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最新2023部编入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精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会默写6个一类生字,会认识6个二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 .结合注释,借助课外资料和工具书,通过学习,正确理解三首诗的大概意思。3 .了解诗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将士们忠心报国的豪情。教学重点 结合注释,借助课外资料和工具书,通过学习,正确理解两首诗的大概意 思。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将士们爱国豪情。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铺垫渲染唐宋,是我们中华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两个时代,无数的诗人就像夏夜的繁星,各 自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今天,让我们走进唐宋那战火纷飞
2、的时代,一起走进诗人的心灵, 感受他的情怀。二、整体诵读古诗三首1 .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2 .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ren yue Ji ti chdng xiang n)6 yi wu仞岳蓟涕裳 襄 摩遗巫仞一一指导读准前鼻音 遗一一遣 摩一一磨:区别音、形、意3 .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 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三、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1 .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之作。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2 .秋夜将晓出筒门迎凉有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爱国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3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表
3、达了唐代诗人杜甫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 四、分步解读,感悟诗情适当加些合理的想象,用第一人称,把它叙述成一个小故事。4 .指名说说。5 .齐读:(出示整首诗)板书设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管极而泣 、喜 欣喜若狂 I爱国爱民喜不自胜归心似箭教学反思从军行这首诗描写的历史年代背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非常遥远,学生在理解 诗意,体会诗境方面困难不小。我先借助简介边塞诗特点,引导学生在历史背景下对古诗 的思想感情加以理解感悟。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去想象与诗情相符的场面。把这些图景 联成一体,这首诗的意境就跃然纸上了。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让学生想象诗 中描绘的画面,结合陆游少年时立志“上马击狂胡
4、,下马草军书”,为官时“泪浅龙床请 北征”以及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等诗作,展示了陆游坎坷而忠贞 报国的一生。以此为线索展开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的一片深情,让品味诗作与解读诗 人两个内容相互支撑,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段爱,那颗心,那种味。学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首先明确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采用自主学习,让学生去查询当时 的写作背景资料。然后在朗读的基础上划出不懂的字词,提出疑问后,再让学生自主交流、 评议,逐步理解古诗,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大力表扬表现突出的学生,使他们品尝到 成功的快乐,由此激起了他们学习古诗的勇气,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阅读教学技巧6 、继续加强阅读基
5、本功的训练。朗读要求,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而且要做到有感情。提高默读速度。教师在教学 时,应该为学生留有充裕的默读时间,并提示相应的方法,引导学生按照要求认真思考, 在默读之后要检查学习效果。7 、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通过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在课文中发现语言表达 的特点。在“交流平台”中总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4、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与方法策略。学习从军行。1 .复习学习古诗方法: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2 .解诗题读懂诗题是我们理解古诗
6、的第一步。一起轻声读读题目,谁读懂了?(从军就是参军, 标题中加上“歌”“弓“吟”“歌行”等都属于乐府诗。)3 .铺垫渲染以往我们学过一些边塞诗,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醉卧沙场君 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和学生接诗)在你们的印象中,边塞是个怎样的地方?过渡:王昌龄在他的笔下,又为我们展示了怎样的边塞风光呢?我们一起来看看。4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整体通读,把握诗境请大家把这两首边塞诗先认认真真地读两遍,要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读出节奏, 读得有板有眼。(生读)谁来读一读(师相机点评指导)师小结提问:有感情地朗读也是理解古诗的一种方法。除此之外,学习古诗的方法 还有哪些?(看
7、注释、看图画、想象画面)请同学们借助这样的方法,默读这首诗,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看注释,读完一句想 想这句的意思。读完一首,想想整首诗的意思,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同桌也可 以边读边讨论。4.析字词、明诗意小结过渡:这首诗表面的意思已经明白了,现在我们一起深入体会诗中深层的含义。出示:(一)前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自己轻声读一读,你从中看到了边塞的什么?(青海湖、长云铺天盖地,很长很长、 雪山、一座孤城,还看到了玉门关。)追问:什么样的雪山?(出示雪山图),这里的雪山,是指祁连山,海拔40005000 米,终年积雪,雪光闪耀,异常壮丽。祁连山因它的雪白而壮丽,如今怎么就
8、暗了下来呢?(漫天的黄沙,四起的硝烟,让雪山变暗了,边塞变暗了。)带着你的理解来读这两句。人有时会因心情的不同而对周围的景物有不同的感受,就如杜甫国破家亡时“看到 盛开的繁花溅泪,听到鸟的叫声亦惊心再读读这句,对“暗”还有不同的理解吗?(将士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心情也是暗淡的)指导感情朗读(你不仅走进了边塞,也走进了征人的心啊!)在你积累的诗句中有和玉门关有关的吗?背给大家听。(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 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联想到这些诗句,再读这句诗,哪个字撞击着你的心扉?(孤独,对故土的思念, 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把你的感受
9、融在诗句中,再读。过渡:环境是这样的恶劣, ;乡情是这样的深切 o出示(一)后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齐读,谁愿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在黄沙满天的战场上,征人的金甲都被 磨破了,他们表示不破楼兰就不回来。)师:“穿”是“穿上金甲”吗?(不是,穿是磨破的意思。)金属制作的盔甲会磨破!不可思议呀!你认为可能吗?边塞将士是怎样把金甲磨破的?(征战时间之久,暗示战争的激烈频繁)。磨破的是 金甲,磨不破的呢?指导感情朗读:金甲易损,生命可抛,戍边将士报国的意志却不会减,所有的豪情、 气势都融在了这两句诗里,。刀光剑影、生死拼搏里横刀立马的身影流露着马革裹尸的豪情 o豪壮的语言中,你
10、感受到了将士们一颗怎样的心?(决心,不把敌人消灭誓不还的决 心,一颗热爱祖国的决心。)5.感悟诗情“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铿锵有力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了将士们的万丈豪情,难道他们 就不思念家乡的亲人,真的不想还吗?家乡的亲人也无时无刻不牵挂着他们啊!会有谁在牵挂着他们呢?也许两鬓斑白的双亲拄着拐杖一次次在村头翘首以盼;也许一双年幼的儿女在一次次 的呼唤父亲回家;也许留守家园的妻子因思念而过早的让黑发染霜。请你们代替边关的将 士们给家乡的亲人写一封信,告诉他你为什么终不还”。学生练笔、交流。(结合学生交流,相机板书:忠心报国)师小结:一场激战,不是写得声嘶力竭,而是处以轻快跳脱之笔,通过侧面的烘托、
11、点染,让我们去体会,去遐想。这就是王昌龄的高明,不怪人们称他为“七绝圣手二五、总结全诗、升华悟情1 .不是每场战斗都能像这次这样取得胜利,“一将功成万骨枯”战斗的胜利是用许多 将士 “白骨掩蓬蒿”的壮烈牺牲换来的,战火无情,(出示课始师生接读的两句诗)秦时 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由来征战地,能得几人还。学生读。“能得几人还?即使人未还?可守边的战士们却一一(引导读:“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2 .在这两首诗里,我们看到了塞外风沙肆虐的恶劣环境,感受到了守边战士戍边的凄 苦孤独与悲凉,更感受到了将士们奋勇杀敌的决心以及誓死报国的壮志豪情,这凄美、悲 壮,向上的画卷就是唐朝的边
12、塞诗。六、拓展延伸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共七首,七首诗七幅不同的画面,我们今天学的是其四,还 有另外五首大家课后选自己喜欢的读一读。感兴趣的同学回家之后可以再收集一下其他诗 人的边塞诗读一读,感受盛唐边塞诗的悲壮,豪放。七、布置作业1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 .默写从军行。板书设计从军行(其四)唐王昌龄青海阴云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热爱祖国的决心身经百战磨穿不打败西部誓不回还第二课时(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谈话导入,渲染气氛。唐宋,是我们中华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两个时代,无数的诗人就像夏夜的繁星,各 自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今天,让我们走进南宋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一起走进诗人陆游的
13、心灵,去感受他的情怀。二、简介作者(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简答)他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他年少的时候就立下“马上 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他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人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 崇高的地位。三、解课题“感”是什么意思?感想、感受、感慨。从课题中,你知道诗人感受到了什么呢?哪个字告诉了你?(凉 感受到清凉)诗人仅仅只是感受到秋日的清凉吗?来,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这首古诗。四、品读诗歌,体会作者的心。1 .诗歌不仅有音律美,更重要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心语。诗人还将自己 的情怀寄托在一些景物中,那么,在这首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呢?作者描写了 “
14、三万里 河”和“五千仞岳”这两样景物。2 .“三万里河”指的是什么?黄河。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 亲河),她发源于我国青海省,由西往东,最后在山东注入渤海。3 .三万里是真实的数字吗?不是,是突出了黄河的长。仅仅是长吗?你还可用哪些词、 句来形容黄河呢?我可用“气势磅礴、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波涛汹涌”等词语来形容。 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远上白云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说得很好,你很善于积累, 我眼前仿佛浮现了黄河挟风带雨卷起万里沙的磅礴气势,一起来把黄河的这种气势读出来。“三万里河东入海4 .“五千仞岳”呢? “岳”指的是什么?高山,西岳华山。仞”是什么意思长度单 位,七、八
15、尺为“仞、“五千仞岳”说明了华山怎样?(高)高到哪种程度(上摩天,直 入云天)你能用哪些词、句来形容华山?直插云霄、耸入云天、高耸入云、白居易一一东 窗对华山,三峰碧参差。来,带着你们的感受再来读读这两行诗。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了 什么?(祖国山河壮丽)板书:壮丽河山5 .祖国河山如此壮丽,你的心里涌起一股怎样的情怀?高兴、激动、自豪、兴奋6 .读完后两句,你又感受到诗人心中有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悲凉、悲伤)你是从哪 些字眼体会出来的?从“泪”字体会到的。“泪”流到了哪种程度?(尽)泪流完了,哭 出的是血、是痛,这是何等的伤心欲绝,痛断肝肠啊!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我们的诗人心中应该是无比的自豪
16、、兴奋才是啊!可是诗人 的心却为何如此的悲伤呢?是什么让他心痛如斯啊?这些美好的河山被敌人占领了。7 .从诗歌哪里知道的?(胡尘)“胡尘”指的什么?胡就是金兵,“胡尘”指的是灰尘 吗?(不是)是什么呢?是金人马蹄溅起的灰尘。仅仅是马尘吗?金人只是在那里赛马么? 到底是指什么?指金人残暴的统治,对中原百姓残酷的镇压。此时此刻,你的脑海中浮现 了什么样的画面?你仿佛看到金兵在干些什么?倒在马蹄之下的都是哪些人?(遗民 有 老人、妇女、儿童等)他们在金兵的铁蹄下干什么?流泪,流到了哪种程度?那滴滴泪是 什么泪?是血泪,是痛苦的泪、(愤怒、期盼)8 .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这是何等的
17、(凄凉)啊!板书:凄凉9 .他们绝望了吗?(没有)他们每天每夜、每时每刻仍然(读)一一南望王师又一年。 他们“望”的是什么?期望王师赶走侵略者,收复失地。是啊!侵略者铁蹄溅起的尘土, 却挡不住遗民们期望的目光,仅仅是期望吗?是苦苦地乞望,仅仅是遗民在乞望吗?(生: 还有我们的诗人,还有许许多多正直有爱国心的人。)10 .他们苦苦地乞望着,盼啊!盼!读一一南望王师又一年。又一年是多少年?是一 年吗?(一年又一年)当时金兵占领中原已经长达这65年之久,又一年,是整整65年呐, 780个月,23739个日日夜夜啊!他们(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1 过去了。一一(读)遗民泪尽胡尘里,
18、南望王师又一年。12 年过去了。一一(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3 年过去了。一一(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同学们,他们的盼、他们的望,实现了吗?他们渴望的王师来了吗?他们期待的南宋 君臣到底在干些什么?五、拓展阅读:品读古诗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儿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1 .汴州一一汴梁曾经是北宋的都城,是当时历史上最发达、最繁荣的一个城市。北宋 画家张择端曾以清明上河图生动地再现了汴梁的繁华与富裕:风景如画、街道纵横、 店铺林立、人来人往但是这一切从城门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从北宋的最后两个皇 帝被俘成为阶下囚起就不复存在了。山河破碎,城市
19、萧条,人民流离失所。汴州失守了, 中原沦陷了,可是那些达官贵人又在杭州建起了自己的小朝廷,他们过上了暖风袭人、昏 昏欲醉的日子。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2 .这里的游人是谁?他们在干些什么?游人指的是南宋的统治者们,他们花天酒地, 终日沉醉在莺歌燕舞中,根本把中原大地的百姓忘得一干二净了。你们可知(引读:遗民 泪尽。)那令人心凉的南宋权贵们,你们到底在干些什么?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 时休?3 .此时此刻,遗民们对王师尽管还存着期望,但是一年两年,甚至八十年的苦难中, 得到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一年又一年的(失望),失望啊!再读(后两句)奸臣当道,小人横行,多少英雄报国无门,
20、壮志难酬,岳武穆含恨风波亭,韩世忠终 老洞庭湖。但是,他们绝望了吗?他们抗战到底的信念动摇了吗?没有。尽管南宋君昏臣 庸,但诗人那对祖国的热爱,那报国的赤子之心至死不渝,他在临终之际,留下一纸遗嘱 示儿,读(示儿内容)此时此刻,你一定深深地被诗人的心诗人的情所震撼了,你 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忧国忧民)陆游最终带着满腔的遗憾离开人世,但是他 那忧国忧民的情怀、那对祖国无限的热爱,那一字一句始终萦绕在我们心头。读一一秋 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诗人那份对祖国至死未渝的爱,那拳拳爱国心,永远铭刻在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心头。 读一一示儿“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
21、家 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面对强敌的入侵,面对沦陷的家园,面对人民的 悲泣,一位位爱国志士站出来了,杜甫忧心如焚,陆游更是临终遗嘱;一个个民族英雄诞 生了,岳飞就是南宋历史上一位最著名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他的抗金事迹连同他的千 古绝唱满江红,一同流芳百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来,让我们一起激情背诵这 首满江红!就让我们在激昂的古诗诵读中结束今天的这一课吧!六、作业设计.1 .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你想说什么?面对侵略者铁蹄下苦苦 挣扎、度日如年的百姓,你想说些什么呢?面对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你又想 说些什么呢?你想对谁说些什么?选择一处,把你最想说
22、的话写下来。(小练笔)2 .积累古诗。春望、出塞、题临安邸、示儿、满江红等。3 .有感情的读诗,背诵、默写。4 .搜集送别诗一到两首板书设计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精忠报国匹夫有责匹夫有责三万里河 山河壮丽 五千仞岳 忧国忧民泪尽(凄凉)遗民南望(悲凉)天 下 兴 亡第三课时(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导入,激发情感。(课件出示杜甫简介及杜甫肖像:目光深邃幽远,胡须浓密有致,饱受生活的艰辛和 磨难。)忽然,传来喜迅,朝廷的军队收复了蓟北,如春雷炸响,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 了诗人郁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一一出示课题(课件出示),板书 课题。二、读题,解读题意。1 . “河南”“河
23、北”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地图,让学生了解指的是黄河两岸)谁 来说说题目的意思一一(诗人听到朝廷的军队收复了黄河两岸的喜讯。)2 .让我们一起大声地把胜利的喜讯告诉老师吧!(齐读诗题)三、初读,弄懂诗意。1 .过渡:由于战乱,杜甫一家在他乡异地流浪了整整八年之久,收复蓟北的消息传来, 此时,诗人心情会怎样?(是的)诗人一听到这胜利的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写下了这首脍 炙人口的七律名作,现在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诗中吧!2 .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流利。3 .小组讨论,理解词语及诗歌的意思,指导“妻子”“青春”占今义的不同之处。4 .组织学生交流理解诗意,师相机出示课件。并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齐
24、读全诗。 四、品读,感悟诗情1 .从哪里看出“喜欲狂”?过渡:从哪里体会到诗人的这种喜欲狂的心情呢?请同学们读读诗,细细地品味一下。(1) “初闻涕泪满衣裳”。A.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泪?(激动、高兴)B.请你带着这种情绪把这句诗读一读。(指导朗读)C.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晚年去看看。(出示课件)D.又是一年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诗人站在街头看着曾经繁华的长安城, 如今已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诗人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 出示春望。E.诗小结:本是百花盛开的季节,杜甫却对着花儿流泪,听到鸟儿的鸣叫也感到揪心。 当时,诗人流的是什么样的泪?(伤心的泪,深受战乱之苦的痛苦
25、的泪,别离的泪,思乡 的泪)F.这样痛苦,伤心了 8年,终于盼来了这个喜讯,这怎能不让人喜极而泣啊!(生齐 读这句诗,体会诗人悲喜交集的感情)(2) “却看妻子、漫卷诗书”(家人的喜更增加了自己的喜,一向爱书如命的他居然 也随手狂乱地卷起诗书与大家共享快乐。真的是“喜欲狂”啊!指导朗读。)(3)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52岁的诗人,既不适合放歌,也不适合纵酒。真是“喜欲狂” 了。因为听到(“剑外 忽传收蓟北”),想象马上就要(“青春作伴好还乡”),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干杯万盏 也不醉”。(4)师简介三峡,想象最后两句的情境。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难。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
26、阳到洛阳又是何等 的长途跋涉(借助课件了解行走路线)。在这里诗人却这样说,你怎么理解?(归心似箭、 喜欲狂)3 .过渡:通过同学们刚才的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怎样把你体会的情感 读出来?4 .指名读。(1)为什么会“喜极而泣”?A.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怎么会如此地喜欲狂?这“喜极而泣”的“涕泪”里到底包含 着什么?8 .诗人这样欣喜若狂仅仅是因为个人吗?(板书:爱国)C.这其中也包含着浓浓的爱国之情呀!看课件,齐读。小结:看来同学们真的领悟到诗人强烈的情感了。(2)学生发挥想象谈想到什么?学生感情诵读这几句话。想到这些,能不涕泪吗?读一一想到这些,能不“喜欲狂”吗?读一一想到这些,能不纵酒高歌吗?读一一想到这些,能不归心似箭吗?读一一在老师的引读下,深情朗读“喜欲狂”的这几句话。五、练笔,拓展延伸1.我觉得大家都是杜甫的知音。如果把刚才你们的理解和感受写下来,那将是一篇非 常优美的文章。可诗是浓缩的精华,这就是诗的魅力。下面请根据刚才的理解、品悟,再