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第四高级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许昌市第四高级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河南省许昌市第四高级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分)多面剧宗范紫东薛龙八百里秦川,吼一声秦腔,梨园西北风过耳。秦腔以其“繁音激楚,热耳酸心”的艺 术风貌独树一帜。秦腔史上,群星汇聚,最为耀眼者即秦腔一代宗师范紫东。范紫东以雄浑的史剧风格著称于世,被誉为“现代关汉卿”。他一生笔耕不辍,大小 戏总计69本,结集为待雨楼戏曲。生于乱世,范紫东以寸管之笔书写了时代风云的 变幻。其“史剧”代表作有写戚继光驱逐倭寇的鸳鸯阵、写秋瑾之英烈及郑紫纶女士 之仇日以提倡爱国精神的秋风秋雨等剧目。1915年,袁世凯承认“2
2、1条”,筹备称 帝,革命成果几乎葬送之时,他编写玉镜台,借剧中人物之口大声疾呼“我中国得下 了不治疾病,哪有个医国手痛下针硬”。范紫东长期生活于社会下层,往来于市井剧场之间,生活阅历丰富,生活中随时留心 学问,又熟悉舞台艺术规律,编起戏来能得心应手。范紫东一般上午八九点钟起床,外出 以牌取乐,之后回房写戏。他打腹稿的能力很强,许多戏都是一气呵成。一天早上,将要 排演的新戏稿在路边被偷走,到了戏社,范紫东才发现戏稿被偷,他马上根据记忆把戏稿 重新写了出来。抗战中期,日寇日夜空袭,不少名角不得已去外地搭班演戏,易俗社著名须生耿善民 被兰州某剧团重金聘去,不料到兰州后,因种种原因耿失意返陕,要求重回
3、易俗社。当时 不少剧社中人本着人才难得又值非常时期便同意接纳,唯独范紫东为维护易俗社章程坚决 拒绝,同仁劝说,他断然回绝:“你们要易俗社之章程,还是要耿善民?如果硬要耿善 民,我范紫东就出易俗社! ”范紫东出身乡村知识分子家庭,饱读经典,自小半耕半读。劳动之余,他坚持“三 余”读书,研究时势。所谓三余者,即夜者日之余,阴者晴之余,冬者岁之余也。近世以 来,西学东渐之风日盛,范紫东深感科学文化素养对民族振兴之重要性,吁呼“八股不 废,则中国不兴”。范紫东常向友人感叹:”读书人不务实学,即此一事,且不如商人, 何以居四民之首乎! ”.与“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方其得意于五物也 B
4、.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C.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D.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8 .下列句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此庄生所消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人不知而不愠B.既老而衰且病死而有知,其几何离。C.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天。I).夫士少而仕 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1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反映了作者晚年厌倦官场生活,意欲归隐的思想,有其豁达开朗的一 面,也有明哲保身,远身以避祸的一面。B.作者在文中引用庄子渔父中的典故是想用庄子的“处阴可以休影, 处静可以息迹”表达自己想辞官归田的愿望。C.本文与叙事为主的人物传记全然不同,通过对“五物” “六一”的叙
5、述, 借以描写传主晚年的心态与生活情趣,名为传实为一篇优美的散文,与陶 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写法相似。D.学了这篇文章,我们了解了六一居士名号的来历,我们还发现这篇文章主 要是围绕“累”字展开的。参考答案:8. C 9. A 10. D5.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10分)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 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 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 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 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
6、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 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 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 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陈情表.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以刘日薄西山 薄:迫近 B.除臣洗马除:革除C.则刘病日笃 笃:病重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到了10 .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7、)A.这三段文字叙述了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辞不赴命,进退两难的处境,提出了 “愿 乞终养”的要求。8. “逮奉圣朝实为狼狈”一段分别以“逮”“寻”两个时间副词领起,连续两次征 召,一次“辞不赴命”,一次“辞不就职”,原因都是祖母“供养无主”,与全文首段呼 应。C.本段连用“察臣” “举臣” “拜臣” “除臣”到“责臣” “催臣”,不仅文法错落, 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 层次。D.在第三段中,作者以两个年龄数字的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 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 求。1
8、1 .翻译下列句子(1)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2分)(2)彼且恶乎待哉? (2分)参考答案:10. BD12.(1)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我的一生将要结束。(2)那还要凭借什么呢?10. 试题分析:B “除”应解释为“授给官职”。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1. 试题分析:D “表明忠孝难以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性,以 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这一理解为无中生有。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 有比喻性的词
9、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柳世隆,字彦绪,河东解人也。世隆少有风器。伯父元景,宋大明中为尚书令,独赏 爱之,异于诸子。言于孝武帝,得召见。帝谓元景曰:“卿昔以虎威之号为随郡,今复以 授世隆。,元景为景和帝所杀,世隆以在远得免。泰始初,诸州反叛,世隆以门祸由明帝获申,乃据郡起兵。收合万人,奄至襄阳万 山,为孔道存所破,众皆奔散,仅以身免,逃藏民间,事平乃出。还为尚书仪曹郎,明帝 嘉其义心,发诏擢为太子洗马。时世祖为长史,与世隆相遇甚欢。是时朝廷疑惮沈攸之,密为之防,府州器械,皆有 素蓄。世祖将下
10、都,刘怀珍白太祖曰:夏口是兵冲要地,宜得其人。”太祖纳之,与世 祖书曰:“汝既入朝,当须文武兼资者,世隆其人也。”升明元年冬,攸之反。攸之乘轻 舸从数百人,先大军下住白螺洲I,坐胡床以望其军,有自骄色。既至郢,以郢城弱小不足 攻,遣人告世隆曰:“被太后令,当暂还都。卿既相与奉国,想得此意。”世隆使人答 曰:“东下之师,久承声问。郢城小镇,自守而已。”攸之将去,世隆遣军于西渚挑战, 攸之果怒,令诸军登岸烧郭邑,筑长围攻道,顾谓人曰:“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昼夜 攻战,世隆随宜拒应,众皆披却。世隆少立功名,晚专以谈义自业。在朝不干世务,垂帘鼓琴,风韵清远,甚获世誉。以疾逊位改授卫将军不拜转左光禄
11、大夫侍中如故九年卒时年五十。(节选自三国志柳世隆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隆以门祸由明帝获申申:同“伸”,昭雪B.奄至襄阳万山奄:突然C.与世隆相遇甚欢遇:遇见D.攸之乘轻舸从数百人从:使跟随.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疾逊位/改授卫将军/不拜转/左光禄/大夫侍中/如故/九年卒时年五十B.以疾逊位改/授卫将军/不拜转/左光禄大夫/侍中如故/九年卒/时年五十C.以疾逊位改/授卫将军/不拜/转左光禄大夫/侍中如故/九年/卒时年五十D.以疾逊位/改授卫将军/不拜/转左光禄大夫/侍中如故/九年卒/时年五十.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12、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隆年轻时就展示出风采气度,伯父对他的宠爱超过了对自己的儿子;宋孝武帝 也把虎威的称号授予了他。B.泰始初年,诸州反叛,世隆响应宋明帝号令起兵;因为具备文武才能,被太祖推 荐给世祖,并委以重任。C.沈攸之率领叛军到了郢城,世隆运用激将法激怒骄傲自大的沈攸之,使得他攻打 郢城;世隆随机应变,打败了叛军。D.世隆年轻时就建立了功名,晚年在朝却不参与政务,只是垂帘弹琴,风韵气度清 淡致远,他的表现很得世人称誉。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元景为景和帝所杀,世隆以在远得免。(5分)明帝嘉其义心,发诏擢为太子洗马。(5分)参考答案:4. C (遇:交情,交
13、往。)(3分)D (抓住“逊位” “改授” “转” “时年”等词,及“卫将军” “左光禄大夫” “侍 中”等官职)(3分)5. B (响应宋明帝号令”没有依据)(3分)(1)元景被景和帝杀害,世隆因为在外地得以幸免。(5分。为所、以、得各1分,大意2分。)(2)明帝嘉奖他的忠义之心,下诏书提拔他为太子洗马。(5分。嘉、发诏、擢各1分, 大意2分。)【参考译文】柳世隆,字彦绪,河东解县人。世隆年轻时就有风采气度。伯父名元景,在宋大明年 间任尚书令,特别赏识他宠爱他,超过了对自己的几个儿子。向宋孝武帝推荐世隆,得到 召见。孝武帝对元景说:“你往年凭虎威的称号治随郡,现在再把这个称号授给世隆。” 元
14、景被景和帝杀害,世隆因为在外地得以幸免。泰始初年,各州反叛,世隆因为家族的冤屈靠明帝得到昭雪,就在郡起兵。聚集万 人,突然前进到襄阳的万山,被孔道存打败,人都逃散,他一人幸免于难,隐藏在民间, 乱事平定了才出来。回朝任尚书仪曹郎,明帝嘉奖他的忠义之心,下诏书提拔他为太子洗 马。当时世祖是长史,他与世隆交情很好。这时朝廷怀疑、畏惧沈攸之,秘密进行戒备, 府州的武器,平常都有积蓄。世祖将下京都,刘怀珍对太祖说:“夏口是军事重地,应选 适当的人镇守。”太祖采纳了这个意见,给世祖写信说:“你已经要进入京都了,就应该 选一个兼具文武之才的人,世隆就是这样的人啊。”升明元年冬,沈攸之反叛。沈攸之乘 着快船
15、使数百人跟随,先于大军屯驻在白螺洲I,坐在胡床上望着自己的军队,面带自得之 色。已到郢城,认为郢城力量弱小不值得攻打,派人告诫世隆说:“奉太后命令,要暂时 回京都。你既是共同辅国,应想得到这其中的意思。”世隆派人回复说:“东下的大军, 早就承蒙你照顾。郢城是个小城,只不过能自保而已。”攸之要离开,世隆派兵到西渚挑 战,攸之果然发怒,令众军上岸烧了外城,筑起工事来进攻,他看着身边人说:“凭这样 的强大实力来攻城,什么城攻不破!”日夜攻城,世隆随机应变进行抵抗,敌众都败退 了。世隆年轻时建立功名,晚年专门以谈论玄理为事。在朝不参与政务,只是垂帘弹琴而 已,风度气韵清淡致远,很得世人称誉。因病辞职,
16、改授卫将军,不受,转任左光禄大 夫,侍中职务不变。永明九年去世,终年五十岁。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在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得超过20字。(5分)太阳能,是指太阳的热辐射能,主要表现为常说的太阳光线。卫,古人类就懂得用 阳光晒干物件,并以此作为制作食物的方法,例如制盐和晒咸鱼等。在化石燃料日趋减少 的情况下,4。太阳能的利用有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种方式,太阳能发电是一种新兴 的可再生能源。然而利用太阳能发电还存在成本高、转换效率低的问题,111 参考答案: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历史悠久太阳能已成为人类使用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所
17、以太阳 能的利用还不是很普及(答对一点得2分,总分5分)试题分析:由“古人类就懂得用阳光晒干物件”及举的例子,可知处是太阳能的利用历 史悠久;由“化石燃料日趋减少的情况”可知处应该是太阳能成为可利用的重要能源; 由“太阳能发电还存在成本高、转换效率低的问题”可知,处是太阳能利用还没有普 及。【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拿到题目 后,首先要阅读语段,看看其中心是什么,大致有几个层次;其次,把握文段语脉,理清 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总分关系,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18、并列、转 折、因果、条件等),要特别注意关联词语。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 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 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 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 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 切、严密。7 .以“梅雨天”为对象为下面句子补写一段描写语句,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语意连 贯,合乎情理,不超过100字。五月是所谓黄梅时节。南方的梅雨天的确糟糕得可以。参考答案:答案示例:天
19、,老是阴沉沉地布满厚重的破棉絮似的云,雨是天天下,但下得又不干脆: 有时翻江倒海下一个整天整夜,有时竟连绵到三四天。空气又湿又闷,遍处湿漉漉潮腻腻 霉蒸蒸。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从题干要求来看,扩展的对象是“梅雨天、表达方 式要使用“描写”的手法,修辞手法至少要使用到两种。从所给的开头材料来看,“糟糕得 可以“确定了所写内容的感情基调,也就是说考生所描写的梅雨天应体现沉闷的、阴冷 的、潮湿的特点。考生写作中选择梅雨天的典型意象,突出梅雨天的特点,写出梅雨天的 “糟糕”之处即可。另外还要注意字数要求。8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刘老师,您的书我已经收到,感谢惠赠,拜读后
20、受益匪浅,你真是堪称哲学大家,作 品我定当惠存。B.拙作一盏灯的时间新成,甚觉文辞微浅,瑕疵颇多,冒昧将文稿寄您一份,敬请 不吝雅正。C.今天是我的儿子与儿媳的大喜之日,作为家父,我代表我们全家对各位的光临表示衷 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I).我在电话里和小白进行了磋商,相约周日下午一起去看电影红海行动,共同度过 一个愉快又充实的周末。参考答案:B【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 明、连贯、得体。A项,“惠存”:敬词,意思是请保存。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 题的上款。使用不当。C项,“家父”: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的称呼。不符合语境。D 项,“磋商”:
21、多用于正式场合,表示双方仔细商量和研究,交换意见。不符合语境。B 项,“雅”,敬词。表示对对方的行为的敬重。“正”:指正,指教。“雅正”使用正 确。故选B。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 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 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 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 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 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
22、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 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 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 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1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地铁是以在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大城市土地资源稀缺,地铁建于地 底,0地铁运量大,使用电能,节约能源,减少城市污染。地铁速度快,准点率 高,既快捷又经济,民众乐于搭乘。总之,与其他城市交通工具相比,O 参考答案:(1) .可以
23、节省地面空间(2) ,票价实惠(3).20.可以节省地面空间票价实惠地铁是最佳公 共交通工具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补写题,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 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 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 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紧扣“地铁具有独 一无二的优势”进行总结,如“地铁出行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等,言之成理即可。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 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
24、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 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 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 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 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句的命题规 律:(1) “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 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 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
25、 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 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六、写作(60分,共1题).请以“中国人应该学好汉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 参考答案:少年时代的范紫东跟随在礼泉、乾县开馆授业的父亲读书、学习,耳濡目染之下也影 响了他矢志教育的职业选择。1902年,陕西大旱,范紫东为生计以年仅九串钱的低酬为人 课子,子承父业做了教书先生。从此,范紫东有钱了就去上学,没钱了就去教书。前后七 年,才于190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宏道学堂。毕业后,范紫东被西安府学聘请为理化教 员,又应健本学堂王子端
26、邀请,兼任该校语文教员,走上了一条教育救国之路。1926年 春,全城物资匮乏,范紫东为健本学堂师生及家人不致饿死,高筑债台,学校也被迫关 张。偌大中国,竟不能有容范紫东一张教桌之地,他精神失常,几近丧命。范紫东一生迭经三世,朝代交替,国家动荡。他目睹列强入侵,国势日衰,为国家民 族的前途夙夜忧叹。1910年,他加入同盟会,同党吴希真在乾县五峰山竖起讨袁旗帜,范 紫东为之奋笔疾书讨袁檄文。范紫东执教并主持的健本学堂,既是学校也是同盟会陕西分部的秘密联络机构,为当 时亲袁一派把持的地方政府所怀疑。当时的陕西警察厅长送两个孩子入健本学堂学习,名 曰求学,实为侦探,校外还安插两名密探严加监视。范紫东对
27、此有所察觉,时时提防,他 发现厅长的儿子思想并不守旧,为可造之材,便竭力争取,二生得以被耳提面命、悉心指 导,因此大受感动。当时,三育学校校长等19人同日被害,而革命党人往来健本学堂, 未遇祸害,便是范紫东春风化雨的缘故。1952年,范紫东以75岁高龄粉墨登场,出演回荆州里的诸葛亮一角,博得满堂 喝彩。他不顾年事已高,为编纂陵墓志,实地勘察古迹,亲自步量海桥与秦始皇陵, 不想受寒感冒,引起肠胃病发作,自此抱病不起,经多方治疗无效,与世长辞,享年76 岁。(选自传记文学,有删改)(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文章开篇交代秦腔的特点和艺术地位,为范紫东的身份设定了
28、特定的大背景,也肯 定了他在这一领域突出的艺术成就。B、范紫东虽然因为生活在社会底层,形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经常晚睡晚起,打牌取 乐,但仍然不忘坚持创作,笔耕不辍。C、陕西警察厅长送二子入健本学堂学习,本欲令其二人实施监视,但二子受范紫东人 格魅力的影响,违背了父亲的心愿。D、75岁高龄出演回荆州里的诸葛亮一角仍然博得满堂彩,可见范紫东戏剧功力之深,更可见人们对范老的尊崇和爱戴。E、本文通过记述范紫东生平的典型事例及其从艺的艰难历程,让我们了解到了他多方面的突出成就及其独到的创作理论。(2)请简要分析范紫东的形象特点。(6分)(3) “多面剧宗范紫东”的“多面”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
29、括。(6分) (4)范紫东剧作多反映现实,可谓“为人生而艺术”,这对你有什么启示?结合全文, 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8分)参考答案:(1) (5 分)A (3 分)、D (2 分)、C(1 分)B项考查学习对文本细节的正确理解,个人的兴趣爱好并不一定是不良的生活习惯;C项 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从结果来看,厅长儿子确是受到范紫东影响而改变了初衷,所以 可以给1分,但是二人是在范紫东的竭力争取下而大受感动的,不是最初就违背了父亲的 心愿;E项考查学生对于文章主题的整体把握,此文并未涉及传主的创作理论,无中生 有。Ks5u(2) (6分)聪慧多才、技艺精湛,其苦读诗书、剧作速度之快可体现;刚正
30、耿直、讲求 原则,体现在其对耿善民一事的坚决态度;安贫守志、立志教育,兴办学堂,感化学生事 例可以体现;痴心爱国、针硬时弊,以秦剧为利器向社会黑暗发起进攻。答对3点即可,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3) (6分)剧作家方面:著作等身,成就在秦腔史上首屈一指;教育家方面:主持健本学堂,走教育救国之路;革命家方面:积极参加革命,加入同盟 会,为国家民族前途夙夜忧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4) (8分)艺术应该为人生而艺术。艺术作品是精神食粮,应该在黑暗中引领人们走向 光明,在迷茫中帮助人们找到方向,在懈怠时找到动力。(2分)范紫东身处乱世,以寸 管之笔书写时代变化,剧显时弊,借剧中人物之口伤时忧
31、国,其为人生、为现实而作的艺 术作品必将引起欣赏者的精神共鸣,启迪心智,从而达到艺术的社会教化作用,从而唤起 人们积极上进的思想。(3分)被称为“中国20世纪的良心”的作家巴金亦是为人生而艺 术,他认为写作就是为了说心里话,发出内心的呼喊,反映人生,关心百姓疾苦,其信条 是“爱那需要爱的,恨那摧残爱的”。(3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 分,给6分。其中观点明确,理由只要答出2点即可得满分。)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人从一出生就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人可以自生自灭,也就是说人必然具 有社会的性质。人的属性一般划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或者个
32、体属性和社会 属性。其中社会属性不可或缺,甚至有些人直接就把它作为人性本身。对于人类个体而言,他的个体属性产生于本我的人性,具有较强的自由要求,但 是生命本能的运动使他不能独立于社会之外,否则他就无法继续生存。生命本能 使人的个体属性派生了社会属性。社会的形式满足了本能生存的需要,但是它同 时也就构成了社会对自身灵性自由的限制。社会一方面构成生命生存的条件,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对自身自由的限制,这就是 人的社会属性的二重性。从生存需要的角度看,社会满足了人的生存条件,而从 自由的角度看,社会又限制了个体的自由,于是人在社会就只能以自由和必然之 间的状态存在。对人的属性的划分,有个体属性和社会属性,
33、自由属性和必然属性的两种形式, 但是两种分类形式是交融在一起的。个体属性体现的就是自由属性,社会属性体 现的则是必然属性,人的自由属性,主要体现在人的灵性自由需要方面,它既在 个体属性本身,也在于个体在社会中的要求。人的必然属性,也包含着两个不同 方面,首先是个体属性必然性被一切自然必然性限制,因而限制灵性自由的程 度。即使没有社会,人也要面对自然的约束,人想吃到果子,要看他能不能通过 自己的努力得到,果子不可能一想就自动飞到自己的嘴里,它要依靠能动性的行 为去争取,这个争取的过程,灵性自由已经被限制。正是这种自然必然性的逼 迫,人才需要更强大的现实能动性,而社会的形式可以加强人的现实能动性,
34、于 是社会的形式就产生了。个人无法实现的自由,通过社会力量普可能实现,一个 人打不死老虎,大家一起配合,老虎就可能成为食物了。可见人类需要社会的形 式,根本在于自身现实能动性提高的需要,它是个体自由实现的途径。但是社会 形式的产生同时构成了对个体自由的限制,它也加强了必然性对个体的约束。人 打老虎是为了满足自身食物的需要,但是老虎既然是靠大家的力量才被打死的, 那么吃肉的时候就不能独自享用,这样就造成了社会对个体自由的限制,因此相 对于自由的必然性在有了社会的形式之后,就包含了两个方面,一个是自然必然 性,一个是社会必然性。社会的形式加强了个体自由实现的能力,是个体自由对自然必然性的克服,但是
35、 同时造成了社会必然性的加入,又对个体自由造成了限制。害怕社会必然性的限 制,脱离于社会形式的个体,不但没有打到猎物,反而被凶猛的野兽们吃掉了。 于是人只能生活在社会的形式,接受社会必然性的约束,也只有在社会的形式 下,才能求得自身的生存。1 .下列关于“人的社会属性”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的属性之一,它体现的是人的必然属性B.作为人性本身,人的社会属性是与生俱来、不可或缺的C.人的社会属性是因生命的本能而由人的个体属性派出而来的D.社会属性限制了个体自由,但如果没有社会属性,人就无法生存.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社会的形式既满足了生命个
36、体本能生存的需要,又给生命个体自由灵性自由带来了限制。B.社会属性的二重性是指,社会一方面构成生命生存的条件,另一方面造 成了对自身自由的限制。C.个人无法实现的自由,通过社会力量就可能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个人 定能获得更多的自由。D.需要提高自身现实能动性是人类需要社会形式的根本原因,社会形式是 实现个体自由的途径。2 .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人的个体属性产生于本我的人性,具有较强的自由要求,但是这种自由 要求又必然会受到社会的限制。B.对于人类个体而言,如果没有社会属性,那么每一个人就没有任何约 束,就能享受到充分的自由。C.人的必然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必然性,二是社
37、会必然性。一个人 遵纪守法是社会必然性在他身上的体现。D. 一个人如果脱离了社会形式,摆脱了社会必然性的限制,那就不可能获 得自由甚至不能生存。参考答案:2. B (人的社会属性是人性本身仅仅是某些人的观点)C(不一定能获得更多自由。据原文,个人无法实现的自由可能通过社会力量来 实现,但同时也会获得社会对个体自由的限制)3. B(文中说“即使没有社会,人也要面对自然的约束)略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成人不自在郭英德西游记记录了孙悟空从出生、成长、奋斗,直到成为“斗战圣佛”的曲折过程, 提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成人不自在。孙悟空的出生,和普通人大不一样,他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摆脱了
38、人与生俱有的 社会关系。用小说的话,就是“不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约束”。那 么,作为一个原生态的人,他是不是就获得了真正的“自在”呢?这还不行。他发现自己 生活的环境太狭隘了,来来回回就在花果山上,交往的就是些猴兄猴弟。他想要拥有更大 的空间和世界,所以去寻仙问道,有了种种法力。一个筋斗云翻出十万八千里,生活空间 如此之大,可以为所欲为,来去自如。有了这么广阔的生存空间,就获得真正的“自在” 了吗?还是不行。孙悟空有一天突然悲叹起来,他看到老猴死去,想到自己尽早也要死 去,于是到阎罗殿去把自己的名字从生死符中勾掉,从而拥有了绝对意义上的“自在”。但是对社会人来说,这却触犯了规范
39、,社会不允许没有经过任何修炼就得到这种绝对 自由。孙悟空扰乱了正常的秩序,这必定要受到惩罚。社会要么剿灭他,要么改造他。小 说采用了寓意性的写法,用“如来佛的掌心”代表一种无所不能的社会规范,个人有再大 的能耐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个体人”一旦步入社会,就不可能再有绝对的自由自 在了。孙悟空遇到唐僧,投身西天取经的事业,这是偶然的事情吗?不完全是。小说有一个 寓意性的写法一一“金箍儿”。金箍儿是有形的东西,但却有无形的含义。孙悟空头上的 金箍儿是怎么戴上的?是他自己戴上的。他看到藏着金箍儿的花帽子漂亮,就自己给自己 戴上了。这说明孙悟空是心甘情愿地接受社会规范,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金箍儿
40、”有 一个很雅的名字,叫“定心真言”。只有把孙悟空的心“定”住,他才能真正地长大成 人。于是,西天取经,是孙悟空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过程,更是他收心敛性的过程。西天 取经赋予孙悟空的任务,就是保护唐僧一步一步走到西天去,跋山涉水,不能偷懒。这是 一种人生的命题,人生的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人生最大的价值不在于目的,而在于过程。 西天取经的八十一难,并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那些周而复始、形形色色的险阻与妖魔, 都不过是孙悟空修心过程中所遇障碍的象征。任何社会中的人都面临着“自在”和“成人”的两难处境。你生活在社会当中,一方 面希望有更多自由,另一方面又发现面临着种种约束。这是两难的,人的一生就是在这种
41、两难处境当中找到最佳位置。在这个意义上,孙悟空是成功的。1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悟空寻仙问道,有了法力,在阔大的生活空间里可以为所欲为,来去自如,却还没 有获得真正的“自在”。B. “个体人” 一旦步入社会,制约于一种无所不能的社会规范,有再大的能耐也不可能 有绝对的自由自在了。C.孙悟空遇到唐僧,投身西天取经的事业是偶然的事情,但孙悟空心甘情愿地接受社会 规范却是必然的结果。D.任何社会中的人都面临着“自在”和“成人”的两难处境,孙悟空成功地在这两难处 境当中找到最佳位置。1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先以孙悟空的经历为例,提出中心论
42、点“成人不自在”。B.接着写孙悟空被迫接受社会规范,阐述了 “不自在”的原因。C.然后写孙悟空“西天取经”终成正果,阐述“不自在”的意义。D.最后写任何社会中的人都面临“自在”和“成人”的两难处境。17.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西天取经”给我们的启示。参考答案:15. C 16. B17. “西天取经”在文中是孙悟空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过程,更是他收心敛性的过程,是 他“成人”的过程。同时这也是一种人生的命题,人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人生最大的 价值不在于目的,而在于过程,一方面希望有更多自由,另一方面又发现面临着种种约 束。这是两难的,人的一生就是在这种两难处境当中找到最佳位置。【15题详解】本
43、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 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 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 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C项“投身西天取经的事业是偶然的事情”错误,原文是说 “孙悟空遇到唐僧,投身西天取经的事业,这是偶然的事情吗?不完全是。故选C。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划记每段的中心论 点,并明确论据以及论证方法、论据与论点的关系。一般考查论证方法,论据与观点是否 一致。B项“接着写孙悟空被迫接受
44、社会规范”,概括不全面,按照原文应该是接着写孙 悟空成长,发觉自己空间险隘、生命有限从而反抗,奋斗,接受约束,戴上“金箍儿”, 阐述“不自在”的原因。故选B。【17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主题意蕴。注意审题,题目明确要结合文本,不能架空文本谈启示。所以考 生先要找到本文的中心论点,即成人不自在。最后一段说“任何社会中的人都面临着“自 在”和“成人”的两难处境。你生活在社会当中,一方面希望有更多自由,另一方面又发 现面临着种种约束。这是两难的,人的一生就是在这种两难处境当中找到最佳位置。在这 个意义上,孙悟空是成功的”,可以直接摘录或整合成为启示。在结合孙悟空的西天取经 的经历具体分析。其实作者对此
45、已有分析。考生可以借鉴倒数第二段“西天取经,是孙悟 空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过程,更是他收心敛性的过程。西天取经赋予孙悟空的任务,就是 保护唐僧一步一步走到西天去,跋山涉水,不能偷懒。这是一种人生的命题,人生的一步 一步走过来的,人生最大的价值不在于目的,而在于过程”。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 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 ”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 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 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
46、,是岂不为六一乎? ”客笑曰:“子 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消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 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 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 ”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 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 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 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 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 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 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 日:“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 哉? ”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 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旦病矣,乃以难强 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 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