理组织十分自由。其次,无论是传统家班、戏曲班社,还是文明戏剧团,它们均 以演出获取商业利润为旨归,而无论是田汉,还是其他成员都未将获取经济利润 作为社团目标的第一位。当然,南国社“重艺术,轻市场”的管理理念和方式也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南国长期稳定发展。再次,第二次改组后的南国社在管理组 织上有了较为明确的规章制度,带有相对开放、民主的现代特征。然而,简章并 没有上升为契约化的管理组织方式,况且人情化的管理组织方式依然存在。综上所述,南国社在管理组织上三大

19、特征凸显了其从松散联盟向现代社团的 过渡性,它一方面具有一些传统戏曲班社中家长制管理的意味;另一方面又带有 现代社团相对自由、民主的氛围。虽然南国社未能走上西方现代职业剧团的发展 道路,但却为中国现代职业剧团的出现埋下了伏笔。(三)、对左翼戏剧运动和中国旅行剧团的影响南国社的影响是全面的、深远的,其在管理组织上的实践、斗争经验不仅影 响了左翼戏剧运动,而且孕育了中国第一个现代职业剧团一一中国旅行剧团。 1930年,由上海艺术剧社、摩登社、剧艺社、南国社、辛酉社、上海戏剧协社、 紫歌剧社共同发起了 “上海戏剧运动联合会”,也就是“左翼戏剧家联盟”的前 身。南国社被查封后,大部分成员并入“剧联”,

20、继续从事左翼戏剧运动。在这 一过程中,不仅南国戏剧运动的奋斗目标和倡导的戏剧演出形式为左翼戏剧运动 所吸收;而且其训练的一批戏剧人才更是成长为“红色30年代”左翼戏剧运动 的中坚力量。尽管南国社的管理与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自身走向现代职业剧团的可 能,但却在某种程度上孕育了中国第一个现代职业剧团一一中国旅行剧团(以下 简称“中旅”)。中旅是南国社元老唐槐秋、吴家谨夫妇在1933年创立的,依靠 市场与观众经营了十四年之久。中旅也是一个突出的以个人化为主的剧团,唐槐 秋在剧团中的地位与田汉在南国社的角色相类似,均带有一定的“家长”色彩; 在管理与组织上同样具有类似于南国社人情一制度相交织的特征,

21、只不过维系中 旅的“人情”是家庭亲情,而南国社则来源于友情和师生情谊。中旅在吸取南国 社管理经验的同时,采用了较南国社更进一步的雇佣劳动制、薪酬制等契约化的 管理组织方式,走上了职业演剧的道路。但其管理组织上具有稳定的个人化为主 和人情一制度/契约相交织的两大特征却显示出南国社对中旅的影响。南国社作为1920年代的戏剧先锋,它在管理与组织上的实践显示出早期戏 剧团体在面对戏剧形态、市场与观众、社会环境逐渐转变的过程中的变化及选择。 其管理与组织总体而言是适应于南国戏剧运动的发展变化的,并且在某种程度上 规定着南国的戏剧形态,足见出艺术管理行为对艺术本体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从某种程度上说,南国

22、社的管理与组织从外部推动了南国最终完成中国话剧的现 代转型。更为重要的是,田汉与南国同人共同开创的“既不靠官府,也不靠资本 家,更不被商业所左右”的话剧发展进路及其实践经验值得为当下戏剧管理者思 考和借鉴。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of Academie Des Arts du Midis Management andOrganizationAbstract: Academie des arts du midi and its drama movement play an connecting role in the modem drama histo

23、ry of China. Its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methods gradually overcome the free and loose atmosphere of loose alliance. In such aspects as management system, personnel constitute a preliminary show a modem cultural and art management features. And finally transition to a modem society with strict m

24、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Academie des arts du midi and its drama movement not only paved the way for modem professional drama groups in China, but also deeply influenced the left-wing drama movement.Keywords: academie des arts du midi; characteristics of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of theatrical group参考文献:1 .田川流,何群,文化管理学概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 .贾植芳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3 .唐槐秋,我与南国(上),矛盾月刊,1934年,第二卷,第5期。4 .陈白尘,少年行,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1988年版5 .参见陈白尘,少年行,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1988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