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规范:10.山东省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基本要求.docx

举报
资源描述
山东省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旨在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信息技术教学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应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面向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要培育以学习为中心的教与学关系,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据实施评价,培养学生成为有效的技术使用者、创新的技术设计者和理性的技术反思者。 一、 教学设计 教师在教学中要紧扣数据、算法、信息系统和信息社会等学科大概念,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凸显“学主教从、以学定教、 先学后教”的专业路径,以大单元视角设计教学,把项目整合于课堂教学中,重构教学组织方式,创设有利于学生开展项目学习的数字化环境、资源和条件,引导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的过程中,领悟数字化环境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一)教学目标设计 1.基于课程标准设计教学 依据《课程标准》,学生修习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后,应该达到学科核心素养水平1,高中毕业生在本学科应该达到学业质量水平2。教学要把握核心素养水平,对照“内容要求”设计教学内容,依据“学业要求”确定教学难度,参照学业质量水平2检测学习质量。教学应厘清课程体系,掌握教学内容的广度和难度,以及要达成的学生发展目标,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全面达成。 2.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要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设计教学,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责任感,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学科独特育人价值。 3.精心设计教学案例 教师应把握信息技术从以计算机为核心、到以互联网为核心、再到以数据为核心的发展脉络,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情、创造性的应用教材,精心选择和设计教学案例,力求使案例能紧扣数据、算法、信息系统和信息社会等学科大概念,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特点,问题典型有意义、针对性强,解决方案或作品呈现开放性、多样性,鼓励学生创新思维,体现个性化,难度适宜、并适当分层。 4.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教与学关系,精准分析学情,设计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向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结构转变,拒绝“满堂灌”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5.合理规划教学过程 教师应观照教学目标,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整体规划教学过程。教学思路清晰、简约,教学环节层次清楚、环环相扣,使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而展开。要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充分预设,以保证教学过程科学、合理、灵活、有效推进。营造和谐的氛围,体现师生平等,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助力学生主动发展、生动发展。 (二)教学活动设计 6.以项目整合课堂教学 教师要重视单元教学设计,先整体梳理各课程模块的教学内容,再以阶段性教学内容(模块或者单元)为依托,提炼学生习得知识后应具备的学科核心素养,并以此节点设计项目的推进路径,创设适合学生认知特征的活动情境,开展项目学习,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项目实践、形成作品。力争使项目实施既能合理渗透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又能有效整合相关的教学内容。 7.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教师要全面了解学情,精心备课,设计教学活动,关注学生课堂表现,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或进度,发挥教学主导作用,做好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辅助者和引领者。既要避免“一言堂”,又要拒绝放任自流,“放羊式”教学。使教学能“放得开”,又能“拢得起”,要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时间和空间,也要及时总结归纳,引导思考,梳理知识体系,避免学习流于表层或停滞于“碎片化”状态。 8.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并重 信息技术学科呈现出理论性、工具性和实践性并重的特征,教师要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学科中的思想、文化内涵和育人因素,引导学生健康的技术价值追求,提高学生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发展与创新的能力,要向学生介绍具有广泛适用价值的知识与技能,及其背后所蕴含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并重,促进全体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均衡发展。 9.突出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要避免将信息技术课窄化为纯技能训练课或工具软件学习课,应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学科中的思想、文化内涵和育人因素,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真实情境,以问题解决为教学主线,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学技术”与“用技术”有效融合,主动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并迁移应用的能力,体现学以致用思想,帮助学生成长为有效的技术使用者、创新的技术设计者和理性的技术反思者。 (三)教学评价设计 10.发挥评价导向作用 明确并细化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内容,增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引导教学从关注零散知识点转向关注知识体系,从关注单纯技能训练转向关注真实问题解决能力养成,从关注合格率转向关注学生素养发展;发挥学科优势,创新课堂评价方式,开发评价工具,或利用软件、学习平台等开展多元评价探索,准确反映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突出评价的检查、诊断、反馈、激励、导向等功能,以评价促进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 二、 教学实施 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根本任务,学科核心素养是信息素养的具体表现。要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于课堂教学中,实现课程的根本任务。 (一)领会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1.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是在具体信息情境和信息活动中逐步养成的。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信息情境,提供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将问题求解与信息技术进行关联。 2.计算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需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经历分析思考、实践求证、反馈调适而逐步形成。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根据教学内容提炼计算思维的具体过程与表现,将其作为学生项目学习的内在线索,引导学生在完成不同项目的情境中,反复亲历计算思维的全过程。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强调了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创设适合学生需要的数字化环境与活动,引导学生在运用计算思维完成项目的实践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利用数字化资源与工具,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或创作出有个性的数字化作品。 4.信息社会责任的形成需要学生直面问题,在思考、辨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向、理性的信息社会责任感。教学时可结合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挖掘、观察现实世界中的典型信息事件,鼓励学生面对信息困境,通过求证、讨论和交流,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行为。 (二)把握项目学习本质,以项目整合课堂教学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开展方案设计、新知学习、实践探索,具有创新特质的学习活动。项目学习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学习的本质,这种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能促进学生对信息问题的敏感性、对知识学习的掌控力、对问题求解的思考力的发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能力的综合也促进了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项目学习应以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为目标,在项目实践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整合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三)重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学生探究性学习 在项目学习、特别是开放性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项目的设计者、实施者和项目成果的推介者,教师是学生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引领者和咨询者。在教学中,教师应淡化知识的单一讲解,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项目中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整合知识学习,促进思维发展。教师要从“学会操作”的课堂价值取向转向“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诉求,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项目素材,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在“尝试→验证→修正”的“试错”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引导学生从自主寻求项目实施所需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在项目成果的推介交流中,提升信息社会责任。 项目的开放性及解决方案的多样性,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也能引发更多的生成性问题。在项目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采用个性化教学的指导方式,既为学生提供自由创作的空间,又确保学生的个性化问题得到及时支持与解决。建议教师创建网络学习空间,通过知识详解、范例创作、常见问题答疑等,帮助学生解决一般性问题。通过组建互助小组,引导学生在交流互助中共同提升思维与能力,甚至可以将合作互助行为纳入评价范畴,引导学生开展更深入的交流合作。 (四)创设数字化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 为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在充分利用真实情境的教学活动空间时,也应通过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创设个人虚拟的网络活动空间,形成应用便捷、资源丰富、内容可靠、环境安全的数字化学习环境。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结合,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此同时,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拓宽了师生互动交流的渠道。学生在亲历数字化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字化环境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促进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互联网+”正在深刻影响着社会各个领域的行业生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围绕学科核心素养,通过互联网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资源建设规划,将学生项目学习中的生成性资源转化为后续学习资源,引导学生成为资源的使用者和建设者,促进学生在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全面发展。 (五)创设信息技术学习空间 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而言,必要的基础设施、基本设备是课程实施的物质基础。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室和信息技术实验室及相应的实验设备,如计算机软硬件、网络设施、实验用品、实验工具和测试仪器等,创设尽可能完善的信息技术学习空间,满足学生实践操作的需求,保证信息技术实验的水平和质量,便于教学正常开展。 三、教学评估与改进 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基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展开。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在教学中起到有效导向的作用。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改善教师的教学,完善教学方案的设计。评价方式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教学开展。评价内容要从单纯关注知识与技能向关注学生学业成就转变,同时还要关注现实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等多种能力的提升。通过评价的合理实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帮助学生逐步提升信息素养。 (一)评价的原则 1.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通过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实际的技术操作过程及活动过程,分析学生典型的信息技术作品,全面考察学生信息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议教师在向学生呈现评价结果时,多采用评价报告、学习建议等方式,适当采用鼓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在对学生学业进行总结性评价时,应根据评价目的、学习内容及课程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与手段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要引导教师利用评价结果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过程,发挥评价与教学的相互促进作用。 2.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评价应有的价值取向。在评价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水平差异和个体差异,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甚至家长主动参与到评价中,增强学生自主评价的积极性。要以多样化的评价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不能简单地以分数或等级来评估学生,要多采用表现性评价语言,注重学生在不同起点上的提高,而不仅仅是看重他们是否都达到了某一共同标准。 3.评价应公平公正,注重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评价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应考虑全体学生的实际情况,评价方案要事先制定并及时公布,不仅让教师、学生知晓,还应让家长、社会了解。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学生经历的学习过程也是评价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应尽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学科优势,采用电子作品档案袋、学习平台记录表等技术手段记录学生的学习状况,客观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态度,力求全面、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业状况。 4.评价应科学合理,提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评价内容的选择应从学科基本要求出发,评价情境创设要科学合理,注重评价的信度和效度。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学习内容大多与生活息息相关,如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数据管理技术等,因此评价内容的设计与选择应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注重评价的实用性和导向性。评价情境的创设既要有利于评价目标的落实,更要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评价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高中信息技术评价活动要根据评价的目的、要求、对象等进行设计,针对不同的评价目的,应该设计不同的评价情境。 1.确定评价目标与内容 评价目标与内容应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层级、各课程模块相应的学业质量水平等确定。学科核心素养水平是确定评价目标的重要依据。学生修习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后,应该达到学科核心素养水平1,修习选择性必修课程后,应该达到学科核心素养水平2,继续修习选修课程后,应该达到学科核心素养水平3。 内容要求、学业要求与学业质量标准是确定评价活动内容的重要依据。各课程模块内容规定了一个模块的基本教学内容与学业要求,而学业质量标准是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的基本指标。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尤其要关注情境的设计,要从多个维度设计合理的评价活动。 情境要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要从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层面设计评价方案。评价活动应能有效诊断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为学生的毕业、升学提供依据,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2.确定评价方式和评价的具体指标 高中信息技术学业评价一般包括纸笔测试、上机测试等方式。 纸笔测试和上机测试各有所长,适合不同的评价内容和目标,应相互补充、综合运用。纸笔测试的效率较高,适于短时间内对大量学生进行集中考核,适于考核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但不适于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在设计纸笔测试试卷时,要控制选择题、填空题等客观题型的比例,适度设置和增加要求学生通过理解和探究来解决的开放性题目,如问题解决分析、作品设计等,以拓展纸笔测试在评价内容和评价目标等方面的广度和深度。上机测试是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机测试可以评价学生使用技术工具的熟练程度,能够考查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和要求,学业评价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展开。学业水平考试这类总结性评价,可采用纸笔测试、上机测试相结合的形式;一般过程性评价可通过课堂观察、学习行为分析、作品评价、档案袋资料采集等方式,从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状况,也可以作为学业评价的依据。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日常学习中的过程性评价应围绕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展开,所选择的评价维度要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尤其要关注信息意识、信息社会责任等总结性评价相对较难测量的素养。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策略,记录学生的动态学习过程,评价时尽量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情况。例如:对于信息技术技能评价,可通过学生的信息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规范地使用数字化工具,并能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运用数字化工具改善学习和便捷生活的能力,促使学生形成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 1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温馨提示:
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