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省初中信息科技课堂教学基本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D省初中信息科技课堂教学基本要求.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山东省初中信息科技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信息科技是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部分,主要研究以数字形式表达的信息及其应用中的 科学原理、思维方法、处理过程和工程实现。当代高速发展的信息科技对全球经济、社会和文 化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初中信息科技课程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为高中阶段信息技术 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信息科技课程旨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提升自主可控意识,培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新课程标准构建了以核心素养为体系的课程内容结构。依据核心素养和学段目标,按照学 生的认知特征和信息科技课程的知识体系,围绕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 工
2、智能六条主题线索设计义务教肓全学段内容模块,组织课程内容,体现循序渐进和螺旋式发 展。具体学习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内容模块,二是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块。课程内容的设计 充分关注信息科技在各学科中的应用场景和实践体验机会,在满足本学科学习需要的同时,也 支持跨学科学习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学习。为规范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依据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现对初中信 息科技学科教学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教学设计坚持大单元教学评一体设计基本原则。教学设计强调教学评一体化设计,聚焦素养培养, 注重学习单元设计。教学目标要更利于核心素养的落实;教学活动要设计多样化学习方式;教 学评价要真正体现学生自主或
3、社会建构知识或经验的过程。大单元教学是指在教材自然单元内 容目标的基础上,根据“课标”、学情和学科教学规律等适度扩大学习目标或学习内容后而实 施的单元教学。大单元设计内在的逻辑关系是结构化,要把教材单元变成能够引领学生学习的 课程,即有目标、情境、任务、活动、评价、成果、反思的学习载体,单元教学规划强调整体 性,课时教学设计则强调具体化。(一)教学目标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要基于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 责任四个核心素养,考虑学习内容进阶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目标;要结合核心概念、 跨学科概念、学习内容、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确定学年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
4、课时教 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表述要明确规范,具体可操作。制订教学目标,要注重与学生数字生活经验、现实社会信息科技应用场景的关联,引导学 生认识信息科技的价值和作用;要注重学习要求的全面性,体现科学原理与实践应用的统一; 要注重反映技术更新和迭代迅速的特点,特别要注重体现我国最新的信息科技成果,引导学生 认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二)教学活动设计基于核心素养建构大单元教学活动。信息科技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强化素养立意,围绕单元主题,充分挖掘育人价值,确立单元育人目标和教学主线; 深入解读和分析单元内容及相关教学资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逻辑和生活经验,对单元内容进 行必要的整合或重组,形成具有整合性、关联
5、性、发展性的单元育人蓝图;引导学生逐步建构 和生成围绕单元主题的深层认知、态度和价值判断,促进其核心素养综合表现的达成。设计适切的、体验性、真实性的项目式活动。通过主题引领的方式,将思维的训练发展融 入数字化的问题解决中,引导学生在项目式的探究学习过程中构建起自我的知识体系。引导学 习者能够基于项目化的探索过程,将知识建构、技能培训与思维发展进行融合。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可以学校整体规划为主线,强化同一年级不同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和 同一年级不同学科之间的纵向发展。不仅要打通信息技术学科内和不同学科间的学习,还要打 通学校教育与现实世界的路径,帮助学生更好地在信息社会中更好的生存、发展。(三)教学
6、评价设计注重过程数据的积累与诊断,循证思维指引教学改进。在评价中强调“证据”的作用和价 值,注重证据的收集、分析和利用,在充分占有、分析相关证据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证据链推 理做出价值判断。并持续对证据进行分析与评价,在此基础上应用这些证据进行教学改进。建立多教研组共同体参与的评价驱动改进模式。积极探索主题教研、项目教研、跨学科教 研、校际教研、城乡教研共同体等教研新形式,通过多元主体参与,多方视角的评价数据反馈, 开展精准分析,形成评价驱动的课程与教学持续改进的新常态。进行多维度评价。评估教学设计方案、评估教学实施过程、评估学生学习效果、评估教师 教学特色。教学目标聚焦核心素养、教学内容要聚焦
7、大概念、教学活动要重视思维和探究、教 学的方式要民主而开放。教学的评价要基于促进学生学业的发展,核心指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 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形成改进策略,提出改进建议。要充分利用评价结果改进和优化教学行为,发现教学过程 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研究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要寻找教学目标达 成度不高的原因,从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教学实施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全 面评价与分析,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二、教学实施信息科技教学是培养学生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信息科技的基本概念,学会从数据和信息的视角认识和描述社会 现象,用计算思维分析和解决生活
8、、学习中的问题,以数字化工具增强学习能力,形成相应的 与智慧社会共生、共存、共享和协调发展的数字化胜任力和社会责任。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生 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科技,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在 此过程中分享思想、激发灵感、反思自我,不断提升核心素养并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一)将立德树人的育人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不可只谈技术而忽略了学生的思想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做到既要 教书又要育人。信息科技教学要从重视知识的传授向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 创新能力,从重视技能培养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立德树人育人方向的改变。教学过程中要把培 养学生信
9、息素养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在技能和品德的不同层面的综 合提升和协调发展。(二)从学段目标的角度出发实施教学义务教育段信息科技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不尽相同,因此要求教师要从课标的目标出发,根 据教学规律来进行教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环境、教师自身能力、学科的发 展变化,考虑教学思想理念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鼓励教师不必完全依赖教材及其教 学内容,将课程内容进行校本化再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展示出各自的特色。(三)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初中阶段的信息科技教育是国家对公民开展的信息素养基础教育,其任务是根据生活中的 真实应用问题,利用数字化设备
10、,创建真实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利用信息手段,解决问题,形 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教学一定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正确确立教学目标,注重教学的 基础性,用具有学科特点的育人方法落实立德树人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根本任务。(四)将不同课型整合到项目式教学中初中阶段的信息科技教学要求教师要深入体会学科内涵,要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能力的综合培养,强调要让学生经历信息科技过程。要引导学生通过对项目的要求的梳理,分 解任务列表,讨论分析问题解决思路,运行知识实现想法,从整个项目的实现培养学生信息素 养,获取成功感。应在项目实施的各阶段过程中,合理安排各种不同课型,通过设置学生感兴 趣、积极性高、贴
11、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持续保持学生在项目各阶段的学习热情,并根据情 况适度调整项目的整体流程。(五)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信息科技教学中,既要重视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学习,也要重视对具体 操作、工具运用技能的学习;既要重视知识体系的建构,也要重视能力体系的形成;既要重视 书本知识、间接经验的掌握,也要重视实践创造与直接经验的积累;既要重视学习结果,更要 重视学习过程;既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追求学生创新意识等心理素质的培养。(六)在与多学科多领域的融合中体现信息科技的基础性作用信息科技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在传播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与培养各种信息科技能力的 同时,也要传
12、播人文科学的有关知识并培养学生社会交流及各种研究和应用的能力。在教学实 施过程中实现隐性影响,要展现信息科技发展、信息科技创新和信息科技应用中蕴藏的人文精 神,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树立信息科技应用过程中的社会责任感,不断理解和内化与信息科技应 用有关的法律、道德和伦理规范,逐步养成负责、健康、安全的信息科技使用习惯,培养学生 正确的信息意识情感与伦理道德。要明确信息科技是学生今后应用于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工具而 不是教育的目标,信息科技是认知工具和创新工具,明确信息科技是实现协作性、探究性学习 的最有效的载体。三、教学评估与改进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坚持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体现“教一学一评” 一致性。
13、要倡导 积极互动的教学环境,让教师一学生、学生一学生、学生一自己多维互动能够发生。教师要协 调跨学科部分的实施,强调课堂教学反思。课堂教学实施的环境或者场所设置,要敢于超越,不要 受固定场所限制。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不是仅仅指向某个单一知识点或具体操作技能,而是通过真实情境下 的具体问题解决,反映学生们核心素养的水平层次。即在学生们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动态评估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以此促进教学改进。要加强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侧 重反映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进步情况,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一)总体要求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促进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师教学和优
14、化教 学环境。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参与程度、学习内容掌握程度、学习能力和 认知能力的发展等方面。(二)评价原则教学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1 .评价情境应体现真实性评价情境创设应基于评价目标,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反映真实问题。要注重建立情境与 问题或任务之间的关联。2 .评价主体应体现多元化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营造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鼓励学生、教师、家 长共同参与评价,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评价结果的判断和解释过程。要注重校内评价 和校外评价相结合,引导家庭、社区、校外实践基地等多方共同参与。3 .评价方式应体现多样性要综合运用观察、实验、模拟、仿真等方法,采用
15、纸笔考试、上机实践、作品创作等方式, 借助电子档案袋、学习系统等平台记录学生过程性学习数据,注重收集和记录学生在其他课程 中运用信息科技的相关表现,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4 .评价内容应体现全面性要从考查知识和技能具体掌握情况入手,注重分析学生能力表现、思维过程、情感态度等 发展状况,全面评价学生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把握核心 素养整体发展情况。5 .评价反馈应体现指导性评价结果反馈应尊重学生,根据学生的差异灵活采用口头或书面、鼓励或引导、个别或全 体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信心、积极反思、改进学习方法,发挥评价的促学功能。(三)评价方式评价主要包括
16、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单元与期末评价。1.课堂评价要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求和进展情况,使用观察、提问、记录等方式,对学生的价值观 念、学习态度、活动行为、交流合作、技能掌握等状况做出评判。充分发挥信息科技的优势, 实时反馈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调整教学进度,优化教学流程,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6 .作业评价重视作业的评价功能,作业设计强调技术原理的理解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现综合性、 探究性和创新性。针对不同学习内容要求,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类型,既包括任务实践类作业,如电子作品创作、仿真实验、系统搭建等,也包括信息科技原理认知类作业,如数据分析、 现象解释、实验报告等。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供学生选择。7 .单元与期末评价单元与期末评价是对学生阶段学习情况的总体评价,结合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将过程性 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阶段性发展水平。(四)课堂评价课堂评价多采用量规评价方式,即将教学各个环节及目标等制定合适的评分表,根据教师 教学情况进行打分,以量化分数的多少评定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对于学生的评价,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设计“学生个人评价量表”等相关表格进 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