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交替现象》说课稿公开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昼夜交替现象》说课稿公开课.docx(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昼夜交替现象说课稿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陈翔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的科学老师陈翔。今天我 说课的题目是昼夜交替现象,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是地球的运动单元的起始课,承当着暴露学 生前概念和为后续学习做铺垫的作用。教材设计了三个有层次的活动:一提出昼夜交替现象 假说;二做模拟实验,验证假说;三提出多种可能的解释,并进行分析。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 因依赖抽象思维,所以需要借助可视化的实验材料帮助学生理解。二、实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教学当中碰到的
2、问题,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将本课实验教 学目标聚焦到以下三个维度:(-)科学概念目标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二)科学探究目标做好模拟实验,运用实验收集证据,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三)科学态度目标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三、实验器材我们需要准备的器材有:运行轨道、太阳模型、地球模型。四、实验创新点(-)教材实验的缺乏首先我们来看教材中的实验方法:蜡烛或者手电筒模拟太阳,乒乓球模拟地球,学生小 组合作,做模拟实验验证猜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几点缺乏:1 .实验器材的缺乏:蜡烛亮度低,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手电筒是单向光源,不符
3、合太 阳的特征。乒乓球透光,效果不明显,且不方便手持操作。2 .实验操作的缺乏:学生很难将两个模型放在统一高度和特定角度,效果不明显。(二)改进后的创新点针对以上几点的缺乏,我对教材中的实验做了改进:1 .我选取了免接线的灯泡作为太阳模型。灯泡是圆形球体,亮度足够,光源向四周发散,符合太阳的特征。我还在下方增加了支架和底座,方便学生手持操作。2 .我选取了橡胶锤作为地球模型。上面的球体大小比例合适,不透光,外表黑色可以 更好地看清明暗交接线。我还增加了一个观察点,方便观察。橡胶锤方便手握,使得实验操 作更加便捷。3 .运行轨道:中间有个孔,可以放太阳/地球模型;旁边设有一圈运动轨道,模拟天体
4、的圆周运动。有了固定的运动轨道,防止操作失误,实验效果更准确。五、实验教学过程接下来我为大家讲解我的实验教学过程。(一)唤醒经验,聚焦问题在本课的开始通过播放一段昼夜交替的动画,唤醒经验,聚焦问题,引出昼夜交替现象。(二)大胆猜测,提出假说聚焦关键问题: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现象?学生发表自己的猜测,同时记录在记录单上。 (三)模拟实验,互动交流做模拟实验前,要找出模拟对象的特征明确实验材料以及如何做模拟实验。我会提示学 生要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对照原先的猜测,进行修正。同时我会提醒学生关注:观 察到什么,才能说明发生了 “昼夜交替现象”?发生“昼夜交替现象”时,“太阳”和“地 球”在如何运
5、动?接下来就是实验过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播放实验操作视频)实验结束,学生在模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四)总结收获,激发兴趣通过模拟实验,学生会发现这几种假设都有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但是到底哪种情况 更接近事实呢?我们还需要寻找更多新的证据,这个探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会把学生的 想法保存下来,通过本单元后续的学习,更多的证据去验证。六、实验效果评价通过课堂观察,改进后的材料真实地凸显了模拟对象(太阳和地球)的特征,学生认识 到实验材料与模拟对象应当有较高的相似度。固定的运行轨道让实验操作简单,效果明显, 排除因操作不当所造成的误差,有利于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4C能力作为当下STEAM开展的核心要义,旨在开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 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本课设计重点指向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学生经历“假说一验证一 解释”的过程,在实验中修正自己的解释,在交流中借鉴批判他人的观点,从而培养科学精 神,提升核心素养。以上是我对昼夜交替现象这节课的说课内容,感谢大家的聆听和指导,缺乏之处望 各位批评指正,谢谢!陈翔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